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根据马尾神经综合征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和临床治疗现状,观察外科干预术式改善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的下肢功能,缓解腰腿痛的效果。方法对长征医院31例(男22例,女9例)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常规术式效果:优(A)7例,良(B)4例,好转(C)3例,差(D)6例;改良术式效果:优(A)3例,良(B)2例,好转(C)4例,差(D)5例。结论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改良术式能有效地改善患者下肢功能,缓解腰腿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马尾神经综合征的实验模型,进一步探讨马尾神经综合征形成的机制。方法:将纯种健康雄性封闭群清洁级新西兰兔8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1加压组、模型2加压组,应用改良的Eiren Toh马尾神经实验压迫模型,进入椎管矢状径的1/9,2/9,1/2,造成马尾神经压迫产生神经症状,对症状、骶神经功能检测,并进行定量分析、马尾神经、神经根、骶髓做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模型2较模型1同等条件下,易导致马尾神经损害;各实验组马尾神经综合征发病1/2d,其马尾神经组织均出现广泛的炎性反应,骶髓前角细胞出现凋亡;骶神经功能综合测定,A1,A2,A3(1.8&;#177;0.9.2.0&;#177;1.6,63&;#177;2.1),B1,B2,B3(4.3&;#177;1.9,64土30,9.6&;#177;27)同对照组和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意义(P&;lt;0.05):结论:压迫马尾神经导致马尾神经损害,双节段压迫比单节段压迫更易出现广泛马尾神经损害;马尾神经压迫点的病理改变向头、尾两端扩散,形成广泛病理损害;骶髓前角细胞出现凋亡,且骶神经损伤症状出现1/2d时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法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源性马尾神经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将马尾综合征分为3级。其中Ⅰ级19例,Ⅱ级0例,Ⅲ级0例。按照对腰腿痛"疼区"、"疼线"的划分,结合症状确定治疗部位,对患者进行手法治疗,同时辅以腹高位牵引及研制的电子透敷器进行中药热敷。结果经过30~90次手法治疗,19例患者中,腰腿痛、双下肢及鞍区麻木消失,尿道、肛门括约肌及下肢功能基本正常,能正常工作及生活者10例;腰腿痛及双下肢麻木消失,肛门、尿道括约肌功能明显恢复,工作生活基本正常7例;腰腿痛缓解,鞍区仍麻木2例。结论在早期诊断的基础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源性马尾神经综合征Ⅰ级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1990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对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马尾神经综合征(CES)患者行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45~70岁,平均51岁。患者初次手术前具有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史和体征,表现为腰痛和坐骨神经痛3个月~8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马尾神经沉降征和腰椎管狭窄诸多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70 例腰椎管狭窄患者
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沉降组和非沉降组。测量、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腰椎管狭窄位置、狭窄椎管硬膜囊面
积、狭窄处椎管前后径和椎管是否多节段狭窄等参数。统计分析上述自变量和沉降征及其分级的关系。结
果:年龄、腰椎管狭窄位置、狭窄椎管硬膜囊面积、狭窄处椎管前后径等参数与沉降征相关(P<0.05),年龄、
狭窄椎管硬膜囊面积、狭窄处椎管前后径等参数与沉降征分级相关(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患者中,
年龄、腰椎管狭窄位置、狭窄椎管硬膜囊面积、狭窄处椎管前后径等是沉降征及其分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总结手术显微镜下行巨大马尾神经鞘瘤切除术的手术护理要点,按照神经外科手术配合特点,重点介绍对手术患者的术前访视,观察了解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客观病症,做好心理护理,术前特殊器械的准备和灭菌及手术过程中马尾神经的保护,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预防马尾神经麻痹导致的各器官系统的副损伤,进而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是手术成功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严重马尾神经综合征术后康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马尾神经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探讨其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层神经损伤24例患的情况,对其发病原因、手术方法和随访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所有病例均采用全推板切除 椎间盘髓核除术。结果 24例经手术治疗后随访结果按完全恢复、部分恢复、不恢复3种方式进行分类,其中运动功能恢复较好,括约肌功能障碍次之,鞍区感觉恢复最慢,性功能恢复最差。结论 马尾神经综合征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严重并发症,早期手术是治疗的关键,恢复程度与马尾神经的原始损伤程度、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方式的运用和手术中的操作技术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手术联合补阳还五汤与单纯手术治疗伴马尾神经冗余的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7月毕节市中医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3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以投硬币方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患者,两组均行腰4/5节段TLIF手术,研究组在手术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降低(P<0.05),研究组术后1月腰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月腰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月及3月下肢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月、3月ODI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ERS、CRP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月ERS及CRP均较术后第1天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月、3月ERS及CRP均较... 相似文献
10.
