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将纳米磁小体靶向药囊(TM5-FUNC)经尾静脉注射入胆管癌荷瘤裸鼠体内,通过埋植在移植瘤内的磁化支架所产生的磁靶向引导作用,TM5-FUNC选择性地聚集于裸鼠胆管癌移植瘤组织内;探讨此装置对人胆管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成6组,通过尾静脉按分组方案给药,分别将TM5-FUNC 250mg/kg、200mg/kg和150mg/kg组列为高、中、低剂量组。计算各组裸鼠肿瘤体积、抑瘤率和肿瘤生长曲线。处死裸鼠后,将肿瘤标本置电镜下观察肿瘤组织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结合内置支架的TM5-FUNC高、中剂量组的移植肿瘤体积在治疗后35d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TM5-FUNC低剂量组的肿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其肿瘤的抑制率分别为:高剂量组39.6%、中剂量组14.6%、低剂量组7.9%。从高、中、低剂量TM5-FUNC干预组中可见,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肿瘤生长越缓,高剂量组肿瘤生长曲线变化最为缓慢,中剂量组次之,其余组曲线变化较为一致。电镜结果显示,TM5-FUNC对荷瘤裸鼠的肿瘤细胞有诱导凋亡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越为明显。结论:本课题组所研制的TM5-FUNC新剂型,在内磁场的导向作用下,能有效抑制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以肝切除术为代表的外科治疗仍是肝癌首选治疗方法~([1]),多项大型回顾性研究及Meta分析显示,肝癌病人术后的5年存活率为40%左右~([2]),然而,肝癌病人肝切除后5年复发率70%~([3])。近年来的临床总结发现,即使是疗效最好、符合根治性治疗标准的手术切除也已经无法进一步提高肝癌的存活率,单一手术切除在提高肝癌临床疗效方  相似文献   

3.
卡铂碳包铁纳米笼壳聚糖微球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卡铂碳包铁纳米笼壳聚糖微球(C-Fe@CN-CN)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应用反相微乳法制备C-Fe@CN-CN,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20、40、80、160mg/L)的C-Fe@CN-CN对HepG2细胞作用24、48、72h的生长抑制效应;流式细胞仪分析药物浓度为8、16mg/L,作用48h时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C-Fe@CN—CN对人肝癌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随剂量增加,24h抑制率由18.8%增至53.2%,随时间延长,抑制率由53.2%增至98.7%。微球作用24h时抑制效应低于原药。作用48h和72h时抑制效应等同于原药。C-Fe@CN-CN或原药作用48h后,肝癌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47.2%),随药物浓度增加,S期阻滞(59.3%)更加明显。空白微球对肝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分布无影响。结论C-Fe@CN—CN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机制与原药相同。均为诱导S期阻滞。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HCC)常伴有肝硬化并影响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给临床管理带来困难.HCC治疗的重大突破是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其中,索拉菲尼,一个Raf激酶抑制剂和抗血管生成的药物,显示了很好的生存优势,也证明了靶向治疗的有效性.几个正在进行的联合药物临床试验也显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将来运用高科技手段,可能会发现新的化学药物和肿瘤基因.最终,基于基因组的研究和对药物的反应性,可以将HCC进行分子水平的分类以及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尽管如此,外科手术还是治疗硬化性肝癌首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率高,>50%的肝癌病人最终将接受全身系统治疗。晚期肝癌的全身系统治疗手段匮乏,近十年来索拉非尼是惟一的一线治疗药物。目前,仑伐替尼、瑞戈非尼、卡博替尼和雷莫卢单抗等靶向治疗药物的Ⅲ期临床试验已得到阳性结果,且肝癌的免疫治疗也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但仍存在客观反应率低,缺乏有效的临床生物标记物等不足,而以免疫治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在Ⅰ、Ⅱ期临床试验中取得较单药更满意的抗肿瘤效果,且未产生更严重的副反应,其将是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米磁小体药囊靶向治疗肝癌的机制。