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272例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简称干下室缺)的临床过程,恰当掌握手术适应证。方法 总结经手术证实的14岁以下儿童干下室缺272例,观察年龄与肺动脉高压和主动脉瓣病变(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脱垂、主动脉脉窦瘤破裂);室缺大小与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病变的关系。结果 (1)272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检出干下室缺246例,符合率90.4%。(2)随着年龄的增长,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几率减少,程序减轻。年龄小于1岁,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为70%。7-14岁为28%。(3)随着年龄的增长,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有增长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7-14岁出现主动脉瓣病变38.7%。(4)随着干下室缺的增大,发生肺动脉高压的几率、严重程度显著增加,干下室缺大于10mm,肺动脉高压发生率达52.3%以上。(5)随着干下室缺的增大合并主动脉瓣病变的发生率差异显著性。(6)手术方式以补片修补者267例(98.2%),直接缝合5例,手术治愈(98.2%)、死亡15例(1.8%),结论 干下室缺因其解剖特点吸血流动力学特点,无自然闭合倾向,且易合并严重并发症,因此该型室缺一经诊断即应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2.
在儿童期选择满意的人工瓣置换主动脉瓣比较困难,所有的人工瓣对儿童均有内在的缺点,猪生物瓣和异体主动脉瓣型号大小比较适合儿童,但在主动脉瓣的位置早期会出现钙化和退行性变,因此限制了在儿童的应用。自体肺动脉瓣置换主动脉瓣,再用同种异体带瓣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此即目前所称的Ross手术。由Donald Ross于1967年首先报道该手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但由于手术复杂,最初的患儿病死率很高,因此,未能得到及时推广。  相似文献   

3.
2085例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手术纠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析影响小儿先心病室缺纠治术的因素,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回顾性分析2085例小儿先心室缺纠治术,手术死亡48例,病死率2.3%。手术死亡与患儿的年龄、体重有关。年龄小于6个月,体重低于6kg者手术病死率为35.7%和30.0%,而年龄大于3岁,体重超过16kg者手术病死率低于1.0%。先心室缺的手术时间取决于室缺的位置、大小和心内分流量。室缺伴肺动脉高压患儿必须在2岁前手术,对肺动脉瓣下型室缺患儿应早期手术,防止主动脉瓣脱垂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术中避免右室切口,保护术后右心室功能和术后肺动脉高压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13例主动脉瓣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12岁,年龄分布1~3岁6例,3~6岁3例,6~12岁4例;体重12~36 kg,平均24 kg.术前经心脏超声及心脏CT明确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8例,后天获得性主动脉瓣病变5例.手术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结合超声、CT及术中情况决定手术方式.结果 全组13例中,行改良Ross手术4例,主动脉瓣成形术3例,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手术3例,Bentall术1例,Ross手术2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中采用冷血停跳液或冷晶体停跳液灌注,合并主动脉关闭不全时,切开直接灌注,术中均应用超滤.术后有效随访患儿11例,2例患儿未规律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全部存活,正常生活不受影响.机械瓣置换的长期使用华法林抗凝,目前无并发症出现.2例随诊过程中发现瓣膜压差大于40 mmHg,一般状况可,随访中未发现明显瓣膜严重反流.结论 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有多样性的特点,本文旨在为心外科医师在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治疗策略方面提供更多的临床经验,儿童主动脉瓣疾病治疗的临床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应用Ross手术治疗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5年1月Ross手术治疗儿童主动脉瓣病变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平均年龄(12.4±5.3)岁。主动脉瓣赘生物7例,主动脉瓣二瓣叶畸形9例,主动脉瓣叶脱垂6例,瓣叶发育不良3例,主动脉瓣成形术后再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所有患儿均采用自体带瓣肺动脉行主动脉根部替换,均应用同种肺动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结果本组26例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大出血而2次开胸止血。在2例12年、24例(24.5±3.8)个月的随访期间,1例术后1年同种肺动脉瓣感染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再次手术时死亡。25例血流动力学优良,23例无主动脉瓣反流,2例仅存在轻微主动脉瓣反流;4例有同种异体肺动脉瓣轻度反流,1年后左室舒张末径从术前的(65。24±12.7)mm显著缩小到(49±8.23)mm(P〈0.05)。结论应用Ross手术治疗儿童主动脉瓣病变可取得较好的围术期及近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导致严重的心功能损害及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手术可同期处理室缺及主动脉瓣病变,从而取得优良的治疗效果.目前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主要手术方式是通过主动脉根部切口行成形术或置换术.通过总结我院心外科自2008年5月至2011年1月2年多来1 600例小儿室缺患儿中,22例大室缺(室缺直径>10 mm)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儿(比例约1.4%)的手术治疗发现:通过大的室缺行主动脉瓣成形术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手术减少了主动脉切口及其带来的并发症,手术得到简易化.  相似文献   

