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燕芳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159-160
新生儿黄疸是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导致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而引起其皮肤、黏膜、巩膜和组织出现黄染现象,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是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意外.因此,了解蓝光照射过程中的潜在护理风险,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在预防患儿光疗意外伤害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其中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不可轻视。临床上新生儿黄疸通常以蓝光照射和静脉输液治疗。我院应用中药退黄利疸汤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3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主要为血清末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一般14天后逐渐消失,而病理性黄疸需要治疗。光疗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易行的方法。蓝光箱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操作简单、方便、易于观察病情和及时处理,有效减少护理工作量,即安全、有效,现将我院近5年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护理要点及体会总结如下,共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徐建根 《新中医》2015,47(4):191-193
目的:观察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1例和对照组69例,治疗组采用蓝光照射和内服茵栀黄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蓝光照射。利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检测胆红素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0例患儿中,轻度黄疸35例,中度黄疸75例,重度黄疸40例。感染因素、围产因素致病理性黄疸均以中度胆红素升高为主。结论: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黄汤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140例随机分为蓝光组与联合组各70例。蓝光组用蓝光照射,联合组同时用蓝光照射和三黄汤治疗。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皮肤、巩膜和黏膜黄染积分,血清经皮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各项积分和血清经皮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蓝光组(P0.05)。总有效率联合组高于蓝光组(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三黄汤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能够有效控制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经皮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水平,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新生几黄疸病分为两种,即有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生理性黄疸病不需要特殊处理就会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病是由于疾病引起,需要积极治疗,加强对新生儿护理区的消毒和杀菌以防止病毒性感染、提倡早期母乳喂养辅助新生儿提高抵抗力和体内胎便的排除、保持母亲身体健康避免二次传染、蓝光照射辅助胆红素的平衡正常化、特殊情况下采用药物参与黄疸治疗都是新生儿黄疸病的必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行蓝光照射治疗并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20例患儿经蓝光照射治疗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后,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者51例;黄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接近正常者40例;其余29例经口服药物治疗3~5天后黄疸消退;有效率为100%,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蓝光照射治疗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治疗新生儿黄疸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精心护理使疗效提高,避免发生不良反应。方法对11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蓝光治疗,进行细心观察与护理。结果 118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经蓝光治疗均痊愈出院,无不良后遗症。结论蓝光照射能有效降低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的血清胆红素,而正确、精心的护理则是蓝光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血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等出现黄染,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新生儿发病的30%~50%~([1])。临床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生理性可以自然消退,无需特殊治疗,而病理性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则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出现脑性瘫痪、视听力障碍等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坏,严重危害患儿健康~([2])。现代治疗有光疗、药物、换血等方法,其中间歇性蓝光照射疗效显著,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蓝光治疗,进行细心观察与护理。结果 120例新生儿黄疸经蓝光治疗均痊愈出院,无不良后遗症。结论蓝光照射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胆红素,而正确、精心的护理则是蓝光照射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以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通过对42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占76%,病理性黄疸占24%,经治疗护理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加强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和护理,有助于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更好的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2.
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茵栀黄颗粒+蓝光照射+补液+能量合剂;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补液+能量合剂,观察两组皮肤黄疸及胆红素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胆红素下降程度及黄疸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满意且相对安全,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症状之一.生理性黄疸发生于大多数新生儿,生后2~3 d出现黄疸,婴儿一般情况好,无需干预,可自行消退,预后较好.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多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在缺氧、酸中毒等情况下,胆红素可通过开放的血脑屏障而发生胆红素脑病,即出现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甚至惊厥、发热、颅内压升高等.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其原因复杂,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新生儿出生后2~4天,皮肤黏膜逐渐变黄,不出现任何症状,称为生理性黄疸,足月儿10~14天消失.黄疸出现过早或者持久不退,逐渐加深,要考虑病理性黄疸,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而危及生命.所以对新生儿黄疸应严密观察,适时治疗,以防胆红素脑病发生.我院采用苯巴比妥配合中药防治新生儿黄胆,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60例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勤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0):148-149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对策,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避免发生副作用。方法:对60例不同程度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实行蓝光照射治疗,进行细心观察及护理。结果: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黄疸均消退,治愈出院。结论:蓝光照射治疗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胆红素,而治疗过程中正确、精心的护理则是蓝光治疗的关键,对保证患儿安全及治疗效果、预防本病并发症有重要的意义,是治愈该病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新生儿黄疸蓝光疗法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时护理经验.结果:蓝光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正确及时护理能减少红臀、腹泻发生,避免眼睛和皮肤损伤,减少治疗过程不良反应.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过程中,给予正解、精心、细致的护理,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提高了儿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加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3例新生儿黄疸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1例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3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前、后测定患儿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症状.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TBIL、DBIL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黄疸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87),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68).结论 清开灵注射液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效.  相似文献   

18.
吴巍  李芳 《光明中医》2011,26(6):1251-1252
目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疾病,且新生儿生命娇嫩护理工作尤为重要,为新生儿更好地恢复健康,因此开展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相关护理观察。方法通过护理1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蓝光治疗基础上加用经验方———退黄汤,治疗5天,对比其临床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在基础护理的同时对患儿使用退黄汤,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为17.03±4.85、16.91±4.07;两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分别为9.63±3.76、11.23±3.2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过程中,注意中医药的使用,对病理性黄疸患儿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护理意义,而大力开展中医药特色护理会成为未来护理工作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谭丽  陈淑雯 《养生月刊》2017,(6):505-509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8天内婴儿的黄疸,由于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微摩尔每升(1~3毫克每分升)逐步上升到86微摩尔每升(5毫克每分升)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他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微摩尔每升(12毫克每分升),早产儿不超过255微摩尔每升(15毫克每分升).新生儿黄疸迁延不退至2周以上,可怀疑是病理性黄疸,需要采取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有统计显示可达35%,其中早产儿黄疸发生率接近60%[1],多数患儿可自行消退,但仍有少部分患儿会进展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若未及时处理,可引起高胆红素脑病,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影响新生儿智力发育,严重的情况下可造成患儿死亡[2-3].蓝光照射是当前临床治疗病理性黄疸最常用的方法,但长时间照射会使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