方法肝癌裸鼠模型32只,记录各组治疗前及连续5d治疗后1、4、7、10、13d肿瘤体积,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el-2、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纳米磁小体药囊结合内置支架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治疗13d后各组肿瘤体积分别为(367.8±44.0)、(465.0±91.2)、(764.7±100.6)、(776.1±116.2)mm^3,其体积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l-2的蛋白和mRNA表达(0.154±0.014)也低于其他各组(0.275±0.025、0.524±0.049、0.557±0.064)(P〈0.01);bax、Caspase-3的蛋白和mRNA表达则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纳米磁小体药囊对肝癌裸鼠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下调bel-2表达和对bax、Caspase-3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其抑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肝癌(HCC)由于起病隐匿,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根治的机会,故化学药物治疗在中晚期HCC治疗中有重要地位。随着在基因层面认识的提高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对HCC的发病原因及分子通路都有了更新的了解,为靶向药物的运用提供了基础。近10余年来,HCC的靶向药物研究已取得部分成果,索拉非尼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进展期HCC。然而其余靶向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却不尽人意,HCC靶向药物的研究似乎进入了瓶颈期。笔者就中晚期HCC的靶向药物治疗进展做一综述,并分析诸多临床试验失败的可能原因及可行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靶向血管内皮细胞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运用抗肝癌区血管内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抑癌实验。方法 通过建立裸小鼠人肝癌动物模型来进行,抑瘤实验。结果 抗肝癌区血管内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在肝癌动物模型的抑瘤裕有明显的抑瘤作用。结论 抗体在动物实验中明显的抑瘤作用,表明通过应用这种抗体可对肝癌进行以血管为靶向的生物治疗,从而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Fe2O3纳米磁流体热疗治疗肝癌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研究在一定高频交变磁场不同浓度的Fe2 O3 纳米磁流体热疗对SMMC772 1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 )比色法检测Fe2 O3 纳米磁流体热疗 (MFH)对SMMC772 1肝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 ,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凋亡细胞 ,荷瘤鼠热疗实验检测MFH对肝癌的肿瘤体积抑制率及质量抑制率。结果 SMMC772 1细胞经Fe2 O3 纳米磁流体热疗作用后 ,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 ,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 ,且与磁流体浓度呈依赖关系 ;动物实验显示纳米磁流体热疗对肝癌的体积和质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Fe2 O3 纳米磁流体热疗能抑制肝癌SMMC772 1细胞增殖 ,促进其凋亡 ,并对肝癌显示明显的体积和质量抑制效应 ,对肝癌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键合表阿霉素纳米胶束(EPI-NPs)在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肝内的分布及药效.方法 制备具有靶向控释作用的EPI-NPs,Walker-256细胞直接注射法制作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通过肝动脉灌注给药(EPI含量均为2 mg/kg),利用组织荧光和匀浆荧光技术对比分析EPI-NPs和表阿霉素(EPI)在肝内的分布特点,并作药效对比.结果 EPI-NPs组肿瘤组织的EPI荧光强度高于肝组织(P<0.05),而EPI组则表现为平均分布;EPI-NPs组在肿瘤及肝内的EPI荧光强度均高于EPI组(P<0.05).EPI-NPs组大鼠肝移植瘤的体积抑瘤率及质量抑瘤率分别为72.96%和68.19%,EPI组的体积抑瘤率及质量抑瘤率分别为39.16%和35.33%,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I-NPs组生存率高于EPI组(P<0.05).结论 EPI-NPs具有良好的肿瘤组织靶向性和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问题.方法 对本期手术270例(A组,肿瘤切除217例,TACE/和门静脉置管灌注化疗38例,剖腹探查15例)与已发表资料779例(B组,肿瘤切除223例TACE/和门静脉置管灌注化疗428例,剖腹探查128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随访183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33%,69.40%,19.63%.B组随访176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55%,43.18%,9.75%.