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免疫化疗对预防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和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价值。方法:对3年间收治的168例原发性肝癌,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4组:(1)手术切除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免疫化疗47例(A组),(2)手术切除+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52例(B组),(3)肝切除+门静脉免疫化疗42例(C组),(4)肝切除+全身静脉化疗27例(D组)。回顾性分析对比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B,C,D组患者术后平均复发时间分别为(18.1±9.5),(15.2±7.6),(13.3±5.4)和(10.0±3.7)个月(P<0.001);术后生存期分别为(24.8±10.2),(19.6±6.8),(19.0±5.5)和(14.4±3.7)个月(P<0.001);从确认复发至研究终点的时间分别为(12.6±7.7),(6.8±2.4),(7.7±3.8)和(5.2±2.9)个月(P<0.001)。结论:肝癌切除术后联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和门静脉免疫化疗较任何一种单一途径更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手段和外科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31例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影像学检查行B超+MRI 16例,B超+CT 11例,B超+CT+MRI 4例; 诊断为肝血管瘤29例(93.6%),误诊肝癌2例(6.4%); 均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结果:全组均获完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中出血平均量800 mL(400~2 000 mL),自体血回收平均600 mL(250~1 500 mL)。术中发生胆道损伤2例; 术后发生胸腔积液18例,膈下积液6例,肺炎4例,均治愈出院。结论:B超+MRI是肝巨大血管瘤手术前最合适的检查,术前应仔细分析肝血管瘤影像学表现、设计合理手术方案、术中精细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肝细胞型肝癌的术后存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8年来89例接受肝移植治疗且随访时间≥6 个月的肝细胞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寻找影响存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89例患者肝移植术后1,2,3年存活率分别为91.2%,68.5%,59.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门静脉癌栓、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TNM 分期是影响存活率的重要因素;Cox 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TNM 分期均是影响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是目前治疗肝细胞型肝癌的有效方法;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分化程度差和肿瘤TNM分期高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对近5年来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22例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2例患者中,男13例,女9例,男女之比1.4∶1。常规手术方法治疗16例(常规手术治疗组),包括手术切除5例(31.3%),其中根治性切除2例,姑息切除3例;内或外引流术11例。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6例(肝移植组)。常规手术方法治疗组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2.1%,0;肝移植组除1例术后11个月死于慢性排异反应外,余均健康存活,现已分别存活28,19,17,12个月和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术后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0.0%(4/5),50.0%(1/2)。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1)。
结论: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应行积极的外科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术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健;常规手术无法根治切除者是原位肝移植的适应证,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16例脾动脉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6例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2例,经超声多普勒、CT血管造影(CTA)等检查发现脾动脉瘤15例,另1例术中探查发现。手术治疗11例,其中脾动脉瘤破裂行急诊手术4例,择期性手术7例,手术包括脾动脉瘤及脾切除9例,同时切除胰尾3例,脾动脉瘤切除、脾动脉重建1例,脾动脉瘤切除、近远端脾动脉结扎1例。另外行脾动脉瘤介入栓塞3例,非手术治疗2例。结果:手术及介入治疗的14例患者治疗后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无死亡,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0.5~19.0年,平均8.4年。11例手术及介入治疗者中,2例分别手术后3,7年死于其他疾病,另9例情况良好。2例非手术治疗者已分别随访3,5年,脾动脉瘤无变化。结论:脾动脉瘤女性多发;CT血管造影和多普勒超声等可明确诊断;早期切除动脉瘤或介入栓塞术是防止破裂出血导致死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发性小肝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第1次手术后复发的小肝癌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再次手术组和消融栓塞组,比较两组术后3年生存及复发情况。
结果:再次手术组24例,均行局部切除加肝动脉化疗泵植入行化疗栓塞。消融栓塞组23例,均行局部射频消融治疗加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再次手术组3年无瘤存活率(66.7%,16/24)高于消融栓塞者(47.8%,11/23)(P<0.05),手术切除肿瘤局部复发率(25.0%,6/24)低于消融栓塞(34.8%,8/23)(P<0.05)。直径<3 cm的肿瘤,采用手术或消融栓塞治疗者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5 cm肿瘤采用手术治疗者3年生存率高于消融栓塞治疗,复发率低于消融栓塞治疗(均P<0.05)。
结论:临床医生在为复发性小肝癌患(<3 mm)者提供治疗方案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充分考虑患者意愿。对肿瘤为3~5 mm者则以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7.
