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怎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李祥云女性腔内生长有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是不会生长在其它部位的,如果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而引起症状与体征者就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为内异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症状是;痛经,呈进行性逐年加剧;月经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标本138例。其中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34例,在位内膜56例;正常子宫内膜28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VEGF在盆腔外异位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VEGF阳性表达主要见于子宫内膜间质血管内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的胞浆。盆腔外异住病灶中VEGF表达高于卵巢异位内膜(P〈0.05),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卵巢异住内膜VEGF表达与同期在位内膜相比增高(P〈0.05),且明显高于正常内膜(P〈0.05);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VEGF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住症的异位内膜中存在VEGF的高表达,可能导致了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血管生成,利于种植及生长;VEGF过度表达,提示更易发生远处部位的种植转移;在位内膜并不是VEGF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陈棠娇 《现代医院》2006,6(9):70-71
目的 探讨183例围绝经期功血性激素治疗临床探讨。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2003年1月~10月183例围绝经期间功血患者,根据子宫内膜厚度和出血量的不同间接判断体内激素水平。分组制定激素止血,诊断性刮宫和调经方案。结果 子宫内膜〉1.1cm,占66.1%,而且在出血量多者中,子宫内膜增厚者占70%,说明子宫内膜厚度与出血量呈正相关。子宫内膜病理诊断单纯型增生占53.7%,复杂型增生24%,增生期子宫内膜8.2%,分泌晚期子宫内膜14.1%,激素止血有效率95.6%,调经治疗成功率96.6%。结论 影响围绝经功血激素治疗的相关因素为子宫内膜厚度、出血量及诊刮的子宫内膜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绝经后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子宫内膜超声所见与病理相对照,23例为绝经后萎缩的子宫内膜,5例为子宫内膜息肉,3例为腺瘤样增生,3例非典型增生,1例单纯性增生,4例为子宫内膜腺癌。结论超声检测对老年子宫内膜病变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细胞凋亡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正常人子宫内膜存在许多不同之处,表现为内异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细胞粘附、侵袭和血管形成能力明显增强,使之具有异位种植和生长的能力,在内异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最近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细胞自发性凋亡减弱和对凋亡信号不敏感,可能是内膜细胞具有异位种植和生长能力的重要因素。现就细胞凋亡在正常子宫内膜周期变化中的作用,以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影响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骨桥蛋白和整合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和整合素αv亚基、β3亚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OPN、整合紊αv亚基、β3亚基的表达,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OPN、整合素αv亚基、β3亚基的表达作为对照。结果异位内膜组织只能简单地分为增生期与分泌期,68.2%与在位内膜一致。OPN在正常子宫内膜分布于腺上皮及腔上皮细胞内,腺腔表面表达明显,分泌期强于增生期,间质几无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OPN的表达规律与正常子宫内膜相似。异位内膜OPN的表达失去周期性。异位内膜OPN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分布于腺上皮的细胞膜上,增生期均强表达。分泌期腺体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整合素αv亚基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亚基主要表达于分泌中期、晚期腺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及血管内皮,增生期无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增生期整合素β3亚基也有弱表达,分泌期的表达下调。异位内膜整合素β3亚基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OPN、整合素β3亚基显著高表达,提示整合索αv、β3及配体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经病理证实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将超声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做对照分析。结果120例子宫内膜病变中,以子宫内膜增生最多见92例,其中78例与病理结果符合;子宫内膜息肉样改变11例,11例中7例符合,子宫内膜癌9例(8例符合),子宫粘膜下肌瘤8例(7例符合)。结论超声诊断可为子宫内膜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随访观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2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发生在育龄期妇女,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少见,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早期诊断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误诊率高。本文通过对确诊的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进行分析,为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而引起的病变。因为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可发生周期脱落现象。正常情况下这种周期脱落的子宫内膜及出血可从子宫腔排出体外,便形成了月经。但在异常情况下,子宫内膜生长在卵巢、盆腔、腹膜等其他脏器内,  相似文献   

10.
