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原位磨镶术(LASEK)与角膜上皮切割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6.00D)的疗效,评估2种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LASEK手术组54眼(30例),采用20%乙醇浸润20~30S分离角膜上皮;Epi~LASIK组42眼(23例),采用法国Moria公司的进化三型Epi—LASIK手术刀制作角膜上皮瓣。临床随访6个月以上,对2组术中角膜上皮瓣完成情况、术后症状、角膜上皮愈合、视力、屈光、以及角膜混浊(Haze)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LASEK组上皮制作困难、不完整,Epi—LASIK组上皮瓣均完好无损、且边缘整齐。(2)术后所有患者有不适感,Epi—LASIK组好于LASEK组。(3)Epi—LASIK组角膜上皮大多数在4d内愈合,而LASEK组4d内角膜愈合者不到一半,EpiLASIK组恢复较快。(4)术后屈光度均有回退,但术后6个月时,LASEK组回退较Epi—LASIK组明显。LASEK组随着屈光度的回退,视力也有下降;Epi—LASIK组患者视力稳定。(5)术后6个月LASEK组角膜Haze0.5级以上者12眼(22.2%),1级者3眼,无2级发生;Epi—LASIK组角膜Haze0.5级者2眼(4.8%),无1级、2级发生。EpiLASIK组明显好于LASEK组。(6)无术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1)Epi—LASIK组的角膜上皮瓣较LASEK完整可靠,且没有受到酒精影响,活力更高、术后不适症状更轻。(2)Epi—LASIK组术后Haze反应较LASEK组轻,可能与其角膜上皮瓣制作完整和更具活性有关。(3)Epi—LASIK组较LASEK组更具安全性和有效性。但LASEK组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2.
肖桃  刘瑜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4):337-338
目的探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实施Epi—LASIK手术治疗近视的751例(1498眼)患者进行研究,总结观察与护理要点。结果患者术后的刺激症状较轻,角膜上皮活性更好,愈合更快,术后Haze轻,视力稳定,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Epi—LASIK术后视力的恢复与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手术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目前治疗近视眼最有效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先用极精密的微型角膜刀在角膜表面切开形成1个厚度为0.13~0.16 mn的角膜瓣,然后根据屈光不正度数,发射激光对角膜基质层进行切削,最后将瓣复位,不需缝合.它是一种具有预测性、有效性、安全性治疗屈光不正的激光手术,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快,后遗症少,矫正范围大,但要获得最佳术后视力效果,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崔馨  贺翔鸽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258-7259
1983年,Trokel等将准分子激光应用于切削角膜.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成为眼科手术的一场革命。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一度成为矫正近视的主要方法。由于其明显的术后疼痛、角膜雾状混浊、可矫正范围有限,很快被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mtomileusis,LASIK)替代。但LASIK罕见然而严重的并发症如术中角膜瓣破碎、游离,术后上皮植入、创伤导致角膜瓣移位等使手术风险较PRK增高。由Camellin提出并开展了保留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屈光手术,因手术过程中在角膜光学切削表面覆盖了一层角膜上皮而兼顾了LASIK和PRK的双重优点。  相似文献   

5.
微型角膜刀上皮瓣下准分子激光磨镶术(Epi-LASIK)是继准分子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之后的一种新型手术方式,其原理是依靠电动装置驱使钝性刀头高速震荡,进而机械分离角膜上皮与角膜前弹  相似文献   

