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2 毫秒
1.
超声引导经皮热消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评价经皮热消融方法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疗效。方法97例肝细胞性肝癌病人共190个结节接受了经皮微波或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完全消融率93%。对直径≤2cm、2.1~3.9cm和≥4.0cm的结节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3%、94%和86%。局部复发率10%,直径≤2cm、2.1~3.9cm、≥4.0cm的结节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10%和32%。1,2,3年无远处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7%、35%和31%。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59%、50%。结论微波及射频热消融是治疗肝癌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但在较大肿瘤局部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93例肝癌患者的治疗经过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42例(冷循环微波组)、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51例(射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预后差异。结果:冷循环微波组患者的缓解率78.57%、AFP转阴率80.95%,明显高于射频组的56.86%、60.7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循环微波组与射频组的总有效率、术后1年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3年冷循环微波组生存率分别为73.81、33.33%均明显高于射频组的50.98%、15.69%(P0.05);冷循环微波组与射频组的发热、白细胞降低、肝肾功损害、肝区疼痛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肝癌对于缓解患者病情、延长生存时间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在热消融治疗肝细胞癌(HCC)病人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HCC病人305例,均为单发直径3 cm肿瘤,109例接受射频治疗,196例接受微波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远期疗效并统计分析病人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AFP≥400μg/L组和AFP400μg/L组病人1、3、5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6%、66.9%、49.8%和96.2%、90.0%、74.7%(P=0.001),1、3、5累积复发率分别为36.3%、61.2%、75.2%和17.6%、38.9%、59.0%(P=0.003)。COX多因素分析中,AFP≥400μg/L是影响术后生存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射频组和微波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7%、79.5%、65.8%和94.8%、82.4%、69.4%(P=0.211)。1、3、5年复发率分别为24.1%、50.6%、61.1%和21.4%、40.1%、59.7%(P=0.424)。结论 AFP≥400μg与肝癌预后的生存和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肝癌病人术后预后的指标。早期肝癌射频和微波消融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经皮消融术对复发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复发性肝细胞癌14 1例6 2 8个结节分别采用了经皮超声引导下微波、射频、酒精和沸腾蒸馏水消融治疗,观察局部、远期疗效和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 肿瘤完全消融率92 . 0 % (5 78/ 6 2 8) ,微波、射频、酒精和沸腾蒸馏水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6 3% (10 5 / 10 9)、92 . 9% (119/ 12 8)、91. 5 % (311/ 340 )和84. 3% (43/ 5 1)。本组治疗后局部复发率13 5 % (78/ 5 78) ,微波、射频、酒精和沸腾蒸馏水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1 .4 % (12 /10 5 )、13. 4 % (16 / 119)、11.9% (37/ 311)和30 . 2 % (13/ 4 3)。14 1例患者经2~6 6月随访,117例患者(81% )的肝功能无明显变化。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5 %、5 3%、2 6 %。结论 经皮消融治疗复发性肝癌对肝功能损伤小,能有效控制局部病变发展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微波消融(PMCT)与射频(PRFA)治疗高龄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微创一科2004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高龄肝癌患者54例,按所接受治疗方法分为射频组12例和微波组42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总体生存率以及无瘤生存率。结果射频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6.7%,22.2%,微波术后1、2、3年生存率为95.7%,89.3%,46.4%,两组曲线经Log-rank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6),射频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为90.9%,60.6%,40.4%,微波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为83.7%,74.8%,51.1%,两组无瘤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疼痛。未见有严重并发症和致死病例。结论微波消融治疗对于高龄肝癌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经皮热消融治疗可再手术切除的复发性肝细胞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经皮热消融治疗可再手术切除复发性肝细胞癌(RHCC)的临床疗效。