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确肝外胆管梗阻的部位和病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 ,虽有MRI、CT等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但传统的低张十二指肠造影、PTC和B超等方法仍列为常规的检查。新近一些文献比较了CT与PTC等检查技术 ,指出在梗阻部位和病因诊断方面前者准确性不如后者。本文采用低张十二指肠造影、PTC及B超检查方法综合诊断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及探讨这种综合诊断的价值。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分析 5 0例经手术证实为肝外胆管梗阻的病人 ,年龄最大71岁 ,最小 36岁。其中 ,男性 39例 ,女性 11例。全部病例均进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P… 相似文献
2.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一种影像学方法拟诊非结石性的胆胰管下瑞占位性、梗阻性病变52例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胆胰管下端癌性梗阻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并对误诊病例进行了讨论。指出术前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可以明显降低该区占位性梗阻性病变的误诊。同时认为在分析胆胰管下端占位性梗阻性病变时,不应忘记非结石性非癌性病变。 相似文献
3.
胆道梗阻性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而且病因复杂多样,主要有肿瘤、结石、炎症、外伤及外部压迫等[1]。准确判断胆道梗阻的原因、性质、程度、范围和胆管周围的情况等,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SSFSE-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目的 评价单次激发厚层投射磁共振胆胰管成像(SSFSE-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有64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接受SSFSE-MRCP检查,其中肝外胆管结石34例,恶性胆管梗阻30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全部64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胆胰管显示满意。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程度的判断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结合常规MRI图像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9.1%。结论 SSFSE-MRCP检查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快速,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结合 常规MRI扫描,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也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肝门部胆道的复杂结构,引起肝门区恶性胆道梗阻的病变常常难以通过外科手术方式切除,而经皮或经内窥镜进行胆道引流减轻黄疸常成为优选的方法.在许多情况下,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引流,依赖于胆管狭窄部位的精确定位,并明确其与肝管汇合部的关系,否则难以达到对大部分肝脏充分引流的目的.超声波及螺旋CT(computer tomography)在这方面的作用有限,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PTC)及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是评价胆道解剖最好的方法,但要对高度狭窄的胆道内注射造影剂或引流常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高位胆道梗阻的影像诊断方法包括超声、CT、逆行性内窥镜胆胰管造影(ERCP)、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确定病变的性质、范围及程度方面,各有其特点。作者报道27例高位胆道梗阻病例,旨在探讨各种方法对高位胆道梗阻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9.
本分析225例肝外胆管梗阻病变患PTC表现。其中男126例,女99例,其中胆石症153例、胆管肿瘤40例、胰头癌8例、壶腹癌4例、胆管囊肿3例、胆管狭窄13例、其它4例。225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PTC表现病变部均有不同程度的梗阻及梗阻以上胆管扩张,梗阻端形态多样。良性病变多表现为不完全性梗阻,扩张胆管多为轻、中度,胆内末梢胆管充盈差,数目减少,梗阻端呈光滑的杯口状及狭窄段病变呈渐移性狭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6例经手术病理或(和)其它影像学和临床资料证实的胆道梗阻病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胆管癌16例,胰头癌14例,壶腹癌3例,扩张的胆道表现为"软藤"状;胆道结石18例,胆道炎症3例,术后狭窄2例。扩张的胆道表现为"枯枝"状。结论:MRI对胆道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能为胆道梗阻的诊治及术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老年性肝外胆管梗阻的治疗。方法:85例老年胆管梗阻中良性疾病引起的梗阻为59例,主要是由于胆管结石嵌顿MIRRIZI‘S综合征;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为26例,主要为壶腹部周围癌,肝门区肿瘤等。手术分别采取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部探查+内外引流术以及ERCP下行置管内支撑术后引流和ENBD等。结果:良性疾病引起的梗阻中仅1例术后死于ARDS,恶性肿瘤 引起的梗阻者中有11例术后死于肝肾综合征、ARDS和DIC等。结论;手术仍是老年肝外胆管梗阻的首选方法。