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丁海阳 《海峡药学》2012,24(8):160-161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期ASAⅠ~Ⅱ级、妊娠1~3月自愿人工流产的手术患者80例,建立静脉通道后,给予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50μg,1~2min后静脉注射异丙酚1.5mg.kg-1,静脉推注异丙酚时特别注意要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后方可推药。术中必要时分次追加适当剂量,以维持适当麻醉深度。结果从注射异丙酚到神志消失时间为(43.68±5.38)s,末次注药到清醒时间为(4.63±2.0)min,手术时间为(6±3.0)min,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0min自行离院。术后无1例出现人流综合征,手术出血量均在正常范围,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异丙酚联合应用适当剂量的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可加强镇痛,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异丙酚用量,使麻醉诱导和苏醒更加迅速,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配伍方法,可达到无痛人工流产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初孕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副作用等。方法将120例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的初孕妇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和异丙酚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静脉推注瑞芬太尼1.0μg/kg,在负荷剂量注完后同时均速静脉注射异丙酚1.5mg/kg,术中必要时分次追加10~30mg,以维持适当麻醉深度。对照组静脉异丙酚1.5mg/kg,术中必要时分次追加10~30mg,以维持适当麻醉深度。观察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宫口松弛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及苏醒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镇痛和苏醒效果好、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低;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可为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提供满意的麻醉镇痛,术中患者血压、心率平稳,苏醒彻底,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对人工流产术及其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自愿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复合泊酚组(B组,布托啡诺1mg+丙泊酚2mg/kg)和单纯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2mg/kg+生理盐水1ml).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min、停药后10min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以及麻醉效果、眩晕和术毕30min腹痛VAS评分.结果 2组患者麻醉后5min的DBP、SBP均低于麻醉前(P<0.05),停药后10min均恢复至术前水平;B组丙泊酚用量为(126.8±13.7)mg少于P组的(164.3±26.4)mg(P<0.05),术中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P组(P<0.05),术毕30min时疼痛VAS评分为(2.7±1.4)分低于P组的(6.4±2.1)分(P<0.05).结论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可靠,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人工流产术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用芬太尼静脉注射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对76例人工流产术患者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取截石位,以2.5mg/kg异丙酚加0.5μg/kg芬太尼作为诱导剂量,以0.5ml/s静脉注入,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根据患者对手术刺激的反应情况,必要时快速追加1~2ml合剂,以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诱导后每2—3min测量一次动脉血压及心率,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观察并记录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18min,平均6min;术中血压、心率有轻度波动,但仍属正常范围;术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3例完全无痛,3例于扩宫时轻度疼痛,经追加药物后安静,苏醒后无记忆,均无人流综合征发生。结论异丙酚联用芬太尼静脉麻醉具有诱导起效快,恢复迅速而平稳,术后患者头脑清醒,无不良反应等特点,是人工流产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内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拟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无痛人流术患者,随机分为A、B、C和D四组(n=25).A、B和C组分别静注相应剂量舒芬太尼(0.1、0.2、0.3μg/kg),60 s后静注丙泊酚2 mg/kg,D组静注丙泊酚2 mg/kg.必要时单次静脉追加内泊酚0.5 mg/kg.观察并记录患者注药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3 min(T3)、术毕(T4)及清醒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RR).同时记录各组内泊酚追加量、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术中体动反应、术后20 min视觉模拟数字评分(VAS)等.结果 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院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T1及T2时的MAP、HR和RR均低于T0(P<0.05),但D组T3时MAP相对于A、B和C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D组追加丙泊酚量最大(P<0.01).B和C组体动反应明显少于D组(P<0.01);B和C组VAS评分明显小于D组(P<0.01).结论 静注舒芬太尼(0.2μg/kg)联合内泊酚(2 mg/kg)能提高无痛人流术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王颖  杨先平 《中国药业》2008,17(9):68-68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200例,随机均分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A组)和单用异丙酚组(B组)。A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2min后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1~2mg/kg,至孕妇无睫毛反射后开始手术,术中根据患者肢体情况追加异丙酚20~30mg;B组直接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1~2mg/kg。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均能满足手术要求,A组麻醉效果更满意,A组诱导时间较B组略短(P〉0.05),术中异丙酚用量A组少于B组(P〈0.05);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均有小幅度降低,但很快自行恢复,A组的降低程度略大于B组。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可有效减少麻醉用药量,是一种较理想的人工流产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术前禁食禁饮时间的长短对择期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无痛人工流产妇女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A组)术前禁食6~8 h,禁饮2~3 h,对照组(B组)术前禁食12 h,禁饮6 h.两组患者均在丙泊酚、布托啡诺、戊乙奎醚联合麻醉下手术.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术后1 min(T1)、术后5 min(T2)、术后10 min(T3)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记录丙泊酚的用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T0比较:A、B两组MAP、SPO2在T1点均明显下降,HR升高(P<0.05).SPO2在T1点A组18%、B组47%患者低于95%,T2点A组5%、B组23%患者仍低于9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A组为(2.5±0.5)mg/kg,B组为(1.9±0.4)mg/k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A组为(6.5±2.4)min,B组为(12.0±6.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流产术时,术前8 h禁食固体食物、2 h禁饮,安全可行,能降低患者的不适反应,提高患者的麻醉手术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8.