6.
EK(LASEK)手术是意大利医师在1999年发明的针对角膜厚度较薄的一种特殊的屈光治疗方法。其手术效果与LASIK相同。它是将角膜上皮层与前弹力层分开做成上皮瓣,利用准分子激光对角膜基质进行消融。在激光切削角膜基质完成后再将上皮游离片复位的屈光手术.从而赢得了角膜厚度,是目前解决角膜厚度相对较薄(大于450微米小于520微米)的屈光患者的先进、合理的角膜屈光手术。它不仅解决了因角膜厚度较薄而不能实施LASIK手术的问题.还加强了此类患者的安全性。但任何可能造成角膜上皮损伤的治疗性操作,术后都有发生角膜感染的危险,有文献报道角膜感染非常少见,(LASIK)约0.1%-1.6%,陈兵、王正英等认为。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叨年代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对矫正高度近视有满意的效果。该手术与PRK相比,LASIK则更为先进,具有损伤更小,术后反应更轻,视力恢复更快,屈光回退及角膜雾状混浊更少的特点。我科1997年2月~5月开展了该项手术56例(112只眼)。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工作原理采用准分子激光高分子能量去射在角膜中央区,对组织产生光化学效应,来切断生物分子键,即对角膜曲率进行精细的修正,角膜表面变成平坦或凹陷,使外来光线恰好聚焦在眼…  相似文献   

8.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以其良好的手术预测性,理想的手术效果,成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角膜屈光手术该手术是用微角膜切开刀制作一个130或160微米厚度的角膜瓣,从而于基质层行激光切削,改变角膜前曲率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但由于术后相对较长时间对角膜瓣与基质床间不能达到完全愈合,因此在外力的作用下,可发生角膜瓣移位,从而使患者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我科2003—06~2005—03开展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以来,出现了相关并发症81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45例,女36例,年龄18~50(平均24.5)岁。近视屈光度为-0.75~~15.00D,散光0~-5.00D。 1.2手术方法 用平衡液冲洗术跟结膜囊,暴露术跟,良好的眼球暴露是安全制作角膜瓣的关键。放置负压吸引环,显微镜下行角膜板层切削,掀开角膜瓣,嘱患者注视正上方固定指示灯,开始激光切削角膜基质,同时注意保护角膜瓣及蒂部,避免激光误伤或术后产生不规则散光,不断吸干切削区过多的水分。激光切削完毕将角膜瓣复位,用平衡液瓣下冲洗角膜层间直至清洁,将角膜瓣对位并吸干角膜表面的水分。  相似文献   

10.
1990年希腊Pallikaris采用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层间基质成为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相比,LASIK保留了角膜上皮层及前弹力层,更符合角膜的生理状态,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快,屈光状态稳定,术后不发生角膜混浊(Haze),高度近视回退少,无明显疼  相似文献   

11.
1983年,Trokel等将准分子激光应用于切削角膜,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成为眼科手术的一场革命。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一度成为矫正近视的主要方法。由于其明显的术后疼痛、角膜雾状混浊、可矫正范围有限,很快被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替代。但LASIK罕见然而严重的并发症如术中角膜瓣破碎、游离,术后上皮植入、创伤导致角膜瓣移位等使手术风险较PRK增高。由Camellin提出并开展了保留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subepithelialkeratomileusis,LASEK)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屈光手术,因手术过程中在角膜光学切削表面覆盖了一层角膜上皮而兼顾了LASIK和PRK的双重优点。  相似文献   

12.
背景:保证角膜上皮瓣活性的最佳乙醇浸润时间是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后影响角膜上皮瓣活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50例(100眼)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患者,术眼按度数分为轻度近视(〈-3.00m-1)40眼和中度近视(-3.00~-6.00m-1)60眼。术中乙醇作用时间分别为15,25s。结果与结论:术后1周、1,6,12个月时,相同近视度数下,与乙醇作用25s比较,术中乙醇作用15s眼的裸眼视力明显提高,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加快(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降低,雾状角膜混浊程度降低(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与雾状角膜混浊程度呈正相关(P〈0.01)。说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中切削深度相当情况下,乙醇浸润时间越短,角膜上皮瓣制作质量越高,术后角膜上皮瓣活性越好,愈合较快、视力易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excimer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及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xcimer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近视眼效果。方法 采用LASIK及LASEK治疗3088例(6006只眼)近视眼患者(.1.00D—19.50D),并对其近期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LASIK患者术后第l天仅有轻微不适感,无疼痛,畏光和流泪等症状。LASEK术后所有患者有异物感,畏光和流泪,明显疼痛感316例(600艰)。均在第3天后明显减轻消失。随着预矫正的屈光度逐渐增加,裸眼视力达到0.5和1.0以上的百分比减少。术后1个月内大部分插片矫正可接受+0.50D。1.00D,3个月时基本恢复至正常。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约10%的/LASIK患者在吸引眼球时有少量结膜下出血。术后并发症:LASIK患者主要为少量角膜层间微屑状异物存留等。LASEK患者主要为夜间眩光。结论 LASIK可有效地治疗 1.00D-12.00D的近视眼而无危及视力等并发症的发生。LASEK对中低度近视眼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oleu-sis,LASEK)简称EK手术,它作为一种表面切削术式已在临床上广泛运用,并得到国内外眼科界的广泛认同。该术式以角膜上皮瓣代替角膜基质瓣,避免了使用板层角膜刀的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且相对更大的切削深度使近视手术适应证范围也更广,尤其是对于角膜较薄的近视病人,更是  相似文献   

