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晓慧  杨国仁 《当代医学》2009,15(14):20-22
目的研究PET/CT诊断结外淋巴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Discovery LS PET/CT扫描机,对42例淋巴瘤患者进行^18F—FDG代谢显像,对其中1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Iympooma,NHL,13例,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ooma,HL,2例)原发和/或继发结外淋巴瘤的显像结果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并与GT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结果PET/CT代谢显像发现15例结外淋巴瘤中20个^16F—FDG摄取异常增高病灶,其对结外淋巴瘤病灶的探测的PET/CT显像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0%、100%、91%;CT显像检出9个真阳性病灶,2个真阴性病灶,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35%、100%、41%。CT与PET/CT检查的一致性为45%。结论PET/CT ^18F-FDG代谢显像对结外淋巴瘤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对老年肺癌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8例老年肺癌患者,在PET/CT显像前、后,根据国际抗癌联盟(Intemadonalnion Against Cancer,UICC)1997年肺癌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并根据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公布的2005年肺癌临床指引,拟定治疗策略,比较检查前、后变化。结果37例患者肺部病灶^18F—FDG摄取增高,标准化摄取值(SLIV)〉2.5,在PEF/CT显像后,12例分期调高,分期调高率25.0%(12/48),11例发现远处转移,手术切除概率减少了23.9%。40例患者接受了PET/CT机定位及PET/CT融合图像为依据肿瘤靶区勾画的三维适形放疗。结论 ^18F—FDGPET/CT显像对老年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策略的制定及肿瘤靶区的勾画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CT,HRCT)联合^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诊断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及必要性。方法:对经组织学或治疗随访结果证实的86例肺结节患者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的同时,进行同机HRCT扫描,分析比较^18F—FDGPET/CT检查结果和^18F—FDGPET/CT结合HRCT的检查结果。结果:86例患者的诊断中,^18F—FDGPET/CT检查对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分别为91.5%、70.4%和84.9%,而^18F—FDGPET/CT显像结合HR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分别为96.5%、86.2%和93.0%。结论:^18F—FDGPET/CT加扫HRCT对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淋巴瘤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方法:71例疑似淋巴瘤的患者行18F—FDGPET/CT显像及病理学检查以评析18F—FDGPET/CT显像对淋巴瘤的诊断价值。其中22例淋巴瘤患者在治疗后3~6个月行第二次PET/CT显像,前后两次PET/CT显像均勾画感兴趣区域(SOI区)2—3个,测定其SUV值,取其平均值(SUVmax〉2.5为阅值)。对比治疗前后同-SOI区SUV值的改变,以评价其疗效。结果:71例疑似淋巴瘤患者中,病理学检查阳性者58例,PET/CT显像阳性者59例,两者一致阳性数为58例,两者一致的阴性数为11例。18例患者治疗后,第二次PET/CT显像示大部分原高代谢的区域恢复正常,残留的区域SUV值较前减小,2例治疗后第二次PET/CT检查,高代谢区域已经完全恢复正常,考虑肿瘤被抑制。2例治疗后,复查PET/CT无改变,予以调整治疗方案。3例在治疗后二年随访PET/CT示肿瘤复发。结论18F—FDGPET/CT显像对淋巴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3%(58/59),91.7%(11/12)。治疗前后SUV值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t=3.73,P=0.001)。故可以认为SUV值结合CT结构形态的观察对淋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治疗前后SUV值的改变可作为疗效观察,随访以及判断预后的一个可靠、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Wu ZJ  Zhang YX  Wei H  Jia 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2):2253-2256
