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2009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12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为观察组,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128例患者中59例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6.09%;患者的年龄、GCS评分、昏迷时间>24 h,应用糖皮质激素、脱水剂以及抗生素的天数,侵入性操作以及合并的基础疾病均是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存在相关危险因素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加强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及预防,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朱勇  孟祥伟  余跃  曹飞 《海南医学》2015,(2):239-241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的不同将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收缩压水平、基础疾病、GCS评分、ISS评分、伤后时间、血小板计数水平、血糖水平、伴有胸腹部损伤、并发休克等因素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8.0 k Pa、有基础疾病存在、GCS评分≤8分、ISS评分≥25分、伤后时间、胸腹部损伤以及并发休克等7个变量为影响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明确收缩压、基础疾病、GCS评分及ISS评分、伤后时间、胸腹部损伤以及休克等情况对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预后评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并颅脑外伤之多发伤患者可能造成继发性脑功能损害的因素。方法:分析104例合并颅脑外伤之多发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损伤程度(ISS)评分同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合并颅脑外伤之多发伤患者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患者的GCS、ISS评分有密切关系。结论:合并颅脑外伤之多发伤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同GCS评分有关外,同患者的ISS评分有关。ISS评分高者继发性脑损害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胸部外伤合并多重耐药菌株混合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以期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53例多发胸部外伤患者,并对其中合并多重耐药菌株混合感染的25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机械通气,侵袭性操作,气管切开,水电解质紊乱,休克、腹部闭合伤、重型颅脑外伤等合并症,APACHE评分,TRISS评分,ASCOT评分是多发胸部外伤合并多重耐药菌株混合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多发胸部外伤合并多重耐药菌株混合感染的危险因素复杂,加强临床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加快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476例颅脑外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46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9.7%。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脑脊液漏,手术次数超过2次,手术时间超过3h,白蛋白<25g/L,GCS评分低于8分为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需采用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6.
刘永明 《中外医疗》2014,(29):18-19
目的针对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患者合并非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该院重症监护科室收治的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患者80例,其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40例,无肺部感染患者4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观察组,无肺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影响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患者合并非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中的年龄、昏迷、脱水剂使用、休克、意识障碍、激素应用、机械通气、开放性脑外伤、饮酒、吸烟、营养不良、肺部疾病、气管切开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患者合并肺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有患者自身的因素、有药物因素、有诊疗因素等,重症监护室是感染发生的高危场所,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降低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患者的合并肺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择期颅脑手术患者肺部并发症(PPC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232例择期颅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对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PP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的择期颅脑手术患者PPCs的发生率为13.8%。单因素分析得出:PPCs的发生与年龄≥65岁、机械通气时间≥3 d、ICU监护时间≥5 d、手术时间≥5 h、既往有慢性肺部疾病、有吸烟史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5 h、有吸烟史、既往有慢性肺部疾病史、ICU监护时间≥5 d、机械通气时间≥3 d是PP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吸烟史、慢性肺部疾病、ICU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是发生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47例发生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47例未发生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有统计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间、脑脊液漏、术后白蛋白、术前GCS评分、血糖水平、手术次数、术后激素、后颅窝手术是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间、脑脊液漏、后颅窝手术及血糖等指标是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间、脑脊液漏、后颅窝手术及血糖水平等因素是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术后卧床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5例颅脑外伤术后卧床患者的一般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外伤术后卧床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坠积性肺炎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采集的205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中,感染坠积性肺炎74例,感染率为36.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坠积性肺炎与未感染患者在年龄、吸烟史、合并糖尿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是否气管切开、术后是否发生低白蛋白、是否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3.554,P<0.05)、吸烟(OR=2.003,P=0.016)、合并糖尿病(OR=4.196,P<0.05)、GCS评分3~8分(OR=6.974,P<0.05)、气管切开(OR=4.032,P=0.008)、术后低白蛋白(OR=2.543,P=0.005)是引起颅脑外伤术后卧床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OR=0.349,P<0.05)是颅脑外伤术后卧床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保护因素.坠积性肺炎感染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结论:年龄≥60岁、吸烟、合并糖尿病、GCS评分3~8分、气管切开、术后低白蛋白均是引起颅脑外伤术后卧床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口腔颌面部手术的患者424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其基本信息及相关病史,追踪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者例数,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可能原因。结果:424例患者有423例患者得到完整随访,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20例,发生率为4.73%;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无口腔护理、感染性疾病手术、急症手术、手术持续时间大于3h、吸烟史、既往慢性呼吸系统感染和年龄等因素为全麻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口腔颌面部手术的患者,如果高龄或系感染性疾病手术、急症手术、手术持续时间大于3h,既往慢性呼吸系统感染及吸烟史,那么气管插管全麻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危险会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1.