15.
潘荣海  李海祥 《新医学》2009,40(6):383-385
目的:探讨波阵面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术后角膜表面规则性和对称性情况。方法:对28例(56眼)高度近视患者行波阵面像差引导LASIK治疗(引导组),对同期31例(62眼)高度近视患者用传统LASIK治疗(传统组),观察2组疗效,并采用角膜地形图检查仪测量2组术后3个月的角膜地形图变化[包括角膜曲率、角膜散光、表面非对称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SAD,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结果:2组术后3个月屈光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均为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减小,SAI、SRI降低(均为P〈0.05)。引导组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SAI、SRI改善优于传统组(均为P〈0.05)。结论:波阵面像差引导LASIK与传统LASIK比较,治疗高度近视患者的术后疗效相似,但波阵面像差引导LASIK治疗的患者术后3个月角膜规则性和对称性优于应用传统LASIK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超薄瓣结合准分子激光分区切削治疗超高度近视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以其预测性好,疗效稳定,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我院2003年10月引进美国Visx S3准分子激光系统,使用Moria M2110μm的刀头制作超薄角膜瓣对116例(206眼)超高度近视病人进行激光切削,随访半年以上,疗效满意,现就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疗法(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在PRK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可以精确地切削重塑角膜,保留了角膜上皮层及前弹力层,更为符合角膜的生理。在治疗近视方面因视力恢复快,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测性和有效性,所以,目前已经成为屈光矫正手术中开展最多、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手术方式。我科2009-01-2009-07成功为598例近视患者施行LASIK,疗效满意,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以90μm刀头制作角膜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多区切削对高度近视角膜厚度相对不足者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100例(186眼)经术前预测角膜厚度不足的高度近视病人,施行以90μm刀头制作角膜瓣联合LASIK多区切削治疗。结果术后3个月时,98例(182眼)术后的矫正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预计的最佳矫正视力1~2行,4眼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结论以90μm刀头制作角膜瓣联合LASIK多区切削可以有效治疗术前预测角膜厚度不足的高度近视病人,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与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1 200例(1 200眼)行SBK手术患者(SBK组)、1 200例(1 200眼)行LASIK手术患者(LASIK组),均于术后1,7,30 d分别检查裸眼视力,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术后次日行裂隙灯检查,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比较术后3个月患者自述眼干症状.结果 2组术后1,7,30 d裸眼视力>0.5~≤0.8的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SBK组裸眼视力>0.8的眼数明显高于LASIK组(P<0.05) ;SBK组患者术后次日角膜上皮修复良好,LASIK组1 032例术后7~14 d角膜上皮修复,1 68例术后15~21 d角膜上皮完全修复;术后3个月SBK组自述干眼症状者明显少于LASIK组(P<0.05).结论 SBK手术因切削表面浅且均匀,在安全性、视力恢复、角膜瓣上皮愈合反应及术后干眼发生率方面均优于传统LASIK.  相似文献   

20.
屈英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75-176
准分子激光技术在眼屈光矫正中的应用,使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有部分患者因角膜偏薄、角膜前基质变性,角膜曲率过高或过低、睑裂小、眼窝深等因素而不宜行目前较为普遍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一种新的准分子激光手术方式一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keratomileusis,LASEK)正日趋受到手术医生的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