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例介绍患者女,53岁.因返酸、嗳气、上腹规律性疼痛6年.加重8个月于1992年4月28日入院.1986年3月当地医院胃镜检查诊断:胃角良性溃疡。按溃疡病治疗后疼痛缓解,但常有返酸.入院前8个月症状再次加重,服用止酸药及解痉止痛药,效果欠佳.于1992年4月21日来我院就医、胃镜检查见胃角有2.0cm×1.5cm溃疡,边缘不规则,僵硬,底部附污秽苔.质脆、易出血.於溃疡边缘钳取组织3块,其中1块病理报告:胃角低分化腺癌.4月28日以进展期胃癌住院查体: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中上腹部有压痛.住院后行胃癌根治术,见胃小弯近胃角处浆膜面可见向心性皱缩,可扪及3.0cm直径肿物,周围胃壁增厚,粘膜面可见1.0cm×3.0cm.溃疡,边缘齐,无隆起.切除标本全部送病检,经全标本系列切块,连续切片375张,由多人详尽复合阅片,均未查见癌细胞.手术病理报告:胃角慢性消化性溃疡,伴周围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肠化.为慎重起见,又重新多次复读术前胃镜活检病理无误.术后恢复良好、2周痊愈出院.术后半年随防,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原有症状消失,复查胃镜仅见吻合口轻度炎症.2 讨论  相似文献   

2.
1 病例资料【例1】 男,65岁。主因反复呕吐、黑便3天就诊。入院前半小时突然呕吐大量暗红色血液2次,约1000ml。既往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经扩容、抗休克后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瘢痕直径约1.5cm,常规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胃管不断有少量暗红色血液流出,并呕血约200ml,经积极保守治疗,病人仍反复呕血,很快出现休克症状,于术后10小时再次剖腹探查。术中纵形切开残胃前壁,见吻合口无出血,向上探查发现贲门后壁有一溃疡灶,直径约2cm,病灶边缘一小动脉破裂,有活动性出血。…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6岁。于1989年8月行假性胰腺囊肿开窗术。1994年5月无诱因而呕血,为鲜红色。始为全血,而后为血与食物混合。胃镜显示:胃小弯台阶部有2条长约3.0cm纵行裂痕,可见渗血。手术探查,结扎胃右动脉、胃左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术后第14天再次呕血1000ml,性质同前。到上级医院就诊,胃镜显示胃小弯近胃窦处有2处片状出血灶。再次手术切开胃壁,缝扎出血灶。术后第14天又呕血1200ml,性质同前,经保守治疗,出血停止。但第14日再次呕血1000ml。急诊手术,切开胃底探查:胃粘膜苍白,无粘膜糜烂及出血灶,进行探查见胃后壁有一直径1.5…  相似文献   

4.
巨大胃增生性息肉1例陈静,季亚新(靖江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江苏214500)患者女性,74岁,因上腹部饱胀、隐痛半年入院。上消化道钡透见胃腔内巨大肿块影,粘膜破坏、胃壁僵硬,诊断为胃体部癌。术中探查,见胃腔内肿块约8cm×6cm×5cm,表面菜花状,基底...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 ,2 3岁。以进食后上腹部不适8年余 ,加重 5个月于 1996年 3月 2 1日入院。入院前曾于本市医院进行胃镜检查 ,检查报告 :(1)胃窦部溃疡 ;(2 )慢性胃炎(浅表性 ) ;(3)反流性食管炎 ;(4)幽门梗阻。查体 :形体消瘦、贫血貌 ;心肺 (-) ,左上腹部膨隆可及振水音 ,有明显压痛 ,肠鸣正常。入院第 3天在硬外麻下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 ,术中游离胃窦部后壁见与胰腺表面粘连紧密 ,游离难度较大 ;后打开胃腔探查 ,见胃窦部后壁有一作者单位 :71 730 0 陕西省子长县医院外科直径约 2cm的圆形溃疡口 ,内有大量十二指肠液溢出 ,用盐水灌注通畅无…  相似文献   