目的探讨“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PET/CT全身显像在不明原发灶肿瘤处理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已行^18F—FDGPET/CT全身显像而常规检查未能发现肿瘤原发灶患者。PET/CT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及半定量分析方法。组织病理、细胞学结果和/或临床随访对PET/CT结果进行评价。结果34例患者中,FDGPET/CT显像发现可疑肿瘤原发灶20例,其中位于肺部9例,结肠3例,直肠2例,胰腺、右杓会厌壁、食管及乳腺各1例,卵巢2例。20例可疑原发灶中,17例经组织病理学、细胞学和/或临床随访结果证实为真阳性,其中位于肺部8例,结肠2例,直肠、胰腺、右杓会厌壁、食管及乳腺各1例,卵巢2例。另3例假阳性分别位于肺、结肠及直肠各1例。^18F-FDGPET/CT全身显像对不明肿瘤原发灶检出率为50.O%(17/34),假阳性率为8.8%(3/34)。50.0%(17/34)的患者^18F—FDGPET/CT显像后因发现原发灶和/或新的转移灶而改变临床治疗方案。结论^18F-FDGPET/CT显像对不明肿瘤原发灶病例的处理决策有明显的影响,对于常规检查无法确定肿瘤原发灶的病例,^18F-FDGPET/CT全身显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肾占位全身18F—FDGPET(PET/CT)显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肾占位的18F—FDGPET(PET/CT)显像特点进行分析。其中影像学检查发现肾实性占位28例;肾癌术后复查41例;既往有肾癌手术史后发现肺内占位病变9例。按5.55MBq/kg体质量注入18F—FDG后50min,使用SEIMENSEcatexactHR+或GEDiscoveryVCT进行三维模式采集。PET判读:在观察到的肾病灶部位设感兴趣区(ROI),以SUVmax≥2.5为阳性(恶性),SUVmax〈2.5为阴性(良性)。PET/CT判读:PET图像标准同上,结合cT影像及融合图像进行诊断。结果病理证实为肾癌的21例中PET阳性11例;7例良性病变中5例错构瘤及1例囊肿PET显示为阴性;11例肾癌为PET/CT显像,9例阳性;13例转移及术后复发者PET阳性10例。结论18F—FDGPET对肾癌原发灶的诊断价值有限,对转移以及术后局部复发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诊断、分期和治疗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初诊DLBCL病人进行临床评价及^18F-FDGPET/CT检查。结果^18F-FDGPET/CT对初诊DLBCL病人的诊断灵敏度为98%(47/48);^18F-FDGPET/CT分期与临床分期的一致性为92%(44/48),4例病人的分期结果不一致。^18F-FDGPET/CT监测复发或微小残留病的敏感率高于临床评价。结论^18F—FDGPET/CT对DLBCL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符合线路SPECT^18F—FDG代谢显像在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和疗效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们对8例非霍奇金病(NHL)病人进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用定性和半定量方法进行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8例病人中首次进行^18F—FDG显像2例结果阴性,6例阳性。1例病人化疗后出现FDO摄取阳性(T/B=239),病理证实NHL转移,改变了临床分期;3例病人在化疗前后进行两次^18F—FDG显像,FDG摄取由阳性转为阴性,治疗有效;2例病人化疗后FDG摄取阴性,疗效稳定。结论本法对恶性淋巴瘤的分期和疗效判断不失为一种有用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淋巴瘤18 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其在临床分期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MALT淋巴瘤治疗前18 F-FDG PET/CT检查及临床资料。结果18 F-FDG摄取阳性23例,PET/CT检测MALT淋巴瘤的灵敏度为82.1%(23/28)。 PET/CT检测胃MALT淋巴瘤的灵敏度为37.5%(3/8),而原发于胃外MALT淋巴瘤的灵敏度为100.0%(20/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PET/CT检测早期(Ⅰ、Ⅱ期)MALT淋巴瘤的灵敏度为66.7%(10/15),而晚期(Ⅲ、Ⅳ期)MALT淋巴瘤的灵敏度为100.0%(13/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与常规CT分期相比,PET/CT多发现8例患者有原发部位以外的病灶,7例患者上调分期。结论18 F-FDG PET/CT检测MALT淋巴瘤的灵敏度较高,灵敏度与其原发的部位、分期有关,原发于胃外及进展期MALT淋巴瘤灵敏度高。18 F-FDG PET/CT可作为MALT淋巴瘤准确分期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0.
