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留置尿管患者常规进行膀胱冲洗是否能有效预防尿路感染.方法 随机将98例留置尿管患者分成治疗组50例(常规行膀胱冲洗)和对照组48例(非膀胱冲洗).所有留置尿管患者均排除泌尿系感染,治疗组常规给予膀胱冲洗,每日2次,对照组不进行膀胱冲洗.对比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液及尿管与引流袋连接处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治疗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3例(6%),阴性47例(94%);对照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2例(4%),阴性46例(96%),两组患者比较X2=1.386,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留置尿管,常规给予膀胱冲洗不能有效预防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2.
林英 《中外医疗》2009,28(11):169-170
目的研究不同护理措施对引起院内尿路感染相关因素的影响,以确定对留置尿管患者是否需要给予膀胱冲洗。方法将60例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留置尿管后不常规行膀胱冲洗,对照组留置尿管后按医嘱常规给予膀胱冲洗每日2次,2组观察拔除尿管后尿液以及尿管与引流袋连接处细菌培养结果,对比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2组细菌培养结果阴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留置尿管不行膀胱冲洗不是引起尿路感染的直接原因,对留置尿管为预防尿路感染而常规给以膀胱冲洗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单向冲洗式气囊导尿管在预防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三组,实验组24例用单向冲洗式气囊导尿管,呋喃西林500m1持续膀胱冲洗;对照组共47例,用普通双腔气囊导尿管,其中一组24例不进行膀胱冲洗,二组23例使用常规膀胱冲洗。三组患者均在拔管前进行尿液、尿管细菌培养,并观察拔管后尿路刺激症。结果:实验组拔管前尿液、拔除的导尿管细菌培养阳性率、尿路刺激症发生率均低于不冲洗组和常规冲洗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单向冲洗式气囊导尿管进行小量持续膀胱冲洗可降低结直肠癌术后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汪涛  刘大海 《四川医学》2003,24(1):15-16
留置尿管引起的泌尿系感染早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笔者将近 4年来因病情需要留置尿管的 148例严重烧伤患者 ,随机分为持续引流组和膀胱冲洗组 ,进行培养检查 ,以探讨菌尿发生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措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将 148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持续引流组和膀胱冲洗组 ,两组既往史、性别、年龄、烧伤面积以及烧伤严重指数均具有可比性。以上所有病例首次引流尿液培养均无细菌生长 ,留置尿管时间 7~ 2 0d不等。1 2 方法 :尿道留置的尿管为 14号或 16号双腔气囊乳胶尿管 ,常规消毒后插入膀胱并气囊注液留置 ,…  相似文献   

5.
甘祥芝 《中外医疗》2010,29(8):28-29
目的分析应用不同尿液引流方法引起菌尿的机率。方法对①留置导尿管持续引流组30例、②留置尿管膀胱冲洗组30例、③膀胱造瘘管持续引流组30例、④膀胱造瘘管膀胱冲洗组30例的患者尿液在即时、2d、5d、7d、10d、14d进行取尿样后进行细菌培养。结果①组与②组,③组与④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①+②)组和(③+④)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后者比前者效果明显。结论留置引流管应用膀胱冲洗法不能明显降低菌尿的发生,膀胱造瘘管比留置导尿管效果好,菌尿发生率低。合理的护理可有效降低菌尿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冲洗对留置导尿患者尿液细菌培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南昌市妇幼保健院外科收治的200例暂时性失去自助排尿功能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非冲洗组和冲洗组,比较分析两组尿液细菌检测结果以及菌种构成。结果冲洗组第5、7、9、11天尿液细菌检测结果均高于非冲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冲洗组主要细菌类型为类酵母菌属、真菌和大肠杆菌等,非冲洗组主要细菌类型为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真菌等。结论膀胱冲洗无法完全抑制菌尿症的发生,还会诱发新的菌种感染,因而需要尽量减少或避免外源性膀胱冲洗,从而保证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7.
