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透明质酸纳凝胶预防腹腔手术后肠粘连效果。方法对305例腹腔手术患者,关腹前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肠粘连发生。结果全组病人术后观察随访1~6月,未见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病例.结论透明质酸钠凝胶对术后肠粘连可能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医用透明质酸钠预防妇科手术后盆腔粘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花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172-2173
[目的]观察医用透明质酸钠对预防腹部手术后盆腔粘连的作用.[方法]360例妇科手术患者,关腹前于腹膜及盆腔创面涂抹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5~10 mL,随访期间,21例患者获二次手术探查的机会,观察腹腔粘连程度并与同期未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的23例二次手术患者做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盆腔粘连Ⅰ级10例,Ⅱ级9例,Ⅲ级2例,Ⅳ级0例,对照组Ⅰ级1例,Ⅱ级4例,Ⅲ级15例,Ⅳ级3例,两组粘连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1).[结论]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对妇科腹盆腔手术后预防盆腔粘连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淀粉型可吸收多聚糖止血粉预防大鼠术后肠粘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淀粉犁可吸收多聚糖止血粉是美国新推出的可吸收犁止血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且能被体内完全降解吸收目前已用于临床.目的:观察来源于淀粉的可吸收多聚糖止血粉对术后肠粘连的预防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6/2008-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完成.材料:两种可吸收多聚糖止血粉:PerClotTM由美国Starch Medical Inc公司提供、AristaTMAH由美国Medafor Inc.公司提供.透明质酸钠由上海建华精细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方法:48只SD雄性大鼠建立肠粘连模犁,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其中PerClotTM、AristaTMAH和透明质酸钠组分别以相同剂量(1 g)药物完全覆盖创面,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14 d后剖腹取材.主要观察指标:①大体观察动物伤口和腹腔感染情况,比较各组药物体内残留情况.②半定量的分级评定法观察腹腔粘连情况.③组织病理学观察浆膜刨面修复情况.结果:AristaTM AH、PerClotTM和透明质酸钠组腹腔粘连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3者之间抗粘连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erClotTM组、AristaTMAH组术后腹腔中均无多聚糖膜残留,但透明质酸钠组腹腔内有人量积液.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对照组肠管浆膜面有明最的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而AristaTM AH、PerClotTM和透明质酸钠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两种来源于淀粉的可吸收多聚糖止血粉与透明质酸钠均有预防术后肠粘连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中度宫腔粘连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采用治疗方案A: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立即宫腔内留置Foley导管并注入2 mL透明质酸钠凝胶(HA),术后第3天再次于宫腔内注入2 mL HA,术后第4天取出Foley导管并上宫型环,同时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对照组60例,采用治疗方案B:除术后第3天宫腔内未注入HA外,其余治疗方法均同研究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3次月经干净3~7 d内复查宫腔镜,观察两组的宫腔粘连复发情况及月经改善情况,以初步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粘连复发率15%,月经改善率90%;对照组粘连复发率31.67%,月经改善率7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对于中度宫腔粘连的患者,治疗方案A的疗效明显优于治疗方案B,值得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用几丁糖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博白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并行腹部手术的19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98例术毕直接关腹,研究组100例则在关腹前采用医用几丁糖均匀涂抹腔内创面受损处和周围,比较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及肠粘连发生率和粘连程度等。结果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切口甲级愈合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为12.0%(12/100),对照组为29.6%(29/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肠粘连程度也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发生明显药物过敏或排斥反应。结论医用几丁糖具有良好的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灌注医用透明质酸钠对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门诊人工流产行负压吸宫术的患者共951例,分为研究组494例和对照组457例.研究组于人工流产手术结束时将透明质酸钠2.5mL经宫颈注入宫腔,对照组人工流产手术结束时不予用透明质酸钠.两组均术后口服抗生素3~5 d,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人工流产术后月经恢复及宫颈宫腔粘连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中有4例术后随访人工流产不全再次清宫术,对照组中有2例术后随访人工流产不全再次清宫术.除去人工流产不全再次清宫术的上述6例患者,研究组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正常转经人次、转经时间、宫颈粘连、宫腔粘连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而两者月经减少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中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灌注医用透明质酸钠对预防宫腔粘连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用几丁糖对卵巢巧克力囊肿手术后预防肠粘连及卵巢巧克力囊肿复发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卵巢巧克力囊肿手术关腹前将几丁糖涂于手术创面表面及周围腹腔脏器的患者106例,观察术后肠粘连及卵巢巧克力囊肿复发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最短2年,仅有2例Ⅳ度粘连发生不全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痊愈,无1例因发生粘连性肠梗阻而再次手术,有效率为98.1%;至今无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复发。