方法 37例肝切除后 RHCC,肿瘤直径1.2~7.0 cm,平均(2.8±1.3)cm,临床评估可再切除但由于病人不愿意接受手术,采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MWA)或射频消融(RFA)治疗,观察局部疗效、治疗并发症和远期生存情况。结果肿瘤完全消融率(完全灭活率)91.9%(34/37),其中直径≤3 cm结节为95.8%、3 cm 以上者84.6%。并发症发生率5.4%(2/37),无治疗死亡。平均随访(20.5±14.4)个月,肿瘤局部复发与肝内远处复发率分别为21.2%、72.2%。消融后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5.9%、17.4%,中位无瘤生存期为6.7个月;消融后1、3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0.0%、35.3%和35.3%,中位生存期为32.6个月;初次肝切除后1、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85.1%、63.4%、41.0%和37.6%,中位生存期47.0个月。结论经皮热消融技术是可再手术切除 RHCC 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CT引导微波消融与冷冻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接受CT引导下消融治疗的原发或转移性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微波消融组29例,冷冻消融组19例,比较2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消融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微波消融组与冷冻消融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48%(10/29)vs 42.11%(8/19);χ~2=0.285,P=0.594],术后3个月消融治疗有效率[72.41%%(21/29)vs 73.68%(14/19);χ~2=0.009,P=0.923]及疾病控制率[96.55%(28/29)vs 94.74%(18/19);χ~2=0.095,P=0.7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6、12、24、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2.72%、81.28%、64.54%、54.91%,冷冻消融组分别为94.07%、81.13%、57.33%、43.04%,2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3)。结论 CT引导微波消融与冷冻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均较为有效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联合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和单独射频消融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7例肿瘤结节小于3cm的小肝癌病人共23个肝癌结节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12个结节采用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平均毁损最大直径(40.8±3.1mm)明显大于单独射频组(37.8±2.8mm)(P<0.05).随访期间,联合治疗组1例(11.1%)复发,单独射频组1例(12.3%)复发.联合治疗组并发症与单独射频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射频消融联合TACE与单独射频治疗比较,可以增加肝癌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危险部位原发性肝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5例接受超声引导下MWA治疗的HCC患者资料。根据肿瘤位置,分为危险组(肿瘤距重要器官或组织≤5mm)及非危险组(肿瘤距重要器官或组织5mm)。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危险组196例共258个病灶,非危险组179例共233个病灶。两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7.67%(252/258)、97.85%(228/2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危险组和非危险组患者1、3、5年局部肿瘤进展率分别为9.57%、19.72%、24.18%和7.34%、13.44%、14.61%;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88%、36.22%、25.37%和73.74%、43.17%、19.12%;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87%、69.50%、60.05%和94.97%、74.24%、64.91%。两组间1、3、5年局部肿瘤进展率、无瘤生存率、累积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0.19、0.17)。危险组和非危险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6%(9/196)和1.11%(2/1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结论通过采用适当的辅助治疗方法,超声引导下MWA治疗危险部位HCC可获得与非危险部位肿瘤相当的局部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Ľ�΢�����ڼ������Ƹΰ����о�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改进微波消融技术治疗肝癌 ,评价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自 2 0 0 3年 8月至 2 0 0 4年 7月 ,利用低杆温微波电极在经皮肝癌消融治疗中无皮肤腹壁组织烧伤之虞的优点 ,改进常规的消融方法 ,将单次能量输出增加至 (70~ 80 )W× (2 0~ 2 5 )min ,对直径 >5cm的结节插入 3~ 4针 ,每个病灶治疗 1次。该研究运用该技术在超声引导下经皮消融治疗了 6 6例肝癌病人 10 5个肿瘤结节 ,观察组织消融范围、肿瘤完全消融率、局部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增强CT或MRI扫描显示单次能量输出造成的组织消融范围可达到 (3 5~ 4 0 )cm×(4 5~ 5 0 )cm。肿瘤经 1次治疗的完全消融率为 92 4 % (97/ 10 5 )。直径≤ 3cm、>3cm和 >5cm结节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 94 0 (6 3/ 6 7)、88 9% (2 4 / 2 7)和 90 9% (10 / 11) ,3组间以及每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值均大于0 0 5 )。在 1 0~ 12 4个月随访期间内 3个病灶 (2 9% )局部复发。无与治疗相关的死亡 ,并发症发生率 15 2 %(10 / 6 6 )。结论 改良的微波消融技术安全、有效 ,通过增加单次能量输出能够扩大组织消融范围 ,提高局部疗效 ,减少治疗次数和穿刺针数 ,降低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1.
