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笔者运用李东垣临床“升阳益胃”法治疗杂病收到了显著疗效 ,阐述如下。1 升阳益胃治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 (包括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病情多反复难愈 ,病程较长。若表现为胃痛隐隐 ,按之则舒、食则胀满。本病多为脾胃虚弱 ,升降失调。人体的营养主要来源于脾胃。而脾胃的主要功能是升降。脾胃居于中焦 ,是升降运动的枢纽 ,升则上输于心肺 ,降则下归于肝肾 ,因而脾胃健运才能乾旋气机 ,使之升降有度 ,脾气散精 ,游益百脉 ,若脾胃气虚则升降失常。水谷不化精微则必百脉失荣 ,李东垣重视脾胃 ,强调胃气升发 ,因而治疗上着重于升阳益胃药…  相似文献   

3.
<正> 升阳益胃汤出自《脾胃论》,系东垣为治湿热余邪困阻脾胃,脾胃虚弱失其升降而创立的一首著名方剂。由黄芪、半夏、人参、炙甘草、白芍、防风、羌活、独活、陈皮、茯苓、泽泻、柴胡、白术、黄连十四味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升阳、燥湿健脾等功效。笔者在临床上凡具符合该方病机的病证,用此方随意加减治疗,均收到满意疗效,兹列举如下。湿热痹张××,男,45岁。1686年9月25日诊。  相似文献   

4.
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中医按照病因将其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大类,金杰教授认为内伤发热的基本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中气不足,阳气虚弱,阴火内生,阳气外浮则发热;当以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为治则。金杰教授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及其临证经验辨治内伤发热,认为对其治疗应辨清病因病机,临证时运用升阳益胃汤益气升阳,甘温除热,调畅气机,使气血阴阳恢复平衡,古方治疗内伤发热疾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6.
邵利平 《四川中医》1993,11(10):30-31
升阳益胃汤方载《脾胃论》,由黄芪、人参、白术、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防风、羌活、独活、柴胡、杭芍、炙甘草、大枣、生姜等十六味药组成。药味虽多,但繁而不乱,诸药合用,补中有泻、升中有降,既能升脾阳、益胃气,又能泻阴火。余临证用此方化裁,治疗多种疾病,常获奇  相似文献   

7.
陈连起教授治疗老年病口干症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利  吴齐雁 《陕西中医》2000,21(3):123-124
<正> 陈连起教授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40余载。潜岐黄之学,且能融中西医理于一炉。临证审症求因,辨证施药,治疗不拘条框常法,灵活达变。善治消化系统和疑难杂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收益颇丰,现将吾师对老年病口干症的理论认识及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9.
杨玉兰 《河北中医》2000,22(6):453-454
升阳益胃汤系李东垣《脾胃论》中方剂,主治脾胃虚弱,功效为“健脾化湿,益升浮之气而滋其胃气”,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笔者依据异病同治治则,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诸多由脾胃虚弱引起的疾病,收效显著,现列举3例如下。1 口腔溃疡王某,女,37岁。19960417就诊。患者素体虚弱,形体消瘦。反复发作口腔溃疡20余年,1~2个月为1个发作周期。曾多方求治,诸医多从胃热和肝胆湿热论治,病无好转。此次口腔溃疡发作4日,齿龈和舌面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溃疡面,覆有白色分泌物,疼痛难忍,舌体肿大,舌边齿痕明显,伴腹胀、大便干燥。予清热泻火通便治疗,大便仍排出…  相似文献   

10.
从《脾胃论》入手,运用中医学理论,对升阳益胃汤进行探讨,揭示本方立方宗旨、治疗功效、适应病证的理论依据,以及本方在药物组成、方剂配伍方面的特点。结合临床运用观察,显示本方对因脾胃虚损、清阳不升引起的多种疾病,有显著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将段富津教授临床中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的多种疾病进行总结,归纳出段老对升阳益胃汤的认识,以及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各种疾病的准则,每种疾病均附有案例一则,通过对各种疾病的病机及方药配伍的分析,以期为临床运用升阳益胃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法辨证治疗特发性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9例特发性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氢氯噻氢联合安体舒通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l疗程,两个疗程结束后统计近期治疗效果和6个月后远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比较,近期临床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O.05),说明两组近期疗效相近。远期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者相比中医治疗的远期疗效持久稳定,具有明显优势。结论升阳益胃法辨证治疗特发性水肿疗效持久稳定,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陈连起教授,从事消化系统肿瘤的调治,经验丰富。对已做或未做手术、放疗、化疗病人的整体调治和局部抗癌相结合的治疗,有其独到的经验。现简介如下。1对肿瘤发病的局部与整体关系的认识消化系统肿瘤,局部病变突出,临床证候有共同表现和特征的。尽管病变发生在局部,...  相似文献   