苯扎氯铵进行膀胱冲洗对导尿管相关下尿路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苯扎氯铵溶液进行膀胱冲洗对长期留置尿管患者下尿路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30例需要留置尿管超过3d的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0.02%呋喃西林溶液和0.0025%苯扎氯铵溶液进行膀胱冲洗,在不同时问点留取中段尿标本进行尿常规及细菌学检测。结果:膀胱冲洗后第5、9天对照组尿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尿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用苯扎氯铵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患者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与留置尿管相关的下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苯扎氯铵溶液膀胱冲洗治疗下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因颅脑外伤而需要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苯扎氯铵组60例,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0.0025%苯扎氯铵溶液、0.9%氯化钠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对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并在第3、7、14天留取中段尿进行尿常规及细菌培养检测。结果:膀胱冲洗后第7、14天苯扎氯铵组尿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尿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苯扎氯铵组(P<0.01),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用苯扎氯铵溶液进行膀胱冲洗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与留置尿管相关的下尿路感染,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尿液引流方法引起菌尿症的机率。方法 通过对留置尿管持续引流 (A)组、留置尿管后膀胱冲洗 (B)组、膀胱造瘘持续引流 (C)组和膀胱造瘘后膀胱冲洗 (D)组患者尿液在即刻、第 3、7、1 0、1 4天分别取样行细菌培养。结果 A、B、C、D组置管后 7天菌尿发生率分别为 35 %、45 %、1 0 %和 1 5 %。A组与B组 ,C组与D组相比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A +B)组和 (C +D)组比较 ,(C +D)组菌尿发生率明显低于 (A +B)组 (P <0 .0 5 )。结论 留置引流管期间膀胱冲洗并不能降低菌尿的发生率 ,膀胱造瘘较留置尿管引流尿液菌尿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汪敏  邓洁  吴玉玲 《广东医学》2003,24(6):674-675
目的 探讨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及有效的护理途径和对策。方法 对 10 0例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尿路感染情况 ,收集尿液送细菌培养 ,当尿培养细菌数 >10 5/ml时定为尿路感染。结果 随插管时间的延长 ,每天更换尿袋 ,及膀胱冲洗 ,尿培养细菌阳性率逐日增加。结论 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 ,每周更换尿管 ,生理性膀胱冲洗会大大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有效防治途径。方法 对68例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以氧氟沙星静滴、B组以氧氟沙星静滴+PVP-Ⅰ膀胱冲洗预防尿路感染隔日收集尿液送细菌培养,当尿培养细菌数>10^5/ml时定为尿路感染。结果 两组患者随插管时间的延长,尿培养细菌阳性率逐日增加。置管4d后A组的尿路感染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密闭式引流的基础上,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配合0.5%聚维酮碘溶液定时经尿管膀胱冲洗和会阴护理,可防止或延缓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膀胱冲洗与非冲洗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观察长期留置尿管患者行膀胱冲洗与非冲洗两种护理方法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及致病菌情况。方法收集我科近3年因脑外伤而入院需留置尿管患者284例,随机分成两组(以往无泌尿系统疾病病史)。其中128例采用封闭式膀胱冲洗,冲洗液用15咖呋喃西林每日2次,156例采用非膀胱冲洗方法。结果 冲洗组128例,发生尿路感染26例,感染率为20.3%,非冲洗组156例,发生尿路感染30例,感染率为19.2%,经‘检验,P》0.05,表明两组感染率无区别,但两组在主要致病菌构成方面有所不同。结论 长期留置尿管者行膀胱冲洗与非冲洗两种方法感染率无区别。因而在非特殊情况下可不行膀胱冲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截瘫患者预防泌尿系感染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20例截瘫患者通过使用0.5%碘伏消毒外阴、在无菌技术操作下留置气囊导尿管以及0.5%碘伏尿道口护理每日4次、正确的膀胱冲洗、膀胱功能训练等方法,观察疗效。结果在留置尿管期间及拔除尿管后膀胱功能训练期间无泌尿系感染发生。结论使用新的消毒、护理及训练方法,可有效预防泌尿系感染,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杜霖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2):1513-1514
