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夏栽培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何道文  黄雪菊 《中草药》2003,34(12):1133-1135
目的 半夏栽培生态研究。方法 对半夏Pinellia ternata不同质量的种茎进行田间栽培实验。结果 半夏块茎收获量随种茎质量增加,但相对增重则随着种茎质量的增加而减少;子块茎、珠芽和种子数量随着块茎质量而增加,半夏繁殖系数随半夏种茎质量增大而增大;统计表明叶柄数量、地上部分干重、珠芽总数、最大株芽质量、花总数与种茎的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珠芽总数与叶柄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子块茎数与种茎的增重呈负相关,而叶柄数也与种茎增重负相关。结论 半夏栽培中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地上部分生长与地下部分生长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2.
半夏珠芽生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弄清半夏珠芽生态特性,促使其芽形成多,长得大,以提高半夏产量。方法:利用当地三叶半夏,进行了不同的品系,不同大小种茎、不同栽种深度的对比试验。结果:似竹叶型品种,大块茎种栽形成的珠芽多;结在地下珠芽的单粒重约为地上的5倍。结论:生产上宜选用似竹叶型品系,以大块茎作种,栽种深度应为大于种栽直径的2.6倍,使第1代珠芽在地下形成。  相似文献   

3.
申浩  吴卫  侯凯  潘红梅  李敏 《中草药》2011,42(4):788-792
目的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大小川半夏种茎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川半夏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川半夏主产区3份不同来源地的材料,分别按种茎直径(d)大(d>1.5 cm)、中(1.0 cm相似文献   

4.
目的降低半夏块茎繁殖对野生半夏资源的破坏,化解半夏人工栽培过程中块茎种用和药用的矛盾,为半夏珠芽繁殖技术投入生产运用奠定基础。方法对半夏珠芽进行分级,筛选适合栽培的珠芽等级,并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对珠芽繁殖和块茎繁殖的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 IV级珠芽萌发势强,出苗整齐,幼苗为复叶,当年可形成产量,在不同等级珠芽中最适宜于大田栽培,珠芽繁殖产量可达1 045.64 kg/667 m~2,远高于传统块茎繁殖的药用块茎产量,且所获半夏品质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以粒径0.8~1.0 cm的半夏珠芽应用于大田栽培可行。  相似文献   

5.
珠芽繁殖是当前发展半夏生产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半夏珠芽生长与日照、温度,品系以及母块茎入土深度等的密切关系。提出了半夏在一年中的四个生长时期。而大量珠芽的来源靠及时收集培育,这是发展半夏生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半夏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关性进行分析,探索出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半夏种质的群体变异及高产优质半夏品种的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44株遂宁栽培半夏、76株温江栽培半夏及163株峨眉山野生半夏为种质材料,对每株半夏的主叶长、主叶宽、主叶长宽比、珠芽位置(块茎到珠芽的距离)、株高、块茎直径、地下部分(茎在地下部分的长度)、地上部分(茎在地上部分的长度)等8个数量性状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野生和栽培半夏主叶长宽比、珠芽位置的变异数均较其他性状大,且峨眉山野生半夏性状的变异数普遍高于栽培半夏;温江和遂宁半夏珠芽位置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其它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小;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半夏各性状间存在广泛的显著相关性,不管是栽培半夏还是峨眉山野生半夏叶形的变化、珠芽位置、块茎直径之间是密切相关的.结论:半夏在野生状态下变异的可能性更大,栽培半夏性状的稳定性高于野生半夏;不同环境下的栽培半夏的变异系数除珠芽位置的变异较大外,其余性状的差异并不大,建立半夏GAP基地能有效的解决半夏资源上及市场需求的问题,也可提高半夏质量与产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半夏珠芽萌发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半夏P inellia terna ta珠芽的萌发动态及其影响因子,为阐明半夏珠芽的生产应用和珠芽发育生物学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研究半夏珠芽的萌发动态以及珠芽大小、不同覆土深度、土壤干湿度和不同来源对半夏珠芽萌发和半夏生长的影响。结果四川南充半夏珠芽播种约14 d开始萌发,23 d萌发率达60%以上,29 d完成萌发。直径≥8 mm的珠芽的萌发率显著高于5 mm≤直径<8 mm的珠芽;两种覆土深度10和20 mm对半夏珠芽的萌发和半夏幼苗的生长没有显著性影响;保持土壤湿润的珠芽萌发率显著高于土壤见干见湿的珠芽;从播种到23 d时,四川南充半夏的珠芽萌发率极显著高于山西新绛半夏的珠芽,随后二者的萌发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发现不同来源的半夏珠芽在萌发时叶形会发生变化。结论培育大的珠芽对半夏繁育有重要意义,保持土壤湿度对提高萌发率和促进半夏幼苗生长有重要作用,不同来源的半夏珠芽具有不同的萌发特点和生长特性,应重视半夏不同品系的筛选。  相似文献   

