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对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AHNP)大鼠内毒素血症的防治作用。方法:1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急性胰腺炎组(AP组):采用去氧胆酸钠逆行胰管内注射法复制;治疗组(BN组):制备模型后经腹腔注射PAF特异性受体拮抗剂BN52021(5mg/kg);假手术组(SO组):开腹后仅轻轻翻动胰腺即关腹。结果:BN组与AP组比较,1小时后血清淀粉酶值明显下降〔(14970±2500)U/L,(16170±2380)U/L,P<0.05〕,6小时和12小时后更为明显(P均<0.01);血中PAF含量1小时后明显降低〔(2.20±0.25)μg/L与(1.10±0.21)μg/L,P<0.05〕,3小时后更为明显(P<0.01)。血浆内毒素含量BN组比AP组明显下降(P<0.01)。BN组术后大鼠平均存活时间为(45.0±25.1)小时,存活率为40%;AP组术后大鼠在24小时内全部死亡,平均存活时间为(11.5±4.8)小时,存活率为0(P均<0.01)。结论:PAF参与了AHNP的发病过程;应用PAF受体拮抗剂对实验性AHNP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胆合剂对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将81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胰胆合剂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87.8%和7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组在疼痛缓解时间〔(9.53±3.48)小时〕、疼痛消失时间〔(16.80±10.44)小时〕、发热消退时间〔(2.18±1.13)日〕及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2.33±1.25)日〕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5.90±6.12)小时、(34.06±13.18)小时、(3.42±1.42)日和(4.26±1.60)日,P均<0.001〕。结论:中药胰胆合剂灌肠治疗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在尽快解除患者痛苦、缩短疗程、促进康复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在预测高血压急性脑出血(HACH)患者手术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0例正常人及49例HACH急性期手术和非手术患者血清SIL2R含量。结果:HACH患者入院当日血清中SIL2R含量〔(0.592±0.037)U/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237±0.069)U/L〕;手术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第1天和第10天血清SIL2R含量比较分别为无显著性差异(P>0.05)和有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组患者术后第1日和第10日与非手术组患者血清SIL2R含量同步比较分别为无显著性差异(P>0.05)和有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患者入院当日血清SIL2R含量〔(0.743±0.049)U/L〕高于存活组〔(0.598±0.044)U/L,P<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0.237±0.068)U/L,P<0.01〕。结论:SIL2R与HACH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动态测定血清SIL2R含量,可作为观察HACH病情发展变化的一项指标,同时对判断HACH的预后亦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AMI患者56例,在发病的前2周均按常规治疗,从第3周开始将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组29例和西医组27例,西医组治疗同前,中西医结合组每日加服中药1剂。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分别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每搏输出量〔(73.5±6.0)ml〕、每分输出量〔(5.43±0.34)L/min〕、射血分数(0.53±0.09)均明显增高,舒张末期容积〔(74.6±23.8)ml〕和收缩末期容积〔ESV,(36.6±16.8)ml〕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分别为(39.9±5.8)ml,(3.21±0.28)L/min,0.46±0.09,(82.8±28.2)ml和(44.6±18.9)ml〕比较,P均<0.01,与西医组治疗后〔分别为(64.8±6.1)ml,(4.63±0.40)L/min,0.46±0.09,(88.3±24.9)ml和(49.6±15.8)ml〕比较,P均<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在抑制左心室的进一步扩张,减少ESV,减轻心脏变形,改善局部和整体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收缩功能方面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60例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组),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中西医组总有效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75%),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9.80±2.31)kPa(1kPa=7.5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5.10±1.03)kP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40±2.81)kPa和(7.24±1.94)kPa〕(P均<0.01)。而血液流变学的有关指标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的下降中西医组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老年肺心病呼吸衰竭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胰腺炎病死率的因素。方法:85例急性重型胰腺炎(ASP)死亡患者按时间划分为3个阶段:1984年~1990年为Ⅰ阶段,1991年~1993年为Ⅱ阶段,1994年~1997年为Ⅲ阶段,分析不同时期ASP的死亡原因。结果:Ⅰ、Ⅱ、Ⅲ阶段手术率逐渐降低,分别为77.59%,54.55%和29.29%(P均<0.005),手术组病死率分别为47.78%,20.37%和15.52%(P均<0.005);3阶段非手术组病死率分别为15.38%,13.33%和8.57%。Ⅰ和Ⅲ阶段非手术组病死率低于手术组(P均<0.05),且Ⅲ阶段合计死亡21例,病死率为10.61%,低于Ⅰ阶段病死率(P<0.05)。结论:早期手术、误诊误治、并发症处理不及时、营养不良与死亡密切相关,休克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胰周脓肿和多器官衰竭(MOF)是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与冠状动脉内溶栓(ICT)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8月~1996年12月AMI胸痛后45分钟~6小时〔平均(3.4±1.6)小时〕入院患者52例临床资料,其中1995年8月前24例行国产尿激酶ICT,1995年8月后28例行直接PTCA,以AMI溶栓试验(TIMI)3级血流为血管再通标准。结果:ICT与直接PTCA2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41.7%和89.3%(P<0.001),再通血管残留狭窄平均为90.4%±6.7%和14.5%±10.3%(P<0.001),血管再通距胸痛发病时间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通存活患者梗塞后早期(起病后30日内)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30.0%(3/10)和4.3%(1/23),P<0.05。