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功能磁共振成像对脑梗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不同时期脑梗死所致偏瘫患者采用主动手运动任务模式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研究运动功能区损伤及恢复特点,以指导临床康复治疗.方法: 脑梗死患者40例,为脑梗死组.康复期行fMRI检查时间为发病后2个月.采用组块设计进行同步对指运动,所有患者均进行健侧和患侧手的主动运动实验.采用SPM 99软件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均为右利手.结果: (1)健康志愿者单手运动激活对侧感觉运动皮质(SMC),双侧辅助运动区(SMA).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时同侧半球脑激活增多; (2)急性期梗死灶累及皮层区组,健侧半球初级感觉运动区(SMC)激活范围明显大于患侧半球.皮层区组患侧半球SMC激活范围均小于基底节区组; (3)病例的纵向观察:患肢功能恢复较好的患者,患侧和(或)健侧半球SMC的激活范围有不同程度增强,同时激活脑区增多,均可见小脑半球的激活.结论: (1) fMRI能准确地判定脑梗死患者脑功能区的损伤程度及有无重组的脑功能区; (2)皮层区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受损较为严重,SMC起关键作用,其受累程度直接影响运动功能损伤的等级及恢复程度; (3)脑梗死偏瘫患者在运动功能康复治疗过程中,病变周围及远隔部位可出现功能和结构变化,提示存在脑功能区重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功能磁共振检查,探讨皮层下卒中患者强制性治疗(CIMT)的康复机制.方法 对5名皮层下脑卒中后3~9个月的患者,在CIMT前行一次脑功能性成像(BOLD-fMRI)、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及两次临床评分,在治疗后再行一次BOLD-fMRI及临床评分.对实验数据行后处理.结果 5名患者的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上可见皮质脊髓束部分中断.患侧与健侧皮质脊髓束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BOLD-fMRI发现:患者CIMT前,患手与健手运动时激活体素数经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CIMT前、后,患手运动时激活体素数进行前后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CIMT前:健手运动时,对侧感觉运动皮质及同侧小脑激活,部分患者运动前区及其他运动区激活;患手运动时,多数患者对侧感觉运动皮质激活,双侧次级运动区(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等)激活,双侧或同侧小脑激活.在CIMT后:健手运动时,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患手运动时,双侧大脑半球激活的体素数显著减少并向正常激活模式集中,伴双侧或同侧小脑激活.结论 皮层下脑卒中后3~9个月的患者发生了脑功能重组.皮质脊髓系统完整性的损害与残余运动系统的重组有关.CIMT可以促进脑功能重组,并产生运动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对脑肿瘤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探讨DTI与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fMRI,BOLD-fMRI)对累及运动通路的脑肿瘤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价值. 方法 对16例累及皮层运动区及锥体束的脑肿瘤患者行fMRI及DTI检查,另以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2例患者术后复查.fMRI采用双侧交替进行的大拇指对掌运动作为任务刺激.所有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fMRI图像观察运动皮层区激活情况,DTI处理后得到FA图及DEC图,测量患侧与健侧锥体束的FA值,并行纤维束成像,用fMRI Merge 1.2软件将fMRI与DTT图像叠加. 结果 每例患者的健、患侧主运动区(primary motor area,M1)、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均激活,其中12例患侧M1区信号低于健侧,3例患侧M1区信号高于健侧,1例健侧与患侧M1区信号无明显差别,11例患侧M1区信号移位,8例患者患侧SMA区及健侧M1区的激活程度比健康人增强.DTI显示患侧锥体束FA值下降,白质纤维束与脑肿瘤的关系可分为单纯移位、移位伴破坏和单纯破坏3种类型.fMRI与DTT联合应用可显示肿瘤、皮层运动区及皮层下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锥体束的保留、移位与M1区的激活、移位具有一致性. 