8.
不同繁殖材料对半夏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实验表明:半夏有性繁殖种子田间出苗率为0~25%,且实生苗当年不能形成商品;无性繁殖则以珠芽和小块茎作种明显优于大块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遮荫对半夏不同器官中IAA含量及其形状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完全随机设计对遮荫半夏和未遮荫半夏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块茎、珠芽和叶片中IAA的含量变化进行测定。结果遮荫对块茎和珠芽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叶片的叶形改变和叶面积的增大也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大田栽培中,随着光照的不断加强,可以适当的逐渐增加半夏遮荫的力度,但最高遮荫率不宜超过40%。  相似文献   

10.
李冬杰  刘颖 《中药材》2018,(1):24-27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促进剂在半夏试管微型种茎形成中的作用,研究半夏块茎型人工种子生产技术。方法:以野生宽叶半夏的带芽块茎为外植体,优化植物生长促进剂的添加设计,筛选适宜的试管微型种茎诱导、增殖培养基及种茎萌发、成苗配套技术。结果:以MS+1.0 mg/L 6-BA+0.2 mg/L IBA为试管微型种茎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以MS+1.5 mg/L 6-BA+0.3 mg/L IBA为最佳增殖培养基;种茎移栽中,10 mm以上种茎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95.7%、89.3%、87.1,且幼苗的成活率最高、株高最大、叶片数最多,分别为99.3%、11.8 cm、6.2片。结论:以6-BA与IBA优化配比,能显著提高半夏试管微型种茎的形成,建立了野生优质宽叶半夏高效试管微型种茎繁育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三叶半夏组培苗生长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半夏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一步成苗法获得半夏组培苗后进行移栽实验,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产量统计。结果半夏组培苗三种不同叶形的叶柄上均可萌生珠芽,块茎越大的植株大多出现三出复叶的时间较早,其产生的珠芽数也越多,且在移栽的当年就可长出佛焰苞;在一个生长期之后,母块茎的收获重量可达到栽种量的31.7倍;两批半夏组培苗的无性繁殖系数分别达到了12.8个/株和10.1个/株。结论半夏组培苗具有生长速度快,繁殖系数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昭通半夏生长发育特性,为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以野生半夏为母本,通过栽培观察其生长发育特性。结果半夏栽培中,主要采用珠芽繁殖方式,块茎生长过程为块茎营种过程,不能作为繁殖方式。结论种子繁殖的块茎生长期约为10年。  相似文献   

13.
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生产上一般采用块茎作繁殖材料,这种繁殖方式与药用有直接的矛盾。半夏自然结实率虽不很高,可是种子数量比单株繁殖的块茎、珠芽要大得多,可作繁殖材料。种子繁殖涉及到留种技术、休眠萌发生理等问题,至今未见有关半夏种子萌发特性的报道。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供试种子为1987年6月采自浙江兰溪县。试验时,选取种粒较为饱满、大小较为一致的种子。1.半夏种胚形态观察取半夏种子若干  相似文献   

