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刺络放血加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怡 《中国实用医药》2008,3(14):134-134
痛风是由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原发性痛风的首发症状,好发于下肢,其特点是起病急骤,疼痛剧烈,反复发作可形成痛风石,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活动障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痛风病呈逐年增高趋势,2004年~2007年期间,我科采用刺络放血疗法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足踝部痛风石手术治疗效果及经验。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13年11月在骨科确诊的21例足踝部痛风石患者,行单纯痛风石病灶清除术10例,痛风石切除并行肌腱或韧带修复术8例,痛风石病灶清除并行关节融合术2例,截趾1例。结果术后全部病例手术切口Ⅰ期愈合,纠正了足踝关节的畸形,血尿酸得到控制。术后随访15例患者6个月~3年,足踝关节外形改善明显,能穿鞋正常行走,足趾麻木感减轻。结论对足踝关节痛风石行手术为主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出血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为了减少或避免痛风的复发,更好地护理该类患者,笔者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原有痛风病史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了整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增加所引起的一种与现代经济发展和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的疾病。由于部分患者对痛风认识不足而不注意控制饮食,以致血尿酸代谢紊乱而导致疾病急性发作,甚至引起多种并发症。1997年7月~2003年7月我们对27例门诊痛风患者进行了饮食宣教,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痛风的患病率也节节攀升。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如果你是痛风患者,那可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稍不留神可能就会招致痛风来袭,导致急性痛风发作。  相似文献   

6.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清尿酸含量增高,伴有结缔组织内尿酸结晶沉着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和痛风结石形成为特点,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活动障碍,肾尿酸结石或痛风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高蛋白、高嘌呤食物摄人量的增加,痛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近5年来,我们以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读者声音     
《医药保健杂志》2011,(3):16-17
因为家里有痛风病人,我仔细阅读了贵刊2010年12月号上关于痛风的文章,觉得有些疑惑。  相似文献   

8.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且常累及肾脏[1]。关节滑液尿酸盐晶体的检出或痛风石的出现为确诊的依据。随着饮食结构和环境因素的改变、经济的发展及人类寿命的延长,痛风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成为当今世界尤其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2,3]。临床治疗痛风需要达到两个目的:及时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长期治疗高尿酸血症,预防尿酸盐沉积及痛风急性复发,促进痛风石的吸收[4]。下面简述痛风的防治。1急性痛风性关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食疗对痛风患者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到北京电力医院门诊就诊的86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饮食和健康宣教,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食疗干预,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痛风患者尿酸值、痛风复发率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血尿酸值正常率为46.51%,治疗组为88.37%,复发率明显降低,且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 P<0.05)。结论中医食疗对降低痛风患者的尿酸含量,减少复发率和提高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疗效,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张水娇 《淮海医药》2013,31(2):140-141
目的探讨痛风的发作频率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2年7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痛风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导致本次痛风发作的发病诱因及发作频率等相关因素。结果大部分患者痛风急性发作都与不合理饮食有关。结论饮食不当与痛风发作有密切关系,合理膳食是预防痛风发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服用别嘌醇引起药物疹3例吕继湘,马玉杰,黄春明,苗红(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00003)别嘌醇(Allopurinolum)又名别嘌呤醇,是次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治疗痛风效果良好,但长期应用易发生不良反应。1994年我院临床发现因痛风服用别嘌醇致...  相似文献   

12.
生活好了,患痛风的人却越来越多。而且出现“低龄化”倾向。原来。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的疾病,与长期吃高嘌呤食物有关。这些食物又多是桌上美味。因此,痛风又被称为“富贵病”。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标志,尿酸沉积于关节、肾脏和结缔组织,会引起细胞浸润且导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痛风合并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痛风并发肾损害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7月入本院治疗的98例原发性痛风患者中出现。肾脏损害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结果98例患者中14例夜尿增多,12例出现轻、中度的蛋白尿,8例出现低蛋白血症,10例肾脏B超显示集合系统炎症,12例合并尿路结石,20例出现肾功能不全,其中3例需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单纯痛风患者与痛风合并肾损害患者相比,尿白蛋白、尿13-2微球蛋白和尿托.霍蛋白显著升高。原发性痛风并发肾损害的临床特点为尿酸盐沉积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可导致肾小管萎缩、变性、纤维化及硬化,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结论肾脏损害是原发性痛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能阻止或减缓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及进展,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防治痛风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近年来,痛风和痛风发生的前期状态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该文综述了痛风的流行病学特征、痛风与其他疾病的关系、痛风的发病机制,以及防治通风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痛风误诊原因探讨(附27例报告)福州市第一医院杨挺,肖荔生,陈昕近年资料表明,痛风患病率逐年增高。现总结我院近10年原发性痛风62例,其中误诊27例,本文就其误诊原因探讨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7例,年龄43~82岁,平均60....  相似文献   

16.
王晓芳 《哈尔滨医药》2011,31(6):482-482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消费观念的变革,饮食结构的改变,相关知识的缺乏,工作压力的增大,劳累过度等因素。痛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以中老年多见。痛风是一种以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等,与遗传、肥胖、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痛风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痛风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68例痛风患者进行糖耐量试验,了解痛风患者中发生糖代谢异常的比例。同时测定血尿酸、24h尿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清胰岛素等,寻找痛风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痛风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比例高于正常人群,胰岛素抵抗指数高者易合并糖代谢异常。结论痛风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比例增高,痛风合并糖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8.
痛风以前在欧美及日本多发,近年来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许多有本病素质的人开始发病。肾损害是痛风危及患者生命最主要的因素,我院自1983年至1987年共收治10例痛风肾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自从1886年Hippocrates首先指出痛风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以来,关于痛风的家族发病报告国外逐渐增多,但国内这方面的报告尚少。现将我们遇到的母子发病的家族遗传性痛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痛风是血尿酸浓度异常增高引起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过多的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膜、韧带、软骨、皮下及其它组织形成半圆形痛性或无痛性肿块即为痛风石或痛风结节。此病在欧美国家多见,我国较少见。1988年4月以来,我们先后收治4例严重痛风,均有肢体关节罕见多个巨大痛风石,其中一例共有大小痛风结节32个,另一例一个膝关节内一次取出痛风石达250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