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TNF-α、IL-6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5例,观察联合治疗对患者伤后24h、72h、168h血清IL-6和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评价其预后。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24h、72h、168h时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明显降低重度颅脑损伤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每组33例,对比观察2组患者伤后1 d、3d、7 d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评价其预后。结果亚低温组患者在1 d、3 d、7 d时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可明显降低重度颅脑损伤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汤汉心 《医学综述》2011,17(6):958-960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另加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IL-10和TNF-α水平总体高于正常人,经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血清IL-10和TNF-α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能够降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10和TNF-α水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治疗组在脱水、止血、营养脑神经、吸氧、抗感染、支持及对症等治疗的同时采用亚低温(32℃-35℃)治疗4-6天,根据降温效果决定是否加用冰袋,对照组除不用亚低温治疗外,余治疗方法同亚低温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患者伤后1天、3天、7天血清IL-6和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并评价其预后。结果治疗组颅脑损伤后3天7、天时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预后良好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亚低温可明显降低重度颅脑损伤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根据病情分为两组:亚低温治疗组(50例)于伤后12 h内控制直肠温度在32~35℃,维持5~7 d。对照组(50例)除不行降温外,其余与亚低温治疗组相同。观察颅内压的变化,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组患者颅内压明显降低,恢复良好率升高,病死率降低(P<0.05)。结论亚低温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能降低颅高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53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亚低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P〈0.01),并能显著降低患者电解质紊乱、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P〈0.01)。结论:亚低温辅助颅脑损伤的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李秀莲 《河北医学》2011,17(3):416-418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方法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对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及监护,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致残率和病死率,并与未使用亚低温治疗的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致残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时、有效地采用亚低温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亚低温脑保护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4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对照组42例给予控制血压、脱水、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亚低温组42例除了常规治疗外,加用33℃~35℃亚低温治疗,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前瞻性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42例患者,恢复良好率57.1%(24/42),病死率19%(8/42)。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未发生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并具有安全、显著降低病死率及癫痫发生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0,20(6):493-495
  相似文献   

10.
王洪武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8):1005-1007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血小板因子4(PF4)的影响.方法 将收入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6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3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同时加用亚低温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48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PF4含量的测定. 结果 在治疗后48h亚低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常规治疗组降低(P<0.05),在治疗后48h亚低温治疗组血浆PF4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亚低温疗法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1.
孙刚 《四川医学》2012,33(7):1219-1221
目的分析研究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1996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78例,在SPSS 17.0统计软件包中行检验比较两组疗效差异,并将年龄、就诊时间、亚低温治疗、初诊GCS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非条件多因素分析影响亚低温疗效的因素。结果检验比较亚低温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的预后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增大、就诊时间长、初诊GCS评分低为影响急性重症颅脑损伤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而亚低温治疗[β=-0.753,P=0.012,OR值=0.523,95%CI=(0.356,0.866)]则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够改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50例重型颅型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综合治疗.对照组:体温超过38℃给予常规降温处理;治疗组:应用头部冰敷、腋窝及大血管处冰敷,使体温维持在腋温36℃(肛温:32~34℃)72h.结果 治疗中生命体征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及致残率,提高其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亚低温与常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入住ICU病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36)接受32~35℃低温治疗,对照组(n=36)体温维持在(37±0.5)℃,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对照组死亡13人,植物状态2人,重度残疾4人,轻度残疾7人,良好康复10人.亚低温治疗组死亡5人,植物状态1人,重度残疾2人,轻度残疾13人,良好康复15人,亚低温治疗组伤后6个月死亡率较对照组降低(χ2=4.471,P=0.029),且良好神经系统转归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170,P=0.007)。亚低温治疗组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在治疗后3-7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脑保护作用并能降低死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局灶亚低温、人工脑脊液冲洗对脑外伤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21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脑外伤组(TBI组)、局灶亚低温组(FH组)、局部人工脑脊液冲洗组(FI组)、局灶亚低温联合人工脑脊液冲洗组(FIH组).