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项金才 《九江医学》2001,16(4):234-235
本文统计分析了1975年至1995年间我室有随访资料的216例胃腺癌患者组织学分级与分期结果,以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用rasP21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SP法,对36例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进行检测,按Bloom改良组织学分组法进行分有,结果显示:癌组织分级愈高,rasP21表达愈中,其阳性率亦愈高。在乳腺癌癌旁组织中,细胞生活跃且与癌组织有移行者ras有弱阳性表达。本研究提高在乳腺癌中,突变的rasP21表达增强。持续传递细胞增生信息,可做为乳腺癌增生程度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与ERPgR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癌组织内源管形成、细胞分化、核分裂像,对100例乳腺癌进行组织学分级;用酶联雌二醇(E2-HRP)及酶联孕激素衍生物(P-HRP)亲合组化法测定癌组织内雌孕激素受体(ER、PgR)水平。对组织学分级结果和ER、PgR受体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学分级与ER、PgR受体水平有明显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学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有 5年以上随访资料的 8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按腺管形成 ,核的异型性和核分裂相进行组织学分级。结果 :在浸润性导管癌中 ,Ⅰ级 (2 6例 )、Ⅱ级 (42例 )、Ⅲ级 (1 8例 )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0 8% (2 1例 )、57 1 % (2 4例 )、44 4% (8例 ) ,Ⅰ、Ⅱ级之间和Ⅰ、Ⅲ级之间分别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在浸润性导管癌中 ,组织学分级是一个较好的预后指标 ;结合腋下淋巴结情况 ,对判断预后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组织学分级、生物学指标与转移性乳腺癌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检验这些指标对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69例接受辅助化疗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检测其组织学分级、C-erbB-2、p53基因及组织蛋白酶D情况。结果最好的化疗疗效是组织学分级为Ⅰ级的转移性乳腺癌者,组织学分级为Ⅲ级者化疗疗效最差。生物学C-erbB-2、p53基因及Cath-D对CR、PR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学分级是预测化疗疗效的重要性指标;生物学C-erbB-2、p53基因及Cath-D对化疗效果没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NA含量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参照B loom-R ichardson和E lston法对72例浸润性导管癌按腺管形成、核的多形性和核分裂像计数情况进行组织学分级;应用图像分析法检测DNA倍体情况。结果在浸润性导管癌中,Ⅰ级(15例)、Ⅱ级(38例)、Ⅲ级(19例)D I值分别为1.08±0.29、1.37±0.20、2.30±0.53。与乳头状瘤相比,组间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组织学分级同临床分期均是较好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30岁以下年轻乳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析及预后。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10年6月30岁以下经病理确诊并采用常规免疫组化法检测的女性乳腺癌患者64例进行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C-erbB-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并进行2年随访。结果浸润性导管癌53例,占82.8%;导管内癌5例,占7.81%;黏液腺癌2例,占3.12%;大汗腺癌2例,占3.12%;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占1.56%;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例,占1.56%。患者发病年龄与ER、PR、C-erbB-2、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ER与身高有负相关性(P〈0.05);淋巴结转移数与ER及C-erbB-2正相关,与体重负相关(均P〈0.05);ER、PR、C-erbB-2互为正相关性(均P〈0.05)。随访2年,64例患者均存活,4例复发及重要器官发生转移。结论年轻乳腺癌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C-erbB-2、ER、PR表达与年轻乳腺癌的预后相关,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可以为临床制定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沈俊俊  潘月芬  姜亦珍  高敏 《浙江医学》2016,38(22):1799-1803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患者的血脂代谢特点,分析血脂与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及Ki-67的关系。方法选择DCIS患者48例(DCIS组),另择同期浸润性导管癌(浸润组)和良性乳腺疾病(良性组)各150例,所有患者于术前1周内抽取静脉血行血脂检测并进行分析比较,根据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对DCIS行分子分型(LuminalA型和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和组织学分级(高、中、低分化),观察不同分型、分级患者血脂的表达特点,筛选出与分型有关的血脂指标,并分析其与Ki-67表达水平、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DCIS组血脂水平与良性组、浸润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子分型后,TC、HDL-C、LDL-C及ApoB水平在不同亚型DCIS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Luminal型DCIS患者的TC、LDL-C及ApoB水平高于良性组(均P<0.05),HDL-C低于良性组(P<0.05);Luminal型DCIS患者的TC、HDL-C、LDL-C及ApoB水平与良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CIS患者TC、LDL-C及ApoB水平与Ki-67水平呈正相关(r=0.5116、0.7582、0.2959,P<0.05),HDL-C水平与Ki-67水平呈负相关(r=-0.4905,P<0.01)。LDL-C水平在不同组织学分级DCIS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分级越高,LDL-C的水平越高。结论不同分子亚型DCIS患者的血脂代谢不同,且血脂水平与分子分型、Ki-67表达水平、组织学分级有关,提示血脂水平可能是DCIS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2.
