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回顾古今医家对阳痿的证治,研究分析了温肾起痿方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发展概况。即温肾起痿方肇始于先秦两汉时期,发展于隋唐时期,停滞于宋金元时期,再兴于明清时期,深化于新中国成立至今。  相似文献   

2.
任何脏腑之气的运动形式,皆非囿于升或者降一方面,而是包括升降出入四个方面。脏腑之气的这一运动规律,既可体现于整体,也可体现于局部;既可体现于脏腑之间,也可体现于一个脏或一个腑。  相似文献   

3.
林宝顺  刘飞  易浔飞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12):1242-1242,1245
1病例资料男,18岁,3个月前因"右耳听力下降"就诊于当地医院,于2010年4月9日以"慢性中耳炎"于当地医院行"右耳乳突根治术",术后经抗炎治疗听力无明显改善,为明确诊断于2010年4月23日就诊我院五官科,  相似文献   

4.
详者,详细也;略者,简略或省略之谓也.《金匮要略》的创作,广泛采用了详与略的笔法,对疾病脉、证、治、方的论述,有详有略,详略结合,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其详略内容,经粗略统计,约有11类:①详于脉略于证;②详于脉证略于治方;③详于脉证治略于方;④详于脉治方略于病名证候;⑤详于脉方略于证;⑥详于证略于治方;⑦详于证治略于方;⑧详于治方略于证;⑨详于方略于证;⑩详于彼略于此;(11)详于特殊略于一般。本文就此,略抒浅见。  相似文献   

5.
探讨胃阴学说的发展源流及其理论意义,认为胃阴学说发源于《黄帝内经》与仲景,继承于河间学派,先导于明代诸医家,并最终发扬于清代叶天士等医家,其作为脾阳学说的对立统一面,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辨证准则和治疗方法,补充和完善了中医脾胃理论。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张仲景论水气所致病证,将其分为形于外为肿和隐于内为饮两大类,根据各自特点进行治疗。形于外为肿应治以发汗、利小便;隐于内为饮应治以温化痰饮。  相似文献   

7.
将脾胃湿热证理论分成萌芽、奠基、形成、发展和完善四个阶段进行源流探讨,认为其萌芽于秦汉、奠基于金元,形成于明清,发展、完善于建国后。  相似文献   

8.
《吉林医学》2010,(28):F0002-F0002,I0001
吴杰,男,48岁,吉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1962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吉林医学院医疗系,于1985年到吉林省医院外科工作。2000年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研修。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13岁,因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12年入院。患儿于1岁时不慎头部着地跌倒,此后发现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平均每年身高增长约4 cm,智力正常,学习成绩中等,无多饮、多尿,为求进一步诊疗于2011年8月2日拟矮小症收治入院。患儿自起病以来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60岁,因"反复水肿1年,伴泡沫尿2个月"于2005年4月25日入院.患者于2004年4月前开始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水肿,晨起后颜面部水肿较重,午后减轻,水肿症状反复出现.于2005年2月患者出现腰部疼痛,肉眼血尿,尿中有泡沫.于当地医院查尿蛋白、潜血均阳性,于对症处理后水肿消退.  相似文献   

11.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TM)是指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肿瘤细胞表达及脱落的物质,或是宿主对于体内肿瘤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其存在于细胞胞质、胞核中或细胞膜表面,也可见于循环血液、其他体液或组织中。这些物质,有的不存在于正常人体内,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学工程》2008,16(2):I0017-I0018
1985年毕业于安徽医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安徽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6):I0015-I0016
1985年毕业于安徽医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安徽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8):I0015-I0016
1985年毕业于安徽医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安徽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15.
汲泓,女,1966年生,辽宁沈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9毕业于锦州医学院医疗系全日制五年制本科并获得西医学士学位,毕业后,工作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先后工作于放射线科、急诊科、急症风湿病房等科室。  相似文献   

16.
盱江医学,起于西汉,跨过二千余年光阴,因道教传道行医而兴起于汉唐,因尊儒重医而发展于宋元,因政治文化中心南移而繁盛于明清以降,源远流长,医药繁盛,名医代出,影响深远,流传海内外,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的香药文化萌发于先秦,初成于秦汉,成长于六朝,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广行于明清。《四库全书·香乘》卷一云:"香最多品类出交、广、崖州及海南诸国,然秦汉巳前未闻,惟称兰、蕙、椒、杜而已,至汉武奢广尚书郎奏者始有含鸡舌香及诸夷献香种种徵异事。"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高僧大德以香为伴,对香推崇备至。它不仅用于焚香祭祀,还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入药。1中外香药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作为一部中医经典著作,其中"五色五味"理论被后世医家谙熟并指导临床实践。此理论产生于五行、阴阳归属关系,基于此,"五色五味"入通于人体五脏,即青、酸入于肝,赤、苦入于心,黄、甘入于脾,白、辛入于肺,黑、咸入于肾。观察人体五色变化,可知疾病顺逆与病损部位,五味适宜,补养五脏,五味过及,有损五脏,故补益五脏,应谨和五味。掌握"五色五味"理论,对疾病的预防与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18岁,因发作性晕厥伴抽搐1年于2005年10月22日人院.患者于2004年11月于熟睡中出现发作性晕厥伴抽搐2次,每次持续不到1分钟,自行恢复.  相似文献   

20.
针灸治"痰"     
痰是体内水液代谢失常所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其生成后又成为一种继发病因,可随气流行,无处不到,在内可停聚于脏腑,在外可阻滞于经络,可凝结于身体各处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