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引起高血压与睡眠分裂。长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是否可改善通气功能、睡眠质量,并能够降低继发性高血压?方法:选择1997-07/2004-03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鼾症工作室明确诊断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能坚持在家长期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66例。患者呼吸紊乱指数>20,即均为中、重度患者。携带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回家,每晚使用≥6h,应用12~34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时及治疗后睡眠时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睡前及清晨血压,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指数,呼吸紊乱指数及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并调查治疗前后Epworth评分(根据患者嗜睡出现频率:从不嗜睡0分,偶尔嗜睡1分,有时嗜睡2分,经常嗜睡3分的积分判断嗜睡程度)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和日间功能,每个成分按0,1,2,3计分,各域分相加为总分越高示睡眠质量越差)。治疗时对患者随访3年。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年随访,6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Epworth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7.54±2.21),(2.85±1.56)分,(13.67±4.72),(8.61±3.75)分,P<0.01]。②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治疗后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指数、呼吸紊乱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③最低血氧饱和度:治疗时和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尤以治疗时明显(P<0.05);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时(P<0.05)。④血压: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长期坚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睡眠质量,消除睡眠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纠正夜间低氧血症,治疗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所引起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方法:选择2001—06/2004—06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年龄45-68岁)作为观察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年龄47—66岁)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治疗观察期为6个月。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患者就诊时分别测定血液黏度,并对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观察。①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全血低切、中切、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12.8&;#177;1.7),(6.52&;#177;0.65),(5.6&;#177;0.6),(1.68&;#177;0.08)mPa&;#183;s和(56.2&;#177;5.1)%],显著高于对照组[(9.2&;#177;1.4),(5.30&;#177;1.40),(4.4&;#177;0.5),(1.57&;#177;0.10)mPa&;#183;s,(41.8&;#177;6.5)%和P&;lt;0.01]。②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低切、中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显著降低[(9.5&;#177;1.2),(5.54&;#177;0.22),(1.63&;#177;0.09)mPa&;#183;s,(45.1&;#177;4.9)%,P&;lt;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血液黏度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增高,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显著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血液黏度,改善其血液流变学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3.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rive sleep apnea,OSA)低通气患者的呼吸紊乱严重度与睡眠体位有关,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OSA患者分为体位型和非体位型两种类型。目的:比较体位型与非体位型OSA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睡眠体位与OSA患者呼吸功能的关系。设计:以OSA患者为研究对象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睡眠呼吸监测中心。对象:选择1998-10/2002—05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呼吸内科睡眠呼吸监测室就诊并行整夜多导睡眠仪检查的患者共225例。纳入标准:①AHI≥10次/h者,②平卧位及侧卧位睡眠时间≥30min者,③年龄≥20岁者。排除标准:①年龄&;lt;20岁者,②患重大躯体疾病者。其中63例为体位型,162例为非体位型。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整夜多导睡眠仪检查,同时详询患者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应用体积描计仪进行呼吸功能测定。比较体位型与非体位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肺功能参数及多导睡眠图资料。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决定患者为体位型或非体位型的因子。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导睡眠图资料及肺功能比较。次要结局:OSA患者的分型与临床资料各项目的相关性。结果:225例OSA患者中体位型患者共63例(28%),体位组和非体位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分别(27.97&;#177;3.21),(26.22&;#177;2.72)kg/m^2(t=3.977,P&;lt;0.01)。两组多导睡眠图资料比较,体质量指数匹配前除侧卧位睡眠时间、平卧位睡眠时间、侧卧位最低血氧饱和度及基础血氧饱和度外,其他项目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或P&;lt;0.01);匹配后除两组夜间肢体运动次数差异无显著意义外,其余结果与原始组比较结果相同。两组肺功能参数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决定为体位或非体位患者的主要因子为AHI和体质量指数,两因子的预测能力为26.2%;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组及非体位组患者,睡眠呼吸紊乱度(AHI及血氧饱和度)与体质量指数显著相关(P&;lt;0.05或P&;lt;0.01),而在体位组,两者无相关关系(P&;gt;0.05)。结论:约1/3的OSA患者可归类为体位型,这类患者应对睡眠姿势训练治疗反应良好,可以保留足够的上气道通畅性,减轻睡眠呼吸阻塞程度,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4.
气道内正压通气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目的 观察auto-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疗效及耐受性,探讨CPAP治疗压力滴定的方法。方法 31例确诊为OSAS患者,夜间睡眠使用auto-CPAP治疗同时做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分析监测参数与最佳治疗压力相关性。取睡眠分期为Ⅱ期以上。压力平稳,血氧饱和度90%以上的CPAP治疗压力值进行平均,所得的值即为CPAP治疗压力值。结果 auto-CPAP治疗后,患者总觉醒时间减少、睡眠效率提高(P&;lt;O.05),I期睡眠时间占睡眠时间百分比下降(P&;lt;0.05),Ⅱ期睡眠时间占睡眠时间百分比升高(P&;gt;0.05),Ⅲ、Ⅳ期及快动眼睡眠时间占睡眠时间百分比升高(P&;lt;0.05)。最低血氧饱和度上升,呼吸紊乱指数、Sa02&;lt;90%时间、血氧下降≥4%次数减少(P&;lt;0.05),15例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醒后收缩压由(144&;#177;15)mmHg下降为(134&;#177;8)mmHg(P&;lt;O.05),醒后舒张压由(94&;#177;13)mmHg下降为(83&;#177;6)mmHg(P&;lt;O.05)。