结论 技术进步、医患双方对肝癌治疗观念的改变,使手术总体治疗效果得以改善;积极争取切除合并门静脉、胆道癌栓肝癌病员结合综合治疗,可取得延长生存的效果;术后肝炎活动者,复发慨率增加,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期肝切除术(ALPPS)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实施腹腔镜下ALPPS手术的11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第一期手术主要为门静脉右支结扎、肝脏离断手术,根据患者的一期手术后基本情况及未来残余肝脏体积(FLR)决定患者是否实施二期手术,分为二期手术组7例、非二期手术组4例。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进行处理,计量指标采用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第1、5、7、10、14天,二期手术组患者的ALT、AST测定值均低于非二期手术组(P0.05),术后第5、7、10、14天,二期手术组患者的ALB、未来残余肝脏体积与标准肝脏体积(FLR/TLV)值均显著的高于非二期手术组(P0.05);二期手术组在第7天实施二期手术时,FLR/TLV值较术前增加了10.4%,非二期手术组仅增加4.4%;进行了二期手术的患者复发间隔时间长于非二期手术组患者(Z=-2.793,P=0.0190.005)。结论腹腔镜下ALPPS治疗原发性肝癌并肝硬化患者具有临床可行性,该手术方法能在一定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对于传统方法无法根治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奥曲肽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oetreotide,OCT)抑制大鼠诱导肝癌形成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用二乙基亚硝胺溶液(DENA)诱导大鼠肝癌模型,随机分成OCT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大鼠存活情况和肝癌发生率,用免疫组化和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肝脏和肝癌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2(somatostatin receptor 2,SSTR2)蛋白和Mrna的水平.结果 OCT组的存活率70.0%(7/10)明显高于对照组30.0%(6/20)(x2=4.344,P<0.05);DENA喂养16周的诱癌率,OCT组(0%,0/10)低于对照组(30.0%,6/2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50,P>0.05);DENA喂养22周的诱癌率,OCT组(22.2%,2/9)显著低于对照组(83.3%,10/12)(X2=7.843,P<0.01).SSTR2mRNA和蛋白表达随肝硬化加重而增加,DENA喂养16周时最强,DENA喂养22周时明显下降,肝癌内的表达更低于周边组织(分别F=35.010和13.386,均P<0.01);OCT治疗组DENA喂养8周和16周后的SSTR2mRNA和蛋白水平均近似于对照组,但DENA喂养22周时两者的水平均无明显下降,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分别t=2.806和4.498,均P<0.05).结论 OCT能有效地抑制大鼠肝癌的形成,并减少诱癌大鼠的死亡率,SSTR2表达的维持可能是OCT发挥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联合交变磁场对肝癌细胞和人肝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人肝癌细胞HepG2及人肝细胞L-02细胞,随机分成A1、A2组(即RPMI 1640对照组),B1、B2组(游离阿霉素),C1、C2组(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D1、D2组(阿霉素纳米粒),E1、E2组(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实验组每组含有0.5 mg/L或等量的阿霉素;除C1、C2组外,其他各组置交变磁场(频率为100 kHz、磁场强度为15 kA/m)中,作用30 min.通过细胞计数、Hoechst荧光染色、DNA蛋白电泳、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形态、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1)E1、E2组,HepG2和L-0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最强,DNA梯形带最明显,细胞凋亡率分别达40.12%、45.3%;S期细胞分别为39.53%、53.46%,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2)L-02细胞的形态改变、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率明显强于HepG2细胞(P<0.05).结论 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交变磁场介导下,对HepG2和L-02细胞产生热化疗协同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交变磁场作用下Fe3O4纳米磁流体对HepG2裸鼠移植性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建立HepG2裸鼠肝癌移植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磁场空白组、Fe3O4纳米磁流体组3组.