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前壁心肌梗塞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将冠脉造影结果与体表心电图ST段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38.6%有下壁导联ST段压低,这些导联ST段压低与多支血管病变无关,而与前降支近端病变有关,可能反映高侧壁导联心肌缺血时心电图对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关于下壁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右心前导联和左心前导联ST段压低两者在预后方面有无区别?已往研究报道很少,我们对此观察分析并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我们对5年中住院诊断下壁AMI患者136人次进行筛选。诊断依据:1胸痛时间超过30min;2CPK升高;3心电图ST,T有序列改变(研究仅限于下壁T波倒置以前,下壁ST段压低者除外),符合以上两项者计84例(男48,女36),年龄64.8±9.2岁,既往有AMI11例,高血压病史34例,糖尿病史19例,静脉溶栓者8例,右室梗塞16例,CPK峰值1043±786(U/L),心功能Killip分级级59例(70%),级16例(19%),级5例(6%),级4例(5%)。S…  相似文献   

3.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MI)时常伴胸前导联ST段下移,其短暂或持续性ST段下移的发生临床较多见。为探讨其临床意义。我们对35例急性Q波型下壁MI患者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35例为1996年5月~1998年8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ST段异常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60例先后行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的患者,前者阳性标准为两个相邻导联的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在J点后80ms处压低≥1mm(0.1mV)持续60ms以上;后者阳性标准为血管狭窄较相邻管径≥50%。结果 在32例56支阳性血管中有39支血管相应的Holter导联ST达到阳性标准,其阳性率为69.6%,与造影比较,阳性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35例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中有9例ST段达到阳性标准,其假阳性率为25.7%。结论 十二导联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对老龄和严重的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估价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的意义,对61例下壁A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其中3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与58例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其中3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前者住院期左心衰竭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室壁运动异常更严重(P<0.05);血清CPK峰值更高(P<0.05);但两组患者左前降支(LAD)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下壁AMI时并发胸前导联ST段压低预示心肌梗塞面积较大,易发生左心衰竭。但不是LAD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V1 导联ST段抬高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 方法 根据V1 导联ST段变化 ,10 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分为ST段抬高组 (30例 )和非ST段抬高组 (78例 ) ,分别观察两组病人右室梗死发生率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结果 V1 导联ST段抬高组具有较高的右室梗死发生率 ,右冠状动脉全部为梗死相关动脉 ,且较非ST段抬高组有显著近段病变发生率 (83%VS 4 2 % ,P <0 0 1)。 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时V1 导联ST段抬高提示右冠状动脉病变 ,特别是右冠状动脉近段病变 ,因而具有较高的右室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胸前导联ST段压低范围和幅度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胸前导联 ST段压低对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临床意义及探讨其可能发生机理。  方法 :回顾分析了 1992年~ 1997年期间首次住院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 183例。将患者分为 4组 :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组 ( 组 ,n=5 6 ) ;胸前导联 ST段 V1~ 3压低组 ( 组 ,n=31) ;胸前导联 ST段 V4~ 6 压低组 ( 组 ,n=2 3) ;胸前导联 ST段 V1~ 6 压低组 ( 组 ,n=73)。