结论 auto-CPAP治疗OSAS效果肯定,耐受性好,可逆转高血压,取代人工滴定CPAP压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激光辅助性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和口腔矫治器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方法:[1]选择1998-04/2002-10在江西省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286例.[2]对患者分别进行激光辅助性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口腔矫治器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3]疗效分3级:呼吸暂停、打鼾,临床症状(白天嗜睡,疲乏等)消失或基本消失,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下降75%,或低通气指数低于10次/h为显效;呼吸暂停,打鼾,临床症状有较明显减轻,低通气指数下降75%~25%为有效;呼吸暂停,打鼾,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低通气指数下降低于25%为无效.[4]治疗效果评估采用患者填写调查表(内容主要有睡眠鼾声、呼吸暂停、晨起口干、白天嗜睡)和医师评价形式完成.调查表每项目了解3个时间段情况,治疗前、治疗后2周内(近期),治疗2年后(远期).[5]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286例中配合调查的117例纳入结果分析.其中经激光辅助性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48例,经口腔矫治器治疗26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43例.[1]近期疗效:激光辅助性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有效率96%(46/48),经口腔矫治器治疗有效率100%(26/26),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有效率100%(43/43),3种治疗方法近期有效率相近(P>0.05).[2]远期疗效:经口腔矫治器治疗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激光辅助性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100%(43/43),92%(24/26),54%(26/48),χ^2=11.196,31.344,P<0.01],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经口腔矫治器治疗[86%(37/43),23%(6/26),χ^2=27.36 P<0.01].结论:治疗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效果最好的是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其次是经口腔矫治器治疗,远期疗效相对最差的是激光辅助性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激光辅助性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和口腔矫治器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方法[1]选择1998-04/2002-10在江西省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286例.[2]对患者分别进行激光辅助性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口腔矫治器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3]疗效分3级呼吸暂停、打鼾,临床症状(白天嗜睡,疲乏等)消失或基本消失,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下降75%,或低通气指数低于10次/h为显效;呼吸暂停,打鼾,临床症状有较明显减轻,低通气指数下降75%~25%为有效;呼吸暂停,打鼾,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低通气指数下降低于25%为无效.[4]治疗效果评估采用患者填写调查表(内容主要有睡眠鼾声、呼吸暂停、晨起口干、白天嗜睡)和医师评价形式完成.调查表每项目了解3个时间段情况,治疗前、治疗后2周内(近期),治疗2年后(远期).[5]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286例中配合调查的117例纳入结果分析.其中经激光辅助性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48例,经口腔矫治器治疗26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43例.[1]近期疗效激光辅助性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有效率96%(46/48),经口腔矫治器治疗有效率100%(26/26),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有效率100%(43/43),3种治疗方法近期有效率相近(P>0.05).[2]远期疗效经口腔矫治器治疗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激光辅助性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100%(43/43),92%(24/26),54%(26/48),χ2=11.196,31.344,P<0.01],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经口腔矫治器治疗[86%(37/43),23%(6/26),χ2=27.36 P<0.01].结论治疗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效果最好的是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其次是经口腔矫治器治疗,远期疗效相对最差的是激光辅助性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患者中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睡眠实验室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的鼾症者。随机选择确诊为中或重度OSAS的患者16例。本研究的16例OSAS患者中男12例,女4例,体质量指数(26.7&;#177;3.1)kg/m^2。他们均无任何其他呼吸系统疾患、心功能不全及血液系统疾病,进行测试前14d内未服用过非甾体类消炎药及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抗凝剂。排除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0d时的晨起6:00及午后16:00检测血细胞比容(hemocrit,Hct)、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PAG)、血液黏滞度、凝血酶原时间(1D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min time,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ng)及内皮素。结果:OSAS患者nCPAP治疗前6:00 Hct,血液黏滞度,PAG及血浆Fng明显高于16:00(P&;lt;0.05~0.01),PT[(8.92&;#177;0.74)s]及APTT[(22.43&;#177;2.27)s]明显短于16:00[(9.89&;#177;0.84),(27.52&;#177;2.13)s](P&;lt;0.05)。经nCPAP治疗30d时各项指标在6:00.与16:00差异已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30d6:00.与治疗前6:00比较,Hct,血液黏滞度,PAG,血浆Fng及内皮素水平均明显降低,且PT明显延长。且较治疗前16:00相比,治疗30d16:00的Hct,PAG及内皮素水平明显降低,PT及APTT显著延长(均为P&;lt;0.05)。结论:OSAS存在显著的血栓栓塞高危因素,nCPAP对其有明显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盛艳  饶龙华   《护理与康复》2017,16(7):790-793
目的观察电话健康教育对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出院后2周1次的电话健康教育。出院时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6个月复诊时评价患者的Epworth嗜睡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以及自我效能量表及依从性等。结果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Epworth嗜睡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量表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依从性好例数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话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2004-01/2006-12相关文章,检索词“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insulin resistance CPAP”,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6-12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的文献,纳入标准:①文献能证明二者之间的关系。②治疗组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③对照组为正常人。④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5篇有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的文章,3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篇试验中,皆因系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对剩余的33篇文献全文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分类综合研究。