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玲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3):54-5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艾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观察两组的疗效、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3%,对照组治愈率71.4%,P〈0.0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在两组治愈患者中,经两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34例(85%),对照组治愈20例(66.7%),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治疗组治愈患者的疗程短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艾灸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运用针刺配合艾灸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我们用针刺配合艾条温和灸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4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刺加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瘫分中枢性和周围性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 ,属中医口眼歪斜范畴。笔者采用针刺加艾灸治疗 5 8例周围性面瘫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 8例中男性 35例 ,女性 2 3例 ;年龄 1 1~ 72岁 ;病程 2天~ 2个月 ;左侧 2 8例 ,右侧 30例。治疗方法主穴 :太阳、地仓、颊车、翳风、风池、合谷 ;配穴 :攒竹、阳白、人中、迎香、承浆。每次取 4~ 5穴 ,视病情配穴 ,进针后留针 2 0 min。点燃艾条在各穴位上交替施灸 ,以患者能耐受 ,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 1次 ,1 0次为 1个疗程。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 :面瘫症状和体征消失 ,表情功…  相似文献   

5.
笔者于1999年~2004年期间,运用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例均系门诊患者,其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3岁;病程最长1周,最短1 d,多数在发病1周内就诊。多为起病突然,在早晨醒来时,发现面部发胀、麻木,或有耳后疼痛,一侧面部表情缺  相似文献   

6.
周围性面瘫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致病因素很多,最常见的与病毒感染有关,中医学称之为“卒口僻”。笔者在采用原有针刺手法的基础上,配合蒜泥芒硝敷灸治疗57例,另外79例单纯采用针刺穴位,疗程相同,作为对照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敷灸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6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致病因素很多,常与病毒感染有关,中医学称之为"卒口僻".笔者近年在采用针刺手法的基础上配合蒜泥、芒硝敷灸治疗本病 67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中医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并观察疗效与面神经损伤平面的关系。方法: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为主。结果:在所有9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92.39%;在略有好转或无效的7例中,皆为面神经损伤较重且损伤平面较高者。结论:面神经损伤平面位置愈高,损害程度愈重,疗效较差甚至无效。  相似文献   

9.
面瘫 ,中医又称“口眼斜” ,现代医学将本病称为面神经麻痹 ,一般认为本病是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笔者运用针刺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98例 ,疗效较好 ,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98例均为单侧周围性面瘫患者 ,其中男性 4 0例 ,女性 5 8例 ;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1岁 ;右侧面瘫4 3例 ,左侧面瘫 5 5例 ;发病 1~ 7d者 4 8例 ,8~ 15d者35例 ,16d以上者 15例 ;病程最长 1年 ,最短 1d。2 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的面瘫诊断标准。具体如下 :突然口眼斜 ,面部感觉异常 ,并有头痛 ,鼻塞 ,颈项不适 ,颜面肌肉抽动。3…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面瘫以口眼歪斜,肌肤麻木为特征;其病因,主要是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中医学认为:面瘫是因正气不足,风寒之邪侵袭而致阳明经阻络气滞血瘀,脉络失营,经气痹阻之故。  相似文献   

11.
针刺配合刮痧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1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霞 《山西中医》2005,21(1):35-3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刮痧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加刮痧的方法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126例。结果:痊愈103例,显效20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2%(95%CI=95.3%~100.0%)。结论:针灸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操作简单,安全易行,临床疗效高。  相似文献   

12.
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 6年来用分期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1 2 0例 ,均为单侧面瘫 ,其中男性 68例 ,女性 52例 ;年龄 3~ 65岁 ;病程 1天~ 54天 ;有 6例为第 2次发生面瘫。全部患者按门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60例。治疗方法发病 1 0天内均口服或静注激素、扩血管及营养神经药物及中药牵正散加减。并按下法行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分期治疗。发病后 1~ 7天为急性期 ;7~ 2 0天为静止期 ;2 0天后为恢复期。取患侧阳白、丝竹空、太阳、承泣、颊车、地仓、翳风及双侧合谷、风池。急性期行毫针多针浅刺法 ,不…  相似文献   

13.
近十余年来 ,笔者对 1 0 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用针刺配合 TDP照射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0 8例中 ,男 70例 ,女 38例 ;年龄最大者 65岁 ,最小者 6岁 ,以 2 0~ 45岁者为多 ;病程 1天~半年 ,多数为 2~ 7天。治疗方法针刺 :取足三里 (双 )、太冲 (双 )、合谷 (双 )为主穴 ,眼睑闭合不全者配太阳 ,口唇歪斜者配地仓透颊车 ,耳后乳突部疼痛者配风池。均用平补平泻法 ,留针 30 min。每日针 1次 ,1 0次为 1个疗程。疗程中间休息 3天。同时给 TDP红外线照射患侧面部 ,热度以病人能忍受为度。每日 1次 ,每次 30 min,1 …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月-2009年1月,笔者采用针刺配合闪罐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5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针刺配合穴位封闭治疗周围性面瘫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会玲 《河南中医》2005,25(10):73-73
我们2001年6月~2004年9月对7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刺配合穴位封闭治疗(简称治疗组),并与常规药物组进行对照(简称对照组),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012年以来笔者运用针刺配合药酒治疗本病8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28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 ,我科自 1995年以来采用针刺治疗此类患者 2 85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81例 ,女 10 4例 ;年龄 9~ 6 5岁 ,平均 2 8岁 ;病变部位 :左侧 16 8例 ,右侧 117例。1 2 治疗方法 主穴取太阳、地仓、颊车 ,配穴取攒竹、阳白、下关、风池、合谷、承浆。常规消毒 ,用 2 8~ 30号毫针进行针刺。健侧颊车透地仓 ,患侧地仓透颊车。配穴风池、下关、合谷直刺 ,承浆针尖指向患侧、平刺。攒竹透晴明 ,得气后留针30min ,然后出针 ,针刺过程中以得气为准 ,要求达到患侧有收紧牵拉的感…  相似文献   

18.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笔者系统的对100例周围性面瘫进行了治疗和观察,取得比较好的疗效,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5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讨论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将98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对照组给予TDF灯照射,急性期过后两组处理方法相同,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纽的83.72%(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采用针刺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并可缩短恢复期治愈时间。急性期针刺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20.
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损伤最常见的类型,其中以面神经炎为临床多见,其发病原因多以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致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笔者在临床治疗时依据《神经病学》中“针灸宜在1周后进行”的要求,采取在早期只使用TDP灯照射,中、后期再运用针刺配合TDP灯照射治疗本病87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所收集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56例,女31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6岁;病程均在3 d之内;左侧49例,右侧38例;诱因:有吹风、受凉史者51例,其余则无明显诱因。2治疗方法在患者发病的第一阶段(发展期),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