PCNA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玉  王雷 《宁夏医学杂志》2000,22(11):646-647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对80例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和无转移组做PCNA检测,并与随访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CNA阳性率在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组68.18%,无转移组31.82%,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PCNA的表达呈递增趋势,Ⅰ级与Ⅱ、Ⅲ级间阳性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5年生存率(30  相似文献   

13.
14.
CD44粘附分子及p53蛋白与星形细胞瘤的预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卫东  章翔  张剑宁  李兵  梁景文  王煊 《医学争鸣》2002,23(23):2189-2191
目的:探讨CD44粘附分子、p53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和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5例确诊并有随访的星形细胞瘤患者的病理切片中CD44粘附分子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CD44粘附分子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47/65例)和38%(25/65例),在不同病理级别的肿瘤中有显著差异(P<0.01)。65例星形细胞瘤中CD44和p53均阳性表达的有20例(31%),这20例病例与13例CD44粘附分子、p53蛋白表达均阴性病例32例CD44粘附分子或p53蛋白单一阳性表达的病例的1a和3a存活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CD44粘附分子和p53蛋白阳性检出率有助于判断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及预测肿瘤预后。  相似文献   

15.
HISTOLOGIC typing and grading of a total of 233 primary breast carcinomas, analysed for oestrogen receptor content,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positive oestrogen receptor values and histologic grade, with high oestrogen receptor levels in all grades. We did, however, fin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infiltrating low grade carcinomata of duct origin and positive oestrogen receptor levels. The converse was not true i.e. high grade tumours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oestrogen receptor negative cas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粘液癌(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BC)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1年10月间18例乳腺粘液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行单纯乳房切除加前哨淋巴活检术(SLNB),其余16例行改良根治术。9例术后行2~6疗程的化疗,16例采用了内分泌药物治疗,2例进行了局部放疗。[结果]术后局部麻木感5例,上肢水肿1例,皮下积液4例。病理及临床分期:单纯型粘液癌7例,混合型粘液癌11例,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4例,占22.22%;I~Ⅱ期15例,Ⅲ期3例。15例经术后随访6个月~6年,随访率83.33%,随访满5年者5例,15例生存。[结论]乳腺粘液癌生长缓慢、转移率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乳房单纯切除加SLNB,术后辅以必要的化疗,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18.
钟晓捷  汤鹏  陈茹 《海南医学》2011,(20):74-75
目的研究乳腺黏液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91例黏液腺癌区分单纯型或混合型,分析其发病年龄、肿块大小、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91例病例平均54.1岁,单纯型平均54.6岁,混合型平均53.1岁;单纯型腋淋巴结阳性率占5.0%,与肿块大小无关。混合型腋淋巴结阳性率为48.3%,淋巴结转移率与肿块增大呈正相关。单纯型的淋巴结阳性率明显低于混合型;单纯型黏液腺癌的10年生存率为91.7%,混合型的10年生存率为71.4%。结论单纯型的预后较好,混合型多伴浸润性导管癌,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乳腺黏液癌39例临床特点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及相应治疗方案.方法:对39例乳腺黏液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单纯型27例,混合型12例,均接受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分析临床特点及治疗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女性乳腺黏液癌患者中位年龄48岁,绝经前69%,病灶大小1~15 cm,1/3病例误诊为良性肿瘤.单纯型黏液癌无腋淋巴结转移(0/27),混合型转移率50%(6/12).总5年生存率89%(单纯型96%,混合型75%).结论:国内35~50岁女性良性肿瘤外观的乳房肿块需排除乳腺黏液癌.乳腺黏液癌预后较好,混合型即便有淋巴结转移综合治疗效果也优于最常见的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单纯型黏液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更无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