治疗组空腹胰岛素较对照组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在治疗后空腹胰岛素水平降低,而胰岛素敏感指数提高。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经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提高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伴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重病患者临床价值。方法NEWPERT200型呼吸机经鼻或口鼻面罩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结果血压、血氧饱和度波动幅度减小(P<0.001),呼吸暂停次数明显减少(P<0.001),有助于整个病情的控制与稳定。结论对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重病患者要重视其治疗,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更为稳定,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可获得理想效果,更有利于稳定患者的血压,可改善患者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缩短呼吸暂停时间,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一氧化氮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检测轻、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及单纯鼾症患者血清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中重度患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前后的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变化.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一氧化氮浓度较单纯鼾症患者明显下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则明显升高.中重度患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一氧化氮浓度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下降.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升高,一氧化氮水平下降;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下降,一氧化氮水平增加.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常见方法为悬壅垂咽腭成形术治疗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手术治疗有效率为50%,且远期疗效逐渐下降;呼吸机治疗,有一部分患者难以适应。目的:观察耳穴贴压疗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其可能的机制。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针灸科,呼吸科。对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45例为2001—04/2004—04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在呼吸科睡眠监测室确诊患者,男44例,女l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15例。方法:①治疗组采用耳穴贴压治疗法,取穴:神门、交感、皮质下、心、肺、脾、肾、垂前。每天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10-20下,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维生素C100mg口服,3次/d。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d后进行夜间7h多导睡眠图监测,评定疗效。②临床症状疗效标准:显效:头晕、嗜睡、胸憋闷、堵塞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夜尿次数由原来的四五次减少到1次或消失,夜间憋醒次数由原来的四五次减少到1次或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及多导睡眠监测仪测定的低通气指数、暂停指数、呼吸紊乱指数、最低血氧饱合度和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45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耳穴贴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组,显效17例(56.7%),有效12例(40.0%),无效1例(3_3%)。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PSG监测各项指标比较,耳穴贴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耳穴贴压治疗组治疗后,暂停指数、呼吸紊乱指数、低通气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最长呼吸暂停时间较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65.25&;#177;7.44),(53.69&;#177;10.80)次/h;(72.40&;#177;7.92),(59.22&;#177;10.55)次/h;(9.46&;#177;2.6),(6.5&;#177;2.9)次/h:(73.3&;#177;4.8)%,(77.67&;#177;3.78)%;(90.16&;#177;33)。(45.33&;#177;24.69)s,P〈0.001]。其中,暂停指数最多下降19.3次/11,呼吸紊乱指数最多下降17.8次/11,低通气指数最多下降10.9次/h,最低血氧饱合度最多上升7%。结论:耳穴贴压疗法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明显改善低通气指数、暂停指数、呼吸紊乱指数、最低血氧饱合度和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极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极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60例依据呼吸机治疗模式不同分为4组,每组15例,分别给予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A组)、自动调压正压通气(B组)、双水平气道正压(C组)和自动调压双水平气道正压(D组)通气模式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4组诊断夜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比较,经不同模式无创呼吸机治疗后,4组患者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脉搏血氧饱和度,<90%的氧减时间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但A组各项指标改善最明显(P<0.01).结论:极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采用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模式治疗临床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呼吸科2017年9月~2019年4月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3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另取同期接受无创正压通气+丁苯酞治疗的3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动脉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睡眠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认知功能,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量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患者快速眼动期(rapid eye movement,REM)中各项参数的变化,以探讨REM期睡眠各项参数变化对SAS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意义。方法:选择1998-10/2002-10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睡眠疾患诊疗室进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检查诊断为阻塞型SAS的患者67例,根据呼吸紊乱指数分为轻、中、重度3组,比较各组的各项参数。有34例患者经持续正压气道通气(CPAP)治疗后复查PSG检查。结果:①轻、中、重组REM睡眠时间各占总睡眠时间的(8.98&;#177;1.68)%,(5.43&;#177;0.86)%,(4.85&;#177;0.64)%,中、重度组患者的REM期睡眠时间明显少于轻度组(P&;lt;0.05),重度组中REM期睡眠时间较中度组减少,但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②在中、重度组的阻塞型SAS患者中REM期中的呼吸暂停时间延长及SaO2下降较非REM期明显(P&;lt;0.05)。而且心率的变化在3组OSAS患者中REM期中比NREbl期中增快明显(P&;lt;0.05)。③经CPAP治疗后呼吸紊乱指数、SaO2,REM期及非REM期时间、心率等明显好转(P&;lt;0.05)。结论:SAS患者的REM期减少,且在REM期中呼吸暂停时间延长、SaO2降低及心率增快较非REM期更显著。