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蛋白激酶Cδ(PKCδ)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50只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6-羟基多巴胺注射组(6-OHDA).通过大鼠右侧纹状体注射6-OHDA溶液构建PD模型.运用旋转实验和圆筒实验检测平均旋转...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主要是黑质纹状体区的多巴胺 (DA)神经元的减少或消失。许多研究已证实氧化应激状态在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中脑区的氧化应激状态与该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和细胞凋亡程度之间的关系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研究 6 OHDA致细胞凋亡的机理和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对抗作用。1 材料和方法6 4只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 (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 ,随机分组。腹腔内注射 10 %水合氯醛(0 4mL/ 10 0g)麻醉 ,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鱼藤酮引起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早期凋亡的时间和浓度规律 ,为进一步研究其机制建立平台。方法 :不同浓度鱼藤酮作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系SH SY5Y细胞不同时间 ,用四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低剂量 ( 5nmol/L和 2 0nmol/L)鱼藤酮处理 4 8h内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 (P >0 .0 5) ;超过 10 0nmol/L的鱼藤酮明显抑制细胞活性 (P <0 .0 5) ,并且抑制的程度呈剂量依赖性。 2 0nmol/L及更高浓度的鱼藤酮作用 2 4h可以引起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 (P <0 .0 5)。结论 :采用2 0nmol/L鱼藤酮作用 2 4h可以建立鱼藤酮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早期凋亡模型。  相似文献   

4.
6-OHDA制备的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死亡、缺失,黑质-纹状体DA能系统功能减退及嗜酸性包涵体(Lewy小体)形成。PD在动物中没有自发的倾向,进行PD实验研究需要建立适当的动物模型。应用神经毒素6-羟基多巴胺(6-OHDA)直接注入黑质纹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 129位点磷酸化修饰是否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反转录病毒感染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MN9D,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内α-SYN过表达情况,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野生型α-SYN (WT/α-SYN)及129位点磷酸化α-SYN (S129D/α-SYN)过表达后α-SYN在细胞内聚集情况,应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观察WT/α-SYN及S129D/α-SYN对MN9D的细胞毒性,从而明确S129D/α-SYN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结果 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WT/α-SYN及S129D/α-SYN在MN9D细胞内均过表达(P<0.01)。WT/α-SYN过表达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1),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未见明显的α-SYN聚集;S129D/α-SYN过表达组细胞内可观察到明显的α-SYN聚集体,同WT/α-SYN组相比细胞活力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 129位点丝氨酸的磷酸化修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WT/α-SYN过表达所引起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GDNF和雌二醇(E2)联合使用对6-羟基多巴胺(6-OHDA)所致的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新生2~3 d的雄性SD大鼠行常规中脑脑片培养,6-OHDA诱导损伤,脑片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溶剂对照组、E2组、Wortmannin(PI3-K特异性阻断剂)+E2组、GDNF组、Wortmannin+GDNF组、GDNF+E2组、Wortmannin+GDNF+E2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黑质致密部(SNc)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脑片中Bcl-2及Bad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GDNF+E2组,TH的表达比单用GDNF或E2时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后,TH的表达与未阻断组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GDNF+E2组,Bcl-2的表达比单用GDNF或E2时升高,而Bad的表达比单用GDNF或E2时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后,Bcl-2的表达与未阻断组相比降低,而Bad的表达是升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NF和E2联合使用对6-OHDA所致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d的表达变化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6-羟多巴(6.OHDA)建立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方法将6-OHDA立体注入大鼠前脑内侧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OHDA注射后第3、7及14天后多巴胺能神经元、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及形态的变化。