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极低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低频电磁场(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ELF-EMF)指频率在100 kHz以下的电磁场.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ELF-EMF在生活中广泛存在.自WERTHEIMER等[1]报道接触低频电磁场与儿童白血病显著相关以来,ELF-EMF的非致热效应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WHO确认了短期、高水平接触ELF-EMF的健康影响,但也指出仍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ELF-EMF与致癌性有因果关联[2].  相似文献   

2.
徐茜  曹毅 《中国辐射卫生》2009,18(2):243-245
极低频电磁场(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简称ELF-EMF)是指频率在0~300Hz的交变电磁场。其中50~60Hz的极低频电磁场与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也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与儿童白血病相关的频段。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电力的大力发展,特别是工业上某些高电压和强电流的广泛运用,使职业环境存在大量的极低频电磁场污染。近年来,已成为各国学者的研究热点[1-3]。电磁场生物效应产生的方式是通过电磁场改变生物组织(包括细胞、体液、自由基等)的特性[4]。极低频电磁场(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ELF-EMF)指频率在100kHz以下的电磁场,主要存在于汽车制造业的  相似文献   

4.
孕期极低频电磁场暴露与出生缺陷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低频电磁场(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ELF-EMFs)是频率在300Hz以下的交变电磁场,主要由电力供应设备和各类家用电器产生.该频段的波长很长,本质上是一种感应场[1].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大量极低频电磁场与人体健康的研究,发现极低频电磁场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均可能产生影响,但是有关孕期ELF-EMFs与出生缺陷的研究还存在争议.本文从流行病学研究及动物实验2方面对孕期极低频电磁场暴露与出生缺陷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极低频电磁场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电子、电力设备和设施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周围生活环境中的极低频电磁场强度日益增大,极低频电磁场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近些年来,对极低频电磁场与白血病、脑肿瘤、乳腺癌及其他肿瘤的发生的关系,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该文综述了这些研究结果,并分析了极低频电磁场对肿瘤影响的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极低频电磁场生物效应的第二信使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日益增强的环境空间极低频电磁场已成为新的可能致癌源。揭示极低频电磁场生物效应的机制是防护其不良效应的关键。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在细胞外界作用因子的信号传递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因此研究第二信使有利于了解电磁场生物效应的机制。本文就极低频电磁场与细胞第二信使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超低频电磁场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一般认为暴露于电磁场对人体健康没有直接和明显的影响,但电磁场如具有生物学活性,且在其它条件存在的情况下,可能成为有害因素。现今社会人群广泛暴露于超低频电磁场,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不清楚。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方法学问题已成为危险度评定中的不肯定因素,因此,需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极低频电磁场对大鼠脑组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实验组进行频率为12Hz、强度为0.9mT交变极低频电磁场暴露,每天暴露8h,连续15d,对照组不进行电磁场暴露。结果暴露于极低频电磁场的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脑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频率为12Hz、强度为0.9mT的极低频电磁场可能具有增加抗氧化酶活力,使大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电磁辐射已广泛应用于广播、通讯、军事和医疗等科学领域。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电能和电器”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的同时,纵横交错的输变电线路和大量电器所产生的电磁场也可能给我们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对于长期接受低强度极低频电磁场的公众卫生学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极低频电磁场与儿童白血病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极低频电磁场与儿童白血病的关联程度.方法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8篇关于极低频电磁场与儿童白血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再分析.根据资料一致性检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总OR值.结果 极低频电磁场与儿童白血病之间总OR值为1.58,95%可信区间(95%CI)为1.24~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P<0.01).结论 极低频电磁场与儿童白血病具有高度联系,是儿童白血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工频电磁场(power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是由输电线及家用电器所产生的一种极低频电磁场。我国和欧洲一些国家采用50Hz为工作频率,而西方一些国家(如美国、加拿大)使用60Hz。电磁场暴露与癌症的关系至今尚无定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工频电磁场暴露可导致儿童白血病发病率升高,据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于2001年将其列为“可疑致癌物质”。  相似文献   

12.
人们接触的电磁场源其数量众多,包括空中电力输送线、家用电器、照明灯具以及其它的电器设备。最近观察到极低频(ELF)电磁场可引起生物系统的变化,这使人们提高了认识并对接触这些电磁场可能影响人们的健康表示关心。近来迹象表明电场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ELF电磁场可能破坏正常的胚胎发育过程。Marino等报告接触15kV/m、60Hz的垂直电场  相似文献   

