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呼吸阻力是潜水过程中导致潜水员负荷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潜水员在水下依赖改变呼吸方式适应呼吸阻力的变化以保证呼吸流量。呼吸阻力也是个人呼吸防护装置的重要评价指标。潜水呼吸器作为个人水下呼吸保护装置,目前尚无有人实验检测呼吸阻力的数据背景资料,并且在高压下进行不同呼吸阻力下潜水员呼吸训练的合适装置。为研究潜水呼吸器的呼吸阻力,从而对潜水员的作业能力作出评价,需要在常压和高压下改变呼气和吸气阻力。为  相似文献   

2.
潜水装具是为潜水员在水下工作提供安全用气、御寒保暖和水下作业所需佩戴的全部器材的总称。潜水装具通常由潜水呼吸器、潜水服及其附件组成。目前我国拥有各类潜水装具20多种,常用的有10多种。潜水装具按照不同的着眼点可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按照承受静水压力的能力,可分为抗压的潜水装具和不抗压的潜水装具^[1],还可以按照功能、气源、呼吸回路进行分类,但这些分类都是相对的旧J^[2]。  相似文献   

3.
评价潜水呼吸器的性能通常可以采用2种方法,即无人试验和有人试验[1].无人试验,是采用人工肺代替潜水员进行试验;有人试验,是由潜水员佩戴呼吸器进行试验,根据潜水员吸入气体中的氧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及潜水员主观感觉,来评价呼吸器的性能.笔者针对某型闭式呼吸器进行了常压无人试验和常压有人试验,对2种试验的结果进行比较,为以后的研究、设计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4.
潜水员利用饱和居住舱在某一高气压环境下长期(>24h)暴露,使呼吸气体中的惰性气体在机体各组织中达到完全饱和状态.在饱和潜水基础上,潜水员通过巡回潜水方式离开饱和居住舱到水中作业,故称为饱和潜水[1].当达到饱和状态后,不论高压暴露时间如何延长,其最终的饱和减压时间是相等的,因此潜水效率得以提高,使大深度潜水作业成为现实.以高气压生理学为基础的潜水医学保障贯穿于饱和潜水全过程,科学地规定了潜水程序和潜水员及辅助人员的技术职责,以此保证潜水员的安全[2].医学保障主要体现在总体潜水方案的制定,人员健康的维护,潜水疾病的防治.海上潜水时的医学保障更要顾及实际条件的限制和突发事件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开式潜水钟(又称湿式潜水钟)可以增加潜水员的安全感,提高潜水员的水下作业效率,减轻潜水员的劳动强度,是潜水行业最常使用的潜水设备之一^[1]。笔者研制了开式潜水钟上配置水下摄像及通信系统,实现了作业潜水员与水面潜水监督之间面对面交流,有利于作业任务的完成和作业安全性的提高,减少了潜水员潜水减压病的发生怛^[2]。  相似文献   

6.
潜水员是从事水下和高气压作业的特殊行业从业人员。潜水作业的环境因素对潜水员心理功能的影响已有较多的报道。对潜水员心理功能产生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寒冷、高分压氮、高分压氧、高静水压和高分压氦,从事高原潜水时低氧也可能对潜水员的心理功能产生影响。通常采用的心理功能测试方法有视反应时、握力、手指双边感觉敏感性、滚珠投递、扑克花样分类时间、二位数表、工作负荷量表、心境量表、脑电图等。根据影响潜水员心理功能的不同环境因素,选择有意义的测试指标。虽然潜水员的技能水平与实验心理学测试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尚无定论,但在选拔适宜从事潜水职业的潜水学员时采用实验心理学测试方法已得到公认和普遍使用。分析诸环境因素对潜水员心理功能的影响,可能有助于保障潜水作业的安全和保护潜水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潜水部队是我海军的重要技术兵种之一,军事潜水急难险重,潜水员的水下作业安全至关重要。潜水军医担负着潜水作业医学保障的重任,各国海军都十分重视潜水军医的培养和管理。我军拥有庞大的潜水员队伍,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潜水军医保障作业安全^[1]。然而,我军在潜水军医的培养和任职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高气压是潜水员和其他高气压作业人员经常接触的特殊环境。近年来,在我国进行饱和潜水研究工作中,有人报告潜水员在模拟饱和潜水期间有食欲减退。为了确实弄  相似文献   

9.
目的巩固和提高寒区海军部队潜水员冬季对高气压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力,有效完成各种潜水任务.方法 加压锻炼压力为0.3~0.4 MPa,停留时间50 min或40 min,均需按有关表上规定执行,隔日1次.锻炼后,分析潜水员的身体状况和对高压的适应情况.结果加压锻炼可以有效增强潜水员的体质和对高压环境的适应性.结论冬季加压锻炼能保证潜水员随时适应水下高气压作业环境,有效预防潜水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饱和潜水心理干预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饱和潜水是援潜救生等潜水保障任务的重要手段,是诸多潜水方式中作业效力较高的一种潜水方式。此种潜水方式需要有配套的潜水设备以及完善的技术条件作支撑,同时对潜水员和医学保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饱和潜水一般适用于大深度潜水作业,不仅要求潜水员有精湛的潜水技术,更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我部于2010年9月在某海域组织了模拟实战条件下60 m饱和潜水训练。  相似文献   