结论 联合应用fMRI与DTI可显示肿瘤、皮层运动功能区及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邻近的脑运动功能区肿瘤患者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脑运动皮质区占位性病变患者手功能区的重组状况,分析其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方法:选择12例临床症状较轻的运动皮质区占位性病变患者,采用组块设计的方法,双手分别行静止对指任务,在GEsigna1.5T磁共振成像仪下行数据采集,SPM99进行数据后处理,结果采用单样本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患侧脑激活区与健侧相比存在一种或多种差异,表现在:①患侧激活脑区移位,但无主运动区(M1)激活减弱(10例)。包括患侧M1区移位4例,患侧M1区和辅助运动区(SMA)均移位4例,SMA区移位2例;②患侧手指(病变对侧)动作任务时,SMA区激活较健侧任务时增强(4例)或减弱(2例);③患侧M1区激活减弱(1例)。结论:本组患者运动皮质的功能重组有两种表现形式:患侧脑区的移位代偿、患侧主运动区辅助运动区间代偿。fMRI可直观地观察功能区的分布,对指导神经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外周神经损伤后大脑运动皮层局部调整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Gao GJ  Feng XY  Xu WD  Gu YD  Tang WJ  Li K  Li Y  Geng D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5):1752-1756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方法观察全臂丛神经损伤以后,大脑初级运动皮层的动态变化,探讨可能的机理。方法经临床检查和手术证实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5例,4例接受了神经移位术,以部分恢复肘关节和肩关节功能。按照患者在手术治疗前是否接受过MR检查,将患者分为2组:A组手术治疗前接受fMRI检查者4例(例1、3、4、5),B组手术治疗以后接受fMRI随访复查者4例(例2、3、4、5)。fMRI检查采用血氧饱和依赖(BOLD)方法,运动任务包括双侧手部的简单的对掌运动,患侧手部运动要求在“模拟”状态下完成。然后记录激活区兴奋像素大小和出现部位,观察信号强度。单个受检者以健侧肢体运动时大脑皮层激活区为参照,进行一对一比较。对A和B两组病例则以正常志愿者观察结果为参照,进行组与组之间比较。结果健侧手部运动均在对侧大脑半球产生较强烈的信号变化。A组患者中,当患手模拟“运动”时,2例在对侧初级运动皮层观察到分散、点状兴奋区,信号强度比健手代表区信号强度明显减弱,另2例未见激活区出现,所有病例均有辅助运动区神经活动。B组患者中,随着时间延长,患肢对侧初级运动皮层出现激活区并且呈现逐渐增大趋势。结论外周神经损伤后,初级运动皮层可以发生显著变化,功能磁共振是一种评价外周神经损伤以后运动皮层可塑性变化的有效的无创伤性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探讨足踝关节功能康复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脑功能重塑及其瘫痪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11例参与康复治疗?5例未参与康复治疗的ACI患者的治疗前后,以及5例正常志愿者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检查?采用组块刺激功能测试,观察卒中康复前后足踝关节运动时脑激活区域和激活区体积的差异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ACI患者健侧足踝关节运动时激活区与正常人群组相似;偏瘫侧足踝关节运动时除了对侧半球初级感觉运动区(SM1区)激活之外,同侧SM1区?运动前区(PMC区)也可见不同程度的激活,对侧半球的激活体积大于同侧(P < 0.05)?治疗后,患者对侧半球SM1区激活体积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 < 0.05),而参与康复治疗组激活体积的增加更为显著(P < 0.05);Fugl-Meyer运动评分在治疗后亦有提高,参与康复治疗组较未伴康复治疗组提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fMRI能客观显示ACI后脑功能重塑特征,对患者进行早期的足踝运动功能康复治疗,有利于脑功能的重塑及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探讨两种康复治疗皮层下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潜在机制。方法:患者随机分为强制性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 MT)与神经发育疗法(neurodevelopmental treat ment,NDT)两个治疗组。在康复治疗前、后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 MRI),并进行临床评分。结果:在康复治疗前、后,健手运动的激活模式近于正常人。患手运动时,运动区广泛激活;治疗后双侧大脑半球激活的体素数显著减少,并向正常激活模式集中。治疗前、后的临床评分显示CI MT组康复效果优于NDT组。结论:康复治疗能促进脑功能重组;CI MT对皮层下脑卒中后3~9个月患者的康复效果优于NDT。  相似文献   

8.
