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偶然的一天乘坐公交车,有两位大婶聊天。大婶甲说:"姐姐,您这是干嘛去?"大婶乙回答道:"上班去!"大婶甲反问道:"您退休了还干嘛补差上班,忙活儿了一辈子,该歇歇了,不缺那几个钱啊!"大婶乙回答的话儿,一下子就把乘客们的目光抓住了:"唉,跟您这么说吧,过去(退休前)上班是为生活为养家糊口,职业是给人家干活儿;现在(退休后)上班是为自身健康,职业是锻炼养生,您说能一样吗?现在不缺钱不缺吃,就缺身  相似文献   

2.
吴女士今年30岁。前不久,她在某医院通过剖宫产顺利地产下了一名男婴,母子平安。但吴女士在产后的第7天突然出现了左小腿疼痛、肿胀的症状。由于这些症状并不严重,吴女士也没有在意。到了产后的第10天,吴女士在一次下床活动时,突然出现了胸痛、干咳、呼吸急促、口唇发绀、不能平卧等症状。家人急忙将其送往医院,经做CT检查,吴女士被诊断患有由左下肢静脉血栓引起的肺栓塞。  相似文献   

3.
高阳 《大家健康》2011,(7):59-59
吴女士今年30岁,大学毕业后在长沙工作,父母一直在安徽老家居住。吴女士说:“我一年也就是春节回一次家,每次回家,真正在家的时间不超过5天。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病人     
如果你是个普通式中国病人,意味着你既没有硬关系,也没有硬money。如果你想到大医院看病,或许你会这样:天不亮就从床上爬起来,冒着凛冽的寒风,倒腾遍各种环保的交通工具,从黑暗穿越到黎明,终于到达医院。挂号队伍的长度足以让你叹为观止,你心里暗道不好。跟预期的一样,想到大医院看病,"你算摊上大事了"。好不容易挂到普通号,看着号上的数发愁——150号。你心想,这一天甭想干别的了。到了门  相似文献   

5.
顾晋 《医学科普》2013,(12):14-14
老百姓抱怨最多的是看病难,的确,到医院看病有时非常麻烦。我是一名医生,在多年的行医经历中,看到患者因为不了解医院的看病程序,而耽误了宝贵时间。那么,看病的程序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大家健康》2011,(7):11-11
我今年40岁,是一名工人。十多年来,我每天都骑自行车去县里上班(每天骑车20公里左右),周末则帮家人干农活。两个月前,我开始出现早晨醒来时小腿沉重不适、手指肚发胀,晚上小腿肚左上侧有疼痛感的症状。这些症状在白天可自行消失。  相似文献   

7.
久病难成医,自疗有误区 “久病成医”是中国人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何以能成医?答案只有两个字:经验。有许多慢性病患者,就是凭着自己多年来看病吃药得来的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的“他人经验”给自己开处方,这样做隐患很多,弊大于利,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8.
门诊注射室是对门诊病人进行注射治疗的一个部门。门诊病人只凭药房开出的治疗单就可在注射室治疗。它没有像病房那样 ,医生开出的医嘱要通过查牌护士、治疗护士等几道把关最后才治疗到病人身上。门诊手续简单 ,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差错。我们门诊注射室通过多年的摸索和探讨 ,制定了如下措施防止了差错事故的发生。1 护士上班必须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精神集中 ,不开玩笑不闲谈 ,不干私事、上班精神饱满。2 技术上精益求精 ,静脉注射做到一针见血 ,肌肉注射时做到两快一慢 ,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3 严格消毒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注射…  相似文献   

9.
正捐肝、捐肾、捐骨髓、捐皮肤……这些早不稀奇。然而,你能想象吗?有一个家庭,女孩一人身患多种重症,弟弟、父亲和母亲先后将自己的肝、骨髓、肾、头皮捐出来,用爱"拼凑"一个她……宝贝女儿灾难不断2014年11月的一天,正在上班的孙国成忽然接到妻子李琳的电话:"女儿被烧伤了,情况严重,你快过来……"孙国成大吃一惊,连忙往医院赶去。他边开车边想:我这个宝贝女儿,命运怎么这样多灾多难啊!孙国成是上海一家民企的  相似文献   

10.
合山矿务局柳矿卫生所所长姚为昭,是位参加工作二十多年为革命打过仗的老同志。长期以来他勤勤恳恳干革命,工作不计时间,不讲报酬。按规定,晚上值班后第二天可以半休,可是从未见他休息过,星期天上班,他一不补休,二不要加班费。群众赞扬他保持了革命战士的本色。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发表后,老姚同志反复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心更明,眼更亮,更加自觉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带头向“按酬付劳”的雇佣思想开火。一天晚上九点多钟,工作了一天的老姚同志正准备休息,突然从附近农村送来一个农药  相似文献   