老年患者合并其它脏器病变,病情较重者如先行胆管引流,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及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对手术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经手术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病人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MRI包括MRCP、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44例中,17例为胆管泥沙结石,9例胰头癌,2例胆总管末端炎性狭窄,4例肝门区胆管癌,2例胆囊癌,4例转移性肿瘤(3例来自胃癌,1例来自结肠癌),4例慢性胰腺炎,1例十二指肠腺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部憩室。与手术病理比较,MRI及MRCP鉴别梗阻的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0%(16/20)、70%(17/24),75%(33/44)。结论MRI可明确肝外胆管梗阻的部位及鉴别梗阻的良恶性,对肝外胆管梗阻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从而为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RI对手术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4例经手术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病人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MRJ包括MRCP、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44例中,17例为胆管泥沙结石,9例胰头癌,2例胆总管末端炎性狭窄,4例肝门区胆管癌,2例胆囊癌,4例转移性肿瘤(3例来自胃癌,1例来自结肠癌),4例慢性胰腺炎,1例十二指肠腺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部憩室。与手术病理比较,MRI及MRCP鉴别梗阻的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0%(16/20)、70%(17/24),75%(33/44)。结论 MRI可明确肝外胆管梗阻的部位及鉴别梗阻的良恶性,对肝外胆管梗阻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从而为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肝外梗阻性黄疸胆总管下端病变的超声显像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改进的超声显像方法,对86例肝外梗阻性黄疸胆总管下端病变进行超声诊断。结果表明,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超声诊断胆道梗阻位置的符合率为91.8%,诊断胆总管下端梗阻病因的符合率为89.5%,提示超声显像对肝外梗阻性黄疸胆总管下端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肝外胆管疾病 ,尤其是炎症、肿瘤有时临床多不典型 ,易同周围或同一部位的其它病变相混 ,因而临床确诊多为晚期。随着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的广泛应用 ,肝外胆管疾病的诊断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将我院资料完整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86例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以探讨 ERCP在肝外胆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自 1996~ 1999年行 ERCP检查证实的肝外胆管疾病 86例 ,男 44例 ,女 42例 ;年龄 2 6~ 83岁 ,年龄 5 0~ 70岁组占 5 8例 ,平均年龄为 5 2岁 ;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黄疸、上腹部不适、纳差、体重下降等 ;其中肿瘤 … 相似文献
18.
肝外胆管梗阻病变尤其是恶性肿瘤常需手术治疗 ,术前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对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手术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CT作为无损伤性检查技术 ,是诊断本病的最佳影像学方法之一。现收集我院 1 999~ 2 0 0 2年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的 4 0例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病例 ,复习 CT表现 ,对一些特征性 CT征象作初步探讨 ,以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4 0例中 ,男 2 6例 ,女 1 4例 ,年龄 37~ 88岁 ,平均 6 3.2岁 ,病程 4天~ 3个月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黄疸 ;部分病人有上腹痛、纳差、消瘦 ,腹部扪及包块 1 4例。1 .2 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在肝外胆道梗阻性疾病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外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CT表现。结果 CT诊断肝外胆道梗阻性疾病部位的准确率为95%,病因符合率为88%。肝外胆道梗阻性疾病最多见为结石,其次为肿瘤和炎症。结论 CT能清楚的显示引起肝外胆道梗阻疾病的部位、形态、边缘、密度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对肝外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定性和鉴别诊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胆道梗阻可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变及门静脉高压,胆道梗阻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更增加了外科手术的复杂性[’]。本文通过大鼠胆总管结扎及胆肠内引流模型,研究胆道梗阻时肝窦的改变及其与门静脉高压的关系和早期胆肠内引流对其改变的影响。l材料与方法1.l实验动物及分组:采用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白鼠,体重200~250g,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对照组(互组);胆总管结扎2同组(回组);胆总管结扎3周组(巨组);胆肠内引流组(W组)。1.2实验方法:实验前禁食,3召/L戍巴比妥钠(30mg/&s)腹腔内麻醉,上腹正中切口人腹。!组仅游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