用显微镜专业摄像头采集图像,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平均灰度值。结果 损伤侧与对侧相比,TH阳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损伤侧平均灰度值增加;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显著增生,二者损伤侧的平均灰度值下降,经配对t检验,各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增生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结论 6-OHDA能成功建立PD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吗啡预处理诱导小鼠离体海马脑片氧糖剥夺耐受形成的机制。 方法 离体小鼠海马脑片氧糖剥夺(OGD)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孵育液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及脑片细胞存活率为指标,探讨吗啡3?mol/L预处理对不同程度OGD损伤小鼠海马脑片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用Western blot检测PKCδ表达。结果 吗啡预处理明显提高OGD5,10及20min脑片细胞存活率,使孵育液LDH漏出减少(P<0.05)。OGD后即刻和再灌注2h后,缺糖缺氧组PKC?膜相关成分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同时胞质部分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吗啡预处理对PKC?膜转位变化无明显影响。结论 吗啡预处理减轻小鼠离体海马脑片20min以内氧糖剥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PKC?的膜转位激活无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磷酸化的蛋白激酶Cγ(pPKCγ)在小鼠脑内的区域分布,为进一步了解其在脑内的功能提供线索。我们将BALB/c小鼠脱臼处死,灌流取脑,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pPKCγ阳性反应产物在脑内的分布。观察到pPKCγ阳性产物主要见于神经元的胞浆和突起中,在正常小鼠脑内表达广泛。仅很少量胶质细胞被染色,着色浅淡。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小脑的浦肯野氏细胞,大脑新皮质V层细胞,边缘前皮质、岛皮质的深层细胞以及前梨皮质的颗粒层细胞,外侧嗅束核、杏仁基底外侧核和杏仁外侧核的神经元,以及穹窿、锥体束纤维等均有强或较强的pPKCγ表达;吻侧丘脑大多数核团,尾侧丘脑的内侧膝状体核及外侧膝状体的背侧核,脑干耳蜗背侧核的表浅部位,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及巨细胞网状结构神经元中均有弱阳性表达。本实验研究揭示正常状态下小鼠脑内pPKCγ表达广泛,但有区域特异性,提示PKCγ可能参与正常状态下脑内部分脑区/核团神经元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多巴胺(DA)神经元死亡有多种机制,鱼藤酮(RT)是DA能神经元死亡原因之一,但目前还没有一种能用于研究DA能神经元死亡方式的理想模型。我们研究初步证实在昆明小鼠经RT注射后可在黑质神经元出现明显Lewy小体样结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虽然在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有一定作用,但与RT所致DA能神经细胞死亡的关系还不清楚。本文中简要阐述了RT与DA能神经元死亡方式及其与免疫之间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6-羟基多巴胺(6-OHDA)作用于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 cells)以诱导其凋亡,然后在其中分别加入神经生长因子(NGF)及c-Jun氨基端激酶(JNK)阻断剂SP600125,研究在加入NGF后JNK的活性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6-OHDA组、NGF组、6-OHDA+NGF组、6-OHDA+JNK阻断剂SP600125组,以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的凋亡率,以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JNK的活化情况。结果: 6-OHDA导致PC12细胞凋亡,JNK1活性提高;预孵SP600125或NGF15min后再加入6-OHDA则PC12细胞凋亡率及JNK1活性均降低。结论: JNK1参与了6-OHDA致PC12细胞凋亡作用,NGF抗6-OHDA所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作用与其抑制JNK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 (PKC) 在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LTP)的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细胞外记录技术在脊髓腰膨大部记录背角浅层神经元C-纤维诱发电位。 结果:(1) PKC的选择性抑制剂chelerythrine(200 μmol/L)或G 6983(100 μmol/L)对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的基础电位没有影响,但可完全阻断脊髓背角LTP的诱导。(2) Chelerythrine或G 6983呈时间依赖性翻转脊髓背角LTP。在LTP 诱导后15 min,脊髓局部给予chelerythrine(200 μmol/L)后,LTP逐渐降低,于给药后70 min降至对照水平;而G 6983(100 μmol/L)产生同chelerythrine相似的效应,在用药后110 min,LTP降至对照水平。但同样浓度的chelerythrine或G 6983在LTP 诱导后3 h,均不能翻转业已建立的LTP。结论: PKC参与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的诱导和早期维持,而不影响晚期LTP的维持。  相似文献   

13.