周围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治疗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创伤性周围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压迫、瘤腔内注射凝血酶,以及手术缝合破口,补片修补,血管移植等方法治疗周围创伤性假性动脉瘤18例。结果:超声引导下压迫、瘤腔注射凝血酶5例及手术治疗13例均获成功,无远端动脉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显示假性动脉瘤消失,动静脉血流恢复正常。结论:周围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应尽早处理,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腹症术后谵妄的发生因素,以期预防及降低发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31例术后谵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 163例急诊手术中231例发生术后谵妄,发生率10.7%,>60岁者发生率37.9%,<60岁者发生率1.8%。死亡8例,病死率3.8%,发病时间为麻醉醒后2 h至术后11 d,尤以术后4 d内最易发作。临床表现意识障碍和精神运动性兴奋,病情昼轻夜重是其主要特点。结论:术后谵妄通常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术前应改善患者各器官生理功能;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及时去除诱发术后谵妄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HSV-TK自杀基因联合热疗杀伤肝癌细胞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丙氧鸟苷(GCV)自杀基因系统联合热疗(hyperthermia)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体外的杀伤作用。 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SV-TK基因转染HepG2细胞,观察GCV联合热疗对HepG2/tk的体外杀伤作用。 结果:热疗与GCV联用组各温度作用下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和单用GCV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热疗联合GCV组诱导细胞凋亡的效果也增强,44℃时细胞增殖抑制率为(78.8±7.5)%,细胞凋亡率达(42.8±3.6)%。结论:脂质体可介导HSV-TK基因转染入HepG2细胞并获得稳定表达,热疗可显著提高GCV对HepG2/tk细胞的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间收治的75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甲状腺切除范围、颈部淋巴结清扫情况两方面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结果全组患者均接受双侧甲状腺全切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多灶性甲状腺癌占23.6%,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病和Grave病等的患者共381例,占50.2%。638例行不同范围的颈淋巴结清扫术,487例(76.3%)有颈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结论结合国外临床指南及该组临床资料分析,建议将双侧甲状腺全切术作为我国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常规手术方法,并结合患者的肿瘤分期,考虑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脾肿瘤诊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2例脾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脾良性肿瘤47例(51.09%),恶性45例(48.91%)。结果:结果92例脾肿瘤术前B超诊断率为85.87%(79/92),CT鉴别良恶性正确率为91.30%(84/92)。81例行脾切除,7例行肿瘤切除或脾部分切除术,3例行脾囊肿穿刺术,1例活检。恶性肿瘤1,3,5,10年生别率分别为68.29%,31.70%,14.63,0.24%。结论:影像检查是脾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治疗应以手术为主,良性肿瘤术后无需特殊处理,对瘤体较大、分化较差的恶性肿瘤术后应进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胃癌合并肝硬化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肝硬化的手术方式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年间手术治疗的28例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进行各项检查,积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肝功能、凝血机制等,预测切除肿瘤的可能性。行根治性近端胃次全切除术7例,同时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例;全胃切除5例,同时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例;根治性远端胃次全切除术12例,同时行脾切除和贲门周围曲张血管缝扎术5例;姑息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术后继续保肝治疗,并加强对并发症的监测和处理。结果28例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腹水,早期肝昏迷5例,创面渗血3例,左膈下脓肿1例,切口感染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28/28),均经积极治疗后恢复,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间死亡。结论胃癌合并肝硬化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方式须根据肝功能情况、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史以及胃癌的部位等采用“个体化”处理原则。良好的肝功能储备和围手术期处理,术中仔细止血和术后加强并发症的防治是决定手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甲状旁腺癌(PTC)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6例PTC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有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表现,3例可扪及颈部肿块,4例高钙血症[(3.62±0.56 )mmol/L],4例血甲状旁腺素(PTH)升高达正常上限的2倍以上.3例术中快速病检确诊,2例术后石蜡病检及免疫组化确诊,1例术后石蜡病检及免疫组化结合临床资料确诊.5例行甲状旁腺切除术 患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随访1~5年,其中1例术后复发;1例仅行甲状旁腺肿瘤切除术的甲状旁腺癌伴多发性骨转称患者,术后16 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PTC术前诊断困难,术前血生化检查,PTH,99mTc-MIBI,超声、CT检查及术中大体标本观察和快速病检有利于明确诊断.