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疗冠心病要通更要养
  治疗冠心病的“通”法和“养”法
  大家知道,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其狭窄、闭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并造成心肌受损的一种心脏病。因此冠心病患者有两大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冠状动脉狭窄、阻塞,心肌缺血而出现的疼痛症状;另外一个就是由于缺血导致心肌受损,心脏亏虚而出现的心慌气短等虚症。  相似文献   

2.
2014年10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上,通脉养心丸的研制者,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7岁高龄的阮士怡教授荣膺国医大师称号。  相似文献   

3.
<正>阮士怡为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家,曾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2012年被天津市卫生局评为天津市名中医。阮士怡学贯中西,擅长老年病、心血管内科疾患的治疗,对中医临床倡导扶正治本、益气养阴、益肾健脾法及软坚散结法研究有素。1946年,阮士怡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步入西医学习中医的队伍行列。作为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和董晓初教授一起组建了心血管疾病专科,推动了天津中医、中  相似文献   

4.
5.
<正>"问望闻切"摸清中医舌诊规律"一个大夫若想全面深入了解患者病情,一定要遵循问、望、闻、切四诊合参的原则,缺一不可。"说到如何诊病,阮士怡眼神亮了。"四诊合参不是望、闻、问、切吗?怎么变成问、望、闻、切了?"人们不得其解。阮士怡像老顽童一样笑笑说:"是我自己改的。"  相似文献   

6.
<正>尊重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实践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是阮士怡的高徒之一。圆园世纪70年代,正攻读研究生的张伯礼开始筹划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导师阮士怡希望他能从中医药治疗心律紊乱或冠心病研究领域找选题,而张伯礼却对舌诊着了迷,他不安地告诉了导师这个想法。不出所料,阮士怡持不同意见。他认为这个选题难度大,风险高,有可能因此而无法毕业。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10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上,通脉养心丸的研制者,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7岁高龄的阮士怡教授荣膺国医大师称号。何为大师?传承传统,开拓新知,创一代风气之先且影响深远者;学识渊博,传道授业解惑,行业中杰出代表及中华民族文化精英者,德高望重,虚怀若谷,为事业甘于奉献且践行大医精诚者。国医大师代表着中医药的文化符号,是中医药从业人员中的佼佼者,是中医药行业的形  相似文献   

8.
<正>的确,中医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像他体内的血液一样,在他的生命里周流不息。"我经常自问,做到了医德、医技并重,视患者如亲人,不使用大方大剂,不曾与患者疾言厉色,将毕生所知所学授予好学求知之才没有?"作为一个医生,阮士怡毕生都离不开病人。他说,他谈不上对医学事业的贡献,仅仅是为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尽一点绵薄之力而已。阮士怡诊病事无巨细阮士怡治疗老年病有其系统的理论,在  相似文献   

9.
<正>百岁高龄的国医大师阮士怡教授,1917年2月出生,河北省丰南县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阮士怡于1946年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研究生毕业,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1955年奉调协助天津市市立中医医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身)建院工作;1979年,创建天津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与老  相似文献   

10.
<正>二、学术造诣阮士怡学贯中西,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心-脾-肾三脏一体"防治心血管疾病及老年内科疾病的学术思想,采用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创造性地提出"益肾健脾、软坚散结"法保护血管,干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策略,推动了天津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与老年病学科的建立,出版专著《阮士怡教授学术思想研究》。三、传承育人他始终奉行"将毕生所知所学授予好学求知之才"的理念,传道授业,诲人不倦;他倡导  相似文献   

11.
<正>国医大师阮士怡认为,胸痹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肾虚损为本,因其虚所产生的气滞、血瘀、痰凝为标。基于此,结合"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理论,创胸痹治疗大法"益肾健脾,软坚散结",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证实,该法对胸痹疗效甚佳。胸痹指因胸阳不振,阴寒、痰浊留踞胸廓,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使气血痹阻、心失血养所致,以胸闷及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等同于西医学"冠心  相似文献   

12.
<正>此后,阮士怡总结了大量临床病例,他发现诸如风湿性心脏病等内科疾病虽经过长期治疗,但效果甚微。这些疾病多在儿童时期就已落下病根,长大后转为慢性疾病,这给内科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为此,他将"上医治未病""扶正祛邪""治病必求于本"等理论运用于临床中,使中、西医理论知识相结合,在治疗支气管扩张、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等方面收到良好成效。他继承了赵寄凡、陆观虎用药轻灵、遵守经方的临证用药特  相似文献   

13.
阮士怡,1917年2月出生,河北省丰南县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46年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研究生毕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1955年奉调协助天津市市立中医医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身)建院工作;1979年,创建天津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与老年病学科.  相似文献   

14.
<正>阮士怡,1917年2月出生,河北省丰南县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46年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研究生毕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1955年奉调协助天津市市立中医医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身)建院工作;1979年,创建天津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与老年病学科。他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近70年,97岁高龄时还亲自为患者把脉开方、会诊重症、解  相似文献   

15.
徐景藩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首届国医大师,著名脾胃病专家,在临床、教学、管理、养生诸方面均有较高成就。  相似文献   

16.
李士懋,男,1936年生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101中学,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二、三、四、五批高徒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药审委员,2008年被授予“河北大名医”称号。与老伴田淑霄教授撰写《脉学心悟》《濒湖脉学求索》《相濡医集》《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探讨》《中医临证一得集》《汗法临证发微》等学术专著16部。  相似文献   

17.
18.
19.
<正>刘尚义,1942年生,贵州省大方县人,现居贵州省贵阳市贵阳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历任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会委只,全国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疡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临床药物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20.
<正>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湖北中医药大学联合举办李今庸教授九十寿辰庆典暨荣膺"国医大师"称号表彰大会10月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上,李今庸获颁"国医大师"称号,成为我省首位"国医大师"。李今庸,字昨非,1925年生于湖北省枣阳县(今枣阳市)。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在中医药各领域均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