7.
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修补术后远期疗效作者回顾了从1968~1988年手术修复的70例合并室间隔缺损(VSD)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病例的远期疗效。病例的年龄在1.96~35.9岁(平均10.1岁),其中11例小于15岁,4例大于18岁...  相似文献   

8.
46例小儿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及长期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46例小儿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临床及长期随访资料,探讨小儿瓣膜置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976~2005年15岁以下接受瓣膜置换术的小儿风湿性心脏病病例共46例,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MVR)4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4例,同期行三尖瓣整形术(TVP)19例。置换生物瓣(GD_Ⅰ型)11例,机械瓣35例。结果术后心功能Ⅰ~Ⅱ级,较术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室舒张末径(LVDD)由术前的(60.7±7.3)mm缩小至(49.3±8.9)mm,差异有显著性(P<0.05)。住院死亡3例,死因包括严重心律失常、低心排、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治愈出院43例,随访(6.1±5.8)年(1个月~29年),出现人工瓣失功能12例,其中8例于术后2~5年死亡,另4例分别于术后3年、4年、5年和8年行2次MVR术,治愈3例,死亡1例。结论小儿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首选瓣膜置换术,并应选择机械瓣;术后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室间隔缺损(室缺,VSD)为最常见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其中80%为膜周部室缺。既往室缺多通过外科手术修补,但有创伤大、住院时间长,且术后遗留瘢痕等缺点。我院心导管室自2003年10月开始应用国产室缺封堵器对9例小儿先天性室缺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并进行了1~6个月的随访,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病例选择标准:患儿的室缺边缘距离主动脉瓣及三尖瓣距离大于3mm。排除标准:近期感染;伴有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室缺大于10mm;室缺的边缘距离主动脉瓣小于3mm或分别伴有主动脉瓣反流、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异常者。病例资…  相似文献   

10.
室间隔缺损(室缺)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流出部室缺也称嵴上型缺损,缺口暴露于主动脉和肺动脉瓣下称双动脉瓣下缺损。此类室缺易并发主动脉瓣脱垂、主动脉返流、乏氏窦瘤形成和破裂等。现将我院经手术证实的47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瓣环扩大在儿童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6例儿童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中主动脉瓣环扩大的经验,探讨儿童主动脉瓣置换时主动脉瓣环细小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中进行瓣环扩大术6例,年龄7~14岁,平均(11.2±3.3)岁;体重20~41.5kg,平均(29.5±8.6)kg,体表面积0.8~1.35m^2,平均(1.08±0.23)m^2。术前测定主动脉瓣环直径13.5~18.7mm,平均(15.9±2.6)mm。术中主动脉瓣环扩大2例采用Manouguian法,4例采用Konno法。经瓣环扩大后,主动脉瓣环植入了平均直径(19.2±1.3)mm(17~21mm)的机械瓣膜。其他心脏畸形也在术中予以矫治。结果无住院死亡。随访时间3~89个月,无晚期死亡,无再次手术。NYHA心功能分级均为Ⅰ级。复查超声心动图2例存在跨瓣压差,分别为25mmHg和40mmHg。结论儿童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中,采用主动脉瓣环扩大术,特别是Konno法,可有效扩大狭窄的主动脉瓣环,植入较大的人工瓣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改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11例小儿创伤性膈疝的诊治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创伤性膈疝的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重点对创伤性膈疝延迟性诊断的原因进行讨论。方法:总结22年来收治的11例小儿创伤性膈疝,以实例对比方法,分析小儿创伤性膈疝延误诊断的原因,总结其发病特点并就各种检查的优缺点加以讨论。结果:本组11例患儿中6例早期诊断病例经腹或经胸手术修补,5例延迟性诊断病例中4例开胸修补,1例术前误诊死亡。结论:小儿创伤性膈疝容易被误诊,掌握小儿膈疝特点,提高诊断意识及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是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2085例小儿先天性室间隔损手术纠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影响小儿先心病缺纠治术的因素,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回顾性分析2085例小儿先心室缺纠治术,手术死亡48例,病死率2.3%,手术死亡与患儿的年龄,体重有关,年龄小于6个月,体重低6kg者手术病死率为35.7%和30.0%,而年龄大于3岁,体重超过16kg者手术病死率低于1.0%,先心室缺的手术时间取决于室缺的位置,大小和心内分流量,室缺伴肺动脉高压患儿必须在2岁前手术,对肺动脉瓣下型室缺患儿应早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并分析以自体心包修复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术方法和早期预后。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行自体心包主动脉瓣成形术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儿,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术前、术中、术后和随访时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的9例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6例,女3例,年龄4月龄至9岁。术前超声提示,三叶式和二叶式主动脉瓣分别为3例和6例;重度狭窄6例,中度狭窄1例,重度狭窄伴中度返流2例。9例均以自体心包再造或扩大主动脉瓣瓣叶。术后即刻与术前超声心动图比较:主动脉瓣最大跨瓣压差[(31.6±9.4)mm Hg vs(73.0±22.2)mm Hg, P=0.000]和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15.8±18.3)mmHg vs (35.8±18.3)mmHg, P= 0.004]均下降。术后随访24~48(32±8)月,无死亡和再干预病例,未见严重不良事件,未见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或重度反流、升主动脉狭窄或扩张、主动脉瓣瓣环狭窄与扩张、瓣膜脱垂或瓣膜赘生物病例;3例患儿分别在随访18、24和12个月时出现瓣叶活动僵硬,瓣叶开放不完全。术后左室后壁厚径均呈下降趋势;末次随访时,8例患儿左室后壁厚径Z值(Z-LVPWd)均下降至正常水平(<2)。结论:以自体心包修复主动脉瓣可改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手术风险低,术后早期疗效可,避免或延缓儿童主动脉瓣置换术,减少施行ROSS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15.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中胰管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胆总管囊肿切除术中胰管损伤的处理及预防。方法 分析手术处理5例胰管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胰管损伤中行胰管修补3例、胰管十二指肠吻合1例及副胰管结扎1例;术后4例效果满意,1例胰漏经保守引流治愈。结论 术中造影可清楚显示胆胰管连接系统,指导胆总管囊肿根治切除术离断 胆胰管连接部水平,避免损伤胰管。对胰管损伤者应行胰管修复或重建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经验和教训。方法 自1996年初至2001年5月对103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行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缺修补25例、室缺修补62例、部分房室管畸形矫治5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5例、肺动脉瓣切开4例,其它2例。结果 术后心脏自动复跳65例,电击复跳23例,心脏未停跳15例;术后并发症:出血2例,心包填塞1例,心律失常1例;术后死亡3例。结论 掌握好适应症,选择合适的病例,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各个环节的处理,增强医护人员责任心,基层医院开展小儿心内直视手术还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多采用经直肠内修补[1]有肛型女婴直肠舟状窝瘘,1995年以来,我们在此基础上改进,治疗直肠舟状窝瘘11例,疗效满意。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1例中年龄6mo~6a,6~12mo2例,~3a5例。~6a4例,瘘口直径2mm~10mm,并局部反复感染6例,院外修补术失败1例。二、手术方法与结果:术前禁食2~3d。每日灌肠,术晨生理盐水清洁灌肠。均骶管麻醉,侧俯卧位,用小拉钩暴露直肠前壁,粘膜下注入含肾上腺素盐水,瘘管内口下缘1.5~2cm相当于肛前缘齿状线处弧形切口,长约以瘘口为中心划半圆为度…  相似文献   