韩雪飞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192-2193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拟行人工流产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组(A组),丙泊酚组(B组).记录麻醉前(T1)、术中扩宫颈时(T2)、术后苏醒时(T3)生理参数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患者丙泊酚用量及术后宫缩痛的情况.结果 T2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低于T1时(P<0.05).丙泊酚的用量A组显著少于B组[(2.5±0.4)mg/kg与(4.6±0.7)mg/kg,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20%与30%,P<0.05),A组术后宫缩痛好于B组(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是一种安全、可控、有效的人工流产手术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术前焦虑对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麻醉和循环的影响.方法 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120例,术前30 min按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分为焦虑(A)组(>14分)和非焦虑(B)组(<6分).用序贯法进行试验.记录两组麻醉手术期间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的入睡时间、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异丙酚总用量.结果 与B组比较,A组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术毕意识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延长,丙泊酚用量增多.而人室前的血压较高、心率较快.结论 术前焦虑可兴奋循环功能,延长麻醉诱导、术毕意识恢复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增加麻醉药需要量.  相似文献   

10.
罗凤堂  杨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209-210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无痛人流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A组(氯胺酮+异丙酚组,n=100):术前1~2min,静脉注射氯胺酮1~2 mg/kg(100mg稀释成10mL),后缓慢注射异丙酚至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时手术。B组单纯异丙酚组,n=100):异丙酚用法同A组;术中必要时追加异丙酚30~50mg。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当,头晕发生率:B组高于A组(P<0.05)。结论氯胺酮辅助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麻醉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地佐辛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河北省中医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90例,完全随机分为3组,各30例。A组:单纯给予丙泊酚2mg/kg缓慢静脉滴注。B组:缓慢注入芬太尼0.05mg,10min后给予丙泊酚2mg/kg缓慢静脉滴注。C组:缓慢注入地佐辛2.5mg,10min后给予丙泊酚2mg/kg缓慢静脉滴注。患者意识消失,刺激无反应时开始手术,术中出现体动,追加丙泊酚0.5mg/kg。观察麻醉诱导前(T0)、意识消失时(T1)、刮宫时(T2)、术毕时(T3)、唤醒时(T4)各组血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各组丙泊酚的诱导量和总用量,诱导时间、唤醒时间及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T1、T3、T4时B、C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A组[T2时平均动脉压:(78±12)、(78±12)mmHg(1mmHg=0.133kPa)比(88±11)mmHg,心率:(72±11)、(74±10)次/min比(86±12)次/min;T,时平均动脉压:(80±13)、(80±12)mmHg比(86±12)mmHg,心率:(72±12)、(72±11)次/min比(84±11)次/min;T4时平均动脉压:(80±12)、(81±12)mmHg比(87±12)mmHg,心率:(71±13)、(72±12)次/min比(84±11)次/min,均P〈0.05]。A、B、C,组患者丙泊酚诱导时间分别为(59±8)、(41±7)、(41±6)S;唤醒时间分别为(6±1)、(7±1)、(7±1)min;丙泊酚总用量分别为(160±24)、(107±12)、(97±12)mg。B、C组的丙泊酚诱导时间和丙泊酚总量均分别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唤醒时间比A组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发生呼吸抑制分别为4例(13.3%)、10例(33.3%)、2例(6.7%);发生恶心呕吐分别为l例(3.3%)、2例(6.7%)、2例(6.7%)。A、C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10min给予地佐辛2.5nag超前镇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时,与芬太尼0.05mg有相似的镇痛效果,且呼吸抑制明显小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清醒镇静在无痛人T流产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择期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患者160例,完全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和清醒镇静组,各80例。全身麻醉组静脉单次给予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5~2.5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时即进行操作;清醒镇静组给予舒芬太尼0.175μg/kg、丙泊酚0.8~1.0mg/kg,待患者警觉/镇静评分达3分时即进行操作,2组患者在宫内操作结束时停止给予任何药物。监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HR,并记录手术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同时记录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患者和产科医生满意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等情况。结果与全身麻醉组相比,清醒镇静组患者的MAP、HR、SpO2在诱导后无明显变化,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也比较稳定,全身麻醉组患者的低血压、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清醒镇静组[27.50%(22/80)比3.75%(3/80),12.50%(10/80)比1.25%(1/80),P〈0.05],体动反应低于清醒镇静组[1.25%(1/80)比11.25%(9/80),P〈0.05];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患者和产科医生的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清醒镇静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全身麻醉组[(4.6±1.1)min比(12.5±1.0)min,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清醒镇静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而且恢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13.
