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业芳 《护理研究》2006,20(24):2255-2255
胸腹壁浅静脉穿刺虽然在临床中应用较少,但当病人四肢血管出现穿刺困难,而家属又不接受锁骨下静脉穿刺和静脉切开时;或基层卫生院条件有限,不能行锁骨下静脉穿刺而病情危急时,行胸腹壁静脉穿刺,能及时运用抢救药物,为抢救病人赢得抢救时机。我院20例住院病人采用胸腹壁浅静脉穿刺,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0例病人中男17例,女3例;年龄56岁~78岁,平均69岁;均住院2次以上,每次住院1个月以上,初期为四肢远端静脉穿刺,后期为大腿和胸腹壁浅静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95%以上,输液过程顺利,无静脉炎及针头脱出,局部无肿胀、渗出、疼…  相似文献   

2.
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286例次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锁骨下静脉穿刺在临床危重病人的抢救中有重要意义。Aubaniac等率先提出锁骨下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得到广泛应用。现临床上多为使用这一传统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此后Yoffa提出采用锁骨上途径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认为优于锁骨下法[1]。我们自1995年采用锁骨上穿刺法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86例次,其中男201例次,女85例次,年龄25~91岁,平均607岁。均因各种急危重症,临床需要测定中心静脉压(CVP),维持静脉输液通路等而行锁骨下静脉穿刺。12 方法 穿刺时患者取平卧位,头转…  相似文献   

3.
袁战  胡波 《当代护士》2014,(5):133-133
总结了新法锁骨下静脉穿刺技术在产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介绍了一种从锁骨上进针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方法。认为该方法与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技术相比,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理人员在抢救时的工作压力,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各种重症病人的抢救,复杂手术病人中心静脉压监测补充血容量、深静脉营养、肿瘤晚期病人化疗。方法: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结果:80例一次穿刺成功,占80%。无l例并发症发生。结论:股静脉成功率最高,但长期输液和下腔梗阻病人不宜使用,颈内静脉右侧穿刺最好;锁骨下穿刺法针头斜面朝向尾侧,导管不会置入颈内静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最好用Y型穿刺针可避免吸气时空气栓塞。  相似文献   

5.
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因减少病人多次浅静脉穿刺痛苦,临床操作方便,护理便利,液体不外渗,不易感染,容易固定等优点受到病人的欢迎和医护人员的重视,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输液途径。但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给病人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现将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原因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进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抢救危重病人,完全胃肠外营养、应用抗癌药物、紧急安装临时或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血液透析和各种介入治疗中建立了简便、安全、快速的途径,效果良好,现就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其方法、材料及并发症预防综述如下。1 置管方法11 穿刺体位病人取头低肩高(肩下垫枕)或平卧位,头转向对侧,以显露胸锁乳突肌外形[1]。但在进行锁骨下路径穿刺时,可以让受术者尽量外展上臂以增大锁骨下静脉直径,以利于穿刺和插管[2]。12 穿剌路径锁骨下静脉穿刺路径包括锁骨上入路和锁骨下入路二种方法。121 锁骨上进路法(1)平分线法[1,2]…  相似文献   