PET/CT与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不同级别的胶质瘤其临床进程、治疗方法、预后等情况有很大差异,对患者术前准确预测胶质瘤的级别十分重要。目前,利用^18氟-脱氧葡萄糖(^18F—n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显像和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进行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被认为是一种大有希望的方法。文中探讨^18F—FDGPET/CT显像与PWI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8例疑诊为脑胶质瘤的患者在治疗前行^18F—FDGPET/CT显像和PWI,分析^18F—FDGPET/CT图像,计算出标准提取值(standardizaduptakevalue,SUV)、肿瘤白质比(lesion—to—white matter ratio,L/W),磁共振灌注指标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volume,rCBV)值由肿瘤与对侧正常脑白质的CBV相比后得出。分析SUV、L/W、rCBV这3个半定量指标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优劣。结果18例患者中WHO 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5例。SUV和rCBV半定量参数不能区分WHOⅡ级和Ⅲ级患者,L/W在上述3级患者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18F.FDGPET/CT显像及PWI能提供常规MRI所不能获取的信息,在胶质瘤的分级诊断中均有一定作用,其中L/W可能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传统分期检查和PET/CT对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符合率,以及对淋巴结区和结外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PET/CT检查与传统分期手段对分期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5.2%(40/42)和78.6%(33/42)。对淋巴结内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88.2%(60/68),PET/CT为97.1%(66/6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淋巴结外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58.3%(14/24),PET/CT为91.7%(22/24),两者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ET/CT检查使TNM分期改变者9例,达21.4%,其中分期升高7例,下降2例,8例(19.0%)的治疗计划发生改变。结论:FDG PET/CT可提高恶性淋巴瘤的分期和再分期的准确率,并可提高淋巴结内外病变的检出率,这有利于更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淋巴瘤(PIL)的18F-氟代葡萄糖(FDG)PET/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6年1月间 23例原发性肠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18F-FDG PET/CT资料,对病灶的分布、形态、代谢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23例 PIL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与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EATL)为主要病理学类型,分别占47.8%和43.4%。回肠、 回盲部及升结肠为PIL常见发病部位,共占57.0%。所有42个肠道病灶均呈18F-FDG浓聚,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15.2±8.1 (3.6~33.7),其中DLBCL组与EATL组间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1,P=0.073)。肠壁呈弥漫性均匀性或不均匀性增厚 是PIL 肠道病灶的主要形态学表现,DLBCL组与EATL 组在肠道病灶形态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6,P=0.514)。 26.2%的患者存在病灶处肠腔瘤样扩张,DLBCL组其发生率高于EATL组(χ2=8.101,P=0.004)。56.5%患者存在腹部淋巴结侵 犯,30.4%见少量腹腔积液。结论原发性肠淋巴瘤在18F-FDG PET/CT显像上具有一定特点,同时,18F-FDG PET/CT是检测原 发性肠淋巴瘤的肠内外病灶并显示该病影像学征象的灵敏影像学技术,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8 F-脱氧葡萄糖(18 F-FDG) PET/CT在不同病理亚型淋巴瘤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科近4年来治疗前后均行PET/CT检查的淋巴瘤患者资料,同时根据自愿原则随机选取治疗前已行PET/CT检查的淋巴瘤患者,于治疗2~4个疗程后再次行PET/CT检查。回顾性分析并比较43例不同病理亚型淋巴瘤病灶(包括淋巴结病灶和结外灶)治疗前最大标准摄取值( SUVmax )、滞留指数( RI)和治疗后的SUVmax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病例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治疗前霍奇金淋巴瘤( HL)与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的病灶间平均SUVmax比较及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不同病理亚型的NHL淋巴瘤病灶平均SUVmax及RI与NHL的侵袭性呈正相关性,与淋巴瘤的分期无明显相关;治疗后43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16例,疾病稳定状态1例,复发或进展3例。治疗前后淋巴瘤病灶的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8 F-FDG PET/CT显像对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后病灶平均SUVmax及RI的比较分析能有效评价疗效、判断预后,并为进一步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显像(CT)对淋巴瘤化疗疗效评价的异同。方法32例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后分别行PET/CT检查,首先分析CT图像,对淋巴瘤化疗的疗效作出评价,然后分析PET图像,再次评价淋巴瘤化疗疗效,比较2次疗效评价的差别。每位患者随访12~21个月。