钟士江  陈静  包春雨  张蒙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21(11):851-852,855,F0004
【目的】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对正常人脑手运动皮质进行定位。【方法】健康受试者10人,男7例,女3例,均为右利手,每个健康受试者分别完成左右手运动刺激。刺激模式为手握拳运动。fMRI检查采用Philips 3.0 T超导型磁共振机,GRE-EPI序列。使用SPM5软件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10例正常受试者,左手或右手运动时均见对侧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1)区激活;同侧M1、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后顶叶皮层(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PPC)、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及小脑存在不同比例、不同程度激活。非利手即左手运动引起右侧M1区激活体积大于利手运动引起的左侧M1区激活体积(P<0.05)。【结论】M1区是控制对侧手运动的脑皮质区,同侧M1、SMA、PPC、PFC及小脑也参与手运动,非利手与利手运动激活对侧M1区的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生存的病人中约半数留有运动残废。有文献表明在患侧上肢的康复治疗中,对健侧进行限制性训练有利于偏瘫肢体的康复。本文旨在通过对脑卒中偏瘫病人非瘫痪侧手功能与健康对照组相应侧手功能评估结果的对比,分析脑卒中对非瘫痪侧手的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运动神经网络重组的横向功能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运动功能不同程度恢复卒中患者被动运动任务时大脑的激活差异。方法对20例卒中患者分别行双侧腕关节被动运动的功能MRI扫描,采用SPM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结果不同恢复程度的卒中患者患肢腕关节被动运动激活脑区不同:恢复较好者,以对侧感觉运动区(SMC)、同侧小脑、双侧辅助运动区(SMA)激活显著;恢复不好者,远隔部位激活较显著。患者健肢激活脑区及面积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对侧SMC及SMA对运动功能恢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健侧大脑半球的代偿作用对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In recent years,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has emerged as a promising tool to study ischemic strok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anisotropic changes of cerebral white matter track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using DTI,and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rticospinal tract damage and muscle strength in such patients during acute ischemia.Method:9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9 healthy subjects were examined with T1 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T2 ...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功能性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MRI)技术,观察缺血性中风患者外关穴巨刺对脑部功能区的激活/负激活。方法:右脑缺血性中风患者6例,接受外关穴巨刺(即针刺健侧上肢外关穴)。Block方法设计针刺过程,同时接受fMRI全脑扫描,所得数据采用SPM2分析。结果:表现为左侧偏瘫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右侧外关穴针刺时,双侧脑区均有显著激活,激活点相对集中在BA18、19、20、21、22、37、39、46区和小脑后叶、扁桃体、山坡。负激活点相对集中在BA3、4、9、10、11、18、19、21、36、38、46、47区和小脑后叶锥体。结论:偏瘫患者外关穴巨刺可以特异性激活主管语言处理与感觉有关的脑区,负激活主管运动的脑区,这可能是外关穴巨刺治疗中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默认网络(DMN)内功能连接的改变,揭示潜在的疗效机制.方法 纳入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行fMRI,同时选取20例健康受试者作对照,比较患者和健康受试DMN内功能...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ntralateral acupuncture (CAT) at acupoints of Quchi (LI 11) and Zusanli (ST 36) on the unaffected limbs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 left hemiplegia based on 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 indices. Methods: Te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 left hemiplegia received CAT on right side at LI 11 and ST 36.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was performed before and after acupuncture. A ReHo analytical method was used to compare brain response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CAT operated by REST software. Results: The stimulation at both LI 11 and ST 36 on the unaffected limbs produc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neural activities. CAT elicited increased ReHo values at the right precentral gyrus and superior frontal gyrus, decreased ReHo value at right superior parietal lobule, left fusiform gyrus and left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Conclusions: Acupuncture at one side could stimulate bilateral regions. CAT could evoke the gyrus which was possibly related to motor recovery from stroke. A promising indicator of neurobiological deficiencies could be represented by ReHo values in post-strok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功能磁共振与神经导航融合定位和保护脑功能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影像(fMRI)与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图像融合定位和保护脑功能的应用价值,论证病变至功能区的最近距离与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对20例位于或靠近脑功能区的颅内病变患者,手术前进行基于血氧水平依赖(BOLD)的脑功能磁共振检测(包括语言功能、视觉功能、肢体运动和舌运动功能),将激活功能区图像输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图像融合,手术前注册、校正,在fMRI影像导航下进行微创神经外科手术。