以上变化与阻塞型SAS严重程度有关,CPAP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正压通气治疗前后血压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正压通气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方法 :根据所测血压将 5 0例OSAS患者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 ,夜间用多导睡眠仪检查 ,监测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最低血氧饱和度 ,睡眠期间血压。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低血氧饱和度等方面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血压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10的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2002-12/2003-12因打鼾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仪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5例.以其中坚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半年以上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例作为治疗组;年龄(51&;#177;13)岁.纳入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选择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5人为对照组.同意参加本实验.采用Polywin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最低血氧饱和度.血清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测定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压力0.588~1.176kPa,每日6~8 h.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直线相关分析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最终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前人数保持上述数目,治疗后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例,健康者25人.[1]治疗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5例)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5 498,9.626,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4.667,P<0.01).[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71,0.742,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负相关(r=-0.442,-0.531,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688,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r=0.454,P<0.01).[3]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与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呈显著负相关(r=-0.509,-0.666,P<0.01),白细胞介素8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呈显著正相关(r=0.706,P<0.01).[4]治疗组患者(10例)经治疗半年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4.896,5.609,P<0.01);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t=-4.625,P<0.01).结论:[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由于缺氧导致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升高,白细胞介素10降低,可能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可能通过缓解缺血,下调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生成,上调白细胞介素10生成,达到对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变发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病人院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影响。[方法]将60例院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院外不予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无创呼吸机相关知识的指导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对照顾者予以心理支持,比较3个月及6个月的多导睡眠图(PSG)检测数据。[结果]观察组呼吸紊乱指数、嗜睡程度评分、夜间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家庭护理可以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病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降低呼吸紊乱指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10的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2002-12/2003-12因打鼾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仪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5例。以其中坚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半年以上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例作为治疗组;年龄(51±13)岁。纳入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选择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5人为对照组。同意参加本实验。采用Polywin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最低血氧饱和度。血清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测定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压力0.588~1.176kPa,每日6~8h。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直线相关分析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最终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前人数保持上述数目,治疗后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例,健康者25人。①治疗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5例)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5.498,9.626,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4.667,P<0.01)。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71,0.742,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负相关(r=-0.442,-0.531,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688,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r=0.454,P<0.01)。③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与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呈显著负相关(r=-0.509,-0.666,P<0.01),白细胞介素8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呈显著正相关(r=0.706,P<0.01)。④治疗组患者(10例)经治疗半年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4.896,5.609,P<0.01);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t=-4.625,P<0.01)。结论: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由于缺氧导致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升高,白细胞介素10降低,可能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②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可能通过缓解缺血,下调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生成,上调白细胞介素10生成,达到对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变发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