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贵州汉族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684名汉族人群(男性186人,女性498人)的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耳耵聍5对遗传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贵州汉族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耳耵聍显性性状出现率分别为67.5%、18.0%、37.1%、60.4%、30.8%。其中,男性分别为68.8%、23.1%、38.7%、64.5%、33.9%,女性分别为67.1%、55.6%、16.1%、36.5%、58.89%、29.7%。叠舌率存在性别间差异(P〈0.05),卷舌与叠舌、耵聍与前额发际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贵州汉族5项遗传性状的性别间差异不明显,且彼此相关性极小。  相似文献   

2.
贵州布依族7项人类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布依族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平塘县426名布依族(男性222人,女性204人)的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耵聍、中指毛和小指弯曲7对遗传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贵州布依族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耵聍、中指毛和小指弯曲显性性状出现率分别为87.8%、54.0%、21.8%、60.8%、27.2%、23.7%、93.7%。其中,男性分别为83.8%、52.3%、28.8%、62.2%、25.7%、32.0%、94.1%,女性分别为92.2%、55.9%、14.2%、69.3%、28.9%、14.7%、93.1%。结论:贵州布依族7对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存在性别差异,且彼此相关性极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贵州仫佬族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342名仫佬族(男性156,女性186)的叠舌、卷舌、前额发际、发旋、耵聍等5项群体遗传学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贵州仫佬族叠舌、卷舌、前额发际、发旋、耵聍的显性性状出现率分别为24.6%、31.0%、38.0%、65.8%、12.9%.其中,男性分别为31.4%、25.0%、60.9%、62.2%、10.9%,女性分别为18.8%、36%、18.8%、68.8%、14.5%.结论:贵州仫佬族叠舌、卷舌、前额发际、发旋、耵聍等5项群体遗传学特征分布存在性别差异,且特征间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4.
宁夏回、汉族12对遗传性状基因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宁夏回、汉族12对遗传性状基因频率的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宁夏回、汉族前额发际、发式、鼻孔、鼻尖、眼睑、蒙古褶、达尔文结、耳垂、卷舌、拇指类型、环食指长和小指弯曲等12对遗传性状,计算各指标的基因频率.结果 宁夏回、汉族钩形鼻尖基因频率分别为0.0847和0.0390,双眼睑基因频率分别为0.5145和0.4221,有蒙古褶基因频率分别为0.3240和0.4317.男、女性三角形发际的出现率分别为38.62%和27.27%,双眼睑出现率分别为65.66%和77.33%,食指长的出现率分别为8.25%和16.81%.结论 宁夏回族钩形鼻尖、双眼睑基因频率高于宁夏汉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宁夏回族有蒙古褶的基因频率低于宁夏汉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显性基因频率在回、汉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三角形发际的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女性双眼睑、食指长的出现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其余性状的出现率在男、女性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人类有许多成对的体质特征性状,如前额发际、蒙古褶等均属于孟德尔式遗传,是人类群体遗传学的重要指标,国内已有不少这方面的报道[1-3]。为此我们调查了河南省汉族大学生的12对遗传性状,旨为中国汉族人群的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资料。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按照知情同意原则,调查了新乡医学院2008级和2007级的部分学生,均为河南籍汉族学生,男224例,女362例,年龄在18~23岁之间,无残疾。1.2调查方法遵循随机抽样原则,采用群体遗传学公认的方法和标准[4],对河南汉族大学生人群前额发际、发式、发旋方向、眼睑、蒙古褶、眼裂、达尔文结、耵聍、拇指类型、小指弯曲、翻舌和卷舌12对遗传性状进行调查。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χ2检验、U检验以及各特征间相关分析等统计学处理。2结果12对遗传性状的出现频率及其性别间差异的检验结果,男女间前额发际、眼睑、眼裂和翻舌4对性状的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12~8·150,P<0.05),其他性状的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河南汉族12对性状的出现率及性别间差异分析(U检验)遗传性状男/出现率女/出现率合计/出现率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贵州某地汉族学生手部5对群体遗传学性状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群体遗传学常用方法,调查了贵州某地汉族学生384人(男105人,女279人)手部5对性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性别间、群体间差异比较采用u检验,各特征间相关关系分析用χ2检验.结果 贵州某地汉族学生拇指类型、环食指长(男)、环食指长(女)、小指弯曲、利手4对性状的显性基因频率分别为0.3367、0.0641、0.0667、0.3852、0.8239,非方型和方型指甲形状的出现率分别为73.44%、26.56%.在相关性分析中,仅有拇指类型与环食指长、小指弯曲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性状组合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贵州某地汉族学生利手和指甲形状两对遗传性状存在性别差异.②各特征间相关性较小.③贵州某地汉族学生小指弯曲与其他民族群体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学习群体遗传性状出现率分布及其特征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群体遗传学公认的方法,调查了530人(汉族412人、少数民族118人)8对群体遗传学性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算出各遗传性状的出现率,并将其与文献数据进行比较。性别间差异的统计学处理采用U检验,各特征间相关关系分析等使用χ2检验进行。结果贵州某地区卫校汉族学生前额发际、眼睑、唇厚、下颏类型、睫毛、耵聍、门齿类型、发质8对遗传性状显性出现率分别为33.50%、77.20%、14.10%、65.00%、61.20%、20.90%、88.30%、18.90%;少数民族学生则分别为25.40%、76.30%、16.90%、62.70%、62.70%、22.00%、88.10%、25.40%。结论①贵州某地区卫校学生发质存在性别差异(P<0.05),汉族学生性别间前额发际、眼睑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少数民族学生性别间下颏类型、耵聍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8项群体遗传学特征间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8.