11.
潜水员有时需要在污染水域中开展潜水作业。在污染水域中进行潜水作业时必须根据污染源的种类、污染程度、污染物对人体的侵害途径以及近、远期效应等诸多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尽可能地避免或降低对人体的危害。因而,在污染水域中潜水时潜水员必须要有特殊的潜水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海勤潜水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探讨疾病与潜水作业时间的关系,我们自1980年11月至1990年12月,对来院疗养的现役潜水员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方法凡来我院疗养的海勤潜水员(年龄19~30岁)全部进行调查。通过系统地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验及必要的特殊检查,做出疾病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完善兼职潜水员着69-3型潜水装具轻潜水训练的实施与医学保障.方法 36名兼职潜水员先理论后实践、由浅入深地进行潜水训练.在人员选拔、潜水训练、海上实作中进行医学保障.结果 潜水训练顺利完成,未出现氧中毒、气压伤、溺水等潜水疾病,兼职潜水员心理素质较好.结论 科学合理的施训方法和有效的医学保障是完成兼职潜水员轻潜...  相似文献   

14.
潜水实践中,如果潜水员罹患潜水相关疾病,但现场既无加压舱也没有条件后送至有效救治机构进行治疗时,在设备条件和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水下加压治疗.但是,并不是所有潜水相关疾病都需要进行水下加压治疗,也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适合进行水下加压治疗.同时,水下加压治疗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潜水作业现场,患病潜水员选择水下加压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后做出选择.本文对选择水下加压治疗的条件及水下加压治疗存在的风险、治疗方案和实施要求进行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革潜水军医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训练办法,提高潜水医学保障能力。方法:教学中增加基本潜水技术、加压舱安全管理和使用、潜水员心理学、高气压环境下患者的护理技能、潜水疾病治疗和高压氧临床治疗等训练内容。结果:学员可在短期继续教育训练中掌握基本潜水技术,了解潜水员心理学及常用心理疏导办法,掌握潜水疾病患者的护理和治疗。结论:在潜水军医继续教育中增加潜水技术、加压舱使用管理、潜水员心理学、高气压治疗临床实习等教学内容,可增强受训人员的潜水医学保障能力和信心。  相似文献   

16.
自携式潜水装具是一套脱离水面、直接支持潜水员的、自给自足的单人水下生命支持装置.应用自携式潜水装具执行轻潜水作业任务,必须由身心健康、训练有素、能在水下自由游泳及独立执行潜水技术任务的潜水员[1]携可靠的潜水装具来完成.为了提高我海军轻潜水作业能力,海军某部组织了自携式潜水装具的潜水训练,笔者为此次训练提供了医学保障,保证了训练人员的安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氦氧饱和潜水是高压暴露长时间作业中工作效率最高的一种水下作业技术[1]。在现代隧道工程、盾构机维护以及其他的隧道施工、深海石油钻探以及海军的特种作业中广泛应用。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该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饱和潜水中,潜水员长时间居住在密闭的高压舱室环境内,高压舱室环境参数的精确控制对保障饱和潜水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马婷  古丽加瓦 《新疆医学》2012,42(11):134-136
潜水减压病是由于潜水超过十公尺深度以上,潜水时间过长,在潜水过程中,因压力的急速改变,造成溶解在机体组织或血液内的惰性气体由于减压而形成气泡,造成身体的不良反应或急性功能障碍。潜水减压病是潜水与高气压作业中最常见的职业性疾病,它对潜水员及高气压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相似文献   

19.
20 0 3年 3月 2 4日至 4月 2 6日 ,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医学院成功举办了“海军潜水军医学习班”。本期学习班有学员 12名 ,他们来自海军潜艇部队的第一线。在教学中我院突出了 :(1)加压系统操作技能训练和高气压适应性训练 ;(2 )潜水员心理学及心理干预方法学习 ;(3)潜水基本技术训练 ;(4)潜水疾病临床治疗实习。经过 34天的学习 ,学员们较好地掌握了潜水医学理论知识、基本潜水技术、潜水医学保障技能及部分治疗潜水疾病的经验 ,成为新时期我军首批掌握潜水技术的潜水军医 ,为在今后的潜水医学保障中更准确把握潜水员的技能、心理状态和有…  相似文献   

20.
1987年,海军在东海公海,使用DDC-SDC饱和潜水设备系统,成功地进行了我国首次海上氦氧饱和-巡回潜水实潜作业。结合任务完成了一系列饱和潜水医学保障的研究。8名海军潜水员分成两批,任DDC中80m深度下,呼吸氦氧混合气,分别连续生活工作72及30h。每天又借SDC下潜到100m海底,出钟进行巡回潜水作业,共9钟次18人次,有效地进行了多种特定劳动作业。最后经89h饱和减压,潜水员全部平安返回常压,未发生任何潜水疾病。在饱和潜水各阶段,分别监测了一系列生物医学指标;在国内首次全程监测了动态心电图,获得了宝贵的资料。现场实潜验证了事先制定的饱和潜水医学保障方案,证明切实可行。这一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已结束了多年来氦氧饱和潜水技术停留在模拟实验阶段的历史,海军在海上实潜方面居于领先地位。积累的经验将为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向深海进军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