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两种检测方法在沙门菌初筛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常规检测方法和新方法在沙门菌初筛中的阳性检出率。[方法] 将健康体检人员的肛拭样品用SF增菌液增菌后转种WS平板、用SBG增菌液增菌后转种CHROMagar®沙门菌显色平板,之后各挑取相应可疑菌落进行生化反应和血清凝集试验进行鉴定。[结果] 6676件体检肛拭标本用两种方法分离后,SBG-CAS分离和SF-WS分离阳性检出率分别是1.03%和0.24%,用SBG-CAS分离的方法优于SF-WS分离的方法。[结论] 用SBG增菌液增菌后转种CHROMagar®沙门菌显色平板的方法,其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SF增菌液增菌后转种WS平板,并且在平板上的菌落特征明显,极易辨认,方法也较易掌握。 相似文献
2.
于2005年8~10月间在从业人员肛拭体检中分离到3株非A—F群沙门菌,经CHROMagar^TM沙门菌显色平板分离培养和特征菌落、形态、生化、O-I噬菌体裂解试验、血清学试验证实均为沙门菌普顿血清型(Salmonella ser putten,13,23:d:1,W),为本地区首次检出。 相似文献
3.
4.
传统检测沙门氏菌的培养基以SS、HE为主,但柠檬酸杆菌,变形杆菌在上述培养基上与沙门菌不易区分,若用沙门菌显色培养基成本太高,不适宜基层防疫站在健康体检沙门菌检测中的大量应用,此次采用可疑菌接种三糖铁并同时点种沙门氏显色培养基的大量应用,此次采用可凝菌落接种三糖铁并同时点种沙门菌显色培养基的方法,不仅减少工作量,还提高检出率,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健康人群携带的沙门菌噬菌体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门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菌之一 ,健康人携带的沙门菌是潜在的传染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细菌学分型技术已不能满足传染源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的需要。自1938年Craigie和颜春晖首先报道用Vi噬菌体进行伤寒沙门菌的分型以来 ,噬菌体的诊断及分型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国内有关从病人中分离的伤寒及鼠伤寒沙门菌的噬菌体分型的报道较多〔1~ 5〕,但对健康人携带的多种血清型沙门菌的噬菌体分型较少见。我们于 2 0 0 0年 8月~ 2 0 0 1年 7月对广州市健康体检从业人员中分离的沙门菌进行噬菌体分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6.
应用二重PCR对沙门菌属和肠炎沙门菌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肠炎沙门菌的检测方法。[方法]以属特异性引物ST11、ST15和肠炎沙门菌的特异性引物Sefl167、Sef478构建二重PCR反应体系,对样本进行沙门菌属的鉴定同时对肠炎沙门菌进行检测。[结果]实验证明本方法可以准确的对沙门菌属进行鉴定,同时也能比较准确的对肠炎沙门菌进行鉴定。[结论]为沙门菌食物中毒的鉴定提供更加快捷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沙门菌耐药质粒和毒力质粒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医院内感染关系进行探讨 ,以求为预防和控制沙门菌病提供依据。1.调查对象与方法 :①三起食物中毒事件总计 5 7例病例 ,中毒病例均有食酱牛肉史。从病例粪便和剩余酱牛肉中分离出 8株菌 ,经过鉴定均为肠炎沙门菌 ,血清学鉴定为 1,9,12 :g ,m :- ,编号为 31~ 38。②院内感染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1年内多起院内感染病例 ,患儿年龄 2月龄~ 14岁 ,平均年龄 4 .5岁 ,对腹泻患儿的 2 17份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 ,分离出 2 8株肠炎沙门菌 ,编号为 1~ 2 8。③质粒提取与质粒消除 :采用碱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沙门菌1相鞭毛蛋白抗原fliC基因在快速分型鉴定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应用。方法:根据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相鞭毛蛋白fliC-d和fliC-a基因以及菌体抗原rfbS基因的核酸序列,设计针对fliC-d、fliC-a及rfbS基因的3对特异性引物,采用多重PCR法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别在750 bp和329 bp处扩增出2条特异性目的条带,在258 bp处扩增出1条相同条带,非伤寒沙门菌株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均为阴性。结论:fliC基因检测可用于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分型鉴定,而rfbS基因则无助于分型鉴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吡咯烷酮酶 (PYR)试验在鉴定沙门菌中的价值。〔方法〕将实验菌株作常规生化反应 ,血清学凝集 , 噬菌体裂解等试验进行鉴定 ,并同时做PYR试验 ,观察其结果。〔结果〕14 8株沙门菌全部PYR试验阴性 ,3 2株枸橼酸杆菌全部为阳性。〔结论〕PYR试验可作为鉴别沙门菌与枸橼酸杆菌一种有价值的试验 ,对其它肠杆菌科细菌也有一定的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沙门菌显色培养基检测食品沙门菌分离和初步鉴定的作用。[方法]将100株实验室保存的沙门菌及非沙门菌接种CAS和DHL培养基平板进行对比。同时取178份食品样品增菌后接种CAS和DHL平板做比较试验。[结果]沙门菌在CAS平板上呈现特定而典型的紫红色菌落,非沙门菌呈蓝色或无色菌落,食品样品中沙门菌的检出率为3.37%(CAS)和1.69%(DHL)。[结论]采用CAS选择性平板分离沙门菌具有直观易鉴别、减轻工作量和检出率较高等优点,适用于暴发性沙门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检测。 相似文献
