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曾证明百灵鸟(Melanocorypha mongolica)的土纹状体腹侧尾端核(HVc)是发声控制的最高位中枢,由它发出两束纤维,分别投射到同侧的古纹状体粗核(RA)和嗅叶X区等,组成了同侧性的发声控制通路。但左、右半球发声控制中枢是如何协调统一的?国外一些作者用电生理等实验,提出金丝雀的新纹状体中部界面核(NIf)可能参与协调左、右侧半球的发声控制。为此,我们用CB-HRP顺、逆行追踪方法,研究百灵鸟NIf的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2.
黑尾蜡嘴雀上纹状体控制发声核团的纤维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HRP顺、逆行追踪法赤尾蜡嘴雀上纹状体腹侧尾端核的神经联系。结果表明:上纹状体腹侧尾端核分别接受同侧的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新纹状体中部界面核、丘脑Uva核及脑桥蓝斑核的传入投射;它的传出纤维射至同侧的古纹状体粗核及嗅叶的X区。此外,上纹状体侧尾端核还接受同侧端脑听区的传入投射。因此,发声与听觉的高位中枢有直接的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3.
已知金丝雀(canary)端脑新纹状体前部大细胞核的外侧部(lateral nucleus magnocellularis of theanterior neostriatum,lMAN)和嗅叶的X区(areaX oflobus parolfactorius,X)可能司发声学习与记忆等功能。我们曾证明黄雀(Carduelis spinus)的lMAN接受上丘脑背外侧核的内侧部(nucleusdorsolateralis anterior thalamic,pars medialis,DLM)的传入投射。有关DLM的中枢联系尚未见报道。为了探讨DLM在发声学习中的作用。我们用HRP顺、逆行追踪法,研究了黄雀DLM的纤  相似文献   

4.
将HRP微电泳人黑尾蜡嘴雀(Eophona mihratoria)端脑原纹状体粗核内,观察其传入性纤维联系.在下列部位发现有密集的逆行标记细胞:(1):原纹状体带核;(2)上纹状体腹侧尾核;(3)新纹状体前部大细胞核外侧部;(4)脑桥蓝斑.以上标记细胞均出现在同侧.结果表明,原纹状体粗核接受原纹状体带核、上纹状体腹侧尾核、新纹状体前部大细胞核外侧部及脑桥蓝斑的传入性投射.  相似文献   

5.
将HRP微电泳入黑尾蜡嘴雀端脑原纹状体粗核内,观察其传入性纤维联系。在下列部位发现有密集的逆行标记细胞L(1)原纹状体带核;(2)上纹状体腹侧尾核;(3)新纹状体前部大细胞核外侧部;(4)脑桥蓝斑。  相似文献   

6.
丘脑腹后核传导特异的感觉信息,有着广泛的传出和传入纤维联系,接受内侧丘系、三叉丘系、脊髓丘脑束和内脏传入的纤维,与大脑皮层有广泛的往返纤维联系,是感觉传入的重要整合中枢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助脑立体定位仪定位,在8只成年猫的丘脑背内侧核内注入HRP,在以下部位见有酶标记细胞:同侧的中脑楔状核、桥首侧和尾侧网状核、延髓巨细胞核、兰斑核、中脑和脑桥的中央灰质、上丘深层、中缝大核;同侧的前乙状回、上斯氏前回、眶回、前下丘脑、外下丘脑、隔核、杏仁核、丘脑网状核、未定带、脚内核。  相似文献   

