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症状体征与CT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以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临床症状、CT影像学检查,评价腰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并分析其与CT指标(髓核密度、许莫氏结节、神经根压迫等)的关系。结果腰椎间盘突出轻度、中度、重度患者在突出物形态、髓核突出病理类型、髓核疝密度、水平面突出大小、神经根压迫方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体征不同程度矢状径[(27.5±5.7)vs(34.3±6.0)vs(52.1±8.6)]mm、硬膜囊前后径(16.2±6.4)vs(11.0±3.1)vs(6.4±2.2)]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症状体征严重程度与许莫氏结节、经骨突出、矢状面突出大小、黄韧带间隙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症状体征严重程度与突出物形态、髓核突出病理类型等部分CT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2.
方兵 《海南医学》2014,(5):679-681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表现和临床体征表现的对比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单排螺旋CT机行CT扫描,对CT影像中许莫氏结节、髓核是否经骨突出、髓核病变情况、矢状径大小、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情况等多个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3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在许莫氏结节、经骨突出情况及矢状面髓核突出大小等CT影像指标中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髓核情况、髓核密度、髓核在水平面及额状位突出的大小和神经根受压方式等引起的症状体征严重程度的大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硬膜囊前后径越大,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越严重,而矢状径越小,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越严重(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CT图像表现和患者临床症状之间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曹锋标 《吉林医学》2014,(34):7599-760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和临床体征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132例中,许莫氏结节、经骨突出情况CT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核突出程度、髓核密度及神经根受压程度与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矢状径指数越大,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越严重。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诊断时应采用CT检查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主要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影像表现与病人体征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资料。主要对照CT影像与体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在Chmorl结节、矢状面髓核、经骨情况方面,CT影像表现与病人体征症状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统计学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在髓核密度、髓核情况、额状位突出、水平面突出、压迫神经根、硬囊膜形式的表现方面,与体征症状存在较显著的比较意义(P〈0.05)。结论:CT影像的某些指标与病人症状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综合二者能够较好地评估临床症状的发展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傅礼洪 《当代医学》2011,17(19):88-89
目的 探讨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CT影像的相关性.方法 对12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CT检查进行分析,采用下腰痛评估量表对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分,CT影像分为9个指标28种表现,将患者两者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hmorl结节、经骨情况、矢状面髓核情况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无统计学意义,髓核密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提高对该病的定位及定性准确率。方法:对已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在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病人的CT轴位及多平面重建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易发生于受力最大的部位,以L4-5、L5—S1两个节段最常见,其主要CT影像表现为:①髓核突入椎管内形成软组织密度影;②硬脊膜囊受压变性移位;③神经根肿胀、受压移位或淹没;④碎块形成、滑移;⑤许莫氏结节形成;⑥突出髓核部分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MPR)成像主要影像表现:矢状位为椎体后缘突入椎管内呈铆钉状或乳头状团组织密度影,冠状位为突入椎管内的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结论:多层螺旋CT是目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重要检查方法,准确率高,并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分型分级分类诊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164例腰椎问盘突出症(lumbar disk herniation,LDH)的分析,探讨其CT分型分级及分类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已通过临床、CT共同证实的1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CT图像特点,在以椎间盘突出物的突出方向分型的基础上,再以突出物最大矢径与同层面椎管最大矢径之比即矢状径指数(sagital index,SI)以及侧隐窝前后径共同作为量化指标,对其分级;以突出物的形态密度进行分类;并将不同临床症状体征及治疗方式与CT分级分类的关系分别进行统计。结果CT分级分类与不同临床症状体征及治疗方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CT分型分级分类综合诊断,能比较全面反映LDH的病理形态,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与CT影像学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8年7月浙江衢化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下腰痛评估量表的判定结果将其分为轻度(58例)、中度(64例)和重度(45例)。分析其严重程度与CT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与硬膜囊前后径、矢状径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日本骨科协会制定的改良后下腰痛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mJOA)与硬膜囊前后径、矢状径相关系数。 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轻、中、重度患者在髓核经骨突出情况、髓核突出后的病理类型、髓核密度值、髓核经额状面的突出程度、髓核经水平面的突出程度、髓核突出后与神经根的关系、髓核突出后对硬膜囊的压迫程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患者中,硬膜囊前后径依次增大(均P<0.05),矢状径依次减小(均P<0.05); mJOA评分与硬膜囊前后径呈正相关(r=0.584,P=0.017),与硬膜囊矢状径呈负相关(r=-0.603,P=0.025)。 结论 对于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与部分CT影像学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提高对该病的定位及定性准确率。方法:对已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在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病人的CT轴位及多平面重建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易发生于受力最大的部位,以L4-5、L5-S1两个节段最常见,其主要CT影像表现为:①髓核突入椎管内形成软组织密度影;②硬脊膜囊受压变性移位;③神经根肿胀、受压移位或淹没;④碎块形成、滑移;⑤许莫氏结节形成;⑥突出髓核部分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MPR)成像主要影像表现:矢状位为椎体后缘突入椎管内呈铆钉状或乳头状团组织密度影,冠状位为突入椎管内的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结论:多层螺旋CT是目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重要检查方法,准确率高,并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患者症状同CT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具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患者116例,并对他们进行CT检查和临床症状的分析。