结论:在条件和设备允许的医院,可优先考虑直接PTCA治疗AMI,以获彻底可靠的血管再通,ICT可作为PTCA失败后的补充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营养支持对老年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5例术后老年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传统补液组(对照组)和肠内外营养支持组(治疗组),观察病死率和疗效。结果:①病死率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为25.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2组死亡病例术后平均存活时间对照组为(3.33±2.34)天,治疗组为(16.75±9.92)天,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2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营养支持可降低老年重症胰腺炎的病死率,延长死亡病例术后伴严重并发症的存活时间,为进一步救治提供了时间和机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特发性气胸患者58例分为2组,对照组2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36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理气活血止痛中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单侧肺压缩度>50%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9.01±2.79)d〕、胸穿抽气次数〔(1.08±0.32)次〕及抽气量〔(1078.17±515.61)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3.08±2.52)d,(1.64±0.82)次和(1823.36±1184.71)ml,P均<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气胸能缩短疗程,减少胸穿抽气次数和抽气量,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与病理生理改变的关系,探讨进行免疫干预的可行性。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ANP组、抗TNF单抗(TNFMcAb)干预组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干预组。观察各组大鼠胰腺病理、血淀粉酶、TNFα、IL1β、肠通透性和内毒素的变化。结果:ANP后8小时,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升高〔(56.16±17.75)ng/L和(155.14±93.83)ng/L,P<0.01〕,IL1ra使TNFα水平明显下降〔(21.73±4.86)ng/L,P<0.01〕。伴随血浆D乳酸在ANP早期升高,血浆内毒素浓度增加〔8小时时(449±164)EU/L,P<0.01〕,TNFMcAb和IL1ra干预使D乳酸和内毒素的升高得到了抑制〔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274±110)EU/L和(229±76)EU/L,P<0.05和P<0.01〕,胰腺炎组织学评分降低。结论:TNFα和IL1β是ANP时炎性介质级联反应中的核心因子,在ANP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免疫干预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肠道细菌易位情况,探讨肠道是否为继发性胰腺感染的细菌来源。方法:采用PUC18质粒载体大肠肝菌(JM109)示踪法,将质粒菌JM109定植于15只犬肠道后,随机分为ANP组(8只)及对照组(7只),前者复制ANP模型。每日进行血培养,第7日活杀后作脏器细菌培养。对耐氨苄青霉素菌株进行酶切分析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胰腺炎犬除肾及脾脏外,其余脏器均发现有JM109菌易位,以胰腺易位率最高(75%,6/8);发病后24小时血培养中找到质粒菌JM109阳性率高达50%。结论:ANP发病后24小时即可出现细菌易位,肠道细菌易位是继发性胰腺感染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时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头孢噻甲羧肟(复达欣)与复方丹参滴丸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建立大鼠SAP并发MODS模型;观察血浆ET和血清NO含量变化,肝、肾、胰腺功能改变以及内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同时观察复达欣与复方丹参滴丸的治疗作用。结果:SAP并发MODS时,血浆ET和血清NO含量升高,肝、肾、胰腺功能衰竭,内脏组织病理损害严重;经药物治疗后,血浆ET和血清NO含量有所减少,肝、肾、胰腺功能有改善,内脏组织病理损害减轻。结论:SAP并发MODS时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表现为血浆ET和血清NO产生增多;复达欣和复方丹参滴丸对SAP并发MODS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重症胰腺炎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值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重症胰腺炎患者手术后6日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10例入ICU的重症胰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在呼吸机支持治疗下置入Swan-Ganz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毛细胞血管楔压(PCWP);右侧桡动脉置管测定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用热稀释法测定心排血量(CO)并计算出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在重症胰腺炎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1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手术后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9例作比较。结果:①治疗组的红细胞压积从术前的0.461±0.052降低至0.332±0.039;全血粘度高切和低切分别由7.51±1.01和12.21±2.18下降至6.63±0.81和9.10±1.25;血浆粘度由1.92±0.15下降至1.73±0.08。与术前比较,P均<0.05。②治疗组病死率9.5%,对照组病死率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改善重症胰腺炎的血液流变性,有利于胰腺组织的康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严密监测下治疗急性重型胰腺炎伴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总结1992年5月~1996年4月收治的急性重型胰腺炎63例,RANSON指标平均(6.4±1.7)项,APACHEⅡ评分平均(25.6±9.6)分。治疗采用中药“柴芩承气汤”加减以清热解毒,通里攻下,活血化瘀;适时进行手术清除胰腺及胰周坏死组织,充分引流;结合严密的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监测,早期预防和处理并发症,予机械通气,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等综合措施。结果:42例中药治疗,9例治愈,29例中转手术,3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47例手术治疗,治愈或好转39例,死亡8例。总病死率17.5%。结论:通过严密监测并采取中西医非手术和手术疗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早期纠正全身病理生理紊乱和积极支持治疗,及时手术,能提高重型胰腺炎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