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根据九省市小儿心肌炎协作组制定的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标准〔1〕和威海会议〔2〕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本文就我科于1994~1997年共收治的68例病毒性心肌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36例,女32例;年龄2~1...  相似文献   

3.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和易变性的特点,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心脏疾病.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应包括心肌炎的诊断依据和病原(病毒)诊断依据两方面.  相似文献   

4.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敏华 《广州医药》1996,27(4):14-15
95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心肌酶谱在该病早期(尤其7-14天)明显增高,阳性率达62.50%,随病情而改变,但不呈正比关系,心肌酶的动态观察对该病病情和预后的判断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心肌炎在小儿较常见,按照1983年9省、市心肌炎协作组第四次会议讨论修改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本文对1991年~1994年在我科住院的42例病毒性心肌炎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Z例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最小2岁半,最大15岁,~3岁2例,~6岁21例,~12岁17例,12岁以上2例。入院前病程最短1天,最长3年;住院无数最短7天,最长80天。且·2临床表现22例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朋例在病程中有心肌炎症状(占71.43%),见表1:入院时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见表2,表3。治疗采用能量合剂,维生素C、…  相似文献   

6.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宜 《中级医刊》1995,30(2):9-11
  相似文献   

7.
总结85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其发病见于各年龄组。病前多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史。症状轻重悬殊,23例查体发现,多数有不同程度心脏症状及体征,临床以心律失常型多见,重症10例,以小婴儿心力衰竭为主,而少见心原性休克、阿斯综合征及并发病毒性脑炎于年长儿。且实验室检查特异性差,阳性率低,动态观察心电图有多变多样特点,除小婴儿重症及Ⅲ°房室传导阻滞外,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我院儿科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住院人数为9703人,其中病毒性心肌炎75例,占0.77%;男40例,女35例;1岁以下月例,1~3岁14例,3岁以上40例。病例诊断标准全部符合1994年威海会议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均为急性期患儿。其中轻型51例,中型11例,重型10例。辅助检查: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30例,频发房性早搏10例,Sf-T改变20例,窦性心动过速19例,窦性心动过缓5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阵发性空上性心动过速2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Ⅱ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2例,心肌梗塞样图型1例。…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心肌炎 (ViralMyocarditis,VM)因其病情有轻重、起病有缓急、活检有困难、病毒学检查难以普及 ,故临床诊断较困验。现将我科近 5年来诊治 45例VM情况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994年 5月~ 1999年 5月 ,共收治心肌炎 45例。男 2 3例 ,女 2 2例 ,年龄 6个月~ 13岁。根据 94年 5月威海会议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 ] ,其中 17例符合心肌炎 ,2 8例符合疑似心肌炎。2 临床表现2 1 前驱病毒感染史 42例 ,上呼吸道感染 39例 ,消化道感染 3例 ,水痘 3例。2 2 主要症状和体征  45例中有 40例有头晕、…  相似文献   

10.
11.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VMC是由于病毒侵犯心脏所致,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症改变,预后大多良好,少数可发生心力衰竭,甚至猝死,VMC现已成为儿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脉图循环功能自动分析仪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援  吴少华 《医学争鸣》1993,14(2):134-136
  相似文献   

13.
李锋  张立红  田淑芝 《医学综述》2008,14(12):1915-1917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其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6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干扰素。治疗前、后分别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4+和CD8+含量,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和LDH1水平。结果实验组、常规组总有效率依次为89.3%和65.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外周血CD3+和CD4+的含量、CD4+/CD8+比值增高,IL-6、LDH1、TNF-α和CD8+水平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相比,实验组患儿外周血CD3+和CD4+的含量、CD4+/CD8+比值增高,IL-6、LDH1、TNF-α和CD8+水平下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较好,且可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中血清肌钙蛋白Ⅰ的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共70例,测定血清肌钙蛋白Ⅰ和CK-MB的水平,采用维护重要脏器、对症治疗、营养心肌以及抗病毒治疗后,再次测定血清肌钙蛋白Ⅰ和CK-MB水平,对比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的CK-MB和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在评价心肌损伤的敏感度、特异性方面,CK-MB不如血清肌钙蛋白Ⅰ。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肌损伤程度可通过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体现,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我院 1 977年 1月至 1 999年 1月临床诊断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1 1 4例 ,男 61例 ,女 53例 ,年龄 1 6~4 8岁 ,平均 ( 38.6± 2 .1 )岁。将心肌炎归纳为重症型、心律失常型和单纯ST T改变型。通过对各型心肌炎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特点的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情轻重悬殊 ,严重者可合并有其他脏器损害 ,少数病人可发生左心室增大 ,扩张性心肌病 ;血清酶增高以持续时间长但不伴有酶峰变化为特点 ;虽然病毒学检查是诊断心肌炎的可靠依据 ,但临床检查阳性率低 ,目前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多依据典型的临床特征和心肌受损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系统疾病舌象和舌印片脱落细胞学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238例不同系统疾病和70例对照且舌象、舌印片脱落细胞学对照观察发现:对照组与各疾病组在舌象和舌印片MI、MV等指标上有非常显著差异。舌质异常以心血管系统疾病组和肝胆系统疾病组主最高;舌苔异常以呼吸系统疾病组、泌尿系统组和胃肠道疾病组主高;MI、MV改变以胃肠道疾病组和泌尿系统疾病组电为显著。提示了不同系统疾病的舌象表现各有差异,而舌印片MI、MV随着舌质、舌苔变化的深入趋于明显,并对上述观  相似文献   

17.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荣魁 《医学综述》2008,14(11):1663-1665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侵犯引起心肌本身的病变,包括病毒感染对心肌的损害、细胞免疫以及多种细胞因子等介导的心肌损害和微血管损伤。这些变化损害心脏功能和结构,而危及生命。且近年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症状隐匿突然,加重了其危害性。本文就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对病毒性心肌炎 (VMC)的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外周血检测柯萨奇病毒特异性抗体IgM (CBV -IgM )阳性的柯萨奇B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5 4例 ,依据心电图 (ECG)表现分三组 :A组 (ECG正常 ,n =10 ) ,B组 (ECG单项异常 ,n =37) ,C组 (ECG重叠异常 ,n =7) ,同期选择 32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 ,采用ELISA法定量测定血清cTnI、cTnT。结果  5 4例VMC患者中 ,血清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0 5± 7 6 3ng L 1vs 1 87± 0 74ng L-1,P <0 0 0 1) ;cTnI阳性率 (70 4 % )显著高于cTnT (5 7 4 % ) (P <0 0 1) ;B、C组分别与A组比较 ,血清cTnI、cTnT水平均显著升高 (P <0 0 1) ,C组与B组比较 ,仅血清cT nI水平升高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cTnT水平升高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清cTnI可作为VMC早期诊断的指标 ,且有助于VMC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19.
张钢 《中外医疗》2014,(9):11-12
目的分析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06例患者按治疗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二磷酸果糖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心肌炎临床表现症状多为多汗、面色苍白、乏力、心前区不适、胸闷、胸痛。临床治疗中磷酸肌酸的应用具有很好的临床作用和诊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心肌炎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东豪 《医学综述》2007,13(24):2040-2041
<正>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病前大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症状普遍较重,治疗上除应于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外,一般采用综合治疗,如抗病毒药,促心肌细胞代谢药物、激素,复方丹参注射液,强心利尿及抗心律失常等。本文对临床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病毒性心肌炎28例作一分析,结合有关文献资料,浅谈一点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