射频毁损术与再手术切除治疗复发性小肝癌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射频毁损术治疗肝癌切除术后疗效以及其与再手术切除效果的比较.方法 病例为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在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治疗的213例复发性小肝癌(肿瘤结节直径≤3 cm,结节数≤3个),包括射频毁损术68例,再手术切除145例.Kaplan-Meier方法估计生存期,Log-rank分析生存曲线之间的差别,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从接受射频毁损术或再手术切除治疗时计算.结果 射频毁损术治疗的患者和再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7%、65.1%、37.3%和88.1%、62.6%、41.0%,其生存曲线无明显差别(P=0.693).但射频毁损术的1、3、5年无瘤生存率低于再手术切除组,分别为58.0%、27.8%、12.4%和79.4%、48.1%、34.4%(P=0.001).首次肝癌切除术后复发问期超过2年的患者的预后较好.结论 虽然射频毁损治疗的无瘤生存率低于再手术切除,但其远期总体生存率类似于再手术切除,可作为复发性小肝癌再切除术的替代性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台州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小肝癌(直径≤3 cm)患者,根据治疗 方法分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组(A组,47例)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组(B组,3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 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术后第2天AST和CRP水平,以及住 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29.1±12.3)min vs(127.5±29.6)min, P<0.001]、术中出血量[(5.3±2.1)mL vs (138.3±37.5)mL,P<0.001]、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0.9±0.3) vs (3.1±0.7),P=0.010]、下床活动时间[(0.7±0.2) d vs (2.3±0.9) d, P=0.021]、进食时间[(1.1±0.1) d vs (2.4± 0.6)d,P=0.045]、住院时间[(7.3±2.4)d vs (12.3±3.7)d,P=0.012]和住院费用[(23 872.8±2 159.5)元 vs(31 563.7±3 547.6)元,P=0.033]优于B组;且并发症中胆瘘(2.1% vs 13.8%,P=0.040)和肝功能不全发 生率(4.2% vs 19.4%,P=0.027)均低于B组。A组和B组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0% vs 93.7%、 72.5% vs 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治疗直径≤3 cm的小肝癌时,超声引导下射频 消融术比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恢复更快;两者总体治疗效果相当,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探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对直径≤5 cm尾状叶肝细胞癌的治疗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直径≤5 cm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44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消融组18例(行超声引导下RFA)和切除组26例(行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评估RFA消融效果和完全消融率;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生存情况。 结果消融组术后一次完全消融率为83.3%(15/18),补充消融后的完全消融率为100.0%,消融次数为1~2(1.3±0.4)次。消融组手术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53、10.517、12.590,均P<0.001)。术后两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消融组术后1、3、7 d时的TBIL、ALT、AST水平均低于同期切除组(P<0.05)。消融组术后发生Clavien-DindoⅠ~Ⅱ级并发症2例(11.1%),切除组发生Clavien-DindoⅠ~Ⅱ级5例(19.2%),Ⅲ~Ⅳ级2例(7.7%),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Clavien-Dindo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融组术后1、3、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4%、65.2%、34.2%,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94.4%、69.3%、50.6%;切除组术后1、3、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5%、61.3%、30.4%,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92.3%、65.5%、46.3%。两组累积无瘤生存率与累积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862;χ2=0.067,P=0.796)。 结论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直径≤5 cm尾状叶肝细胞癌安全可行,总体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同时可减少患者创伤,促进术后肝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进展期原发性肝癌124例,所有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单盲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所有患者均先进行TACE治疗,对照组患者实行两次TACE,观察组先行TACE,再次行RFA。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及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肿瘤完全缓解率为23.6%、部分缓解率为25.7%、稳定率为29.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3.6%、62.1%、36.7%,对照组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68.9%、45.2%、21.4%,两组间生存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是一种较好的综合治疗肝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三维可视化辅助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12-01至2019-06-0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连续收治的经皮微波消融的84例复发性肝癌病人,根据是否进行三维可视化评估分为三维重建组(30例,49个病灶)和常规组(54例,111个病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用三维可视化软件计算术前全肝体积、肿瘤体积、预计消融体积、术后全肝体积、消融体积,并对比术前规划消融体积与术后实际消融体积。结果 所有病人均完成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肿瘤最大径为(4.3±1.0)cm。随访时间为10(2~19)个月。三维重建组和常规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6.7% vs. 9.3%)、总存活率(100% vs. 94.4%)、肝内复发率(8.2% vs. 12.6%)及局部复发率(6.1% vs. 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组病人术前规划体积和消融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6),消融后剩余肝体积与标准肝体积的比值为98.0%±25.6%。