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盘水地区新生儿破伤风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治疗经验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儿科住院的105例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5例患儿治愈54例(51%),放弃治疗6例(6%),死亡45例(43%).结论 及时合理有效控制痉挛、早期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防治感染、积极治疗合并症、加强护理是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措施,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大力推广新法接生可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相似文献   

2.
<正>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估算,发展中国家(除我国)每年新生儿破伤风死亡数为803,000,以肯尼亚为例,1984~1985婴儿因破伤风死亡的高达11‰。解放前上海嘉定县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高达31.9‰活产婴儿。目前上海市已很少发生新生儿破伤风。但在我国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本症仍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3.
泰安地区新生儿破伤风1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安地区新生儿破伤风134例临床分析山东泰安市儿童医院(5271000)韩龙新生儿破伤风是儿科难治病,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综合对症治疗。通过对此病134例临床总结分析,以利于加强预防、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对社会、家庭、优生...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于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于农村重男轻女的陈旧习惯,使更多的人出现了计划外生育,院外土法接生者较多,使近几年来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增多。由于该病的死亡率高,护理要求高。笔者先后从事儿科护理及外科护理工作,总结出新生儿破伤风的以下护理经验作为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计103例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行了总结,旨在提高新生儿破伤风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全部病例除常规治疗外, 给予大剂量安定、鲁米那交替鼻饲,对反复窒秘或不好者,予工莨菪碱静滴,每日1次,结果:治愈68便,死亡22例,放弃治疗13例。结论:大剂量安定、鲁米寻交替鲁饲、止痉效果确切,可作为新生儿破伤风止痉的首选搭配;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发现窒息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对于反复窒息或呼吸不好者,给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各种危险因素对新生儿破伤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98年6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破伤风1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68例(65.4%),死亡36例(34.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发病时间〈7d、窒息、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败血症、脑水肿、硬肿症、酸碱失衡、低体重儿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比例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发病时间〈7d、窒息、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败血症和低体重儿是影响新生儿破伤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发病时间〈7d、窒息、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败血症和低体重儿是影响新生儿破伤风预后的危险因素,积极防治新生儿破伤风并发症各种危险因素可改善新生儿破伤风的预后,提高抢救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破伤风近几年在全国报道较少,发病率虽明显下降,但偏辟农村仍时有发生,且病死率很高。我院新生儿病房自1991年1月至1996年1月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132人,占同期住院新生儿2.04%,死亡34人,占同期新生儿死亡总数的6.8%。为了降低死亡率,现将34例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病例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死亡34例,男,26例,女,8例。其中足月儿29例,早产儿2例,过期产儿3例,生后47天发病20例,8-12天发病11例,12天以上发病3例。全部患儿来自农村。二、临床症状:全部病例均有抽搐、目.表现为重型;抽搐时间长,次数频…  相似文献   

8.
<正> 破伤风是世界卫生组织扩大免疫规划中1990年计划控制的疾病之一。1982年召开的全球扩大免疫规划顾问小组会议要求各国掌握新生儿破伤风发病基础资料,以便制定免疫程序和措施。因此,为制定破伤风免疫的总体策略,尤需对当前正常人群进行破伤风免疫水平调查。现将安徽省首次正常人群血中破伤风抗毒素检测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自1993年以来,我们收浩15例,采用太剂量安定加东茛菪碱等综合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婴儿死亡率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优生优育工作质量的主要指标.为探讨可行而有效的干预措施,迅速降低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到2000年降为"0"的目标,我们对98、99年3例新生儿破伤风死亡进行了病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03例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行了总结,旨在提高新生儿破伤风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全部病例除常规治疗外,均给予大剂量安定、鲁米那交替鼻饲对反复窒息或呼吸不好者,予东莨菪碱静滴,每日1次.结果治愈68例,死亡22例,放弃治疗13例.结论大剂量安定、鲁米那交替鼻饲,止痉效果确切,可作为新生儿破伤风止痉的首选搭配;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发现窒息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对于反复窒息或呼吸不好者,给予东莨菪碱静滴,可防治呼吸抑制、脑水肿等,从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窒息1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窒息151例临床分析海军401医院妇产科(青岛,266071)王秀清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临床中最常见的新生儿危象,是新生儿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为了探讨其预防措施,现将我院1985年1月至1991年12月151例新生儿窒息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5例新生儿破伤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潜伏期越短,病死率越高。首发症状至抽搐间隔时间<24小时,预后恶劣。治疗上应选用既能减轻肌肉痉挛,又不干扰呼吸和循环的止痉药物,同时应重视抗生素的应用。提出预防是关键,应督促检查新法接生在农村推行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4.
鼠伤寒沙门氏菌对人类危害甚大,极易形成院风感染和暴发流行,对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危害极大。本文对近年来一冶医院儿科病房及新生儿室收治的68例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进行临床分析,并对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ELISA法探讨母子之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效价移行情况,以及新生儿后期抗体效价下降的程度。结果表明,正常母体与脐带血中抗LPF、FHA、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效价之间密切相关,而生后1个月的婴儿血中抗体效价明显低于脐血抗体。  相似文献   