结论:在卵巢巧克力囊肿手术关腹前使用几丁糖可以有效地预防肠粘连及卵巢巧克力囊肿复发,对术后排气及切口愈合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下粘连松解结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强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粘连松解结合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对治疗膝关节粘连性强直的价值。方法对13例膝关节僵硬患者在关节镜直视下行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后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并早期CPM锻炼。观察术后膝关节伸屈活动度改善程度。结果本组13例,随访6~32个月,平均14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平均增加720,无发生髌骨骨折、伸膝无力、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处理膝关节僵硬是一项有效、可靠和安全的技术。结合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能有效减轻或预防术后再粘连的形成。有助于膝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90例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患者进行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给予单一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负压吸引人工流产联合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治疗。比较两组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发生率;阴道流血时间、流血量、术后恢复月经时间、术后腹痛持续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阴道流血时间、流血量、术后恢复月经时间、术后腹痛持续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吸引人工流产联合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治疗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预防宫腔粘连,加速术后月经恢复和减轻腹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建立兔宫腔机械损伤粘连动物模型,评价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用于动物体内预防宫腔粘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建立兔宫腔粘连动物模型。试验组分别注入两个不同效期批次的产品约0.3ml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以充满术侧宫腔,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不同时间点进行存活率、血、尿等安全性实验室检查,并处死动物观察产品残留量、收集子宫组织,进行子宫大体、宫腔粘连及宫腔创伤愈合等情况的观察、进行HE染色和马松三色染色,观察子宫组织内膜腺体数量和纤维化情况。结果所有试验动物术后生命体征平稳,自主活动能力恢复。试验组及对照组兔子均未出现死亡及感染情况,存活率为100%。术后3d、7d、14d、21d和28d进行动物处死后,观察子宫宫腔内试验产品的残留量,发现两个不同效期批次试验产品的残留量基本相一致,均随着时间逐渐降解消失;术后3d时试验产品基本充满整个术侧宫腔,7d时仍有较多试验样品充满大部分手术侧宫腔(约75%宫腔体积),至14d时起试验样品则完全降解消失。术后7d、14d、21d和28d进行动物处死后,观察子宫宫腔内粘连情况;两个不同效期批次的试验产品均有效预防了子宫宫腔粘连,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个不同效期批次的试验产品组的子宫组织学形态基本相同,其内膜纤维化面积均显著比对照组小(P0.05),腺体数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3d、28d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检查,两个不同效期批次的试验产品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两个不同效期批次的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均显著预防了宫腔粘连(P0.05)和显著促进了宫腔创面愈合(P0.05),并且试验指标正常,无动物感染及死亡,表明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在动物体内有很好的预防宫腔粘连的能力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开腹手术后常造成腹膜粘连,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至今仍没有发现一种有效的药物或方法能够完全预防腹膜粘连,羧甲基壳聚糖是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是理想的预防腹腔粘连的生物材料。目的:研究羧甲基壳聚糖防粘连冲洗液预防大鼠术后腹膜粘连的效果,探讨其防粘连的作用机制。 方法:取56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建立盲肠刮伤/腹壁缺损的动物手术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生理盐水、医用透明质酸、医用几丁糖和羧甲基壳聚糖防粘连冲洗液涂布于盲肠刮伤面及腹壁缺损处。术后2,3周进行粘连分级和病理组织观察,同时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及羟脯氨酸含量。 结果与结论:透明质酸组、几丁糖组粘连分级评分结果优于生理盐水组(P 〈0.05),羧甲基壳聚糖组粘连分级评分结果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P 〈0.01)。血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羧甲基壳聚糖防粘连冲洗液与医用透明质酸和医用几丁糖一样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可通过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减少羟脯氨酸的合成,抑制腹腔粘连发生的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重型颅脑伤大鼠肠道菌群、肠消化酶及小肠推进率的影响.方法 建立重型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A肠内营养组(三九全营素)、B益生菌组(三九全营素+益生菌)、C假手术组(正常饮食),于创伤后第3、7、14天留取肠黏膜、粪便标本,检测肠道消化酶、肠道菌群及小肠推进率的变化.结果 A组、B组同C组相比,乳杆菌、双歧杆菌的含量在创伤后2周内明显降低,而大肠杆菌数量则显著增加.A组同B组相比,双歧杆菌的数量在创伤后各时相点偏低,而大肠杆菌的水平则较高.A、B组的乳杆菌含量在创伤后7 d已无差异.2组致伤大鼠小肠二糖酶、Na+-K+-ATP酶的水平在创伤后2周内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降低,虽然B组的消化酶含量在各时相点均高于A组,但2组间无差异.同C组相比,A、B组的小肠推进率在颅脑损伤后2周内明显降低,但2组之间无差异.结论 益生菌可以改善重型颅脑伤后肠道的菌群紊乱,调节肠消化酶的活性,从而减轻小肠的吸收障碍.  相似文献   

13.