13.
照片上的用具您可能很熟悉。电子钟,台灯,个人电脑,电视机,微波炉……这些用具几乎家家都有,司是您是否知道,这些用具有可能成为您身边的炸弹,对您或您的家庭造成很大的危害。 电磁用具,包括电灯、电线、电视机、电热毯、电脑显示屏、电吹风、洗衣机、微波炉等,工作时会产生0~300赫芝的电磁场,在物理上称之为超低频电磁场。一百年来,一直有专家在研究这种电磁场的生物效应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近年来,专家更关心超低频电磁场与癌症、流产和职业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张丽  刘学成 《职业与健康》2009,25(19):2091-2092
极低频电磁场(ELFEMF)通常是指频率低于300Hz的电磁场。在日常接触中,主要是指工频电磁场(50—60Hz电磁场),主要来源于高压输电线、家用电器。有材料显示,工频电磁场暴露可导致儿童白血病发病率增高,据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于2001年将其列为“可疑致癌物质”。随着电力应用的日益增多和家用电器的广泛普及,接触ELFEMF人数越来越多,ELFEMF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受到关注,为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极低频电磁场暴露的健康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使人们对环境极低电磁场暴露的健康效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流行病学研究和整体动物研究两个方面,对极低频电磁场暴露的健康危害进行了评价,提示环境极低频电磁场暴露与肿瘤的危险度,以及其他非肿瘤性健康效应之间的相关性是很微弱的,甚至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6.
自1979年美国学者Wertheimer和Leeper首次报道了极低频电磁场与白血病的发生可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以来[1],工频电磁场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随着高压和超高压输变电线网不断增加,由其产生的工频电磁污染正日益威胁着附近居民的健康.室内是居民活动的主要场所,检测居民室内工频电磁场强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了解工频电磁场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该文对某地区500 kv超高压输变电线廊附近居民室内电磁场强度进行了调查,初步了解居民在室内工频电磁场的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17.
移动电话射频电磁场与健康关系的体外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移动电话产生的射频电磁场主要是指经极低频电磁场调制的频率在800~2000MHz的电磁场。目前使用的调制方式有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码分多址接入(CDMA)、频分多址接入(FDMA)和时分多址接入(TDMA)等形式。随着移动电话的广泛使用,人类暴露于射频电磁场(简称射频场)的时间和强度不断增长,其可能的健康危害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1992年,美国出现了首例将脑癌归因于使用移动电话的诉讼,随后,类似的诉讼案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工频电磁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频电磁场 (powerfrequencyelectromagneticfield)是由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及各种用电器所产生的一种极低频电磁场。我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使用 5 0Hz为工作频率 ,而西方一些国家 (如美国、加拿大 )采用 6 0Hz。自 1979年Wertheimer等首次报道居住在大电流配电结构的电线附近儿童白血病发病率增高以后 ,国际上就针对工频电磁场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认为工频磁场是产生健康影响的主要因素。国际癌症机构已将工频磁场定为可疑致癌物。工频电磁场@曾群力…  相似文献   

19.
极低频电磁场通过诱导在机体中产生电场和电流与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 ,这是目前唯一确定的电磁场的作用机制。但是 ,通常在我们周围环境中由极低频电磁场诱导产生的电流大小一般比自然存在于我们身体内的最强电流 ,如控制心脏跳动的电流要低得多。自 1979年流行病学研究最先关  相似文献   

20.
工频磁场是指由高压输电线等供电设备以及大部分家用电器产生的频率为50或60 Hz的极低频磁场.自1979年Wertheimer和Leeper[1]报道了生活在高压输电线附近的儿童白血病发病率增高以来,工频磁场致癌效应的研究一直是生物电磁学领域的研究重点.2005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对极低频电磁场进行健康风险评估,认为尚无充分的流行病学证据和被认可的生物物理机制能够表明低强度工频磁场暴露与癌症发病有关[2].然而,在实际生活和职业环境中,工频磁场往往与一些有害理化因素联合暴露,这些联合暴露是否会诱发遗传损伤和癌症的发生已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