对患者CT指标的表现进行影像分析,对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下腰痛评估量表的评分,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1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通过检查得出,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同矢状面髓核情况、胫骨情况以及Chmorl结节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患者的额状位、髓核情况、髓核密度、硬囊膜方式、髓核压迫神经根以及水平面髓核突出的大小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诊断中,CT影像中的一些指标对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发展趋势都有着有效、良好的评价,能够作为可靠参数供医生进行患者治疗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T引导下2靶位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方法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10mm)患者35例,在CT引导下,Ⅰ型靶针达硬膜外间隙,Ⅱ型靶针通过工型靶针刺人突出物内,向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600U,向突出物表面注射胶原酶1200U。结果治疗结束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按照改良MacNab方法进行评定,结果优24例(68.6%),良8例(22.8%),差3例(8.6%),优良率91.4%。治疗过程中全部患者无严重疼痛及症状加重,无神经根、血管等损伤。结论在CT引导下将胶原酶注射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硬膜外间隙与突出物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对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未见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技术和RT-PCR技术检测在50例退变椎间盘组织(实验组)和20例正常椎间盘组织(对照组)中IL-6、IL-10及MCP-1的表达变化,并观察IL-6、IL-10及MCP-1的表达与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关系。结果:IL-6、IL-10及MCP-1在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退变椎间盘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后外层纤维环破裂型中的表达高于纤维环完整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因子IL-6、IL-10及MCP-1在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退变椎间盘组织中表达增加,并与椎间盘突出的程度相关,可能在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经皮腰椎间盘造影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病变椎间盘分型,以便选择腰椎间盘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并评价不同方法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8例,局麻下后路穿刺椎间盘。C型臂下侧位示针尖位于椎间盘的中心或中后1/3交界处,根据腰椎间盘造影将病变椎间盘分为3型:(1)包容型行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与三氧溶核术;(2)突出型采用突出物处射频消融术与三氧溶核术;(3)破裂型盘内注射胶原酶600U溶核。每组都经椎间孔注射三氧(30μg/m1)5~10ml。术后随访2年,采用MacNab标准评估。结果本组穿刺成功率为100%。造影术分型结果为:包容型占33.6%(43/128例),突出型39.8%(51/128例),破裂型26.6%(34/128例)。治疗后随访2年,优良率包容型为93.0%(40/43例),突出型为88.2%(45/51例),破裂型为82.4%(28/34例);总优良率为88.3%(113/128例)。结论经皮腰椎间盘造影术能够显示椎间盘的病理形态,可确定病变椎间盘分型,根据分型选择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黄泗霖  解清兰  周利民 《西部医学》2011,23(8):1494-1495,1497
目的探讨外周血TNF-α水平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腰腿痛程度的关系。方法 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计算机扫描(CT)影像学表现分为膨出型和突出型,按腰腿痛程度又分为轻度、重度。采用放免法(RIA)检测外周血TNF-α水平。结果 LDH膨出组、突出组均较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NF-α显著增高,而突出组增高尤为明显,且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膨出组、突出组各自的腰腿痛重度患者较轻度患者外周血TNF-α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LDH外周血TNF-α水平有异常表达,且与腰腿痛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靶点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56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与MRI、CT表现相一致,28例行腰椎间盘内外臭氧注射术,另28例行靶点射频消融术(穿刺到突出的椎间盘突出部,只对突出部进行治疗),随诊3~24个月。结果:1年后臭氧组总有效率46.4%,射频组82.1%。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靶点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是更加微创的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CT和MRI在腰椎间盘突出及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收集来我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5例,手术前进行CT和MRI检查,证实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28例,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者37例,对照手术结果,对比两种方法检出准确率,比较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征象诊断阳性诊断,分析两者对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鉴别价值。结果在椎间盘膨出、脱出、影出、游离及结节上,MRI和CT检出率无差异(P0.05),在椎间盘突出及合计上,MRI检测结果显著高于CT(P0.05);CT在钙化、积气的诊断上显著优于MRI(P0.01),MRI在椎间盘变性、硬脊膜受压、脊髓变性的阳性率优于CT(P0.05),两者在神经根受压的诊断上无差异(P0.05);在髓核异位、巨大突出、后缘锐角、边界模糊上,CT在RLDH的阳性率分别为78%、82%、42%、75%,在LDH的阳性率分别为8%、13%、10%、32%,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髓核异位、低信号带、后缘不规则、椎间盘变性上,MRI在RLDH的阳性率分别为89%、21%、85%、82%,在LDH的阳性率分别为5%、0%、21%、56%,存在差异(P0.05)。结论两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中有各自的优点,CT观察突出的腰椎间盘位置、形态、密度有优势,MRI清晰显示出椎管内构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周血TNF-α水平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腿痛程度的关系。方法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核磁共振(MRI)影像学表现分为膨突型、脱出型。按腰腿痛程度又分为轻度、重度。采用放免法(RIA)检测外周血TNF-α水平。结果LDH膨突组、脱出组均较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NF-α显著性增高,脱出组增高更明显,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膨突组及脱出组重度腰腿痛患者较轻度患者外周血TNF-α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影像学类型LDH存在外周血TNF-α水平异常,且与腰腿痛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滋补肝肾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药物+物理疗法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滋补肝肾针刺法,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与对照组有较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滋补肝肾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