14.
冯瑞娟  陈文铎  董淼  徐涛 《中草药》2012,43(6):1174-1177
目的优选出半夏总蛋白提取的最适方法并研究不同生长时期总蛋白量及成分的变化,为半夏药用成分的监控及合理采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丙酮沉淀法、95%(NH4)2SO4盐析法、TCA-丙酮法和Tris-饱和酚法提取半夏总蛋白,筛选半夏总蛋白提取的最佳方法。分别于半夏出芽期、全苗期、珠芽期、佛焰苞期及倒苗期采集样品,分为新鲜组和干燥处理组,提取样品总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检测及Bradford浓度测定。结果丙酮沉淀法、95%(NH4)2SO4盐析法、TCA-丙酮法和Tris-饱和酚法提取的半夏总蛋白量分别为0.369、0.678、1.082、0.493 mg/mL;新鲜半夏5个不同生长时期总蛋白量占块茎的质量分数分别为出芽期4.53 mg/g、全苗期2.28 mg/g、珠芽期2.79 mg/g、佛焰苞期7.61 mg/g、倒苗期10.21 mg/g;干燥半夏5个不同生长时期总蛋白量占块茎的质量分数分别为出芽期31.85 mg/g、全苗期18.52 mg/g、珠芽期42.08 mg/g、佛焰苞期28.56 mg/g、倒苗期56.84 mg/g;新鲜半夏块茎中蛋白含有15条蛋白带,干燥处理半夏块茎中蛋白含有5条蛋白带。结论 TCA-丙酮法是半夏总蛋白提取的最佳方法,不同生长时期的半夏块茎中蛋白成分各异,倒苗期总蛋白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丛枝菌根真菌对半夏产量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对半夏叶形指数、繁殖系数、产量及化学成分等的影响.方法:半夏生长期间常规测量叶长、叶宽、株高及叶柄直径(茎粗)直至倒苗,计算叶形指数;收获块茎后,测量并计算块茎产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收获块茎和赫章县栽培半夏块茎中鸟苷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法测量收获块茎和赫章县栽培半夏块茎中生物碱含量.结果与结论:接种AM真菌可显著提高半夏块茎产量,提高繁殖系数;接种AM真菌提高半夏叶形指数,使叶片趋向竹叶型,推迟半夏倒苗时间;摩西球囊霉+根内球囊霉第1批处理(gm+gi 1)对提高半夏块茎鲜重、干重及繁殖系数的效果最为明显,说明多菌协同、接种时间越长对提高半夏块茎产量和繁殖系数效果越为明显.接种AM真菌可显著提高半夏块茎鸟苷、生物碱含量,且接种菌剂的处理生物碱及鸟苷含量大多高于赫章县栽培半夏;摩西球囊霉+根内球囊霉第2批处理(gm+gi 2)对增加块茎鸟苷、生物碱含量的效果最为明显,说明多菌协同,且在半夏生长中期进行接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半夏试管块茎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5种内源激素IAA,GA3,ABA,ZR,JA在半夏块茎形成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了半夏试管块茎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将半夏叶柄正置入MS+6-BA 0.5 mg.L-1+NAA 0.1 mg.L-1+5%蔗糖培养基中诱导形成块茎,取不同生长时期的小块茎和叶柄,对内源激素进行提取,采用ELISA法进行测定。结果:IAA,ABA,JA,ZR在块茎膨大时期迅速上升;GA3的曲线呈倒S型。结论:在半夏试管块茎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ABA,JA,IAA,ZR和GA3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安徽境内野生半夏分为二珠芽型、单珠芽型、茎珠芽型、无珠芽型等4个类型,并分析了4个类型间演化关系。实验表明,二珠芽型和单珠芽型增殖率较高,在生产中宜多选用。  相似文献   

18.
<正> 半夏为重要中药,系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与其它中药配方,可用于镇吐。由于半夏种子或珠芽采收困难,迄今未能进行栽培。作者对半夏块茎切片的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在组织培养的过程中,培养物上长出许多芽状的原球茎。三个月之中,原球茎组织上先长出了许多根,然后再发芽,培养获得成功。一、材料与方法在无菌条件之下,剪取半夏块茎的切片(直径约为1cm),去掉表皮层,加到含有0.5ppm 2,4-D和1ppm激动素的培养基中。将这些繁殖用的组织块的切片分别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4个星期。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应保持其生长平衡。  相似文献   

19.
以半夏为材料,采用蒽酮-浓硫酸法、考马斯亮蓝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反电位滴定法、酸性染料比色法等测量半夏在不同光质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还原糖、可溶性蛋白、鸟苷、琥珀酸、生物碱等含量变化。得到结果为黄光可以促进半夏生长发育,促进块茎可溶性还原糖、总糖、生物碱及琥珀酸的合成,而蓝光促进块茎可溶性蛋白及鸟苷的合成;红、黄光提高叶绿素a,b含量,蓝光降低叶绿素a,b含量;白膜透过的光谱最均匀也最有利于叶绿素a 的合成;单光膜中,蓝膜与黄膜较有利于叶绿素a 的合成,而绿膜和红膜相对有利于叶绿素b的合成。红光下半夏的珠芽形成数最多,繁殖系数最大,说明在半夏的人工栽培中可以利用红光提高半夏的生产产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野生半夏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生长与繁殖,为半夏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在四川、重庆、陕西境内收集的46个不同的野生半夏种材,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与结论:块茎质量在0.51~2.00 g(直径0.9~1.5 cm)的半夏块茎增重和总增重都较大,其增产效益较好;生长速度较大的为采自篷安、射洪、中江、乐至、泸县的居群,繁殖能力较强的为采自乐至、广元、篷安、简阳的居群;栽培0.30 g(直径0.7 cm)以上的块茎,出苗率可达到90%左右;株芽与质量相当的块茎在生长上无显著差异;在块茎质量与居群2种影响产量增加的因素中,块茎质量是影响块茎增重比例及总增重比例的主要因素;收获块茎重、株芽个数与块茎质量极显著正相关,块茎增重、块茎增重比例、总增重比例与块茎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总增重与块茎质量负相关。根据试验数据得出块茎直径、出苗率、块茎增重、总增重、块茎增重比例、总增重比例、株芽个数等生长、繁殖指标与块茎质量的曲线估计模型,并提出能获得较高效益的栽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