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通过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检测,了解耒阳地区新生儿黄疸患儿G-6-PD缺乏情况,为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35例新生儿黄疸患者进行血浆G-6-PD活性测定。结果 235例新生儿中G-6-PD缺乏者4例,阳性率为1.7%。结论 G-6-PD缺乏为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原因,对G-6-PD缺乏的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减轻G-6-PD缺乏,从而减轻新生儿溶血的程度,避免发生核黄疸。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的筛查及临床分析,了解桂平市新生儿G-6-PD缺乏情况及G-6-PD缺乏幼儿与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该院出生的3 402例新生儿进行G-6-PD测定,统计分析G-6-PD缺乏情况,并跟踪回访新生儿至出生后第10天,如果出现黄疸应立即采血测定胆红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新生儿G-6-PD缺乏症发病率为10.35%(352/3 402),男婴G-6-PD缺乏率为14.28%(264/1 849);女婴G-6-PD缺乏率为5.66%(88/1 553)。G-6-PD缺乏幼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25.3%,明显高于G-6-PD正常新生儿的2.6%(P〈0.01)。结论广西桂平市是G-6-PD缺乏症的高发区,对G-6-PD缺乏症的筛查非常有意义,能有效提示医生谨慎用药和指导患儿避免接触诱因,预防溶血的发生,提高该地区人群的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3.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2):135-135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检测在诊断蚕豆病、溶血性疾病及婚前健康检查、产前检查、优生优育方面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的G-6-PD检测主要为手工初筛法,操作不便、重复性与准确性欠佳,漏检率高。由广州市科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G-6-PD定量检测试剂盒是酶速率法液体双试剂,克服了上述缺点,可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机定量检测。且具操作简便、试剂稳定、结果准确,杂合子检出率高的特点,适合临床检验及优生优育科研工作使用。  相似文献   

4.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检测在诊断蚕豆病、溶血性疾病及婚前健康检查、产前检查、优生优育方面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的G-6-PD检测主要为手工初筛法,操作不便、重复性与准确性欠佳,漏检率高。由广州市科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G-6-PD定量检测试剂盒是酶速率法液体双试剂,克服了上述缺点,可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机定量检测。且具操作简便、试剂稳定、结果准确,杂合子检出率高的特点,适合临床检验及优生优育科研工作使用。  相似文献   

5.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4):387-387
葡萄糖石-磷酸脱氢酶(G-6-PD)检测在诊断蚕豆病、溶血性疾病及婚前健康检查、产前检查、优生优育方面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的G-6-PD检测主要为手工初筛法,操作不便、重复性与准确性欠佳,漏检率高。由广州市科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G-6-PD定量检测试剂盒是酶速率法液体双试剂,克服了上述缺点,可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机定量检测。且具操作简便、试剂稳定、结果准确,杂合子检出率高的特点,适合临床检验及优生优育科研工作使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正常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红细胞抗氧化能力的不同。结果显示,G-6-PD缺乏的红细胞还原型辅酶Ⅱ(NADPH)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红细胞;正常红细胞受过氧化刺激后,其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NADPH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G-6-PD缺乏的红细胞的Cat,GSHpx活性及NADPH含量则持续下降。揭示了G-6-PD缺乏的红细胞抗氧化能力不足。本文还对NADPH在红细胞抗氧化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770-3772
目的分析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与临床溶血程度的关系。方法采集在本院确诊为G-6-PD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测定其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及其相关溶血证据,如:胆红素(TBIL)、游离血红蛋白(F-HB),对相关数据与G-6-PD活性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在130例确诊患儿中,男122例,占93.85%(122/130),女8例,发病率6.15%(8/130),男性G-6-PD活性缺乏情况明显高于女性(P0.05);12例临床确诊的患儿黄疸指数正常,11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男性患黄疸数122例(93.85%),女性8例(6.15%),男性黄疸的发生几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G-6-PD与TBIL的关系:Logic回归分析显示,speaman值为0.099,P为0.366(P0.05),无统计学意义;G-6-PD与F-HB的关系:Logic回归分析显示,speaman值为0.129,P为0.296(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蚕豆病患儿溶血与G-6-PD缺乏有关,但溶血程度G-6-PD活性高低无关。  相似文献   

8.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10):877-877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检测在诊断蚕豆病、溶血性疾病及婚前健康检查、产前检查、优生优育方面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的G-6-PD检测主要为手工初筛法,操作不便、重复性与准确性欠佳,漏检率高。由广州市科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G-6-PD定量检测试剂盒是酶速率法液体双试剂,克服了上述缺点,  相似文献   