16.
黔西县自2005年启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28个乡镇全部参与项目实施.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加强县乡村三级保健网建设,进行助产人员培训,狠抓县、乡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加强妇幼卫生规范化管理,开展孕产妇住院分娩贫困救助,提高妇女及儿童健康水平,推动我县妇幼卫生工作.通过五年的实施,项目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孕产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控制在1‰以下,住院分娩率上升.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惊厥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急救方法,进一步减少新生儿惊厥的发生。方法 通过对我院二年间收治的54例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的分析,认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低钙惊厥为新生儿惊厥的二大主要因素。急救方法重点在于止痉剂的应用,首选苯巴比妥钠,根本在于病因治疗。为了减少新生儿惊厥的发生,应进一步加强孕产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并预防低血钙、低血糖、水和电解质紊乱等合并症的发生。对重度窒息儿进行新法复苏,于生后6h内静注苯巴比妥,以减轻脑水肿,预防惊厥的发生。对早产儿,尤其是小于34w的早产儿生后6h内静注苯巴比妥,预防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结果 死亡4例,其中重度脑损害3例,肺透明膜病肺出血1例,破伤风1例自动出院,49例好转出院。结论 新生儿惊厥对小儿危害极大,预防其发病是必要的,综合有效地治疗定会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临床常见的新生儿危象,也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与孕期保健、产科及新生儿处理质量有密切关系。通过对134例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的分析,以求找出预防措施,提高产科技术,并定期产前检查,做好新生儿产前、产时及产后的监护工作,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围产期新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珠海地区新生儿破伤风1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生儿破伤风目前仍屡有发病 ,且病死率较高 ,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主要采用综合对症治疗。我们对 1993年 12月 - 1999年 12月我科收治的共 12 7例新生儿破伤风进行了临床总结分析 ,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12 7例中男 10 9例 ,女 18例。均属旧法接生。入院体重 2 .3kg - 4.8kg。发病日龄 4天 - 12天。2 .临床分型及实验室检查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第6版 )临床分型 (1) :轻型 4例 ,中型 2 4例 ,重型 99例。本组随抽 2 5例做脐分泌物培养 ,共获得破伤风杆菌 18株 ,药敏试验 :青霉素 10 0 % (18/18)耐药 ,甲硝唑 77.8% (1…  相似文献   

20.
张志晓 《医学信息》2006,19(7):1226-1228
目的 探索新生儿窒息的产科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4年12月1日--2005年11月30日一年间共救治新生儿窒息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以脐带因素居首,其次为位及产程异常和其它产科因素等。分娩方式中以阴道助产致新生儿童息的发生率较高,剖宫产及自然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低。结论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母婴并发症、分娩方式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凡是使血浓度降低任何因素,各种影响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气体交换的原因都可以引起新生儿窒息。它可以出现于妊娠期,但绝大多数出现在产程开始后。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很多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急性失血、严重贫血、心脏、等,母亲血液含氧量减低而影响胎儿;多胎、水过多使子宫过渡膨胀或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胎盘功能不全等均影响胎盘间的血液循环;脐带绕劲、打结、过渡扭曲或脐带脱垂使脐血流受阻;产程延长、产力异常、胎膜早破、头盆不称;各种手术产如产钳、臀位、内旋转术处理不当等;以及应用麻醉、镇痛、催产药物应用不当等都可引起新生儿窒息。因此应针对新引起生儿窒息的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