11.
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XLD、SS、HE分离食品中沙门菌效果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沙门菌科玛嘉显色培养基(简称CAS,下同)、XLD、SS和HE培养基在分离食品中沙门菌的效果。方法使用73株沙门菌分别接种CAS、XLD、SS和HE培养基,观察生长和显色情况。同时使用上述4种培养基对153份食品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比较其分离效果。结果所有接种的沙门菌在CAS上均生长,并具有典型的菌落特征。从153份食品标本中共分离出26株沙门菌。CAS分离沙门菌的敏感性为84.62%,特异性为94.49%,与SS和HE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在CAS上生长的非沙门菌可疑菌落主要有气单胞菌属和变形杆菌。结论CAS分离食品中沙门菌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理想的沙门菌选择性培养基。推荐使用CAS和XLD同时作为食品中沙门菌的分离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基于TaqMan探针双重荧光PCR检测食品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基于TaqMan探针双重荧光PCR检测鼠伤寒沙门菌和(Salmonella typhimurium,ST)和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SE)的方法。方法根据ST的STM4599序列(GenBank:AERV01000023.1)和SE特异序列(GenBank:AF370707.1),分别设计引物和探针,ST探针的5'端标记FAM、SE探针的5'端标记VIC,建立基于TaqMan探针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结果 ST和SE的引物和探针分别特异性地扩增出16株ST和15株SE,而28种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和17株变形杆菌等扩增结果均为阴性。ST和SE的双重荧光PCR扩增效率均为94.2%,R2分别为0.998和0.995,最低检测浓度分别达到300 CFU/ml、260 CFU/ml。结论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整个试验可在31h完成,是快速检测ST和SE的有效方法,可用于食品中ST和SE的特异性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查明事件发生的原因,明确结果,为预防该类似事件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统一的调查表逐一进行个案调查、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结果480人就餐,发病78例,罹患率16.25%,不参加婚宴就餐者不发病。采集患者肛拭子9份,培养阳性6份,采集剩余食物13份,在剩余的尖刀圆子及药膳鸡中培养出阳性菌株,患者肛拭子阳性及剩余食物阳性标本均为鸭沙门氏菌,患者最短潜伏期为9h,最长52h,平均14h,确定该次食物中毒是由鸭沙门氏菌污染食物后引起。结论加强对婚宴酒席的卫生监督管理,提高食品卫生质量,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柳丽江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5):359-362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区从业人员沙门菌属的带菌情况及流行趋势,以有效控制相关传染病的发生。方法对张家港市2005-2009年121 370名进行健康体检的从业人员肛拭样品沙门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沙门菌菌株373株,总检出率为0.31%,2005-2009年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0.52%、0.37%、0.24%、0.22%和0.23%,夏秋季沙门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冬春季(χ2=140.503,P〈0.01),从检出的373株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情况看,该地区主要以B、C、E群为多见,血清型以德尔卑占优势,其次为山夫登堡、罗米他。结论 2005-2009年张家港市从业人员沙门菌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有明显季节区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新乡市医疗机构荧光屏透视机使用现状,了解应用质量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对新乡市辖区内的医疗机构进行普查,对X射线设备逐台登记,对荧光屏透视机进行质量控制检测.