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制备甲氨蝶呤微乳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选用无水乙醇作助表面活性剂,以甲氨蝶呤在各种油相组分中的溶解度、不同体系的最大载油量为指标,通过滴定法绘制伪三元相图,确定微乳区,筛选甲氨蝶呤微乳的最佳处方;以外观、平均粒径及其分布、Zeta电位、含量、pH值为指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微乳的最佳处方为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RH-40、大豆磷脂、无水乙醇、油酸乙酯(3∶1.5∶1.5∶3),其中甲氨蝶呤在大豆磷脂中的溶解度为585.95μg·mL-1,在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RH-40/大豆磷脂体系中的最大载油量为42.8%;其外观均一透明,平均粒径为25.1nm,多分散指数为0.273,Zeta电位为-1.723mV,pH值为6~7,含药量均大于94%。结论:所制制剂理化性质稳定,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易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白藜芦醇纳米乳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为其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白藜芦醇在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中溶解度的测定结果,结合伪三元相图筛选出白藜芦醇纳米乳的最佳处方,并对其外观、粒径、稳定性等进行体外质量评价.结果 白藜芦醇纳米乳的最佳处方为:白藜芦醇:8.47%、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40:16.24%、司盘-...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莪术油纳米乳(ZTO-NM)的处方工艺,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首先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ZTO-NM的处方工艺,然后对最优处方制备的ZTO-NM进行理化性质考察.以肝癌细胞SMMC-7721为模型,采用MTT法检测ZTO-NM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L-3...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天然维生素E纳米乳并对其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天然维生素E纳米乳的制备工艺和最佳处方,并通过形态、粒径、Zeta电位、pH值的测定研究其性质。结果:天然维生素E纳米乳的最佳处方为注射用油5 g,蛋黄卵磷脂1.5 g,F68 4 g,油酸0.25 g。所制备的乳剂外观呈乳白略带黄色,有蓝色乳光,平均粒径为87.7 nm,PI为0.287,Zeta电位为-23.5 mV,pH值为6.79。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天然维生素E纳米乳符合注射用制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优化芸香苷纳米乳的制备工艺。方法: 绘制芸香苷在不同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m)时的伪三元相图,以纳米乳处方中油相比例和Km为考察因素,粒径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优化其制备工艺。结果:芸香苷纳米乳的最佳处方为:油酸乙酯 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RH 40) 1,2 丙二醇 水(质量之比为7∶〖KG-*2〗13∶〖KG-*2〗5∶〖KG-*2〗25),制备的纳米乳粒径为26.51 nm,载药量为8.97 mg·m-1 。结论: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可以优化芸香苷纳米乳的处方,其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索制备薄荷素油纳米乳的处方。方法:采用转向法制备薄荷素油纳米乳,通过滴定法绘制伪三元相图,以纳米乳区域的面积、稳定性为考察指标,筛选薄荷素油纳米乳最佳处方。通过稀释法鉴定薄荷素油纳米乳类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外观形态、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其粒径分布、电位。结果:薄荷素油纳米乳优选处方结果为:表面活性剂为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L-40)、助表面活性剂为聚乙二醇400(PEG-400),Km为3:1,薄荷素油、复表面活性剂、蒸馏水含量为56.62%:23.67%:19.72%;所制得薄荷素油纳米乳为澄清透明,平均粒径为19.55 nm,PDI为0.183,呈正态分布,Zeta电位为3.10 mV。结论:薄荷素油纳米乳制备工艺简单,采用优选处方制备的薄荷素油纳米乳粒径小、大小均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静脉注射用辅酶Q10亚微乳剂的处方工艺进行研究,并对其体外理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以乳剂粒径、稳定常数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对制剂处方进行优化,用高压均质法制备辅酶Q10亚微乳。结果按照优化的处方工艺制备的辅酶Q10亚微乳平均粒径为(176.4±15.2)nm,zeta电位为(-35.93±8.13)mV,40℃下考察6个月,理化性质稳定。结论该处方工艺可行,所制备的辅酶Q10静脉注射亚微乳剂具有较高稳定性,解决了辅酶Q10的水溶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多西他赛纳米乳注射液,并对其质量进行控制。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多西他赛纳米乳注射液;在最佳处方的基础上,考察工艺因素对纳米乳剂的性质及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结果多西他赛纳米乳注射液载药量为2 g.L-1,粒径为(46.7±35.0)nm,含量质量分数为96.69%;与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配伍后24 h内使用安全;在(4±2)℃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该处方及工艺可行,所制备的多西他赛纳米乳注射液质量稳定,使用方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尼莫地平亚微乳的制备及其性质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尼莫地平亚微乳并对其性质进行考察。方法:本实验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了尼莫地平亚微乳的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并通过粒径测定、ζ电位的测定、包封率的测定和稳定性的考察等研究了尼莫地平亚微乳的性质。结果:尼莫地平亚微乳的最佳处方工艺组合为磷脂与泊洛沙姆188的比例为2:1(w:w),高速剪切乳化时间为5min,制备温度为70℃。所制备的乳剂包封率为97.9%,ζ电位为-30.6mV,平均粒径为137nm。稳定性考察表明该乳剂在常温及加速3个月条件下均较稳定。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尼莫地平亚微乳粒度分布范围窄,稳定性较好,包封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性质稳定、质量可控的来那度胺纳米水凝胶,评价其理化性质并考察其体外透皮吸收情况。方法:通过对药物溶解度的增加程度初步筛选用于制备来那度胺纳米乳的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通过表面活性剂对油相的乳化效果进一步筛选油相;绘制伪三元相图,优化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用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来那度胺纳米乳的粒径。将来那度胺纳米乳分散于卡波姆940中制备来那度胺纳米水凝胶,考察来那度胺纳米乳的外观、形态、pH值、Zeta电位、稳定性以及体外透皮性能。结果:来那度胺纳米乳的最优处方为辛癸酸甘油酯/RH40/1,2-丙二醇/水=1∶4.5∶4.5∶6.95(m/m)。以此处方制备的来那度胺纳米乳澄清透明,外观透亮,pH值为5.20±0.14,平均粒径为(24.76±0.82)nm,多分散指数为0.256±0.088,粒径分布均一,Zeta电位为-47.33 mV,高速离心后无分层现象,耐寒耐热试验前后无明显差异,稳定性良好。来那度胺水凝胶的累积透过量显著高于原料药,透皮性能良好。结论:该研究制备的来那度胺纳米水凝胶处方组成合理、性质稳定、透皮性能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