其中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磁场空白组仅接受磁场作用不做其他处理;Fe3O4纳米磁流体组于裸鼠肿瘤部位直接注射PEG(polyethylene glycol)-PEI(polyetherimide)/Fe3 O4纳米磁流体后接受磁场作用.实验中,交变磁场发生频率为40 kHz,磁场强度峰值为5 kA/m,作用时间为15 min/d,共15 d,观察并记录7、15 d两个时段皮下肿瘤体积、重量的变化情况,以及肿瘤的病理改变和肝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裸鼠移植性肝癌肿瘤的成瘤率为100%,7和15 d的记录显示Fe3O4纳米磁流体组裸鼠肿瘤体积和重量均小于其他两组,抑瘤率为54.20%(t=14.506,P<0.01),明显高于磁场空白组的22.66%(t=7.497,P<0.05).空白对照组的肿瘤细胞生长良好,细胞密度大,核大深染,形态不规则,核分裂象多见;磁场空白组肿瘤细胞较为稀疏,间质增多,有坏死区形成;纳米磁流体组有大量的肿瘤细胞呈凝固性坏死,细胞核分解、消失,血管明显减少,肿瘤细胞分布稀疏.结论 Fe3O4纳米磁流体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对HepG2裸鼠移植性肝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Fe3O4 nanometer magnetic fluid-induced hyperthermia on implanted liver cancer in nude mice under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 Methods Nude mice model bearing implanted HepG2 was established. Mice were then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the blank control group; the magnetic field group; nanometer magnetic fluid group. The magnetic field group were just put under the magnetic field; Nanometer magnetic fluid group received injection of PEG-PEI/Fe3O4 nanometer magnetic fluid under the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 At the frequency of 40 kHz, and magnetic field of 5 kA/m, 15 minutes one day in the next 14 days. On the 7th day and the 15th day, the changes of tumor volume and weight were recorded, cell apoptosi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done. Results On the 7th and the 15th day, in the nanometer magnetic fluid group, tumors' volume was smaller and the weight was lighter than other groups, and the tumor inhibitory rate of 54. 20% (t = 14. 506,P <0. 01 )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magnetic field group 22. 66% ( t = 7.497, P < 0. 05 ). In the control group, tumor cells grew well, high density, the nucleus engrained, the shape irregular, the nuclear fission clear;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magnetic field group, tumor cells scatter thinly, intercellular substance increases, and necrosis area formed;in the nanometer magnetic fluid group, many of tumor cells died, their cell nucleus broke up and vanished,the blood vessel reduced obviously, and the tumor cell spread thinly. Conclusions Under the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 PEG-PEI/Fe3O4 nanometer magnetic fluid inhibits liver cancer growth in nude mice model of HepG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用交变电磁场(E)介导纳米氧化铁粒磁性顺铂微球(nCDDPmm)靶向栓塞热化疗治疗肝癌的作用。方法 制备移植性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5组经肝动脉插管灌注:(1)对照组,生理盐水+40kHz、24kA/min的E30min;(2)nCDDPmm(铁30mg/kg,顺铂2mg/kg)+E组;(3)纳米铁粒磁性微球(nmm,铁30mg/kg)+E组;(4)nCDDPmm组;(5)nmm组。用光纤温度测量仪监测癌中心区、癌边缘区、正常肝组织和直肠的温度变化;观察治疗时和治疗后14d肝癌体积的变化,肿瘤生长率,肝癌和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nCDDPmm+E和nmm+E组的癌中心区(43.71℃,43.66℃)和癌边缘(40.21℃,40.63℃)的温度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36.95℃,36.21℃)和直肠(36.18℃,35.88℃)(P〈0.01),对照组、nCDDPmm和nmm未加E组各部位的温度无明显升高。