结果:新乡市有荧光屏透视机单位140家,涉及荧光屏透视机142台,占全市现有医用诊断X线机总数(355台)的40%.抽检的24台荧光屏透视机,全部检测项目合格的有5台,占总检测台数的20.8%.结论:荧光屏透视机使用状况和应用质量不容乐观,应加强对荧光屏透视机的管理,并制定逐步淘汰计划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在食源性疾病病原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集19例患者和18名厨师的肛拭子、9份自制冷饮、2份井水以及5例患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同时采集未发病学生大便10份,血清5份,作为正常人对照.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和表型鉴定,对所分离的菌株参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实验方法用PFGE进行DNA分子分型,使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方法 从19份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中分离出14株慕尼黑沙门菌、从9份可疑食物中分离出3株慕尼黑沙门菌、从18名厨师肛拭子中分离出7株慕尼黑沙门菌,所分离菌株生化结果一致、耐药性相同,患者恢复期血清比急性期血清对所分离的菌株抗体有4倍以上增长.23株分离株的PFGE型完全一致.结论PFGE能直观判断肠道致病菌的亲缘关系,及时确定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流行范围,是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大面积暴发的早期预警手段. 相似文献
17.
多种方法同步检测海产品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查找食源性甲型副伤寒的病因,提高检出率.方法:采用国标法、mini VIDAS仪器法和PCR 3种方法同步检测11种生吃、半生吃海产品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检出菌株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以及血清分型.结果:mini VIDAS仪器法和PCR 2种方法从1份牡蛎样品中检测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检出率为0.73%.结论:多种方法同步检测有利于提高生吃、半生吃海产品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沙门菌的检出率.用mini VIDAS或/和PCR过筛检测,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的特点,阳性时再用国标法分离,可及时获得菌株,以提高检测工作效率,值得应用,尤其适用于杂菌量较多、目标菌易被掩盖以及不适宜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其它沙门菌生长的样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控制餐饮食品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对餐饮食品原料中沙门菌进行了定量风险评估.方法 采用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04年获得的常见9类共10 896份食品中沙门菌污染数据,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和美国农业部建立的即食肉制品中沙门菌致病的剂量-反应关系模型,根据我国居民营养调查数据获得的被评估食品的每日摄入量,对食品污染沙门菌后,人群发生疾病的致病概率进行了评估和预测.结果 评估结果表明,夏秋季节熟肉制品导致沙门菌中毒的致病概率约为0.20,远远高于生肉制品;尽管禽肉的污染水平高于畜肉,但是由于消费量和阳性率的影响,其致病概率为9.11×10-6,低于畜肉(3.14×10-5),均非常低.结论 沙门菌污染食品导致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概率最终取决于食品的膳食消费量和入口前致病菌的繁殖水平,发病率与季节、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Valdezate S Vidal A Herrera-León S Pozo J Rubio P Usera MA Carvajal A Echeita MA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05,11(5):694-698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Derby serotype of Salmonella enterica in Spain was examined by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 Out of 24 identified PFGE profiles, a major clone was detected in 19% of strains from humans, 52% from food, and 62% from swine. This clone (clone 1) was isolated from pork products, suggesting swine as its sourc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