8.
用HRP逆行传递法,研究了大白鼠丘脑背内侧核(MD)的传入纤维联系.发现以下核团有细胞发出纤维投射到丘脑背内侧核:额叶皮质、边缘系统(以杏仁核、斜角带和海马为主)、间脑某些核团(主要是丘脑腹侧核、未定带、下丘脑)、中脑(以上丘、脚间核、黑质为主)、脑干网状结构(主要是中脑楔状核)、中缝核群(主要是中缝背核和上中央核)、小脑齿状核和间位核以及蓝斑核。根据丘脑背内侧核的传入纤维联系和有关报道,对该核的整合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顺行、逆行及跨神经元追踪技术,对金黄地鼠丘脑网状核视部的纤维联系进行了实验观察。一、正常金黄地鼠4只,制成尼氏和Loyez染色的连续切片各4套,观察丘脑网状核(RT)的正常位置形态和范围。二、将 ~3H-Proline和~3H-Fucose注人动物一侧眼球2只,存活期分别为10、15天)后,可见跨神经元标记于双侧RT的背尾侧部,但同侧标记甚少。三、将HRP分别注入丘脑后外侧核(LP)、外侧膝状体背核(LGd)和外侧膝状体腹核(LGv)(8只,存活期1天)后,分别在同侧RT的背尾侧份的背侧区、中份和腹侧区见有HRP标记神经元。四、将~3H-Proline和~3H-Leucine混合导入视皮质17区不同部位(3只,存活期1天)后,可见在各例的同侧RT的背尾侧部的整个吻尾范围内都有长形的标记点。当注射17区尾侧时,标记部位靠背侧,而注射区越近吻侧时,标记点亦越靠腹侧。五、将HRP注入上丘(6例)时,见RT有极少量标记。本文认为,RT的背尾侧部为核的视部,因为它与视皮质及一些已知的与视觉有关的核团,如后外侧丘脑核、外侧膝状体背核和腹核等都有联系;同时,由于它们之间有局部点对点的定位关系,故此核可能与特定的、有局部定位的视信息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0.
鸣禽控制发声的前脑核团性别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鸣禽前脑内与发声控制有关的脑区核团为上纹状体腹侧部尾端、古纹状体粗核和嗅叶的X区。由于鸣禽类的鸣叫能力在性别间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前脑内控制发声的核团体积有关。我们选用北方春季常见的3种鸣禽147只,其中黄雀(Carduelis sipnus)30只、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57只、燕雀(Fringilla montifringilla)60只。动物经颈动脉灌流固定,取脑作连续冰冻切片。焦油紫染色,常规脱水、透明、封片,镜检。将所需脑核团切片在显微投影仪上放大后,绘制核  相似文献   

11.
曾少举  左明雪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1,17(2):166-170,T028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神经示踪方法 ,对脑啡肽在雌雄鸣禽白腰文鸟脑中发声调控核团中的分布差异 ,以及雌性白腰文鸟发声调控核团—古纹状体栎核的神经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1)雌雄白腰文鸟端脑发声调控核团上纹状体腹尾侧核、古纹状体栎核中存在脑啡肽能纤维分布 ,但脑啡肽能纤维在雄性的此二核内分布比较集中。在端脑的其它发声调控核团内 ,仅新纹状体前部外侧巨核有少量脑啡肽能细胞。在中脑及以下水平 ,脑啡肽分布在雌雄间无差别。 (2 )雌鸟古纹状体栎核和上纹状体腹尾侧核与中脑背内侧核之间仅存在弥散且较弱的神经联系 ,而与学习记忆相关的核团—新纹状体前部外侧巨核有较强的神经联系。(3 )中脑背内侧核与脑桥臂旁核、延髓上橄榄下核、延髓喙腹外侧核、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部存在广泛联系 ,雌雄间未见差别。这些结果对深入认识鸟类雌雄间复杂的鸣叫行为差异提供了神经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示踪方法对控制鸽发声的延髓运动核团进行了定位研究。分别在延髓的内侧核(Nucleus intermediu,简称IM)和舌咽—迷走神经背运动核(Nucleus motorius dorsalis vagi nervi et nucleus nervi glossopharyngei,简称nⅨ—Ⅹ)的最首端获得标记细胞。结果表明,IM是支配鸽发声的重要运动核团,舌下神经的舌分支和气管鸣管分支在IM的投射大部分是交迭的,舌下神经中存在迷走神经的纤维成分,nⅨ—Ⅹ在鸽的摄食反馈和发声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信文 《解剖学杂志》1995,18(5):426-429
将CB-HRP注入百灵鸟嗅叶X区,在同侧上丘脑背外侧核内侧部有标记终末,在同侧上纹状体腹侧尾核、中脑Tsai腹侧区和双侧蓝斑有标记细胞。结果表明:X区向上丘脑背外侧核内侧部射,它接受上纹状腹侧尾核、中脑Tsai腹侧区和蓝斑的传入。根据本文结果和作者以往的研究表明,上纹状体腹侧尾核的发声控制通过两条路径与原纹体栎核联系:一条是直接通路,另一条是上纹状休腹侧尾核先投射到X区,由X区投射到上丘脑背外侧核  相似文献   

