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降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间62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结果: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与年龄、性别、使用电刀、遗留死腔、大块结扎、暴力牵拉、切口污染、肥胖、糖尿病等有关,本组综合治疗后全部愈合。住院最短7d,最长36d,平均14d。结论:为降低发生率,其对策是以预防为主,术中尽量控制以上相关因素。一旦发生,应尽早引流切口,拆除皮肤及暴露于切口内的缝线,清除切口内坏死组织,同时预防感染,待引流物减少后,应用胰岛素换药,待其自然愈合或II期愈合。  相似文献   

2.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4年1月-2007年12月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29例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A组术后9-14d愈合,无需二期缝合;B组一般换药3-5d后可行二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20d。并探讨其发生原因。结果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是否使用电刀、缝合技巧、暴露时间长短、术后切口观察处理、自身因素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重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29例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A组术后9~14d愈合,无需二期缝合;B组一般换药3~5d后可行二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20d.并探讨其发生原因.结果 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缝合技巧,暴露时间长短,术后切口观察处理、自身因素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重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68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卫华 《中外医疗》2009,28(8):29-29
目的探讨研究切口脂肪液化临床特征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间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68例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结果病人均于术后9~15d愈合,平均13d,60例一期愈合,8例二期愈合,病人切口均未发生感染。结论通过纠正重视患者全身基本情况,术中精致的操作,术后严密的观察和正确的处理能够减少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和促进切口脂肪液化创面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徐静娟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950-1951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诊治的22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经采用积极治疗措施后切口在术后8-25天愈合,无1例继发感染。结论:切口脂肪液化的早期发现,及时有效的处理能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胡东升 《中外医疗》2009,28(28):62-6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诊治的82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经采用积极治疗措施后切口在术后9~21d愈合,无一例继发感染。结论重视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7.
肥胖型外科病人由于其对疾病、创伤的耐受性差 ,麻醉、手术、护理均有其特殊性 ,稍有疏忽 ,易发生切口感染 ,脂肪液化 ,现将我院 1998~ 2 0 0 1年所见腹部切口液化病例防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 5 9例中女 34例 ,男 2 5例。体重均超过标准 2 0 %。年龄 2 4岁~ 5 9岁 ,平均为 31.5岁 ,其中胆囊切除术 10例 ,剖腹产 30例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 9例 ,右半结肠切除术 5例 ,肠系膜囊肿切除术 1例 ,阑尾切除术 4例。治疗方法及结果 :所有病例于手术后 3d~ 5d出现症况时 ,经穿刺抽吸 ,拆除少数缝线 ,部分切口分开充分引…  相似文献   

8.
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诊治的46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术后脂肪液化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处理,对比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杨卫华  李娜 《当代医学》2014,(31):76-77
目的了解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口县文桥中心卫生院收治的66例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相对于非肥胖患者来说,肥胖患者切口愈合时间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肥胖、贫血和糖尿病导致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所以医护人员需要加强患者在围术期的管理,以此降低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正> 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取1996年9月~2001年9月我院急外科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共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为47.5岁。上腹部手术20例(包括胆囊切除术15例,胃大部分切除术2例,其它3例),下腹部手术5例(包括疝修补术2例,阑尾切除术3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特点、形成原因和诊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与年龄、肥胖及手术时间等原因有关,经过有效治疗后本组30例患者均1期愈合,无继发感染患者。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原因复杂,术前对伴发基础疾病患者进行积极的干预护理,术中注意操作技巧,减少对切口的牵拉和挤压,术后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干预,发生后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方法及防治措施。方法随机抽取长葛市人民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147例,分为对照组、治疗组A和治疗组B,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治疗组A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微波治疗,治疗组B在对照组及治疗组A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胰岛素和α-糜蛋白酶治疗,观察比较3种方案的有效率及恢复时间。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35%,治疗组A总有效率为85.71%,治疗组B总有效率为97.96%;治疗组A、B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B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治疗组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方面,治疗组A、B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B优于治疗组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具有较高的感染和脂肪液化风险,常规治疗联合药物、物理治疗对于发生脂肪液化的伤口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诊断与防治。方法对72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病理特点和诊治经验。结果本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均于术后3~6d发生,且具有独特的发生规律,经及时对症处理腹部切口渗液少、范围小者术后7~12d切口愈合;切口渗液多、范围广者术后14~20d切口愈合。结论重视早期诊断,有利于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切口脂肪液化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增多以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明显增多。我院对2007年3月—2010年8月40例腹部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预防和治疗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吴晓梅  赵新华 《重庆医学》2011,40(19):1942-1944
目的对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发生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易引起脂肪液化的原因,采取具体的防治措施,对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4例,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均≥25 kg/m2根据切口脂肪液化程度给予换药、充分引流、特定电磁波(TDP)治疗仪照射等治疗;从基础护理、体位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加强护理,所有患者切口均愈合,无l例发生院内感染。2010年起从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入手,对脂肪液化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共开展68台经腹部切口手术,尚未发生1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结论落实个体化治疗原则,积极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术中细致操作、减少组织损伤,加强术后护理,可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洁  李玉梅  王海霞 《当代医学》2010,16(28):78-78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产生的原因、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汇总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妇产科行腹部手术并发切口脂肪液化33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处理措施及临床经验教训。结果 33例全部治愈出院,其中5例Ⅱ期缝合,无1例切口感染。愈合时间9~21d。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直接影响患者健康,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间接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临床应针对其产生的危险因素,提前预见,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防治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刘中文 《中外医疗》2011,30(26):160-160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后,切口渗液消失,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为3~7d;切口愈合时间为7~18d,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院内感染。结论一旦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护士在做好一般性护理的同时,要针对患者伤口液化的程度采取个性化护理,给予正确的局部处理,加强基础护理,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