手术方式以选择甲状旁腺切除术 患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腔镜行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E-ALND)的价值.方法 收集近2年内采用吸脂法进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21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传统手术进行比较.结果 21例E-ALND手术中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清除淋巴结的数量无明显差异[(18.26±4.62)枚 vs.(17.15±3.83)枚];手术时间明显延长[(82.21±28.12)min vs.(138.42±36.06) min];腋窝出血量显著减少[(192.16±60.27)mL vs.(115.31±32.18 )mL];拔除腋窝引流管时间明显缩短[(10.1 ±3.2)d vs.(6.8±2.8)d].3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与传统手术相比,腔镜组上肢感觉异常发生率明显减少(32.2% vs.4.78%),但上肢疼痛、水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腔镜组术后出现局部皮肤水疱2例,胸壁蜂窝组织炎1例,皮下积液2例,均治愈.随访2~21个月,未见trocar处种植转移.结论 腔镜行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切口小、隐蔽,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符合美学要求,较传统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胃癌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手术治疗的48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与发生胃瘫有关的因素为变量组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行回归分析。结果486例中发生胃瘫43例(8.8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与胃瘫发生有关有5个因素,即术前出现幽门梗阻,B-Ⅱ式远端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术后高血糖水平和围手术期低清(白)(≤30g/L)蛋白血症;而血清蛋白〉30g/L是预防胃癌术后发生PGS的保护因素。结论胃癌手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是多因素的,作好围手术期处理对预防术后胃瘫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附5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54例胃癌患者进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2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8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4例;淋巴结清扫D1式29例,D2式25例.结果 54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全胃切除(164.4±38.7)min,近端胃切除(142.4±35.2)min,远端胃切除(149.1±35.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全胃切除(164.6±80.1)mL,近端胃切除(149.5±94.7)mL,远端胃切除(152.5±87.7)mL.清扫淋巴结数平均(19.1±6.2)枚/例.术后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5±0.7)h.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2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止血;无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十二指肠残端瘘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2±1.7)d.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只要严格遵守肿瘤的手术原则,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能够保持肿瘤的根治性,同时能体现手术的微创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相关解剖学特点,探讨腹腔镜下实施淋巴结清扫的正确方法和技巧。方法:通过29例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手术和6具人体标本解剖,观察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的镜下解剖学定位标志、可利用的解剖间隙以及与开放手术的差异。结果:25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4例因肿瘤浸润、淋巴结融合固定而中转行姑息性切除手术,手术清扫的淋巴结数目为11~32个。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淋巴结清扫均位于韧带和系膜形成的潜在间隙内。胰腺、结肠中血管、胃左血管位置恒定而突出,在腔镜下易于识别,可作为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的定位标志。结论:利用镜下解剖定位标志,进入正确的解剖间隙进行清扫,更符合安全性的原则和肿瘤根治的规范。腹腔镜下的相关解剖学研究为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提供了正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治疗:附6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脾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脾占位性病变31例(45.59%),包括脾囊肿15例,血管瘤12例,淋巴管瘤3例,脾脓肿1例。恶性37例(54.41%),包括转移癌24例,血管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淋巴瘤11例。术前B超诊断为占位性病变者57例(83.82%),CT诊断为占位性病变者62例(91.18%)。59例行脾切除,6例行脾部分切除术,2例行脾囊肿穿刺引流术,1例行穿刺活检术。良性肿瘤22例获13~114个月随访,均生存良好。恶性肿瘤23例获12~79个月随访,8例淋巴瘤生存时间为14~7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33个月,其他恶性肿瘤15例中,仅3例生存>2年,其余均在3~12个月内死亡。结论:B超和CT检查是脾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治疗上应以手术治疗为主。良性肿瘤无论行脾切除术或脾部分切除术,术后均无需特殊处理;恶性肿瘤应以手术为主,恶性淋巴瘤在脾切除术基础上行辅助化疗对延长生存期有意义,对转移癌患者尚需在术后行相应的辅助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