各组又按处死时间即伤后4h、8h、1d、3d、5d、7d分为6个亚组,用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水含量,原子吸收火焰分光光度法检测Na+、K+含量,光、电镜病理检查.结果 脑外伤后各组脑组织水含量于伤后1d达高峰,持续至第3天,第7天降至SO组水平.伤后8 h~5 d FIH组、FH组、FI组水含量均<TBI组(P<0.05);FIH组水含量<FH组和FI组(P<0.05).各组钠含量变化趋势与水含量相近.结论 局灶亚低温联合人工脑脊液冲洗能减轻脑外伤后脑水肿,其作用优于单一局灶亚低温或人工脑脊液冲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血小板减少的特点.方法 将本院96例重型颅脑外伤住院患者随机分成3组:选择性亚低温治疗组(脑部组)、全身亚低温治疗组(全身组)和常温组,对治疗后血小板减少及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治疗期间亚低温组(脑部组和全身组)血小板均见不同程度下降,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并在治疗后第3天达到最低点.治疗结束后亚低温组90%(37/41)患者血小板计数在自然复温后1-2天恢复到治疗前;(2)脑部组治疗后第1、3和第5天血小板较治疗前减少约16%、27%和29%;全身组在治疗第1天减少约25%;(3)按治疗后1年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评估,脑部组、全身组和常温组患者恢复良好(GOS 4-5分)率分别为7/18(39%),8/23(35%)和12/15(8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可发生血小板减少,而且血小板减少者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6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依据病情给予呼吸支持,治疗组给予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两组患者均依据病情给予外科治疗或保守治疗,连续监测两组患者脑灌注压(CPP)、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脑组织氧分压(PbtO2)、脑动静脉氧压差(AVDO2)及脑组织摄氧率(CERO2),比较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并对患者预后进行随访,比较患者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PP、SjvO2、PbtO2、AVDO2及CERO2无差异,治疗后6、12、24、48 h及72 h,治疗组CPP分别为(67.0±7.2)、(65.9±7.4)、(71.4±9.1)、(78.2±12.6)、(75.9±10.7)mm Hg,对照组CPP分别为(55.4±6.9)、(55.4±6.9)、(49.6±5.6)、(51.9±8.0)、(56.4±7.8)mm Hg,治疗后各时间点治疗组CPP高于对照组(6 h t=4.31,P=0.006;12 h t=5.25,P=0.003;24 h t=7.10,P=0.000;48 h t=10.39,P=0.000;72 h t=5.10,P=0.002),治疗组SjvO2分别为(0.48±0.11)%、(0.52±0.16)%、(0.56±0.12)%、(0.54±0.12)%、(0.58±0.14)%,对照组SjvO2分别为(0.40±0.11)%、(0.38±0.12)%、(0.36±0.14)%、(0.32±0.13)%、(0.38±0.11)%,治疗组各时间点SjvO2高于对照组(6 h t=4.28,P=0.005;12 h t=4.79,P=0.004;24 h t=4.29,P=0.005;48 h t=3.84,P=0.009;t=4.26,P=0.005),治疗组PbtO2分别为(34.7±4.0)%、(35.2±3.8)%、(37.6±3.2)%、(39.2±4.1)%、(40.6±3.7)%,对照组PbtO2分别为(31.2±3.1)%、(28.4±3.3)%、(30.6±3.6)%、(29.5±3.9)%、(33.6±4.0)%,治疗后各时间点治疗组PbtO2高于对照组(6 h t=4.10,P=0.009;12 h t=3.82,P=0.010;24 h t=11.03,P=0.000,48 h t=6.14,P=0.002;72 h t=3.17,P=0.012),治疗组AVDO2分别为(3.84±0.33)、(3.34±0.35)、(3.28±0.29)、(3.16±0.22)、(3.19±0.34)mm Hg,对照组AVDO2分别为(4.92±0.51)、(5.30±0.47)、(5.46±0.35)、(5.31±0.40)、(5.38±0.51)mm Hg,各时间点治疗组AVDO2低于对照组(6 h t=6.02,P=0.002;12 h t=4.06,P=0.007;24 h t=8.02,P=0.001;48 h t=4.09,P=0.008;72 h t=4.11,P=0.007)。治疗组CERO2分别为(30.1±7.6)%、(22.4±6.5)%、(21.6±5.4)%、(20.4±4.6)%、(18.2±3.7)%,对照组CERO2分别为(4.92±0.51)%、(5.30±0.47)%、(5.46±0.35)%、(5.31±0.40)%、(5.38±0.51)%,治疗组各时间点CERO2低于对照组(6 h t=3.57,P=0.011;12 h t=5.10,P=0.004;24 h t=5.20,P=0.003;48 h t=5.77,P=0.003;72 h t=6.20,P=0.002)。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2.073,P=0.038)。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能够改善STBI患者氧供,降低脑组织氧耗及神经损伤,改善预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大鼠外伤性脑损伤急性期的保护作用。方法27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亚低温组和常温对照组。采用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法制作重型外伤性颅脑损伤模型,体表降温法在伤后30 min内达到亚低温目标,检测三组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含水量以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结果亚低温组大鼠脑组织在治疗后24 h的含水量较对照常温组显著降低(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见亚低温组大鼠脑损伤较常温组改善;亚低温组大鼠在6 h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结论亚低温具有减轻大鼠外伤性颅脑损伤急性期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缺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呼吸支持和轻度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62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早期进行呼吸支持及轻度低温治疗,对照组高热者使用降温毯降温、呼吸衰竭者进行机械通气.结果 两组病例术后第72小时颅内压比较,P<0.01;死亡率比较,P<0.05;两组间肺部感染率比较,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进行呼吸支持和轻度低温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实质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4例,入院后分别于两侧额部钻颅置入光导纤维传感器行两侧大脑半球脑组织压(brain parenchyma pressure,BPP)监护,术后给予亚低温治疗,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收集两侧大脑半球BPP数据,并行配对对照。结果术前监测的两侧BP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 h、48 h、72 h不同时间点监测的两侧BP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侧脑实质压力均比术前明显下降,亚低温治疗后,患者两侧脑实质压力差基本消失。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有效降低两侧脑实质压力差,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亚低温技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与预后改善有着广泛的认可。文中分析长期亚低温与短期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并发症的情况。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全面检索Cochrane协作网、Pubmed、Embase、CBM、CNKI、万方、维普各数据库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估,提取数据后运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亚低温治疗长期组相对于短期组改善了预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4~5分)[RR=1.37,95%CI(1.14,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6);而在肺炎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等方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长期亚低温治疗较短期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改善作用,没有明显增加肺炎、心律失常、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