郭小叶  赵淑敏  王娟  白岗  郑娟  于媛媛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7):118-120,124
目的 系统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VIP数据库,纳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时间截至2012年12月.由2位研究者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0软件数据处理.结果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催醒率(OR=3.68,95%CI:2.25,6.03,P< 0.01),缩短催醒平均时间(MD=-10.21,95%CI:-12.20,-8.22,P<0.01),提高临床预后(OR=2.93,95%CI:1.70~5.05,P< 0.01)降低植物状态和死亡率(OR=0.26,95%CI:0.14~0.48,P< 0.01),但不改善临床中度残疾和重度残疾的预后(OR=1.07,95%CI:0.65~1.75,P=0.80).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局部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公开发表与研究目的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术后伤I=1疼痛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有19个研究,共4516例患者纳入分析,局麻组2330例,硬膜外麻醉组2186例。Meta分析显示,局麻组在手术时间[加权均数差-5.36min,95%可信区间(-5.67,-5.06)min,P〈0.00001]、住院时间[加权均数差-2.82d,95%可信区间(-2.89,-2.75)d,P〈0.00001]、治疗费用[加权均数差-998.83元,95%可信区间(-1004.96,-992.71)元,P〈0.00001]、术后疼痛发生率[优势比0.67,95%可信区间(0.49,0.91),P=0.01]方面优于硬膜外麻醉组,两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危险比1.28,95%可信区间(0.54,3.01),P=0.58]。结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局麻下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术后疼痛轻的优点,两种麻醉方法对术后复发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颅脑外伤合并肺挫伤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05—01月/2012—12月收治的80例颅脑外伤合并肺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7例进展至ARDS的患者作为ARDS组,53例未进展至ARDS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临床资料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因素筛选出后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ARDS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2.2%vs.3.8%,χ2=4.871,P=0.02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107,OR=1.113)、损伤严重度记分法(injuryseverityscore,ISS)评分(β=1.352,OR=3.865)、APACHEⅡ评分(β=1.254,OR=3.504)、胃食管反流(β=1.145,OR=3.142)、脓毒症(β=1.017,OR=2.765)、DIC(β=3.505,OR=33.281)是颅脑外伤合并肺挫伤进展至ARDS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高龄、创伤程度严重的颅脑外伤合并肺挫伤患者应尽早进行积极的治疗措施,在治疗过程中要预防胃食管反流、脓毒症、DIC的发生,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4.
颅脑外科术后癫痫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安斌 《中国医药导报》2012,(31):70-71,103
目的探讨颅脑外科术后癫痫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2011年1月1日于我院神经外科行颅脑手术后存活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依据患者颅脑手术后是否发生癫痫分为术后癫痫组和非术后癫痫组。对所有患者资料进行组间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因素与患者行颅脑外科手术后发生癫痫的相关性,并根据结果提出防治对策。结果共382例患者纳入研究,基线资料比较显示,两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中央前后回或其周围脑组织手术、术后发生脑出血、术后感染及术后癫痫预防性用药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此7项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央前后回或其周围部位手术(OR=1.21,95%CI:1.17~1.25,P<0.01)、术后发生脑出血(OR=1.17,95%CI:1.13~1.21,P<0.01)、术后感染(OR=1.15,95%CI:1.12~1.18,P<0.01)以及术后未预防性用药(OR=1.27,95%CI:1.24~1.32,P<0.01)与患者术后发生癫痫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中央前后回及其周围部位手术、术后发生脑出血、术后感染以及术后未预防性用药是患者行颅脑手术后癫痫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减少颅脑手术后癫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钱志成  万勇  王大庆  葛颖  苏晓林 《四川医学》2011,32(11):1710-1712
目的对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方法观察腹部手术术后患者意识恢复情况,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类别、术前睡眠时间、麻醉时间、吸入麻醉用量、吸入麻醉停用时间、术中输液量、输血量、失血量、尿量。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有142例患者纳入分析,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7.61%。年龄(B=-0.059,P=0.007,OR=0.943,95%CI of OR:0.902~0.986)和术前睡眠时间(B=-0.786,P=0.000,OR=0.455,95%CI of OR:0.317~0.655)对全麻苏醒期躁动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年龄和术前睡眠时间是影响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庄鑫  汪海洲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5):4346-4350
目的 评估血乙醇水平对饮酒后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武进中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饮酒后发生mTBI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8例,根据血乙醇水平分为饮酒组(<80 mg/dl,n=33)和醉酒组(≥80 mg/dl,n=25)。收集患者入院后的一般资料,并于出院3个月后,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评价患者非语言处理速度,格拉斯哥预后扩展量表(GOS-E)评价预后。结果 两组入院时留观时间、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意识丧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醉酒组WAIS非语言处理速度评分为(102.4±12.3)分,高于饮酒组的(93.6±12.7)分(t=2.518,P=0.014)。55例患者完成GOS-E评估,其中11例(20.0%)预后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GCS评分为13~14分〔OR=3.93,95%CI(2.23,7.19)〕、血乙醇水平≥80 mg/dl〔OR=4.67,95%CI(1.08,5.46)〕是mTB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乙醇水平≥80 mg/dl的患者GCS评分降低、意识丧失风险增加,损伤3个月后存在非语言处理速度降低、认知功能恢复不足的高风险。  相似文献   

17.