PD(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缺失导致纹状体内多巴胺递质释放减少,从而产生PD的一系列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失血性休克后,Zipper相互作用蛋白激酶(ZIPK)在蛋白激酶Cα(PKCα)、蛋白激酶Cε(PKCε)调节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钙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离体微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观察褪膜后抑制ZIPK对PKCα、PKCε激动剂增高失血性休克肠系膜上动脉(SMA)一级分支微血管钙敏感性作用的影响;同时观察缺氧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在PKCα、PKCε激动剂作用下ZIPK蛋白表达、活性的变化。结果: (1)失血性休克后SMA钙敏感性明显降低,PKCα、PKCε激动剂可显著增高休克后的SMA钙敏感性,使Ca2+的Emax由正常对照的47.2%分别增高至66.5%(P<0.01)和66.3%(P<0.01);抑制ZIPK,可显著降低PKCα激动剂和PKCε激动剂的增高休克SMA钙敏感性的作用,Ca2+的Emax降低至正常对照组的42.6%(P<0.01)和47.5%(P<0.01)。(2)缺氧2 h的VSMCs中,ZIPK蛋白表达降低,活性降低,PKCα、PKCε激动剂可增高缺氧VSMCs的ZIPK蛋白表达和活性。结论: PKCα、PKCε可能通过改变ZIPK的蛋白表达和活性,来调节失血性休克后血管的钙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将不同剂量的6-羟基多巴胺-(6-OHAD()注入大鼠一侧黑质(SN)头端的前脑内侧束(MFB),47天后用酷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旋转鼠整个SN和腹侧被盖区(VTA)不同切面上DA神经元的损伤程度,结果发现:损伤侧SN和VTA的TH阳性神经元数在所有观察水下上均有明显下降,并从前囱后5.1mm开始呈现6-OHDA剂量依赖性。而下降率(与健侧相比)为SN致密部(snc)〉网状部  相似文献   

16.
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诱导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帕金森病的细胞移植治疗研究中 ,如何在体外获得足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干细胞的研究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利用干细胞不仅能在体外大量得到相关的神经元 ,而且也可能解决胎脑移植引发的伦理问题。本文就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诱导分化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甲甙(AS-IV)对大鼠脂多糖(LPS)诱导多巴胺能细胞增殖的影响,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原代多巴胺细胞培养,加入LPS刺激,给予不同浓度AS-IV预处理。通过MTT方法检测多巴胺能细胞增殖情况,通过RT-PCR检测TNF-α、iNOSmRNA表达变化。结果:LPS刺激后多巴胺能细胞MTT值降低,经AS-IV预处理后MTT值升高。LPS刺激后TNF-α、iNOS mRNA表达上调;经AS-IV预处理后,TNF-α、iNOS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大鼠用AS-IV预处理可降低LPS对多巴胺能细胞毒性作用,提示AS-IV预处理可阻断LPS诱导多巴胺细胞变性和炎症变化,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龟板抗Parkinson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补肾中药龟板抗Parkinson病大鼠模型黑质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本研究用6-羟基多巴胺(6-OHDA,0.2%)于大鼠左侧黑质致密带注射2μl造成Parkinson病(PD)模型,同时设立龟板组(灌胃补肾中药龟板2g/次,2次/d,连续12周)、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其行为改变,再用HE、TH染色或DIG-dUTP染色观察黑质神经元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龟板组PD大鼠的旋转行为改善明显,黑质致密部的TH染色阳性神经元增多,DIG-dUTP染色阳性率降低,Bcl-2蛋白表达增加和Bax蛋白表达减少。本文结果提示,长期龟板治疗对P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与龟板升高Bcl-2和降低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LPS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脂多糖(IPS)诱导巨噬细胞发生凋亡的分子机理及信号传导通路。方法 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NF-κB的核内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吖啶橙荧光染色及凋亡电泳试验显示巨噬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LPS刺激可诱导巨噬细胞的NF-κB活化、NO分泌并最终导致细胞凋亡,而特异性PKC抑制剂(Cal C)和NF-κB阻断剂(PDTC)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LPS的生物活性作用。结论 LPS诱导肺巨噬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通路有:PKC、NF-κB的参与,而NO等生物活性介质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伤寒杆菌IVB型菌毛激活PKC信号通路诱导THP-1细胞IL-6表达。方法将THP-1细胞分别与有IVB型菌毛的A21-6菌、缺失IVB型菌毛的pilS^-菌共同孵育,分别检测蛋白激酶C(PKC)活性、IL-6产量及IL-6 mRNA的表达水平;用PKC抑制剂DECA预处理THP-1细胞,然后再以A21-6菌诱导,测定PKC活性和IL-6产量。结果THP-1细胞经有IVB型菌毛的A21-6菌刺激后,IL-6的产生水平、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PKC活性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处理组。PKC活性在一定范围内呈时效关系,刺激10min后即明显升高,并于30min左右达到峰值。PKC抑制剂DECA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IVB型菌毛诱导的THP-1细胞PKC活性和IL-6产生水平。结论IVB型菌毛在伤寒杆菌诱导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L-6过程中是一种重要的刺激因素;PKC参与了该过程的细胞内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