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心内科的急症,包括ST段抬高的ACS[大部分进展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l)]和非ST段抬高的ACS,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l)。对于非ST段持续抬高的ACS的强化内科药物中,抗血小板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治疗ACS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形成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非ST段抬高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随着人们对ACS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认识的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引起血栓形成而导致的心脏急性严重缺血综合征。本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及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对ACS早期诊断、及时危险分层以及合理的临床干预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按200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及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发布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指南,根据患近期缺血性胸痛发作时ECG的ST段变化.ST段抬高ACS主要演变为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ACS主要演变为非Q波型心肌梗死(N-QMI)和UAP。  相似文献   

4.
廖永芳  吴伦宽  彭雁 《贵州医药》2009,33(4):315-31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大类包含不同临床特征、临床危险性及预后的临床症候群。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持续性抬高,可将ACS区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大类。后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  相似文献   

5.
陈步星  谢文丽 《华夏医药》2008,3(5):320-323
急性冠脉综合徵(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目前研究认为引起ACS的原因主要是由无明显狭窄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血管闭塞,最终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的系列病理生理综合徵。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包括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 A )。其共同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严重狭窄、闭塞、心电不稳定而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ACS 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远期预后[1]。近年我院应用超敏肌钙蛋白(hs-cTn)检测,提高了对ACS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7.
1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尿酸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I)。血尿酸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子及预测因素逐渐引起人们重视。本文对156例ACS患者血尿酸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赵斌 《河北医药》2012,34(3):408-40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前者指的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1].两型ACS在病理生理上的差异可能在于:非ST段抬高型病生理基础为血栓不完全堵塞动脉或微栓塞,而ST段抬高型则为血栓完全阻塞动脉血管.我院2006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1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炎症在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CRP)、C3的增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ACS预后相关。本文的目的就是为了检测CRP、C3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是否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0.
施春丽 《淮海医药》2010,28(3):274-27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ACS患者因其临床表现差异大,变化快,易误诊、漏诊,是导致患者心源性死亡重要原因。因此正确认识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科2006~2008年收治103例ACS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又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一系列临床病征。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治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坤申  戚国庆 《河北医药》2002,24(5):356-35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又称非Q波心肌梗死(non-Q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 NQ-MI),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又称Q波AMI(Q wave myocardialinfarction,QMI),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及缺血性心脏猝死。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46例诊断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琴  吕玉兰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1):127-127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史、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等临床资料。结果: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2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26例,其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1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16例。结论:结合病史、体表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测定仍然是基层医院诊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使粥样斑块中具有高促凝作用的脂核部分与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及凝血蛋白接触,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近年来,随着对ACS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治疗方法也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包括冠心病急性发病的一些类型,按传统分类可以分为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非Q波型AMI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近年来,把ACS按ST段抬高与否,分为ST段抬高的AMI和非ST段抬高的AMI。ST段抬高的AMI主要演变为Q波型AMI,非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非Q波型ACS和小稳定型心绞痛两大类。  相似文献   

16.
韩强  吕冬梅  王来成  邱淑玲 《中国药师》2009,12(8):1119-112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导致的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 ialinfarction,NSTEMI)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ACS的治疗比较复杂、联合用药普遍,我们为一例ACS患者建立了药历,对治疗用药提出了药学服务措施及健康、用药教育计划。  相似文献   

17.
李春海 《云南医药》2011,(3):346-34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根据其初始心电图改变分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ACS两大类。非ST段抬高性ACS包括非ST段抬高性心梗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不稳定,需要  相似文献   

18.
赵家鑫  李梦云  丁晓梅 《安徽医药》2015,19(10):1917-1920
目的:分析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院风险和出院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预测 ACS 患者 ST 段抬高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35例 ACS 患者中 STE-ACS 组(ST 段抬高组)与 NSTE-ACS 组(非 ST 段抬高组)的MPV 值;并对 GRACE 评分非高危组(≤133分)和高危组(>133分)的 MPV 进行分析;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 ACS 患者 ST 段抬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STE -ACS 组 MPV 值较 NSTE -ACS 组高(P =0.000),在院(P =0.002)和出院后短期内(P =0.009)GRACE 评分高危组 MPV 值较非高危组高,Logistic 回归显示年龄(P =0.016,OR[95%CI]=1.033[1.006~1.106])和MPV(P =0.000,OR[95%CI]=2.857[2.082~3.920])是影响 ACS 患者 ST 段抬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S 患者中,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患者的 MPV 明显高于不稳定心绞痛(UA)和非 ST 段抬高型心梗(NSTEMI)患者,高 MPV 值提示高风险,MPV 和年龄是影响 ACS 患者 ST 段抬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包括ST抬高的心肌梗死(Mycardiolinfarction,MI)和非ST段抬高的ACS,后者又包括非ST段抬高的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本文简要介绍ACS的分型、病理生理、危险分层及治疗策略。1ACS的分型过去认为,ACS是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非Q波性MI和Q波性MI的一组病症犤1犦。事实上,UAP、非Q波性MI和Q波性MI都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的结果。在ST段抬高的患者,有些不出现Q波,而在ST段不抬高的患者,有些可出现Q波。另外,在发病早期或初期时往…  相似文献   

20.
卢艳娥  李娜  牛素英  池伟伟  李晓燕 《河北医药》2010,32(15):2131-213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1],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2]。ACS发生后,患者常由于疼痛、胸闷等不适症状及人院后环境改变等因素而出现复杂的心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