屈曲指畸形,又称先天性小指弯曲,临床少见。我科收治屈曲指畸形家系祖孙三代发病,且累及小指、中指、无名指和拇指,其中1例误诊断为掌腱膜挛缩症。现报道如下: 先证者,女性,20岁,因双手指屈曲畸形20年入院。患者出生时顺产,双手指屈曲畸形,不能伸指,以左手小指、无名指及中指为甚,拇指亦有内收屈曲畸形,右手小指及无名指有屈曲畸形,但较左手为轻。随年龄增长,左手症状加重,捏握困难,于1999年8月收入院。诊断为“掌腱膜挛缩症”。入院检查,左手拇指内收屈曲,小指、中指及无名指掌指关节和近节指间关节屈曲挛缩…  相似文献   

9.
对 5 34名福建省汉族男女青年测量其身高、指距、坐高、足长与手指长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男女指距、坐高及女性足长推测身高具有应用价值 ;利用男性足长、中指和女性中指、食指、环指的长度推测身高可做参考 ;不主张利用男性食指、环指和男女小指、拇指的长度推测身高。福建省汉族男女青年与 1980年相比 ,身高均从中等型增至超中等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贵州汉族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对684名贵州汉族(男性186人,女性498人)睫毛、眼色、眼裂开度、眼裂方向4项群体遗传学特征进行活体观察。结果:贵州汉族长睫毛、黑眼色、宽眼裂、水平型眼裂方向的出现率分别为67.5%、71.3%、72.4%、68.7%。其中,男性分别为68.3%、18.3%、71.5%、73.7%,女性分别为67.3%、32.5%、72.7%、66.9%。结论:贵州汉族4项遗传特征的性别分布存在差异,且彼此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眼部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对684名贵州汉族(男性186人,女性498人)睫毛、眼色、眼裂开度、眼裂方向的群体遗传学特征进行活体观察,并对其关联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贵州汉族人群睫毛、眼色、眼裂开度、眼裂方向的显性基因频率分别为0.429 9、0.155 6、0.474 6、0.440 5、0.317 4、0.413 5。其中,男性分别为0.437 0、0.096 1、0.466 1、0.487 2、0.277 5、0.308 6,女性分别为0.428 2、0.178 4、0.477、0.424 7、0.332 2、0.458 7。眼色存在性别差异(P〈0.01)。眼裂开度与睫毛、眼裂方向,眼色与眼裂方向之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关联性(P〈0.05或P〈0.01)。结论:贵州汉族眼部遗传性状的性别分布差异不明显,且部分性状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贵州毛南族人群CSF1PO,TPOX和TH01STR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方法:chelex-100提取法提取104名毛南族无关个体DNA,PCR复合扩增,变性PAGE分型,直接计数基因型,用modified-powerstats软件包计算各多态性指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贵州毛南族人群与广西两个毛南族群体相同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CSF1PO,TPOX和TH01STR基因座共检出等位基因数17个,等位基因频率范围在0.0288~0.4087之间;共检出基因型40种,各基因座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3个基因座的杂合率(H)、非父排除率(PPE)、个体识别率(DP)、多态信息量(PIC)分别大于0.69,0.5,0.8,0.6,累积个体识别率(TDP)为0.99743.贵州毛南族人群和广西两个毛南族群体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CSF1PO,TPOX和TH01 3个STR基因座在贵州毛南族人群中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在群体遗传学和法医鉴定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起源于古代同一族系的同一民族或不同民族,遗传结构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地域呈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白裤瑶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荔波县瑶山瑶族乡402名白裤瑶(男性202人,女性200人)的发质、达尔文结节、门齿类型、唇厚、下颏类型、通贯纹和指甲类型7项遗传特征进行活体观察。结果:白裤瑶硬发质、达尔文结节、铲形门齿、厚唇、下颏前突、通贯纹、长形指甲出现率分别为84.7%、74.4%、15.2%、84.3%、77.6%、25.6%、48.8%。其中,男性分别为92.1%、66.8%、15.8%、90.6%、76.2%、33.7%、43.1%,女性分别为77.5%、82.0%、14.5%、78.0%、79.0%、17.5%、55.5%。结论:白裤瑶7项遗传特征的性别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且彼此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贵州毛南族青少年骨龄分布特征,为评价骨发育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贵州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11~16岁毛南族青少年297名,使用200 mA X线机拍摄左手腕部正位片,统计分析Ⅰ-Ⅴ掌骨、指骨、尺骨和桡骨骨骺融合时间,计算闭合率;同时测量身高。结果:贵州毛南族青少年骨骺融合时间男生明显晚于女生,骨龄较全国平均水平有明显提前趋势。结论:骨龄是反映骨发育水平的可靠指标,骨龄测定对贵州毛南族青少年生长发育评估、干预以及相关疾病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