两组病人微波消融前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胆碱酯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可视化辅助经皮微波消融在复发性肝癌的精准治疗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再次手术切除与经皮射频消融在老年复发性小肝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56 例肝癌术后以小肝癌形式复发的老年患者。其中再次手术切除治疗34例(手术切除组),经皮射频消融治疗22例(射频消融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术后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存状况,使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射频消融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AST、ALB指标优于手术切除组(P<0.05);手术切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数(31例次)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8 例次)( P<0.05)。射频消融组术后1、3、5 年无瘤生存率(86.4%、54.5%、45.5%)均明显好于手术切除组(61.8%、26.5%、1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射频消融对老年复发性小肝癌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优于手术再切除,而且射频消融具有创伤小、肝功能影响小、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以射频消融为主的微创方式治疗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8年2月间接受以经皮射频消融为主的微创方式治疗的84例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未见治疗相关性死亡,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4%(2/84),完全消融率为94.0%(79/84),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9%、54.%、48.2%.肿瘤最大径≤3 cm和>3 cm的患者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2%、67.7%、67.7%和59.1%、24.2%、12.1%(P=0.003),术后复发间隔时间≤1年和>1年的患者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1%、36.2%、24.2%和76.8%、70.6%、65.1%(P=0.040).结合和未结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的患者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5%、57.3%、57.3%和66.7%、33.3%、22.2%(P=0.017);结合和未结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患者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6%、66.0%、57.5%和55.6%、24.7%、24.7%(P=0.001).结论 射频消融是治疗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安全、有效的手段,肿瘤大小和复发间隔是其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或肝动脉栓塞化疗有助于提高射频消融对复发性肝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HYPOTHESI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3.1 to 8.0 cm in diameter. DESIGN: Case series with prospective data collection. SETTING: Tertiary referral center. PATIENTS: Eighty-six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ated with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rom May 1, 2001, to December 31, 2002, were placed into categories of those with tumors 3 cm or smaller (group 1, n = 51) and those with tumors 3.1 to 8.0 cm (group 2, n = 35) in diameter. INTERVENTION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was performed with a single or cluster cool-tip electrode. The choice of treatment route was based on tumor size and position. MAIN OUTCOME MEASURES: Complication, treatment mortality, and complete ablation rates. RESULT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was performed percutaneously in 26 patients in group 1 and 9 patients in group 2, with laparoscopy in 2 patients in group 1 and 1 patient in group 2, and with open operation in 23 patients in group 1 and 25 patients in group 2. The complication rates were 12% and 17% in group 1 and group 2, respectively (P =.48); treatment mortality rates were 0% and 3%, respectively (P =.41). Complete ablation rates after a single session of ablation assessed by means of computed tomography 1 month after treatment were 94% and 91% in group 1 and group 2, respectively (P =.68). CONCLUSIO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3.1 to 8.0 cm in diameter.  相似文献   

19.
射频消融治疗初发小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治疗初发小于5 cm 肝细胞癌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探索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适应证及进一步提高疗效的方法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分析2001年10月至2006年12月期间,124例在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行射频消融治疗初发小于5 cm肝细胞癌135个病灶,随访期至2008年3月.结果 中位随访期22个月,中位、平均总体生存期为46个月、(42.7± 2.7)个月;1、2、3、4、5年的总体生存率为86.8%、66.5%、56.5%、45.6%、36.5%.与总体生存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白蛋白(P=0.007,r=2.227)和凝血酶原时间(P=0.035,r=2.010).白蛋白≤35 g/L且凝血酶原时间>13 s(45例)和白蛋白>35 g/L且凝血酶原时间≤13 s(42例)两组病人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5%、21个月和67%、63个月.结论 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正常的初发小肝癌病人接受射频消融治疗能获得较高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