6.
病例 女,24岁.近一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乏力,无恶心呕吐、腹泻;近一周出现腹胀,腹围增大,外院B超示“腹腔大量积液”. CT平扫示胃壁明显增厚(图1),最厚达2.8 cm,其内见散在斑点状、粟粒状钙化影.增强扫描示增厚胃壁明显强化,其内见低密度区(图2).胃周及腹膜后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影,腹腔积液(图3,4).胃镜示胃底近贲门区可见一巨大不规则新生物,病变累及胃体小弯侧、胃体后壁及胃角,胃角变形,表面糜烂、出血、坏死及溃疡形成.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岁.发现上腹包块半年,伴腹痛、纳差、呕吐20天.于1992年9月21日入院.查体:重病容,身体消瘦.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上腹略饱满,无腹肌紧张,剑下偏左扪及一球形肿物,质地较软,有囊样感.血常规未见异常.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胃窦部有一充盈缺损影.边缘整齐,光滑.腹部B超示胃窦约8cm×6cm囊肿.于同年9月26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窦部有一7.5cm×6cm×5cm囊性肿物,与胃壁不易剥离,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手术顺利.  相似文献   

8.
本院1993~1995年手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67例,其中5例经因道镜检查找到出血病灶,现报告如下。互病例介绍[例11患者男,62岁。因反复黑便7个月,伴乏力入院。查体:贫血貌、钱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末及包块。血红蛋白46克/升,大便隐血试验强阳性,胃镜及病理检查为:重度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内科治疗1个月无效,转外科行手术探查,术中见:肝、胆、脾、十二指肠正常,纵行切开胃前壁,发现小弯侧胃角处有一0.5厘米XO.8厘米陈旧性溃疡,胆道镜检查于十二指肠横部见大量钩虫,并有鲜红色血丝漂动,遂行胃大部切除术(毕1式)。术后经驱…  相似文献   

9.
1 病例报告 例l:男,28岁,上腹部无规律性疼痛2年,餐后腹胀,近月余饭后常呕吐,吐物为隔餐或隔夜饮食,无发热、腹泻史。体检:消瘦、脱水,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上腹饱满,可见胃蠕动波,剑突下偏右触及一鸭蛋大包块。肝、脾、肾、外生殖器及运动系统无异常。ESR42mm/h,stood—“OB”( ),其余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X线检查:心肺正常,钡餐后6小时胃潴留90%,幽门部有一团块状充盈缺损。临床诊断:幽门管肿瘤并幽门梗阻。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胃窦部有5×5×3cm包块,向胃腔增殖突出,胃上及幽门上淋巴结肿大。腹腔其他脏器未见病理改变。术中疑为胃窦癌,做胃次全切除并清扫胃周淋巴结,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后病理报告:胃结核。住院抗痨1个月,出院后坚持治疗半年,于术后第2、3、4年随访,身体恢复良好。病理检验:胃窦部包块5×5×3cm,呈银灰色,质硬,中心部分坏死。境下见切面为多数结核结节,结节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周围绕以许多上皮样细胞及郎罕氏细胞。病理诊断:胃窦结核。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4岁,因皮肤间歇性苍黄3年、腹痛10余天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发育营养差,心尖部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肝脾不大。X线胸片:右下肺炎。 B超探查,肝、胆、脾未见异常,右侧肋膈角清晰显示,内见边界尚清晰的非均质性团块。一周后X线胃钡餐造影示右侧胸腔胃。再次B超探查,右肋膈角内仍见非均质性异常团块(图左),患儿饮水300ml后,右肋膈角立即呈现游离的液性暗区,该处的异常团块消失,见大小不等、不规则的片状及点状回声(图右),随体位变动而移动,似胃内容物的图象特征,于左肝后也见游离的液性暗区,内见不规则的片状及点状回声流动。嘱患儿取半卧位,探头由剑下纵切逐渐往右肋缘下移动,边饮水边观察见到与胸腔相通的通道,见不到正常胃回声,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61岁。因"腹痛、黑便"就诊。门诊超声充盈检查:胃窦部胃壁局部增厚,层次清晰,中央部黏膜破溃凹陷,表面见强回声斑附着,胃窦部呈盲端,多切面未见幽门口,胃体长轴扫查与胃角下方小弯侧可见一狭长纤细管状开口连于十二指肠球部,球部正常结构消失,呈长管状(图1)。超声诊断:(1)胃幽门开口异常,考虑幽门异位,十二指肠球部发育异常。(2)胃窦溃疡。胃镜示:胃腔变形,幽门开口于胃窦小弯侧,幽门周围黏膜水肿并见10  相似文献   