14.
将CB—HRP注入百灵鸟嗅叶X区,在同侧上丘脑背外侧核内侧部有标记终末,在同侧上纹状体腹侧尾核、中脑Tsai腹侧区和双侧蓝斑有标记细胞.结果表明:X区向上丘脑背外侧核内侧部投射,它接受上纹状体腹侧尾核、中脑Tsai腹侧区和蓝斑的传入.根据本文结果和作者以往的研究表明,上纹状体腹侧尾核的发声控制通过两条路径与原纹状体栎核联系:一条是直接通路,另一条是上纹状体腹侧尾核先投射到X区,由X区投射到上丘脑背外侧核内侧部,中继后向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投射,然后支配原纹状体栎核,其中X区是重要的一环.这条环路可能亦参与发声学习与记忆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用HRP逆行传递法,研究了大白鼠丘脑束旁核的传入纤维联系。发现以下核团有细胞发出纤维投射到束旁核:脑干网状结构(以楔状核、脑桥首侧网状核和延髓网状巨细胞核为主)、中脑中央灰质、中缝核群(主要是中缝背核和中缝大核)、某些感觉中继核(主要是三叉神经脊束尾侧核)、小脑齿状核、黑质网状部、间脑某些核团(主要是未定带和下丘脑腹内侧核)以及大脑皮质(以6区为主)。根据束旁核的传入纤维联系和有关报道,对束旁核的部分功能,特别是在痛觉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曾少举  彭卫民  张海珠  张信文  左明雪 《解剖学报》1999,30(4):310-315,I006
目的 研究鸣禽端脑古纹状体粗核(RA)壳区的神经联系。 方法 HRP和生物素结合的葡聚糖胺(BDA)的神经示踪技术。 结果 鸣禽古纹状体粗核壳区的传入纤维来自新纹状体听区L1、L3 和高级发声中枢壳区(HVC shelf);传出纤维投向间脑卵圆核壳(Ov shell)、中脑背外侧核与丘间核之间的界面区(MLd/ICointerface)。鸣禽古纹状体粗核壳区与高级发声中枢壳区间与已报道的非鸣禽相应脑区一样存在喙-尾投射关系。 结论 鸣禽古纹状体粗核壳区及与其有联系的其他听觉-发声核团壳区可能具有多种生理功能。鸣禽壳区在进化上较为保守。  相似文献   

18.
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与丘脑各核团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并通过突触传递实现皮质对丘脑的调控作用。本文结合作者以前所做的工作,并收集了几十年的国内外有关皮质丘脑投射及突触联系的资料,就皮质丘脑投射的起源细胞、纤维投射、突触联系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黄雀端脑听区向上纹状体控制发声核团的投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们曾对鸣禽黄雀(Carduelis sipnus)的端脑听区(fieid L,L)及上纹状体腹侧尾端核(caudal nucleus of the ventral hyperstriatum,HVc)作了定位研究,证明L区位于新纹状体的尾中部,并且是听觉的最高位中枢,而HVc是控制发声的最高位中枢。由于了解听觉与发声中枢间的纤维联系,对理解听觉反馈影响发声学习的机理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用HRP顺、逆行追踪方法,研究黄雀L区向HVc的纤维投射。分别向25只黄雀的L区及24只黄雀的HVc微电泳入30%HRP(Sigma)溶液,动物存活2d,按常规方法灌注固定,取脑。冰冻连续切片(40μm),TMB呈色反应,中性红复染。在L区微电  相似文献   

20.
大鼠额前皮质的丘脑传入纤维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用HRP法研究了27只大鼠额前皮质的丘脑传入纤维联系。观察结果发现:丘脑背内侧核向额前皮质的投射有局部定位关系,核团的内侧部和中间投射到额前皮质的外侧部,而周边部投射到额前皮质的内侧部;丘脑腹后内侧核小细胞部向额前皮质各区有投射;丘脑至额前皮质的投射为双侧起源,以同侧为主;丘脑与额前皮质之间为往返投射,室旁核,带旁核,胶状核是以接受投射为主,其他核团以发出投射为主。本实验对解释牵涉痛和内脏与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