张婷  郎宇  蔡兵  赵磊  许亚超  张瑛 《中国医药》2014,(9):1350-1354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地佐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分级Ⅰ~Ⅱ级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靶控输注丙泊酚组( TCI组)和手控输注丙泊酚组( MCI组),每组30例。 TCI组设定丙泊酚初始血浆靶浓度为6 mg/L,术中根据手术进程滴定目标靶浓度;MCI组以丙泊酚2 mg/kg诱导,术中发生体动反应时追加丙泊酚20~30 mg。2组均在术前5 min静脉滴注地佐辛5 mg,入睡后即刻小壶滴注瑞芬太尼1μg/kg。观察并记录2组丙泊酚的总用量、麻醉效能、术中呼吸循环的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TCI组丙泊酚的总用量为(2.55±0.34)mg/kg,明显大于MCI组的(2.10±0.20)mg/kg(P<0.01);TCI组麻醉效果优的比例高于MCI组[83.3%(25/30)比53.3%(16/30),P<0.05]、术中体动反应的发生率低于MCI组[16.7%(5/30)比46.7%(14/30),P <0.05];除诱导时间 TCI 组[(1.27±0.15) min]长于 MCI 组[(1.09±0.15)min]外,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诱导后,2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下降(均P<0.01),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平均动脉压均回升至术前水平;2组患者均无明显的术后宫缩痛。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地佐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安全舒适,麻醉深度易于控制,但术中须注意对患者呼吸功能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对人工流产术及其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自愿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复合泊酚组(B组,布托啡诺1mg+丙泊酚2mg/kg)和单纯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2mg/kg+生理盐水1ml)。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min、停药后10min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以及麻醉效果、眩晕和术毕30min腹痛VAS评分。结果 2组患者麻醉后5min的DBP、SBP均低于麻醉前(P〈0.05),停药后10min均恢复至术前水平;B组丙泊酚用量为(126.8±13.7)mg少于P组的(164.3±26.4)mg(P〈0.05),术中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P组(P〈0.05),术毕30min时疼痛VAS评分为(2.7±1.4)分低于P组的(6.4±2.1)分(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可靠,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人工流产术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法印  张先龙  徐峰 《中国医药》2013,8(1):102-104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无痛全结肠镜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行无痛全结肠镜检查患儿20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后,再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3mg/kg(从1mg/kg开始逐步递增直至睫毛反射消失)。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3mg/kg。待患儿安静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进镜,术中根据不引起体动反应,方便术者操作,维持恰当的麻醉深度和正常的生命体征来适时追加丙泊酚。监测2组患儿麻醉前(T0)、麻醉后进镜前(T1)、进镜时(T2)、检查结束时(T3)及苏醒时(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的变化;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的用量、阿托品和麻黄碱使用情况。记录术中体动反应、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肌阵挛及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0、T1、T2、T3及T4时的MAP分别为(68±9)、(64±8)、(60±8)、(62±8)、(64±9)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T0、T1、T2、T3及T4时的MAP分别为(65±8)、(57±6)、(55±6)、(56±6)、(59±8)MInHg;观察组T0、T1、T2、T3及T4时的HR分别为(92±8)、(89±7)、(85±8)、(86±8)、(86±9)次/min,对照组T0、T1、T2、T3及T4时的HR分别为(89±6)、(86±6)、(81±6)、(84±6)、(87±7)次/min;2组患儿麻醉后各时间点MAP、HR比麻醉前均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时MAP降低更明显,与观察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麻醉后各时间点SpO,无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0、T1、T2时呼吸频率分别为(23.1±4.2)、(20.7±4.1)、(18.5±2.4)次/min,对照组T0、T1、T2时呼吸频率分别为(22.2±3.8)、(20.4±3.8)、(17.5±4.1)次/min,2组患儿T1、T2时的呼吸频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时呼吸频率与观察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0%(52/100)比67.O%(67/100),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无痛肠镜检查对呼吸和循环影响轻,术中及术后并发痒发牛率低。  相似文献   

16.