卒中患者的生存者中约75%遗留有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1]。大脑功能具有可塑性及可重组性。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能减少卒中患者的误用、废用和异常的运动模式^[2],从而减轻卒中后的残疾程度。有报道脑卒中患者强化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经过强化康复治疗的患者,出院时其下肢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循经推拿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对颈肩腰腿痛患者灾难化思维、运动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75例颈肩腰腿痛患者按照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87例)和观察组(8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经推拿联合心理行为干预,连续干预1个月。干预前后采用疼痛灾难化量表评估患者的灾难化思维程度,采用简易慢性疼痛接受问卷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1)灾难化思维:干预1个月两组疼痛灾难化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疼痛:干预1个月两组简易慢性疼痛接受问卷总分及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干预1个月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4)生活质量:干预1个月两组简明健... 相似文献
12.
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内科病房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 ,我科及时给予床边早期康复干预治疗 ,对促进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和步行能力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治疗对象筛选神经内科病房 2 0 0 1年 6~ 12月收治的 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临床治疗观察对象。 ( 1)入选标准 :均为首次发病1~ 7d后入院 ;经CT/MRI确诊 ,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1] ;Glasgow昏迷量表 (GCS) >8分 ,长谷川痴呆量表(HDS) >10分。 ( 2 )排除标准 :椎 基底动脉系统脑卒中 ;采用过溶栓治疗 ;脑出血手术后 ;年龄 >80岁 ;痴呆…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经腘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首次接受腘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术前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支持性心理治疗、音乐治疗与想象训练、专科疾病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指标、生理指标、睡眠时间。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心理指标、生理指标、睡眠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介入治疗患者术前情绪有改善作用,可缓解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BWSTT)结合经颅刺激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均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配合BWSTT及经颅刺激。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及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下肢FMA、MBI及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BWSTT及经颅刺激可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新兰王倩倩庄英叶海燕宋瑞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0):1523-1525
目的 探讨预防护理干预在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原则,选择2018年1~12月肝胆胰外科行恶性肿瘤手术患者45例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1~12月实施预防护理干预后的45例相同疾病术后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 观察组预防护理措施执行率、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纳入脑梗死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rTMS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rTMS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侧M1区rTMS治疗,疗程4周。2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及治疗完成后2周(治疗后2周)进行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和10m最大步行速度(10m MWS)测定,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2周内有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FMA、10m MW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治疗后2周,2组患者FMA、10m MWS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rTMS治疗组治疗后FMA[(28.2±2.8)分]、10m MWS[(56.78±20.15)m/min]及治疗后2周FMA[(27.8±2.9)分]、10m MWS[(55.89±21.06)m/min]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rTMS治疗可提高脑梗死后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下腰椎爆裂性骨折多属不稳定骨折,且多伴有骨折块对腰椎管神经组织的压迫,有时还伴有硬膜破裂及椎板内马尾神经卡压,需做出准确的术前诊断以确定治疗方案。作者自2001年10月至2005年12月对合并椎板内马尾神经卡压的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共1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功能康复及心理干预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梁艳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6)
2005年6月~2007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沙湾人民医院在下肢长管状骨折(DCP)需行内固定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功能康复链"[1]的概念制定了全程系统的康复治疗方案,并在实施的过程中配合相应阶段的心理干预措施,经过系统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