14d后,除nCDDPmm+E组肿瘤体积缩小外,其余各组的肿瘤体积增大4~15倍;各组肿瘤生长率分别为600%,-63%,139%,428%,598%(P〈0.01)。nCDDPmm+E组肝癌细胞大面积坏死(70%以上),癌灶及癌边缘可见到栓塞的微球,其余各组的肝癌细胞中到轻度坏死(0~70%),正常肝组织未见明显的微球和坏死。结论交变电磁场可以通过诱导兔VX2肝癌靶区栓塞nCDDPmm和nmm的温度升高,介导靶区温度升高达43℃以上,磁介导的热疗对顺铂化疗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手术处理七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方法及要点。方法本组肝癌切除后,自肝断面胆管残端清除癌栓;胆总管切开取出癌栓并与肝断面上的胆管“会师”。结果随访1年,健在6例,死亡1例。结论肝癌切除加胆管癌栓清除术对伴发胆管癌栓的原发性肝癌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顺铂增加TRAIL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分子机制,提供TRAIL应用肝癌临床治疗的一种新的用药模式。方法 以肝癌细胞HepG2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顺铂联合应用TRAIL对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顺铂作用前后HepG2细胞在TRAIL诱导凋亡过程中Caspase-8、Caspase-3、DR4、DR、DcR,c—FLIP及RIP的表达变化。结果 顺铂能够增强TRAIL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能力,两者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顺铂预先处理能够下调c-FLIP及RIP的表达及增加DR的表达。结论 TRAIL联合顺铂可以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其机制是通过下调c-FLIP及RIP的表达,解除Caspase-8受抑,恢复凋亡信号的传导来实现的。死亡受体D&的表达上调也可能参与了这一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transcathcter arterial chemotherapy,TAC)后肝组织8-羟基-2'脱氧鸟嘌呤核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p53和p21_(waf1/cip1)蛋白的表达.方法 HCC患者分为两组,术前行TAC治疗的HCC患者39例(TAC组),术前未行TAC治疗的HCC患者50例(非化疗组),肝血管瘤和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5例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的8-OHdG、p53和p21~(waf1/ci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8-OHdG表达在癌组织中表现为非化疗组高于TAC组(F=9.516,P<0.05),对照组最低(F=9.516,P<0.01);在TAC组与非化疗组均为癌组织高于痛旁组织(分别t=7.101,t=8.020,均P<0.001);癌旁组织与对照组的8-OHdG水平差异尤统计学意义;TAC组与非化疗组巾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8-OHdG表达呈正相关(r=0.651,r=0.493,均P<0.001).p53表达在TAC组和非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1~(waf1/cip1)三组间有差异表达.在癌组织中和癌旁组织p21~(waf1/cip1)表达均为对照组最高(F=13.459,F=16.613,均P<0.001),TAC组高于非化疗组(F=13.459,F=16.613,均P<0.01),但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_(waf1/cip1)在非化疗组中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表达的水平呈正相关(r=0.872,P<0.001).结论 HCC痛组织的8-OHdG、p53和p21~(waf1/cip1)的表达高于痛旁和非HCC肝组织;癌细胞可能经由增强的氧化应激修复机制逃脱介入化疗.  相似文献   

20.
卡培他滨抑制肝细胞癌肺转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对肝细胞癌(HCC)肺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HCC及其肺转移灶组织中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的表达;3例肝癌切除术后复查发现肝癌肺转移的病人采用PD-ECGF相关的卡培他滨化疗(剂量为1250mg/m^2,2次/d,口服持续14d,再停止7d,21d为一个化疗周期);每例病人5~6个周期。结果10例HCC组织中有7例表达PD-ECGF,癌周正常肝组织中表达率仅30%(3/10),而其肺转移灶组织中有8例表达。3例病人均能耐受卡培他滨治疗,未见严重的化疗并发症。1例口服卡培他滨疗程结束后复查发现肿瘤完全缓解,肺转移灶消失;1例肺转移灶稳定无进展;1例肺转移灶进展并转移至脑部。3例病人发现肝癌肺转移后生存分别已达18、13和5个月。结论PD-ECGF在HCC肺转移灶组织中高表达,卡培他滨口服化疗可作为治疗肝癌肺转移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