结果PET与CT评价淋巴瘤化疗疗效的符合率分别为96.9%、75.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PET对淋巴瘤化疗疗效的评价优于CT,然而,PET的评价存在假阳性,仍需要结合临床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5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回顾性分析18F-FDG PET/CT、MRI对骨髓浸润的诊断结果.结果 18F-FDG PET/CT对骨髓浸润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1.11%、97.14%、95.33%,明显高于MRI(P <0.05);18F-FDG PET/CT对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骨髓浸润检出率高于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0.05).结论 18F-FDG PET/CT对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于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还需结合骨髓活检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淋巴瘤浅表淋巴结病变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以浅表淋巴结为首发症状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1例,分别于治疗后行18F-FDG PET/CT显像及浅表淋巴结超声检查。比较PET/CT与超声在评价浅表淋巴结治疗疗效中的价值。结果18F-FDGPET/CT评价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浅表淋巴结治疗效果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47%(17/19)、96.15%(25/26)、93.33%(42/45),而超声评价治疗效果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2.63%(10/19)、69.23%(18/26)、62.22%(28/45),PET/CT在诊断浅表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明显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18F-FDG PET/CT评价淋巴瘤浅表淋巴结病变治疗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明显优于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评价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磁共振成像(MRI)和PET/CT在淋巴瘤诊断中灵敏度(SEN)与特异度(SPE)的一致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数据库(CBM)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时间截止到2016年10月,纳入研究PET/MRI和PET/CT在淋巴瘤诊断中的SEN与SPE的相关文献.由两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提取资料、评价数据,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221例淋巴瘤患者.其中,4篇文献提供了基于患者及病灶部位的资料(含1篇提供分期的数据),2篇文献仅提供了基于病灶部位的资料(合1篇提供分期的数据).结果显示,PET/MRI与PET/CT均能够准确地发现淋巴瘤患者体内的病灶,其发现的病灶部位及数量基本吻合.PET/MRI与PET/CT发现病灶的SEN与SPE较高,并且在淋巴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PET/MRI在淋巴瘤诊断中的SEN、SPE与PET/CT相近,可能成为淋巴瘤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18F标记的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全身显像与99mTc标记的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ethylene diphosphonate,99mTc-MDP)全身骨扫描(bone scintigraphy,BS)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效能。方法:共计75例临床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59.85±13.50)岁。所有患者在2周内接受18F-FDG PET/CT显像和99mTc-MDP BS,以病例为单位,分别计算PET/CT显像与全身BS诊断骨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和准确度,并分析两者在全身不同区域的显像特点。结果:75例患者最终诊断为有骨转移者34例,无骨转移者41例。PET/CT显像诊断骨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1%(32/34)和95.1%(39/41),诊断的PPV、NPV和准确性分别为94.1%、95.1%和94.7%。BS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2%(31/34)和65.9%(27/41),PPV、NPV和准确性分别为68.9%、90.0%和77.3%。PET/CT显像发现病灶数量较多的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和骨盆,BS发现病灶数量较多的部位依次为肋骨、脊柱和四肢。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特异性、准确性和PPV均明显高于BS,但两者在诊断敏感度和NPV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郭佳  陈跃  黄占文  张春银  蔡亮  张莉 《重庆医学》2011,40(8):767-768,835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G PET)/CT全身显像在不明原因多浆膜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多浆膜腔积液患者的PET/CT显像资料,并将显像结果与病理及临床随诊对比分析。结果 PET/CT诊断恶性肿瘤6例,分别为子宫内膜癌、肺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符合病理及最终临床诊断;诊断良性病变5例,分别为肺炎2例及胸腹膜炎、心肌炎、心包炎各1例,其中1例肺炎患者被证实为食管癌,余4例均与最终临床诊断相符;PET/CT未见异常3例,其中1例为结核,另2例诊断不明。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不明原因多浆膜腔积液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