周淑敏  果君媛 《中国医药》2012,7(8):1009-1010
目的 比较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宫腔镜检查+分段诊刮及电切术9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和地佐辛组各30例.瑞芬太尼组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2 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芬太尼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2 min后再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地佐辛组先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2 min后再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观察并记录3组麻醉效果,循环、呼吸、血氧饱和度(Sp02)变化情况,起效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记录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地佐辛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瑞芬太尼组、芬太尼组[3.3%(1/30)比16.7% (5/30)、10.0% (3/30);0比10.0% (3/30)、6.7%(2/30),均P<0.05].瑞芬太尼组较地佐辛组、芬太尼组呼吸抑制明显(P<0.05).3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组相对地佐辛组、瑞芬太尼组丙泊酚用量最大[(193±13)mg比(160±14)mg,(140±12)mg,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宫腔镜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80例择期行Lc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2组手术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HR的变化并加以比较,比较2组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切皮后和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和HR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切皮后、术毕的平均动脉压、HR高于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83±10)mmHg(1mmHg=0.133kPa)比(76±8)mmHg,(89±10)mmHg比(80±8)mm Hg;HR:(78±12)次/min比(704-8)次/min,(854-8)次/minE(76±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分别为(6±2)nlin比(11±2)min,(11±2)min比(16±2)min,均P〈0.05],且OA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1.6)分比(3.0±1.3)分,尸〈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维持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拔管早,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和丙泊酚混合液在无痛人流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门诊ASAⅠ级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n=40)。丙泊酚组(P组)、依托咪酯和丙泊酚混合液组(EP组)。先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缓慢静注,P组静注丙泊酚(1 m L/3s)直至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开始手术,EP组静注依托咪酯脂肪乳与丙泊酚1∶1混合液(1 m L/3 s)(依托咪酯脂肪乳与丙泊酚按体积1∶1混合,含依托咪酯1 mg/m L及丙泊酚5 mg/m L)直至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开始手术,视手术时间及患者体动情况酌情追加药物2Ⅱ级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n=40)。丙泊酚组(P组)、依托咪酯和丙泊酚混合液组(EP组)。先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缓慢静注,P组静注丙泊酚(1 m L/3s)直至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开始手术,EP组静注依托咪酯脂肪乳与丙泊酚1∶1混合液(1 m L/3 s)(依托咪酯脂肪乳与丙泊酚按体积1∶1混合,含依托咪酯1 mg/m L及丙泊酚5 mg/m L)直至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开始手术,视手术时间及患者体动情况酌情追加药物23 m L,两组患者术中均予鼻导管持续吸氧(3 L/min),术中观察血压、心率、呼吸、Sp O2、麻醉效果Aldrete改良评分、到达符合离院标准的时间及满意度、眩晕、恶心呕吐、肌阵挛、注射痛、术中知晓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血压、心率、呼吸、Sp O2、麻醉效果Aldrete改良评分、到达符合离院标准的时间及满意度、眩晕、恶心呕吐、肌阵挛、注射痛、术中知晓及麻醉效果差异明显。结论依托咪酯和丙泊酚混合液麻醉一种是更有效、更安全、且不良反应少的无痛人流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汪国海  罗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11-2912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人流术)的麻醉效果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145例丙泊酚复合小剂量布托啡诺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麻醉药用量、手术时间、术毕清醒时间、离院时间、性价比等情况.结果 麻醉镇痛效果优良率99.9%,孕妇满意率100.0%;不良反应发生率4.5%,主要是肢动和过敏;药物平均用量丙泊酚(95±15) mg,布托啡诺0.6 mg;手术时间(5.4±1.6)min,术毕(1.8±0.6)min孕妇清醒,术后0.5~1 h离院.结论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布托啡诺用于无痛人流术麻醉效果确切、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张涛  陈斌 《中国药业》2013,22(8):48-49
目的比较丙泊酚单用与联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1月到2012年6月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68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25例,观察组356例。对照组患者均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注射液2.5 mg/kg,观察组患者先给予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1μg/kg静脉滴注,再静脉注射丙泊酚注射液1.5 mg/kg。观察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术毕苏醒时间、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镇痛总有效率为80.31%,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00.00%(P<0.05);对照组术毕苏醒时间为(6.8±2.2)min,明显长于观察组的(5.4±2.1)min(P<0.05);对照组丙泊酚用量为(2.92±0.81)mg/kg,显著多于观察组的(2.22±0.42)mg/kg(P<0.05);对照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2.62%,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00.00%(P<0.05)。对照组6例患者出现轻微恶心、呕吐,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轻微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麻醉及镇痛效果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