目的:探讨改进妇科手术病人留置尿管拔除尿管的方法,预防泌尿系并发症发生。方法:将80例宫颈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术后第5 d开始行膀胱冲洗,在有尿意时拔出;对照组夹管2 h常规拔除导尿管。结果:实验组有3例发生尿潴留,对照组有10例发生尿潴留,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50,P<0.05);实验组1例发生泌尿系感染,对照组9例发生泌尿系感染,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60P<0.05)。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病人先行膀胱冲洗后再拔尿管,可有效预防拔除尿管后泌尿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针对性膀胱功能锻炼对留置尿管早期拔管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颅脑疾病留置尿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方式对其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进行针对性膀胱功能锻炼,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尿管带管平均时间、留置尿管期间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尿管堵管率、尿管更换次数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在尿管拔除后自行排尿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膀胱功能锻炼能达到缩短患者留置尿管时间、降低留置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缩短清醒患者自理能力恢复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留置尿管是常见的临床护理操作,是解决患者排尿困难的重要手段。然而留置尿管属于侵入性操作。尿路感染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位居医院感染的第2位。据了解,在医院内尿路感染比例中,75%~85%由于长期留置尿管引起,本文通过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180例需要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通过增加尿量、膀胱冲洗、非膀胱冲洗等方法与尿路感染的关系,以期为长期留置尿管甚至带尿管出院患者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尿液引流方法引起菌尿症的机率。方法 通过对留置尿管持续引流(A)组、留置尿管后膀胱冲洗(B组)、膀胱造瘘持续引流(C)组和膀胱褛后膀胱冲洗(D)组患者尿液在即刻,第3、710、14天分别取样行细菌培养。结果 A、B、C、D组置管后7天菌尿发生率为35%、45%、10%和15%。A组与B组,C组与D组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A+B)组和(C+D)组比较。(C+D)组菌尿发生率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截瘫患者预防泌尿系感染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20例截瘫患者通过使用0.5%碘伏消毒外阴、在无菌技术操作下留置气囊导尿管以及0.5%碘伏尿道口护理每日4次、正确的膀胱冲洗、膀胱功能训练等方法,观察疗效。结果在留置尿管期间及拔除尿管后膀胱功能训练期间无泌尿系感染发生。结论 使用新的消毒、护理及训练方法,可有效预防泌尿系感染,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一次性尿袋使用中细菌生长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春  陈国清 《农垦医学》1998,20(2):101-102
临床上应用一次性尿袋以来,对泌尿系逆行感染的防止起到很大作用,但各医院对尿袋使用更换时间掌握不一,缺乏科学依据。为此我们从1996年10月至1997年9月,选择不同留置尿管患者,使用一次性尿袋的不同时间进行细菌培养监测。现将监测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随机选择留置尿管前尿培养阴性的住院患者共48例,男性38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8岁,平均54岁,分甲、乙两组。甲组为膀眺持续冲洗组,乙组为单纯留置尿管组,各24例。其病种分别为:膀眈持续冲洗组中膀跳结石术后13例;前列腺增生症手术11例。单纯留置尿管组中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苯扎氯铵溶液膀胱冲洗治疗对留置导尿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泌尿外科2011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各种暂时失去自主排尿功能需留置导尿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分别采用0.0025%苯扎氯铵溶液和0.02%甲硝唑溶液进行膀胱冲洗,在第3、7和第14天留取中段尿进行尿常规及细菌培养检测。结果:两组患者尿液细菌阳性率及尿检阳性细菌构成比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但各时段检测结果对照组菌检阳性率均高于治疗组,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用苯扎氯铵溶液替代甲硝唑等抗生素进行膀胱冲洗,对留置导尿相关的尿路感染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同时避免了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了耐药菌产生及菌群失调的机会,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