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脾胃在脏腑学说中的主导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历代医家见解、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临床病理证候以及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系统论证了脾胃在脏腑学说中的主导地位,提出了脾胃学说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具有“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脾胃学说源于《内经》理论,成熟于东垣时代,是中医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浙江省名中医牟重临对脾胃学说颇有研究,牟师从五脏形成说及现代进化论看,脾胃不独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还是脏腑之原本。历代医家十分注重脾胃在诊治上的作用,调节脾胃是中医学独特的治疗大法,在临床诊治上起着核心作用。1《黄帝内经》确立脏腑以脾胃为核心在中医脏腑学说中脾胃是核心。《素问·太阴阳明论》言:"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  相似文献   

3.
论脾胃在脏腑说中的主导地位(续)柯新桥,郝建新,陈林艳,丁艳蕊,周祯祥2.2从脾胃与精气血津液的生成关系上体现出来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主要取决于脏腑组织的正常功能活动,而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又必须以精、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各种营养物质,由于脏腑的...  相似文献   

4.
黄土汤是仲景用来治疗先便后血,血在粪后,血色紫暗的远血证之有效方剂。原方由黄土、甘草、生地、白术、炮附子、阿胶、黄芩共7味药组成。黄土即伏龙肝,为方中主要药品,据《日华本草》载“凡诸血病由脾胃阳虚而不能统摄者皆可用之”。附子能除脏腑陈寒,三阴厥逆,据《医学启源》载,“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附子配白术,温阳健脾,可治疗脾胃阳虚引起一些病证。阿胶据《纲目》载:“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配以生地可以滋阴养血。  相似文献   

5.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脏腑,故有“后天之本”之称。故脾胃虚弱是构成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因此,调理脾胃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如《医林绳墨》说:“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疗以健脾为先”。近年来,随着诸多医家对脾本质研究的深入,认识到脾与免疫功能、消化功能、植物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代谢功能相关,证明了脾胃学说在临床上的重要性。现将本人运用脾胃学说治疗儿科常见病的一些临…  相似文献   

6.
脾胃居于人体中焦,具有消化饮食,摄取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的作用,前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而小儿的特点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生长发育所需水谷精微较成人更为迫切,且乳食不知自节,故常易为饮食所伤,同时他脏之病亦可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双手托天的动作可以拉开手三阴经,即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经络与脏腑相通,心、肺二脏之气通过这种松紧交替的经络按摩,逐渐松融畅通,从而调理上焦心肺。动作中的呼吸配合可使膈肌上下有序地运动,腹肌也随之松紧交替,这种外在运动可诱导位于中焦的脏腑及脾胃的气血运行,  相似文献   

8.
调治脾胃是中医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金元时期李东垣积50余年临床实践和切身体验著《脾胃论》一书,丰富和发展了祖国医学脾胃学说的内容,认为人身以脾胃为要,力主“病从脾胃所生”和“养生当实元气”,创立了许多治疗和预防脾胃疾病的理论、方法和经验,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指导价值,现总结如下。l适寒温,顺应四时李氏认为外感时邪是伤害脾胃的原因之一.指出外感六淫致病,主要是由于脾胃亏乏,元气不足,不能抵御外邪,是脾胃病的外在原因。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和木、火、上、金、水五运错综的变化会伤人脏腑,故“人之…  相似文献   

9.
脏腑学說是祖国医学理論体系中的核心和基础,在指导临床审証求因辨証論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脾胃是脏腑学說中的重要环节;在維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占显要地位;并与病因、病机、診治、預防等各方面都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古人有“脾胃为后天之本”的論点,说明古代先賢对脾胃的重要性早有相当的認識,但由于历史条件限制;未能对脾胃的实質給以明确的解释。茲将我們对脾胃实質認識就解剖、生理、病症、及治則、用药等几方面,进行初步探討,由于水平所限;錯謬之处希諸前輩及同道們批評指正。  相似文献   

10.
脾胃气虚与胃下垂关系的探讨李明山,周世印,韩玲娣,马桂英,徐红伟,王琦关键词脾胃气虚,胃下垂,B超探查一。。了汗入研究脾胃气虚与胃下垂的关系,笔者\)卜。J年5月至19g4年4月利用评分法与测定胃大奇的高度相结合开展了定量化研究,现报告于后。5诊断与...  相似文献   