SD大鼠不同肠缺血时间观察长期存活率模型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D大鼠肠缺血合适缺血时间,筛选适合于观察肠缺血再灌注长期存活率的SD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法建立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为假手术组,B~E组分别为肠缺血60、75、90、120min组,每组12只。术后正常饲养,观察大鼠1~7d的存活率和存活状态。结果:缺血60min组存活率及动物状态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缺血75min组第1天存活50%,第3、7天均存活42%,动物毛发尚有光泽,反应灵敏,与假手术组 (100%)相比,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90min组和缺血120min组第1、3、7天存活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 (P<0.01),动物毛发无光泽,低头、躬背,反应迟钝,活动减少。缺血75min组第3天存活率及缺血90min、缺血120min两组的存活率明显低于缺血60min组(P<0.05)。结论:随小肠缺血时间延长,再灌注大鼠术后存活率下降。肠缺血75min SD大鼠是肠缺血再灌注观察长期存活率的模型相对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重型颅脑伤大鼠肠道菌群、肠消化酶及小肠推进率的影响。方法建立重型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A肠内营养组(三九全营素)、B益生菌组(三九全营素+益生菌)、C假手术组(正常饮食),于创伤后第3、7、14天留取肠黏膜、粪便标本,检测肠道消化酶、肠道菌群及小肠推进率的变化。结果A组、B组同C组相比,乳杆菌、双歧杆菌的含量在创伤后2周内明显降低,而大肠杆菌数量则显著增加。A组同B组相比,双歧杆菌的数量在创伤后各时相点偏低,而大肠杆菌的水平则较高。A、B组的乳杆菌含量在创伤后7d已无差异。2组致伤大鼠小肠二糖酶、Na^+-K^+-ATP酶的水平在创伤后2周内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降低,虽然B组的消化酶含量在各时相点均高于A组,但2组间无差异。同C组相比,A、B组的小肠推进率在颅脑损伤后2周内明显降低,但2组之间无差异。结论益生菌町以改善重型颅脑伤后肠道的菌群紊乱,调节肠消化酶的活性,从而减轻小肠的吸收障碍。  相似文献   

15.
氧自由基对烫伤大鼠延迟复苏后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观察烧伤延迟复苏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及与氧自由基损伤的关系。方法:1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烫伤立即复苏组,n=60)、B组(烫伤延迟复苏组,n=50)、C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组,n=20)和D组(别嘌呤醇治疗组,n=20)。3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大鼠伤后6小时进行复苏。观察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发生规律,测定A、B组伤后3、6、12、2  相似文献   

16.
应用几丁聚糖治疗急性腹膜炎和预防肠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几丁聚糖对大鼠急性腹膜炎的治疗和术后肠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4个月龄大鼠200只制成急性腹膜炎和肠粘连动物模型。用1%的几丁聚糖作腹腔灌注,以生理盐水、1%醋酸和甲硝唑分别作对照,观察大鼠的死亡率、两周后存活动物的肠粘连程度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结果:几丁聚糖显著降低大鼠的死亡率和粘连等级(P<0.05)。在不同时间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显著低于各对照组(P<0.05)。结论:1%几丁聚糖对治疗急性腹膜炎和预防肠粘连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Ceftriaxone reduces gallbladder and ileal contractility.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eftriaxone causes biliary sludge and pseudolithiasis. However, its effect on intestinal transit time has not been investigated.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eftriaxone on intestinal transit time. Sixteen rats were examined in two groups: The study group (group A, n = 8) was administered with 100 mg/kg ceftriaxone intramuscularly for 7 days. The control group (group B, n = 8) was administered with intramuscular distilled water for 7 days. On the seventh day, a mixture of 2 ml barium and saline was given orally to both groups. Barium transit was evaluated using serial digital X-ray images. The stomach was full and the transition into the small intestine loop was observed in all rats at 45 min in both groups. At the 2nd hour, colonic transition was observed in two rats in group A (2/8, 25%) and in seven rats in group B (7/8, 87.5%). At the 4th hour, five (62.5%) rats in group A had transverse colonic transition, and all rats in group B (8/8, 100%) had transverse and/or left colonic transition. At the 6th hour, no rat in group A had rectal transition, and all rats in group B (8/8, 100%) had complete passage of colonic contrast material. Ceftriaxone significantly prolongs the small intestine transit time, large intestine transit time, and total intestinal transit tim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 ,EP)干预治疗对脓毒症大鼠生存率和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 ①EP对脓毒症大鼠生存率的影响:无特定病原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脓毒症组(B组)、EP早期治疗组(C组)及EP延迟治疗组(D组),每组25只,利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各组均于术后6、12、18、24、36、48、60、72 h腹腔内注射给药3 mL,C、D组分别于术后6、12 h开始予EP(40 mg/kg),A、B两组同法予等量林格乳酸钠溶液(ringer lactate solution ,RLS),每隔12 h记录死亡情况,分析比较5 d生存率;②EP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80只无特定病原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只,分组及给药方法与方法一相同,术后24、48 h各处死10只.测定各时间点血浆D-乳酸、DAO的变化,同时用透射电镜观察术后48 h肠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法进行生存分析,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 多组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B、C、D四组大鼠5 d生存率分别为100%、24%、68%、56%,与B组相比,C、D组大鼠5 d生存率明显提高(P<0.05),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D组术后24 h和48 h血浆D-乳酸含量明显下降(P<0.01);与B组相比,C组、D术后24 h和48 h血浆DAO活性明显下降(P<0.01),C、D组术后24、48 h血浆D-乳酸含量、DAO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C、D组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较B组明显减轻,细胞间紧密连接较清楚.结论 脓毒症时肠黏膜损伤严重,EP早期与延迟干预治疗能有效保护肠黏膜屏障,提高5 d生存率,具有抗脓毒症作用 .  相似文献   

19.