资料分析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谱、左心室和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肌梗塞的并发症和病死率。  结果 :胸前导联 ST段压低患者比无胸前导联 ST段压低患者存在较大梗塞范围 ,心肌梗塞并发症和住院病死率较高。广泛 ST段压低时更显著 ,其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分别为 45 .0 %、12 .3% (P<0 .0 5 )和 8.2 %(P<0 .0 1)。胸前导联 ST段广泛压低总和≥ 0 .8m V显示预后更差 ,住院病死率 9.4% ,同 ST段压低 <0 .2 m V比差异显著 (P<0 .0 5 )。 组和 组存在左前降支病变或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明显高于 组 ,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胸前导联 ST段压低分布范围和压低幅度对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的预后判断和危险分层有一定价值。可能提示心肌梗塞范围较大 ,或同时存在前降支病变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导联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6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均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常规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压低>1mm分为ST段压低组(48例)与ST段正常组(18例),比较分析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7.3%有下壁导联ST段压低,ST段压低组中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73.2%为左前降支(LAD)近端病变,显著高于ST段正常组(45.8%)。ST段压低组55.6%伴有心电图STI,aVL抬高,显著高于ST段正常组(4.2%)(P<0.01)。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下壁导联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而与LAD近端病变有关,可能反映高侧壁心肌缺血时的心电图对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2年 5月住院的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6 0例。按胸前导联ST段压低范围将患者分为 4组 :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组 (Ⅰ组 ,n =2 2 ) ;胸前导联V1~ 3ST段压低组 (Ⅱ组 ,n =12 ) ;胸前导联V4~ 6 ST段压低组 (Ⅲ组 ,n =12 ) ;胸前导联V1~ 6 ST段压低组 (Ⅳ组 ,n =14 )。分析内容包括冠心病危险因素、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心肌梗死的并发症。结果 :左前降支 (LAD)病变发生率在Ⅰ与Ⅲ、Ⅳ各组分别为 4 7 1%、6 0 %、72 7% (P >0 0 5 ) ,而在Ⅱ组仅为 9 1% ,与Ⅰ组比较 ,Ⅱ组的LAD病变发生率低 (P <0 0 5 ) ,但Ⅰ组LAD病变程度较轻 ,>90 %狭窄者仅占 12 5 % ,而Ⅲ、Ⅳ组分别占 83 3%、87 5 % (P <0 0 5 ) ;回旋支 (LCX)病变在Ⅰ、Ⅱ、Ⅲ、Ⅳ组分别占 17 6 %、4 5 5 %、6 0 %、6 3 6 % ,与Ⅰ组比较 ,Ⅲ、Ⅳ各组的LCX病变发生率较高 (P <0 0 5 ) ,且Ⅳ组多支病变比例较高 (P <0 0 5 ) ;左室射血分数 (LVEF)在Ⅰ、Ⅱ、Ⅲ、Ⅳ组分别为 0 6 3± 0 0 5、0 6 2± 0 0 6、0 5 5± 0 10、0 5 1± 0 13,与Ⅰ组相比 ,Ⅳ组的LVEF较低 (P <0 0 5 ) ;低血压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aVR导联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75例,均经再灌注治疗及冠状动脉造影,依据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将病例分为抬高组、无偏移组和下移组。结果前降支再灌注TIMI分级0~1级在ST段抬高组、无偏移组、下移组分别为15例(78.9%)、31例(91.2%)、21例(95.5%),后两组与ST段抬高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相对2~3级血流也类似情况,ST段抬高组与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犯罪血管为左主干病变的ST段抬高组、无偏移组、下移组分别为4例(21.1%)、1例(2.9%)、3例(13.6%),有显著差异(P<0.01);病变范围为前降支近端至S1,病变范围为前降支近端至D1,三组无明显差异,多支病变和侧支循环形成2级以上ST段抬高组与无偏移组,下移组与无偏移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早期临床情况显示ST段抬高组和ST段下移组的血清BNP和cTnI明显高ST段无偏移组(P<0.05);ST段抬高组和下移组行CABG和IABP应用明显高于无偏移组(P<0.01),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如果aVR导联ST段抬高或下移可能提示有严重的左主干病变,左前降支病变或严重的多支病变,且有大面积的心肌梗死,心肌收缩功能损害明显,应用IABP或急诊CABG比率增高  相似文献   

11.