11.
现在医务界似乎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研究生毕了业,不会看病,水平不高,甚至传闻某些单位宁要本科生而不愿接受研究生。可是,研究生依然年复一年地在丰收,阵容也越来越庞大。确实,是有些研究生毕业后不甚谙熟临床事务,令人失望。但是,直接考了研究生的本科生们在基础课堂上和实验室里蹲上三年,进入临床,怎么能够熟练呢?就是在临床上干过两年的助教们,经过脱产数载,也难马上得心应手。这原本是“情理”之中、早该预料到的事。除去研究生自己不好好干、  相似文献   

12.
从医疗业务骨干晋升为院长后,张明亮感受到诸多不适. 每天清晨一上班,就有一大堆人在他办公室前排队,等着见他,虽然勉强露出笑容和大家打招呼,但自己沉重而疲惫的心情却无以言表……作为拥有50多年历史的三级医院的院长,张明亮每天都陷入极度繁忙之中,得不到片刻喘息与放松,"管不完的人;管不完的事"是其院长生涯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晓卫 《求医问药》2006,(1):44-44
“久病成医”是中国人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何以能成医?答案只有两个字:经验。有许多慢性病人,就是凭着自己多年来看病吃药得来的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的“他人经验”给自己开处方,这样做隐患很多,弊大于利,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由于个体差异,人家吃得好的药未必适合自己有位合并肾功能不全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听他的一位病友介绍二甲双胍降糖效果不错。于是乎也去药店买来照服,结果肾功能越来越差,还引起了乳酸性酸中毒昏迷,险些丢了性命。后经医生及时调整方案,改用胰岛素治疗后,才得以转危为安。每个糖尿病病人的证型、胖瘦、年龄、病程…  相似文献   

14.
tata cici 《健康之友》2011,(8):178-183
早晨上班出门时,将前一天的垃圾顺便带到楼下。工作一天,下班做饭,看会儿电视就到了睡觉时间,第二天早上出门时再将前一天的垃圾带到楼下……一日一日如此周而复始,你是不是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个强大的垃圾制造者?而这些垃圾如果不经过任何处理就丢掉,会对地球造成多大的危害呢?  相似文献   

15.
史彦 《大家健康》2011,(6):63-63
上海读者吴女士:家里亲戚告诉我一个"醋泡鸡蛋"的方法,能除老年斑.读者可以试试:取180毫升老陈醋装入大口瓶中,然后将1个洗净的生鸡蛋放入浸泡.两天以后,蛋壳被软化,用针在鸡蛋顶端扎一个孔,把蛋清流出来装在小瓶放在冰箱里,每天取一点蛋清涂在斑处,5-10分钟后洗掉.  相似文献   

16.
骄傲 《健康问答》2005,(1):48-48
偶得感冒到医院看病,突遇一孕妇跌倒,忙上前助人为乐,搀扶孕妇进病房。第二天上班,大家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一位要好的哥们儿拍着我的肩头神秘地说:“哥们儿,行啊,都把人家肚子搞大了,要注意呀,可千万不能让嫂夫人知道了,今晚是不是找个地方撮一顿?”我自认倒霉,只得请几个哥们儿撮一顿“封嘴”。  相似文献   

17.
<正>炎炎夏日三伏天,憋气是个较常见症状,除可能是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出现此症状外,如果同时伴有咽喉症状一定要移步耳鼻咽喉科查一查喉镜,排除一下"急性会厌炎"。一天早晨,张先生起床后觉得咽喉疼痛,估摸着可能是因这几天炎热,冷食冷饮食用多引起了咽炎。于是,他含了点治嗓子含片。可到吃午饭时,张先生的咽喉疼痛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有加重趋势,并感到喘气不顺畅。下午一上班,同事就发现他憋气厉害,出现呼吸困难,赶紧将张先生送到天津市第  相似文献   

18.
谈休息     
正一般人以为延长工作的时间就可以多收些效果,比如说,一天能走一百里路,多走一天,就可以多走一百里路,如此天天走着不歇,无论走多久,都可以维持一百里的速度。凡是走过长路的人都知道,这算盘打得不很精确,走久了不歇,必定越走越慢,以至完全走不动。我们常说走路的秘诀是"不怕慢,只怕站",实在很片面。很多人做事的通病就在怕站而不怕慢,慢条斯理地不死不  相似文献   

19.
65岁的陆先生是一个能干人,从机关里退休后又受聘于一家公司工作.虽然自嘲是"打工佬",但干得挺卖劲.他一般健康情况良好,每天早上6时30分起床,简单进食后,7时去公园快走散步.此时常有胸闷、憋气、心绞痛,医生给过几种抗心绞痛药,均不能缓解.奇怪的是,发病只在这段时间.7时30分,他骑自行车上班,其后全天较重的劳动,都不发病.这就是他找我看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王骏 《开卷有益》2002,(8):20-21
据报载,一位老农为了在一家大医院看病,在医生没上班的时候就开始排队挂号,等到午后才做完磁共振,可结果还得等到下午,甚至第二天,然后拿着这些结果再去请大夫诊治。时值春忙,一家老小陪着到大都市看病,高额的检查费用不算,还得吃、住、行,实可谓看一次病真让人“吃不消”。造成这种医检难的原因究竟在哪里?无非就在病人——病情——仪器——医生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