背景:胶原与透明质酸均有利于组织培养中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与胶胀,透明质酸膜、明胶海绵的细胞相容性,并筛选最佳种植方法。方法:将第3—5代兔缸管平滑肌细胞种植住胶原/透明质酸膜(或明胶海绵)材料上,连续培养2周后将兔内皮细胞接种在平滑肌细胞-胶原/透明质酸膜(或明胶海绵)复合体上,并砹锐竹纯平滑肌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同接种组。结果与结论:①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两种材料上均随着培养时间,接种次数增加而生长加快,其中在胶原/透明质酸膜上的细胞生长更好,细胞连接更致密。②WST-1法检测:胶原/透明质酸膜组平滑肌细胞的黏附术及增殖率均高于明胶海绵组(P〈0.05),且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随着接种次数的增加有不同程度提高。③3H-TDR掺入法检测DNA合成率:在胶原/透明质酸膜上的细胞DNA合成最高,明胶海绵上的较差。表明胶原/透明质酸膜具有较理想的细胞相容性,采用适当间隔、反复接种的方法可提高细胞的黏附和增殖。  相似文献   

20.
背景:RT-Q膜为乳酸-透明质酸新型共聚物,其既有透明质酸的多种生物功能、良好的柔韧性、生物相容性,又具有聚乳酸的易加工性及遇水成膜性.目的:考察RT-Q膜对颈外静脉出血大鼠模型的止血效果,评估在肌肉组织局部使用后的组织相容性.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理教研室,生药教研室. 材料:选用雄性Wistar大鼠130只,鼠龄6周,体质量170~210 g.其中80只用于止血效果的评价,另外50只用于生物相容性实验.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实验目的物成分为DL-乳酸-透明质酸、α-氰基丙烯酸酯、丙酮(溶剂)、氟利昂(抛射剂)的RT-Q气雾剂和成分为丙酮与氟利昂(抛射剂)的附加剂气雾剂均由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剂教研室提供(批号均为20050311).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由北京瞬康医用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50930).方法:①止血实验:随机将80只大鼠分为4组:RT-Q膜组、氰基丙烯酸酯胶组、附加剂组及阴性对照组,每组20只.动物麻醉后于分离的一侧颈外静脉剪一约0.6 cm切口使其出血,并立即以消毒纱布擦拭创面,纱布移开瞬间迅速喷RT-Q气雾剂1次,或附加剂气雾剂1次,或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0.15 mL,而后覆上纱布,阴性对照组则擦拭创面后直接覆上纱布让其自然止血,记录止血时间,计算出血量(止血后纱布重量-使用前重量).②局部组织相容性实验:随机将大鼠50只大鼠分为A、B两组.A组30只,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即麻醉大鼠并行后肢外侧肌肉横切术,拉开肌层,左侧喷附加剂气雾剂1次,右侧喷RT-Q膜气雾剂1次.B组20只,在两后肢外侧造成与A组相同的伤口,不给药.分别于术后1~7,15,23,30 d,取创口处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做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膜对伤口愈合的影响、自身降解情况及对周围组织是否产生毒性反应.主要观察指标: 止血实验:止血时间, 出血量;局部组织相容性实验:伤口愈合, 生物降解, 对周围组织的毒性. 结果: 大鼠1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 RT-Q膜的局部组织相容性: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RT-Q膜对伤口愈合既无促进也无延迟性影响,形成的膜于术后15 d开始降解,三四周完全吸收,对周围组织无毒性影响.RT-Q膜的局部止血作用:RT-Q膜组应用后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比阴性对照组和附加剂组明显减少(P < 0.01),RT-Q膜组与瞬康医用胶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 结论:RT-Q医用生物膜的局部止血效果显著,与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相当;同时具有局部组织相容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