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医学对痢疾病名的基本认识 中医对痢疾的认识记载较早,<黄帝内经>将本病称为肠(氵辟)、赤沃.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少阳司天,火淫所盛,民病泻注赤白"."厥阴之胜,少腹痛,注下赤白"."少阴之胜,腹满痛溏泻,传为赤沃".<素问·六元正经大论>说:"太阳司天之政,四之气,风湿之争,民病注下赤白."  相似文献   

2.
肺主皮毛在皮肤病论治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主皮毛"出自<黄帝内经>,是藏象学说的重要理论之一.<内经>中共有12篇、15处论及肺与皮毛的生理和病理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肺生皮毛",<素问·痿论>日:"肺主身之皮毛",<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五藏生成篇>说:"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明确指出肺与皮毛相辅相承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抵当汤治疗出血性中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首先提出攻下逐瘀治疗血瘀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血实宜决之",<素问·缪刺论>亦云"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处利药即指攻下之药.<灵枢·水胀>日"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血不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腹泻指排便次数>3次/d、粪便量>200 g/d、粪便含水量>85%,且持续或反复发作 4 周以上者[1].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属中医"久泻"范畴.李春婷主任师从江苏省名老中医单兆伟教授,临证善于从肺论治慢性腹泻,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人体的血脉经络,流通全身各处,内贯五脏六腑,外濡肌肤腠理,运行气血津液,滋润灌溉全身.<灵枢·决气>:"夫脉者,血之府也".<灵枢·本神>:"心藏脉,脉舍神","视其外应,以察其内藏,则知所病矣",故"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脉要精微论>:"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素问·平人气象论>:"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经>:"魂、魄、谷、神,皆见寸口".从以上经典论述可治,脉象已成为反映机体综合信息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6.
汪正明  王业龙 《光明中医》2009,24(8):1567-1568
眩为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者晕倒等症状.本病发生的原因<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和<灵枢·口问篇>"上气不足",<灵枢·海论>篇"髓海不足"以及<索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火,有"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  相似文献   

7.
分析"七损八益"的养生理论,比较了<素问·上古天真论>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两篇文章之养生思想,揭示了<内经>养生学理论的道家养生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素问·热论篇》伤寒涵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崇典  杨宁 《中医研究》2005,18(11):9-11
本文探讨了<素问·热论篇>伤寒的涵义.认为<素问·热论篇>中的"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句话并不含有所谓"广义伤寒"的涵义.分析<素问·热论篇>全篇内容得出,伤寒是伤于寒邪引发的有着复杂的、轻重不同的、多种多样表现,且具有传染病某些特征和临床特点的,全身性感染的一个种类病病名.<素问·热论篇>论伤寒之类有"两感于寒"和"不两感于寒"两种表现,并指出因季节不同伤寒之类患病有"病温"、"病暑"的不同,<素问·热论篇>仅从伤寒之类不同时期的临床"热病"特点来论伤寒.而目前所谓"狭义伤寒"的说法实为伤寒之类中多种不同类型的病证之一.  相似文献   

9.
<素问·汤液醪醴论>"鬼门"的注释为汗孔、毛孔之意,对其解释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鬼读为gui,取其本意:另一种意见,"鬼门"当为"魄门".但与<素问·五脏别论>之"魄门"不一致.笔者认为:<素问·汤液醪醴论>之"鬼门"当为"魄门",和<素问·五脏别论>之"魄门"都应当解释为汗孔.  相似文献   

10.
《内经》不寐病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寐一类病证,在医学文献中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并始将本证称为不卧、不得卧和不能卧,但其中并无理论性描述.<内经>称此类病证为"目不瞑"、"不得卧"、"卧不安"和"不能眠"等,相关认识较为丰富,散见于<灵枢·营卫生会>、<灵枢·邪客>、<灵枢·大惑论>、<素问·逆调论篇>、<素问·病能论篇>和<素问·刺热篇>等20余篇文献之中.  相似文献   

11.
从"聚于胃,关于肺"论小儿咳嗽的治疗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咳论>:"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指出咳嗽原因虽多,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但尤与肺胃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是常见的临床病证.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又如虞抟<医学正传>认为:"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  相似文献   

13.
运气治则分析与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以岁运太过不及同病异治 六十年为一甲子,每一岁各有所主之运气,主岁的运气有旺盛有余与衰少不足之别.如甲已化土,同为土运主事,但逢六甲年(甲子、甲戊、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为土运太过,"岁土太过,雨湿流行"(<素问·气交变大论>),逢六己年(己巳、己卯、己丑、己亥、已冒、己未)则土运不及,"岁土不及,风乃大行"(<素问·气交变大论>).余者同此类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详述了甲子周六十年的岁运及其疾病表现,以及各岁运药食气味之所宜.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春,非典型肺炎在我国的爆发,给我们所带来的恐慌及反思,至今记忆犹新.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变化,是在一定条件下邪正斗争的反映.早在<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调了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同时<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指出了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对于传染病,内经中也提出了要"避其毒气",<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作为个人,我们无法控制"邪气",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提高自身免疫力,就是首要而切实的任务.专家提醒非典可能会"卷土重来",笔者想就<百症赋>中"岁热时行,陶道复求肺俞理",谈谈浅见.  相似文献   

15.
狂病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骂詈毁物,动而多怒为特征.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诸躁狂越,皆属于火."<黄帝内经>对火热病之治则又提出"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故陈士铎对此论领会颇深,他运用大剂量玄参治疗狂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属于"病机十九条"之一,对后世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影响颇深,至今还广泛指导着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7.
孟毅 《光明中医》2009,24(10):1964-1965
痿证是指肌肤枯萎、筋骨关节弛缓、痿弱不用的一类病证.<黄帝内经>中既有专论痿证的篇章,亦有散在的论述,对痿证的病因、病机、治疗等作了详细的论述.痿证的发生,或因外感,或由内伤;痿证的治疗,<灵枢·根结>提出"取之阳明",<素问·痿论>更强调"独取阳明"和"各补其荥而通其俞",<素问·太阴阳明论>亦载有"脾病而四肢不用"之说,<内经>句句金石之言,皆昭示痿证治疗当从脾胃着眼.  相似文献   

18.
浅析《伤寒论》太阳病误下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宏 《中医研究》2005,18(10):11-12
下法是指通过泻下通便,使积聚体内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水饮等有形实邪排出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法源于<内经>,而详于<伤寒论>.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在<伤寒论>中,该法主要适用于阳明病实证,或其他经有里热实证而非下不可者.  相似文献   

19.
<素问·咳论>:"五脏六俯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现引用临床中笔者从脏腑辨证,治疗由它脏引起的咳嗽治案4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基因有关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西医治疗糖尿病虽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但停药后易出现反复.因此应用中药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世界医学史上对糖尿病的记载,以我国为最早.内经<灵枢·五变篇>曰: "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瘴,"<素问·奇病论篇>曰: "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五变篇>又称: "怒则气逆,胸中蓄积,气血逆流……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瘴."<古今录验方>:"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消渴病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