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 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收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首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88例 ,按照胸导联有无 ST段下移分为不伴胸导联 ST段压低组 45例 ( ST段无压低或 ST段压低 <0 .1m V)及伴胸导联 ST段压低组 43例 ( ST段压低≥ 0 .1m V)。结果 伴胸导联 ST段压低组合并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及住院病死率较不伴胸导联 ST段压低组明显增高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病变及多支病变者显著增多。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 ST段压低者其临床合并症多 ,预后差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合并左前降支病变者显著增多 ,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 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 2例首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资料。结果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 ( 、 、a VF) ST段下移≥ 0 .0 5 m V组与 <0 .0 5 m V组的 、a VL导联 ST80 值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 ;两组的左前降支 6段 ( LAD6 )或 LAD始部病变的发生率也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 ;下壁导联 ST段压低≥ 0 .0 5 m V对 L AD6 或 LAD始部病变预测价值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是 : 导联 5 9%、5 0 % ; 导联 83%、70 % ;a VF导联 83%、70 %。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预示 LAD6 或 L AD始部病变是高前侧壁发生透壁性心肌缺血的“镜像”反应 ,表现为 、a VL导联 ST段抬高 ;它与右冠状动脉、左旋支、多支病变以及胸前导联 ST段抬高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 (AMI)前壁和下壁导联ST段同时抬高较少见。本文分析了 12例此种ST段改变的AMI病例的冠状动脉造影 (CAG)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所见 ,以探讨其梗死相关动脉 (IRA)的分布。一、资料和方法1 资料 :男 11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5 9 5岁 (35~ 85岁 ) ,所有病例符合以下条件 :持续胸痛大于 30min ,心肌酶(CK)高于正常 2倍以上 ,急性期心电图V2 4导联ST段抬高≥ 0 2mV ,且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 0 2mV ,无陈旧心肌梗死病史 ,发病 2~ 4 8h接受CAG及PTCA。2 方法 :C…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3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和35例不伴有胸前导联ST段改变的患者对比研究,观察两组在发病后4周内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和病死率。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院1993年3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73例有Q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有无胸前导联ST段的压低分为两组:ST段压低组38(男28,女10)例,年龄40~89岁,其中伴V1~3ST段压低者13例,伴V4~6ST段压低者12例,伴V1-6ST段压低者13例。不伴胸前导联ST段改变组35(男27,女8)例,年龄42~82岁。2组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3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电图与入院后3周冠脉造影对照,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左前降支、多支血管病变、心肌酶峰值、STⅡ抬高〉ST;及右冠病变部位关系。  相似文献   

16.
aVR ST段抬高伴广泛导联ST段压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药物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病死率高。明确此类患者的病变类型,及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血管重建治疗对患者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分析aVR ST段抬高伴广泛导联ST段压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预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常规心电图检查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和指导治疗的主要依据之一。现总结52例老年前壁AMI者心电图、冠脉造影(CAG)资料,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991~1998年前壁AMI者,男49例、女3例,年龄59~76岁。符合WHO AMI诊断标准:①典型心前区压榨样疼痛超过30min,V_(1~4)出现Q波,前壁至少2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0.2mV,  相似文献   

18.
富路  张师义  屈昌芝 《心脏杂志》2009,21(4):547-549
目的 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AIMI)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8月~2007年8月住院的AIMI患者91例。按胸前导联ST段是否压低将患者分为4组:胸前导联ST段无压低组(n=27);胸前导联仅V1~4 ST段压低组(n=26);胸前导联仅V5~6 ST段压低组(n=12);广泛胸前导联ST段压低组(n=26)。结果 AIMI伴有胸前导联V1~4 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呈负相关,ORⅢ=0.38,无统计学意义;AIMI伴有胸前导联V1~6 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呈正相关,ORⅣ=5.25,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胸前导联V1~6 ST段压低组与其他组相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差异显著(P<0.05);该组前降支病变率高(73.1%),但与其他3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IMI伴有胸前导联V1~6 ST段压低提示多支病变,且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9.
分析5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下壁 ST 段偏移的情况。结果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时,前壁 ST段升高,若下壁呈镜像 ST 段压低,表明下壁无缺血性损伤,其预后取决于前壁损伤的范围及程度;若下壁 ST 段无偏移或升高,说明下壁也有缺血损伤,其预后取决于前壁和下壁损伤的情况,但主要还是取决于前壁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20.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6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导联ST段压低与常规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①单纯下壁心肌梗死不伴胸导联ST段改变显著多于伴胸导联ST段改变(P<0.01),下壁伴正后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改变显著多于不伴胸导联ST段改变(P<0.01),而下壁伴右心室心肌梗死与胸导联ST段改变无明显区别(P>0.05)。②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与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均较不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高(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表明心肌梗死广泛,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