结果20例患者功能磁共振影像与神经导航系统图像融合、注册顺利,术中准确定位颅内病变与脑功能区(除1例病例因注册后肿瘤卒中,术中出现导航漂移现象,术中超声予以矫正)。病变近全切除2例,全切除18例。20例患者中,4例患者手术后出现新神经功能障碍,2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已恢复,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手术致残率10.0%,无手术死亡。4例手术后出现新神经功能障碍者病变位于功能区,14例病变至功能区最近距离〉10mm。11例患者在阅读汉字时出现广泛的激活,语言区位于左半球额中回第9区和颞叶第46区,视觉系统17—19区。结论fMRI导航为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提供直观准确的功能区判定方法,保护脑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对于中国人语言功能区病变的微创神经外科手术尤有帮助。病变至功能区最近距离〉10mm,手术全切除病变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原理,对累及大脑皮层运动区的颅内胶质瘤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即对患者手指运动的皮层定位检查,分辨这些重要的功能皮层区与病变的相邻关系。方法:对15例颅内占位性病变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血氧依赖水平(BOLD)原理进行扫描,并经计算机处理获得相应的脑功能区的影像表现。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在脑功能成像中表现局部功能活动区(相应的手指运动支配功能区)规律的信号-时间变化曲线,以及由于病变造成的皮层功能区的移位和缩小等形态学改变。结论:在常规MR成像后进行功能性MR成像研究,以需实施颅内占位病变,特别是对颅、顶中央沟累及运动皮层的胶质瘤切除术者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OAST分型的住院成本,分析不同亚型住院成本差别。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按照1989年WHO的脑卒中诊断标准,连续性登记2007年9月-2008年3月间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243例),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分析其构成比例,利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别统计其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床位费用、药物治疗费用、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费用、功能康复锻炼费用的情况。结果共纳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3例。TOAST各亚型构成比如下:①心源性栓塞型(10%);②大动脉粥样硬化型(39%);③小动脉闭塞型(38%);④其他明确病因型(4%);⑤不明原因型(9%),各型比例中心源性栓塞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较小动脉闭塞型住院总费用高,表现在治疗费用及药费上,其住院天数也相对较长,不明原因型其影像检查费用较小动脉闭塞组高。结论TOAST分型作为一种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方法,可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成本估计提供参考依据,针对不同脑卒中亚型在诊治上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脑血流灌注显像、CT以及MRI应用于缺血性脑卒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方法方便收集自2013年7月—2016年3月在该院所接受治疗的20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脑血流灌注显像、CT以及MRI的检查,记录和比较缺血性脑卒患者的病灶侧和健侧的显像参数,评估脑血流灌注显像、CT以及MRI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脑血流灌注显像、CT以及MRI的诊断图像数据发现:①对患者进行诊断时脑血流灌注显像的阴性检出率89.16%,MRI的阴性检出率为88.18%,均高于CT的66.01%。脑血流灌注显像以及MRI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脑血流灌注显像的检出阴性的NIHSS评分为0.631,MRI的的检出阴性的NIHSS评分为0.470,均低于CT的2.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患者应用脑血流灌注显像、CT以及MRI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最佳的检查方法,临床价值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前后两侧初级运动皮质(M1)功能连接的特点,进而为康复治疗找寻脑功能重组的证据.方法 对5例发病l周内单侧发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检查和临床功能评分.同时选取正常志愿者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只进行1次rs-fMRI检查.通过分析rs-fMRI两侧M1区功能连接值的改变,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功能连接变化的差异.结果 患者治疗前组两侧M1区功能连接值降低(z=0.30±0.24),低于正常对照组(z=0.70±0.21),治疗后连接值升高(z=0.58±0.28),治疗前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及治疗前后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与正常对照组两侧M1区功能连接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治疗前组相比,治疗后组患侧肢体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患侧上下肢体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显著升高(P<0.05)、日常生活指数(barthel index,BI)显著升高(P<0.05),提示患者治疗后功能改善.结论 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检查可以监测高频rTMS治疗前后两侧M1区功能连接的变化,客观地证实rTMS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推测康复治疗的黄金时间窗可能位于1个月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脑卒中患者血浆脂联素(ADPN)浓度及与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结果,将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前者又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LAA,n=77)、小动脉闭塞性卒中组(SAA,n=21),心源性脑栓塞组(CE,n=38).同时选取30例正常对照.比较各组间血浆ADPN水平差异及ADNP与hs-CRP、IL-10的相关性.结果 (1)脑梗死组患者血浆AD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6.3±2.2)mg/L,(8.9±2.7)mg/L],差异有显著性(P<0.05).(2)缺血性卒中亚型不同,ADPN水平不同(F=5.21,P=0.005),CE组水平最高[(8.0±1.9)mg/L]而LAA组最低[(5.5±1.0)mg/L].(3)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间无明显差异(P=0.341).(4)血浆ADPN水平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r=0.274,P<0.01),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308,P<0.05).结论 低ADPN血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的过程,与炎性因子共同参与了卒中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