12.
例1,女,53 岁,间断性上腹部疼痛3 年,加重1 个月,门诊以"胃角溃疡,胃角占位"收入院.患者3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夜间疼痛加重,与饮食无关,无放射痛,无反酸、嗳气,无呕血、便血,一年发作3 ~5次,给予保护胃黏膜、抗酸治疗好转.此次发作,疼痛加重,并出现黑便.做胃镜检查:胃角黏膜下肿物,胃角溃疡.临床行部分胃切除术.病理检查:部分胃及肿物切除标本,黏膜下肿物大小: 3.5 cm ×3.0 cm ×2.5 cm,与周围组织界清,切面质软淡黄色,表面黏膜有浅溃疡.镜下:肿瘤组织由较为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病理诊断:胃壁脂肪瘤,黏膜溃疡形成.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 ,5 0岁。因“饥饿性疼痛半月加重 7天“在当地治疗无效后到我院检查。既往有肝炎病史。超声检查见 :肝脏大小尚正常 ,肝肋缘角变纯 ,回声增强、粗、欠均匀 ;胆囊壁增厚、毛糙 ;脾脏轻度增大 ;门脉内径约 1.3cm。患者取半卧位偏右侧位 ,饮水约60 0 ml,于胃窦部后壁处见一约 0 .35 cm× 4 .5 cm大小条状增强回声 ,后方伴浅淡声影 ,其贯穿整个胃壁 ,前端约 0 .5 cm突出于胃壁外 ,紧靠胰头 ,后端悬于胃腔内 (图 1) ,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超声诊断 :1.胃内异物胃壁贯穿伤 ;2 .肝硬化 (代偿期 )。胃镜检查示 :1.胃内异物 (部分嵌入胃窦后壁…  相似文献   

14.
例1:女,50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半年入院、查体:右上腹深压痛.B超示胆囊充盈差,囊壁增厚,囊内可见直径3.5cm的半圆形强回声,其后为宽声影.胃镜:幽门管处见4×4cm圆柱异物,夹取异物为白色粉状物,诊断“胃石”.术中见胆囊与胃幽门小弯侧紧密粘连,胆囊外形不清,囊内及胃区内未触及结石,切开胃窦部探查,近胃小弯侧有约胡豆大小结石嵌于壁内,小弯侧有一约0.8×0.4cm大小孔洞与胆囊体部相通,周围胃壁增厚,幽门管狭窄.行胆囊及胃窦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70岁。因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后30年,腹部胀痛不适4个月入院。患者于30年前曾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肠“毕Ⅱ式”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慢性溃疡伴出血。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食欲佳,未出现并发症。于4个月前又感腹部胀痛不适,食欲差,行胃镜检查示胃小弯溃疡,胃壁僵硬,提示恶性肿瘤。病理检查巨检:活检组织2块,大小0.3cm×0.2cm×0.2cm。镜检:见胃正常黏膜结构破坏,固有腺体之间见弥漫分布异型的淋巴样细胞(图1),细胞体积较大(为小淋巴细胞的2~3倍),呈圆形、椭圆形,核圆形,染色质均质粗颗粒状…  相似文献   