9.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人类常见遗传多态现象。一方面此多态性可以减少疟疾发生率,另一方面严重创伤后缺乏G-6-DP会使临床病情恶化。最近美国科研人员用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了G-6-PD缺乏症与脂多糖(LPS)/细菌性脓毒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后细胞因子和死亡率改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2847例足月儿、早产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筛壹及临床分析,了解石狮市新生儿G6-PD缺乏情况,并为患该病新生儿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葡萄糖-6-磷酸底物法(连续监测速率法)对2847例新生儿G-6-PD活性进行定量检测,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为6.43%(183/2847),其中男婴的发病率为8.41%(130/1545),女婴的发病率为4.07%(53/1302)。早产儿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9.22%(26/282)高于足月儿6.12%(157/2565)。p6-PD缺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27.87%(51/183),明显高于G6-PD正常新生儿3.08%(82/2664)。G-6-PD缺乏早产儿高胆红素血发病率为42.31%(11/26),显著高于G6-PD缺乏足月儿25.48%(40/157)。结论常规开展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筛查工作,对G6-PD缺乏症患者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因出现核黄疸而造成的智力低下或死亡等后果。对新生儿进行该项指标的筛查,可以有效预防溶血症的发生,并对有效预防新生儿黄疸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导致黄疸的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的可行性。方法运用酶动力法对新生儿脐血行 G-6-PD 活性测定,运用化学法对黄疸患儿进行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测定,运用荧光免疫法对黄疸患儿进行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对 G-6-PD 缺乏患儿进行早期口服苯巴比妥及肌肉注射维生素 E,对早期出现黄疸者,则给予清蛋白或光照等干预治疗,预防并纠正贫血;同时以未经干预的 G-6-PD 缺乏患儿195例作为对照组并进行相关数据比较。结果干预组的656例 G-6-PD 缺乏患儿中,出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者530例,黄疸发生率80.8%,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者139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21.2%。对照组的195例 G-6-PD 缺乏患儿中,出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者190例,黄疸发生率97.4%,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者159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81.5%。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 Hcy平均浓度为11.2μmol/L,与对照组(29.6μmol/L)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 G-6-PD 缺乏患儿进行科学、系统的早期干预,能有效减轻患儿黄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白血病患者血中G-6-PD活性,鉴别白血病分型、分期.方法:用光电比色法测红细胞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根据G-6-PD活性与其成反比间接测得G-6-PD活性.结果: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活动期G-6-PD活性减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各期无明显变化.结论:白血病患者G-6-PD活性增高与细胞中存在抑制因子或缺乏活化因子,染色体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动物和人红细胞体内外研究的一些观察,提示维生素E(VitE)有保护红细胞免受氧化剂损伤,可作为红细胞抗氧化剂;至于可否减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所致慢性溶血率,尚有争议。为阐明VitE的确切效果,作者对3例成人G-6-PD缺乏伴快速慢性溶血的典型突变型患者,应用大剂量VitE治疗。3例均男性,2例为前已报导过的Long Praire和“Tomah”突变型;1例系新突变型——G-6-PD Minneapolis型,仅有正常酶活性的5.4%。在VitE治疗前后4周,均作红细胞研究,包括红细胞膜多肽聚集物,血浆和细胞(血小板和红细  相似文献   

14.
红细胞代谢需多种酶参与,任何一种酶缺陷均可致溶血。其中主要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和丙酮酸激酶(PK)缺陷。前者是G-6-PD催化反应生成的NADPH是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保持红细胞膜完整性的必要条件。红细胞G-6-PD缺乏引起NADPH生成减弱,进而导致GSH降低,使红细胞膜失去巯基的保护而功能受损终至溶血。后者导致糖酵解途径代谢障碍而引起溶血性贫血。G-6-PD酶活性定量测定作为诊断G6-PD酶缺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医学》1973,(5)
并非所有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的人在吃蚕豆后均发病这一事实提示蚕豆病发病原理较一般药物性溶血更复杂。Oski等(1963)证明:对蚕豆敏感的白种人红细胞G-6-PD缺乏伴有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而黑种人中G-6-PD缺乏者(迄  相似文献   

16.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浓度检测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可自动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在血红蛋白(Hb)中活性的方法。方法用自配的检测试剂,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抗凝血标本的G-6-PD活性,同时检测Hb浓度,并计算出G-6-PD在Hb中的活性浓度(U/gHb),对同一标本用简易快速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6-GP比值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G-6-PD活性浓度的参考范围为≥5.0U/gHb,G-6-PD活性浓度检测法与G-6-P/6-GP比值法及简易快速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检测法的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G-6-PD活性浓度检测法可用不洗涤红细胞,其检测试剂及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制备溶血液时吸样量从7~13μl的G-6-PD活性浓度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用酸性枸橼酸右旋糖(ACD)抗凝全血比用压积红细胞检测G-6-PD活性浓度的结果高。结论G-6-PD活性浓度检测法是一种简单、快速、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测定是诊断G-6-PD缺乏症的主要方法,当其测定结果低于正常时,常作为G-6-PD缺乏症的诊断依据;但其测定结果增高时,临床一般不予重视。我院从2003年至2005年进行的2407例G-6-PD检测中,检出G-6-PD活性增高者316例(13.1%),我们对其中有明确诊断的226例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1 对象 足月男性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性黄疸患儿54例.足月男性新生儿非G-6-PD缺乏性黄疸患儿80例,采用由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红细胞G-6-PD缺乏症检测试剂盒。  相似文献   

19.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G-6-PD)是红细胞磷酸戊糖代谢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其催化反应生成的还原型辅酶Ⅱ(NADPH)是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保持血红蛋白稳定性及红细胞膜完整性的必要条件。红细胞G6-PD缺乏者,  相似文献   

20.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是最常见的人类遗传性代谢病之一,属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它是引起蚕豆病、药物性溶血、新生儿高胆红素性溶血症、感染性溶血等疾病的遗传基础。G-6-PD缺陷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国际上已报道的该基因内部不同位点的点突变达50种以上,另外,还发现一个密码子的缺失型突变,其中11种点突变是在中国人体内发现的。 我们通过对1147例市直机关干部体检者进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D活性以及G-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