11.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金元以来、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完善,脾胃学说在中医界已形成一个著名的学术流派。脾胃学说经过实践检验,已被证明不仅是阐明机体生理活动与病理机理的中心环节,而且也是临床治疗学的理论依据;不仅在消化系疾病防治方面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在各科疾病防治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试就脾虚与崩漏的关系做一探讨。供同道参考。1祖国医学对脾虚和崩漏关系的探讨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活动.男女基本相同.但妇女以血为用,以冲任为本。冲为…  相似文献   

12.
脾胃与疮疡     
脾胃与疮疡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350003)肖定远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器官。脾与胃,居中土,互表里,脾为阴土而主升,胃为阳土而主降,乃一身之轮轴,升降之枢纽,为生化气血升清降浊,保持正常生命活动,故有“脾胃为后天...  相似文献   

13.
脾胃升降理论始于《内经》,后经历代医家的充实发挥,内容日趋完善,在临床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脾胃升降的生理脾与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由经络贯通上下,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关系。胃  相似文献   

14.
在脏腑辨证中,作为"后天之本"的脾胃具有重要的地位,其证型表现多样而繁杂,典籍所述,各有异同。刘沛霖教授从医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临床经验,尤其在诊治脾胃病方面颇有建树,余随师多年,受其亲传,现将其脾胃病辨证要点整理成文,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5.
<正>吴鞠通为我国著名医家,他在《温病条辨》中言:"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提出了三焦辨证的学术理论,补充和完善了温病学体系,其中"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阐明了中焦的治则及用药规律,成为脾胃病论治的理论基础,这里指的"衡"与"平"同义,即"秤杆",引申为运用中正平和的治法与方药调理脾胃脏腑;"安",即平安,指协调中焦脾胃脏腑功能以致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综合传统辨证,专家咨询与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制定出中南六省统一的脏腑证候临床的辨证标准,按照协作计划的分工,对湖北省内的省、地、市、县级11所医院,进行了中医脏腑证候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将2000例住院病人中有关脾胃病证候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脾胃病的17个证型的辨证标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为脾胃病的基础理论及辨证,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脾胃湿热是中医脾胃理论的重要内容,是临床常见的脾胃实证。元·朱丹溪说“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据我们初步调查,它涉及中医脏腑、津液、经络等7个系统的43种疾病,分属于西医的消化、呼吸、泌尿等11个系统的72种急慢性疾病。所以对脾胃湿热理论的研究,将更全面地理解中医脾胃的含义及其实质,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1脾胃湿热的症候调查与辨证标准脾胃湿热的临床表现,据对各系统病400例调查的结果是:症状29种,舌、脉14种。症状例序(%)是:胃济问胀(gi.8)、食欲不振(gi.0)、小便异常(78.8)、大便异常(71.8)…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民的生活日益提高,延年益寿、身心健康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早在战国时代,历代不少医家对抗衰老延年益寿都有专门著述。晚近中医有关抗衰老的报告日益增多,其中阐述肾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较多,并以此确立了补肾、培补先天为抗衰老的法则。但“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是人身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是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赖以生存的仓廪。故尔笔者认为在抗衰老过程中,脾胃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现小结如下,望同道斧正。1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肾气的亏虚与否决定着人体的…  相似文献   

19.
消化不良是小儿常见病,属于祖国医学泄泻范围,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簿,或如水样为特征,本病最易耗伤气液。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无论内伤乳食、感受外邪或脾肾虚寒等,均易引起泄泻。正如张景岳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本病四季皆有发...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胃癌癌前病变之一,被人们日渐重视。李学军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30余载,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理论知识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认为脾胃气阴两虚乃病变之本,夹杂诸邪,瘀血贯穿始终,并继承创新首届全国名中医马骏教授思想,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脾胃培源”治疗大法及创制了脾胃培源丸,汤丸结合,宏观微观相辅,对、角药灵活运用,效果卓著。该文就李学军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证经验做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