18.
女孩尿道损伤:附6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6例女孩尿道损伤,结合文献就其发病机理、诊断及处理方法进行讨论。6例均为车祸伤所致,所有病例合并有阴道撕裂伤,5例伴有骨盆骨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尿潴留、阴道出血、会阴肿胀。4例伤后立即接受了尿道和阴道修补术。术后随访6个月~6年,效果满意。1例曾先后三次手术,目前仍在接受尿道扩张,另1例死于内脏破裂大出血。女孩尿道损伤较少见,一经明确诊断,如患儿情况允许应立即手术探查,经耻骨后途径准确修补尿道和阴道,同时注意处理其他合并伤,术后一般能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锥形重建手术治疗三尖瓣下移畸形的疗效和同期行Glenn手术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收治的27例三尖瓣下移畸形行三尖瓣锥形重建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16例;中位年龄为49.75个月,中位形重为19.84 kg。合并房间隔缺损15例,室间隔缺损1例,卵圆孔未闭6例,预激综合征2例。随访观察椎形重建临床效果,比较单纯行椎形重建术与椎形重建加行Glenn术患儿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隔瓣及后瓣下移程度,采用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患儿均行三尖瓣锥形重建手术治疗,同期行房化心室折叠术26例,同期行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双向分流术(Glenn手术)6例。房缺修补术14例,卵圆孔未闭修补术6例,室缺修补术1例,保留房间隔缺损2例。术后随访1~36个月,25例治疗痊愈,心功能明显改善,疗效满意;死亡2例,1例心功能衰竭合并颅内出血,1例低心排综合症。单纯行椎形重建术与同期加行Glenn术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下移隔瓣和下移后瓣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上因素均不是加行Glenn术的影响因素。结论三尖瓣锥形重建术在恢复三尖瓣的位置和功能方面疗效较好,是治疗三尖瓣下移畸形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小儿肝恶性肿瘤肝动脉介入治疗: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例肝恶性肿瘤患儿(肝横纹肌肉瘤2例,肝癌2例)进行了5次介入治疗,肿瘤平均缩小3.1cm,1例做了Ⅱ期手术切除,患儿长期生存,3例症状缓解,全部病例未出现骨髓抑制及肝功能严重损害等副作用,作者认为对巨大或手术不能切除的肿瘤该方法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