7.
锁骨下静脉穿刺可保护外周静脉,减少反复浅静脉穿刺的痛苦,适用于需长期输液而外周血管不好、需输注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危重患者抢救等。但锁骨下静脉穿刺因其静脉解剖位置复杂、静脉深、操作难度大,置管过程中可损伤邻近器官,临床上曾有气胸、血肿、血胸、淋巴管损伤、气体栓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800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振发  王瑜  王烈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9):1438-1438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抢救重危病人、测定中心静脉压、长期静脉给药、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化疗等常用的外科技术,在普通外科应用广泛。我科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或危重患者常规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由于锁骨下静脉较颈内静脉易于固定,检测中心静脉压较颈内静脉标准、可靠.故首选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1年来我科共完成80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监测技术的发展以及种种穿刺测压导管的临床普及,深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插管已广泛应用到各类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和抢救中。深静脉穿刺主要途径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由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较颈内静脉易于固定。监测的中心静脉压较颈内静脉准确、可靠,故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10.
郭朝霞 《全科护理》2013,(24):2228-2228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8例病人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并予以密切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结果]均穿刺成功,无一例病人发生并发症。[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解除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和药物外渗后的不良反应,深受病人及家属的认可。在对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和抢救等多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婧  张瑛  王亚娟  杨娜 《家庭护士》2009,7(9):786-787
[目的]浅谈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及相关护理.[方法]通过对20例病人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观察与护理.[结果]均穿刺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目前日益广泛的应用在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中,在需要长期静脉输液、静脉内高营养治疗以及需监测中心静脉压或右心室负荷监测时有着重要的作用.操作不熟练与护理不当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甚至威胁病人生命,因此穿刺技术的掌握,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病人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护理措施。方法对9例老年病人锁骨下静脉穿刺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为3.75%,9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病人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为气胸、穿刺点感染、穿刺点出血、导管阻塞、休克,由于及时发现和处理,症状均能缓解。置管时间7—45d,中位天数23d。结论对老年病人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应充分评估,认真做好健康指导;穿刺后密切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为抢救病人及监测治疗提供通道保障,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3.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改进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6,自引:2,他引:54  
对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方法进行改进。方法:穿刺点在锁骨中点下缘下方的1cm ,并偏外侧1cm ,方向指向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形成的夹角平分线上1cm 处,紧贴锁骨进针行针,置管深度为12~15cm 。结果: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各类病人共2158 例,穿刺总成功2138 例,占99.07 % ,穿刺失败20例,占0.93% ,失败原因包括上胸部畸形、出血倾向、导管质量、操作技术等。导管放置时间最短3 天,最长156 天。本组并发症共30 例,占1 .39 % ,包括气胸、误入动脉、误入淋巴管、局部出血、上肢肿胀、心慌气急、耳后疼痛、导管脱出等。全组病人无死亡。结论:经改进的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易固定,易护理,不影响病人的颈部及四肢活动,是一种比较好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监测技术的发展,以及种种优质穿刺测压导管的临床普及,深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插管已广泛应用到各类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和抢救中。深静脉穿刺主要途径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解决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感染期浅静脉穿刺闲难,输液量大,输液速度难达到治疗要求,为大面积烧伤患者渡过休克期争取有效时间,避免静脉切开、锁骨下静脉穿刺所致的气胸、血胸、血肿、气栓、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方法 采用股静脉置管术。结果 有8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采用了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均平安地渡过了休克期,赢得了抢救时间。结论 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是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的最佳方法,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魏银洲 《家庭护士》2008,6(4):313-313
通过61例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手术室大型手术中心静脉压监测以及危重病人快速输血、输液抢救中的应用,结果无一例发生气胸、血胸、气管损伤、空气栓塞及导管感染等并发症。提出锁骨下静脉置管损伤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由于多种原因,急诊抢救患者时,常常遇到周围静脉穿刺困难,以致因反复静脉穿刺失败而延误用药、输血以及补液的有利时机,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笔者从2004年12月-2006年12月对72例外周静脉穿刺失败的危重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行颈外静脉穿刺,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综述浅静脉穿刺成功护理的各种方法,为临床浅静脉穿刺提供经验借鉴,旨在提高各种血管条件不同病人浅静脉穿刺成功率及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病人及时得到抢救用药治疗及输液的顺利进行,减少病人受多次穿刺而带来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效率。  相似文献   

19.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因其部位开放,固定,血流量充足,置管后活动不受限制,我科2004年8月-2006年2月,对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不易穿刺者,特殊的抗肿瘤药物的静点(因其药物刺激可形成静脉炎)的60例病人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作为病人住院期间的静脉通路,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保证了治疗药物的顺利进行,临床使用方便,实用,深受病人和家属的认可,下面就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护理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极低出生体重儿腋静脉穿刺的护理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静脉穿刺问题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往新生儿的静脉穿刺常选用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肘正中静脉、颈外静脉及术后病人的锁骨下静脉。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发现这些部位静脉穿刺后,静脉针留置时间不长,虽然锁骨下静脉穿刺保留时间长,但操作复杂,不易成功。而腋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