16.
怎样读X线片     
病例1 (图1、2) 病例介绍:患者女,16岁。自幼经常食黑枣,半年来自觉饥饿时上腹部阵发性剧痛,伴恶心呕吐。体检无异常发现。上部胃肠检查在胃窦部见一5×6厘米大小的充盈缺损,触之可移动,胃壁柔软,粘膜规整。胃镜检查于胃体大弯侧胃角前可见一个5×4厘米表面不光滑色黑被白苔的类球形硬块,可活动。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2次穿孔误诊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12):2076-2076
1 病例报告 男,3日龄,第1胎,足月顺产,Apgar评分6分.哺乳即呕吐,吐乳汁,胎便正常.因腹胀4 h,渐加重入院.查体:体重3 800 g,心肺正常,腹胀如鼓,软,压痛不显,左侧腹壁可及皮下捻发音,叩诊鼓音,肠音消失,移动性浊音(-).血WBC11.5×109/L,N0.596.腹立位平片:两膈下见明显气体,肝影下移,左中上腹巨大扩张胃泡,内见宽大气液平.两季肋部皮下积气,未见钙化及胎粪影.入院诊断:消化道穿孔(胃壁肌层缺损伴穿孔?).术中见腹腔基本清洁,气体少量.胃前壁体部菲薄,面积约5.0 cm×2.0 cm,中央小穿孔1.0 cm× 1.0 cm,穿孔边缘血运尚好.剪除变薄胃壁,修补缝合,恢复顺利.术后3 d发现腹部饱满 ,4 d出现腹胀,行腹透示双膈下游离气体,考虑再次穿孔,行手术探查.术中见腹水略混浊 ,第1次穿孔修补完好,于胃后壁近贲门处穿孔约5.0 cm×1.0 cm,边缘薄,色紫,再次行修补缝合,术后治疗基本同前,术后13 d痊愈出院.2次病理诊断为:先天性胃壁肌层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8.
例1,男,27岁。1981年3月诊为颃固性胃溃疡拟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胃窦部大弯侧有一巨大溃疡穿透至胰腺体部,予以分离后行胃次全切除术、毕Ⅱ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术后5天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无大便及排气,脐上可触及横行条索包块,肛周有血性粘液,诊为输出袢梗阻,治疗一周无效,于术后第12天再次行剖腹探查术,查吻合口(包括输入口及输出口)通畅,愈合良好。胰腺体部和尾部充血,水肿,有点片状坏死灶,且有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胃癌诊断及血管造影在肿瘤血供显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为胃癌35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胃癌的CT征象及CT血管造影对胃癌供血的显示,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CT诊断胃癌中显示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大小与术后大体测量数值差异显著(P<0.05);显示胃壁溃疡与术后大体观察的差别较大;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的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大小、胃壁溃疡、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与中分化腺癌的差异显著(P<0.05)。血管造影胃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患者共计35例,显示率均达100%;胃左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分别显示34例、35例,显示率分别为97.14%、100%;胃短动脉、胃后动脉、胃右动脉及胃网膜左动脉分别显示20例、23例、34例、33例,显示率分别为57.14%、65.71%、97.14%、94.29%。结论 64层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及肿瘤血供显示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2岁,因体检发现腹腔肿物12 d入院。既往有支气管炎并扩张病史,否认消化系统疾病史、外伤史和手术史。体格检查无异常。超声检查:左上腹腔紧邻胃大弯侧胃壁见一大小约3.3 cm×2.7 cm类圆形等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均匀,边缘见高回声环,环状部分区域呈现高-低-高回声,呈“双环征”,边界清晰,与脾脏、左肝分界清,CDFI于肿块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图1,2)。饮水后肿块与胃大弯侧胃壁关系密切。超声提示:左上腹胃大弯侧胃壁占位病变。腹部CT检查:胃底黏膜下见一大小约3.8 cm×2.9 cm×2.4 cm类圆形稍低密度影,边缘清晰,CT值28 HU,增强后病变见环形强化(图3,4),中央区未见明显强化,考虑胃间质瘤可能性大。胃镜检查:胃底大弯侧见一明显隆起,直径约3.5 cm,表面稍充血、红肿,其黏膜未见溃疡;胃镜诊断:胃底巨大隆起(图5)。术中见:胃底见一大小约4.0 cm×3.0 cm×4.0 cm肿物,未突破浆膜。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胃重复畸形(图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