建立大鼠皮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高、痛苦大、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加之病因病机不清,促使国内外学者对这一令人迷惑的疾病仍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成为妇科领域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迄今为止,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是将子宫小片或子宫内膜种植到腹膜、子宫浆膜、肠系膜、肾包囊,上述方法虽能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但由于病灶深藏于鼠体内,只有再次手术才能明视异位病灶。本文用手术方法探讨建立大鼠皮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目的是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提供更有价值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学病因和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以免疫系统不能排斥异位植入的自体子宫内膜细胞为前提;通常伴有机体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变化,自身抗体产生,以及子宫内膜细胞本身生物学行为的变化。传统的内分泌治疗方法可以改善病变,但对子宫内膜异位有关的不育的治疗。对于需要避孕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以使用不含雌激素的避孕药,或阴道内的避孕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生理情况下人类胚胎着床大约发生在排卵后第7d左右,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等辅助生殖技术中应用药物进行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来得到较多的卵子数。但控制性超促排卵使子宫内膜着床窗发生改变,影响胚胎着床率。超促排卵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可能出现在以下方面:①使子宫内膜组织学分日与生理不符、腺体发育和间质发育的同步性发生改变。②扫描电镜观察子宫内膜超微结构-胞饮突表达异常,导致内膜种植窗开放与胚胎发育不同步。③子宫内膜的激素受体表达异常,改变内膜对激素的反应。控制性超促排卵治疗使子宫内膜形态学、组织学、激素受体发生变化,导致子宫内膜种植窗开放异常,影响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TB(thermal balloon,热球)型子宫内膜治疗仪对异常子宫出血进行手术的疗效,并在术前给予刮宫,薄化子宫内膜。方法应用TB型子宫内膜治疗仪,对8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86例6~30个月,月经改善率97.5%。结论采用TB型子宫内膜治疗仪治疗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黏膜下肌瘸及子宫内膜息肉所致的异常子宫出血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维重建技术对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增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二维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三维重建技术干预。之后以宫腔镜手术中所取病理标本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0例疑似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经金标准诊断,单发息肉36例,多发息肉60例,非子宫内膜息肉2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维重建。9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共检测到208枚子宫内膜息肉。二维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为89.58%,特异度为45.83%。三维重建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为98.96%,特异度为75.00%。三维重建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二维超声检查(P<0.05)。结论:在二维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基础之上,对可疑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三维重建干预,可以有效提升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可以避免病理检查的有创操作,是一种简单有效、可信度高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抑制素α、βA、βB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息肉组织中抑制素(INH)三种亚单位的表达及分布情况,进一步阐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12月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30例,取同期输卵管因素不孕者(16例)的增殖期子宫内膜,近两年的宫颈癌患者之早分泌期(11例)和晚分泌期子宫内膜(17例)为对照组,共44例。所有病例于取材前半年未曾口服任何激素类药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NHα、βA、βB三个亚单位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各期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INHα、βA、βB三个亚单位均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并随月经周期的变化染色反应逐渐增强。②INHα、βA、βB三个亚单位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均存在表达。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仅亚单位的表达强度略强于正常增殖期的子宫内膜组织(P〉0.05),而弱于早分泌期(P〈0.05)和晚分泌期(P〈0.05)的正常内膜组织。βA亚单位的表达同样是子宫内膜.斟肉组织略强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P〉0.05),弱于早分泌期(P〉0.05)和晚分泌期(P〈0.05)的正常内膜组织。βB亚单位表达模式与上述仅、βA亚单位的表达模式相似,但βB亚单位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INHα、βA亚单位的表达显著低于在晚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这种差异反应了息肉组织停留在增生状态而非分泌状态。抑制素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息肉发展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每次月经来临时.增厚的子宫内膜会脱落并被排出体外,而所谓的子宫内膜异位是子宫内膜组织由于各种原因.异常地“移位”生长在子宫内膜层以外的地方。一般来说,这种长错地方的子宫内膜组织,可发生在身体的许多部位,譬如:子宫肌层、输卵管、直肠阴道隔、骨盆的腹膜、阴道、宫颈、淋巴腺、阑尾及膀胱替部位。另在有些病人的胸腔、肺脏、四肢、大脑等处甚至在腹部手术的疤痕上,也发现过子宫内膜组织。因此.人体中错位的子宫内膜可谓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17.
细胞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密切,它们与内膜细胞的种植增生有关,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损,降低了免疫监视、辨认及机体破坏异位细胞,同时可能助长内异细胞生长,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对细胞因子的深入研究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以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并且继续生长和浸润为特点。经血倒流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发病原因。90%妇女可见此现象,大多数却未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因此,尚有其他因素促使异位内膜病变的种植和生长。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手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关系。方法:选自1994年2月-2004年2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51例。通过手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关系及术后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时间来判定,均有病理诊断为依托。结果:10年间共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2例,占同期妇产科手术981例的6.32%,其中既往有妇产科手术史者51例,占同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82.2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与妇产科手术率的增加成正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是降低本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uosis,EM)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官腔以外部位种植生长,最常见的部位是卵巢和盆腔。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ma,AWE)临床少见,多发生于中期妊娠剖宫产取胎或足月剖宫产术后。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逐渐引起重视,我院自1994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