背景 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影响因素复杂,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产后PTSD的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至关重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产后PTSD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筛查和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外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sycINFO、Scopus)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关于产后PTSD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同时采取滚雪球的方式查阅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9月。使用美国卫生保健和研究机构(AHRQ)评价标准评价横断面研究质量,使用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价队列研究质量,由2名研究人员依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阅读和数据、资料提取。采用Stata 16.0和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6篇为横断面研究,6篇为队列研究;文献质量均为中高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不良心理(焦虑、抑郁)〔OR=10.73,95%CI(4.91,23.45)〕、妊娠期并发症〔OR=4.80,95%CI(1.91,12.03)〕、创伤性分娩体验〔OR=3.57,95%CI(2.20,5.80)〕、剖宫产〔OR=3.46,95%CI(2.82,4.24)〕、紧急剖宫产〔OR=3.05,95%CI(2.11,4.41)〕、器械分娩〔OR=2.47,95%CI(1.65,3.69)〕心理一致感水平低〔OR=2.27,95%CI(1.64,4.51)〕、硬膜外麻醉〔OR=1.55,95%CI(1.19,2.02)〕是产后PTSD的危险因素(P<0.05);分娩满意度〔OR=0.30,95%CI(0.21,0.44)〕、早期母婴皮肤接触〔OR=0.20,95%CI(0.16,0.25)〕、社会支持〔OR=0.13,95%CI(0.03,0.48)〕是产后PTSD的保护因素(P<0.05)。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除紧急剖宫产外,其他因素均提示分析结果可靠,且无发表偏倚。结论 产后PTSD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妊娠期不良心理(焦虑、抑郁)、妊娠期并发症、创伤性分娩体验、剖宫产、器械分娩、心理一致感水平低、硬膜外麻醉更易引发产后PTS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关系,进一步探讨遗传因素在CSFP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证实冠脉正常的患者21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校正的TIMI帧数法(CTFC)分组为慢血流组(143例)和对照组(71例),应用焦磷酸测序法(Pyrosequencing)检测患者C677T基因表型,分析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CSFP的关系.结果 慢血流组MTHFR基因(TT+TC)基因型和T等位基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9 2%、49.3%,Х^2=8.05,P<0.01;42.7%、29.6%,Х^2=6.87,P<0.01),慢血流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594%、36.6%,Х^2=9 90,P<0.01),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酸(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慢血流组叶酸(FA)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TT+TC)基因型[OR=1.962,95%CI(1.049~3.669),P<0.05]、Hcy水平升高[OR=1.087,95%Cl (1.012~1.168),P<0.05]、男性[OR=2.507,95%CI (1.347~4.664),P<0.01]和UA水平升高[OR=1008,95%CI(1.003~1.013),P<0.01]患者CSFP发病风险增加.结论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CSFP发病相关,携带T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枣庄市农村地区40岁以上人群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于2003年8月至2003年11月,对本市6个调查点(6个辖区)40岁以上人群进行COPD流行病学调查,实检人口4047人。通过问诊、体检、肺功能测试和胸透等方法诊断,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全国COPD诊治指南。结果枣庄市农村地区COPD总体患病率为8.57%。多因素分析显示,COPD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大(OR=5.95,95%(21:4.52~7.84,尸〈0.01),文化程度低(OR=4.04,95%CI:2.84—5.74,P〈0.01),空气污染(OR=4.46,95%CI:2.71~7.32,P〈0.01),吸烟(0R=3.04,95%CI:2.42~3.80,P〈0.01),幼时经常咳嗽(OR:2.39,95%CI:1.63~3.50,P〈0.01),有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OR:1.96,95%CI:1.54~2.48,P〈0.01),男性(OR=2.71,95%CI:2.15~3.42,P〈0.01),使用生物燃料(OR:1.81,95%CI:1.32~2.48,P〈0.01),厨房通风差(OR=1.90,95%CI:1.42~2.55,P〈0.01)。结论COPD是严重危害枣庄市农村地区公众健康的疾病,其危险因素呈多样化,应注意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g)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2-4月收治的拟诊稳定型冠心病患者91例,统计其入院基本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21例,单支病变组37例,2支病变组16例,3支或左主干病变组17例,均检测F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2支病变组、3支或左主干病变组Fg水平均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9.72,95%CI 1.5660.76,P=0.02)、年龄(OR=1.09,95%CI 1.0060.76,P=0.02)、年龄(OR=1.09,95%CI 1.001.17,P=0.04)、TC(OR=10.87,95%CI 1.561.17,P=0.04)、TC(OR=10.87,95%CI 1.5676.24,P=0.02)、LDL-C(OR=1.06,95%CI 1.0176.24,P=0.02)、LDL-C(OR=1.06,95%CI 1.011.50,P=0.01)、Fg(OR=7.40,95%CI 1.821.50,P=0.01)、Fg(OR=7.40,95%CI 1.8230.03,P=0.01)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性别、年龄、TC、LDL-C、Fg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后Fg水平可升高,尚不能肯定与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