15.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由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黄芪、陈皮、半夏、白芍、羌活、独活、柴胡、防风、泽泻、黄连、生姜、大枣16味药组成,具有健脾化湿,益气升阳的功效,金杰教授临床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气血紊乱呈现脾虚气陷证的诸多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升阳益胃汤由金元医家李东垣所创,记载于《内外伤辨惑论》,临床应用颇广,其组方特点体现了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的思路——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杨叔禹教授认为现今人们脾胃内伤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脾胃失调的病因与"抑、溢、逸"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病机在于中焦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调.临床上他灵活运用升阳益胃汤,调阴阳畅气机治不寐,...  相似文献   

17.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该方由黄芪、人参、甘草、独活、羌活、防风、白芍、陈皮、半夏、茯苓、柴胡、泽泻、白术、黄连、生姜、大枣组成。具有健脾化湿 ,升阳益气的功效。治疗“脾胃虚 ,怠惰嗜卧……食无味 ,大便欠调 ,小溲频数 ,食不消 ,兼见肺病 ,洒淅恶寒 ,惨惨不乐 ,面色不和”等证。笔者循辨证论治原则 ,宗“异病同治”之旨 ,临床运用于消化系统之外的疾病 ,取得良效 ,兹不揣浅陋 ,就正于同道。1 荨麻疹案易某 ,男 ,3 8岁 ,工人。 1996-0 3 -2 6初诊。患者 1个月来周身起红色疹点 ,尤以四肢为多 ,奇痒难忍 ,夜晚更甚。经…  相似文献   

18.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杲《脾胃论·肺之脾胃虚论》。方由黄芪、人参、白术、甘草、白芍、法夏、柴胡、防风、茯苓、泽泻、羌活、独活、黄连、橘皮、生姜、大枣等16味组成。一方中包含了四君子汤、二陈汤、玉屏风散、败毒散、泻心汤、芍药甘草汤6个基本方。因而具有补气健睥,调和胃肠,升清降浊,益气固表,祛风胜湿,缓急止痛等多种作用。16味药中益气健脾补肺的参、芪、术、草、枣在组成份量上约占全方的一半;祛湿药苓、泽、姜、夏等约占1/4;升散解表药羌、独、柴、防等约占1/5。与补中益气汤比较,两方补中益气之力相似,而升阳益胃汤升阳散湿之力更强。从其主治症候来看,有肺气不足、脾虚不运之象,亦有湿邪邪气留连之候。个人体会,凡病机属于肺脾两虚兼夹湿邪的咳嗽、痹证、泄泻、淋证、带下、崩漏等应用本方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9.
郭荫楠 《山西中医》1989,5(3):22-23
本方见于李东垣所著《脾胃论》书中。是一首治疗脾胃失和,湿热挟杂的常用方剂,具有立法严谨,选药精当的特点。现将其主治功效与应用体会,陈述如下。一、药味组成与主治本方由十六味药组成(人参、茯苓、甘草、半夏、白术、泽泻、羌活、独活、柴胡、白芍、陈皮、黄连、防风、生姜、红枣、黄芪)。初看药味繁多,寒温同用,似有难解之感。细审该方正是反映了李东垣重视脾胃升降的学术思想。正如清代医学家汪訒庵所说:“东垣治疗,首重脾胃,而益胃  相似文献   

20.
叔父彭慕斌主任医师认为,升阳益胃汤处方药味虽多,病机仍从脾虚湿重立论,治疗则以健脾除湿为大法,是治疗泄泻的良好方剂,并列举验案1则说明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