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酪氨酸激酶Syk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Ding YB  Wu ZY  Wang S  Fan P  Zha XM  Zheng W  Liu XA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3):137-139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Syk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生成及转移的关系 ,以及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 (PR)、p5 3、HER2 /neu基因的关系。方法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4 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以及 15例良性乳房纤维瘤组织中SykmRNA的表达 ,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 0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p5 3、HER2 /neu的表达的情况。结果 所有正常乳腺组织都有Syk基因的表达 ,而 4 0例乳腺癌组织中只有 9例表达 ,正常乳腺与乳腺癌组织中Syk基因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4 7 4 ,P <0 0 5 ) ,且乳腺癌组织中SykmRN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 (t =3 4 1,P <0 0 5 )。有淋巴结转移的 18例乳腺癌组织中 ,1例有Syk基因表达 ,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SykmRNA的表达率和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χ2 =3 77,P <0 0 5 ,t=2 74 ,P <0 0 5 )。SykmRNA表达与 p5 3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 结论 Syk基因的表达在抑制乳腺癌的生长及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乳腺病变组织中脾酪氨酸激酶(Syk)表达差异,并分析Syk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及其他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纤维囊性乳腺病组织、16例乳腺DIN2组织(导管原位癌,中级别)、16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95例癌旁组织中Syk蛋白的表达,并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p53、HER2/neu表达。结果:纤维囊性乳腺病组织、乳腺DIN2组织、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Syk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0%(18/20例)、50.00%(8/16例)、34.52%(58/168例)及78.95%(75/95例)。乳腺癌组织中Syk阳性表达率较纤维囊性乳腺病组织(P〈0.05)及乳腺癌旁组织(P〈0.05)明显降低。乳腺DIN2组织中Syk阳性表达率较纤维囊性乳腺病组织(P〈0.05)及乳腺癌旁组织(P〈0.05)明显降低。Syk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及ER、PR、p53、HER2/neu表达结果均无相关性。结论:Syk在纤维囊性乳腺病、癌旁组织、癌前期病变和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脾酪氨酸激酶(Syk)蛋白表达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VEGF-D表达的影响及对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30例无淋巴结转移、30例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及10例乳腺腺病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yk、VEGF-C、VEGF-D的表达,并检测计数淋巴管密度(LVD).结果 Syk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腺病组织(P<0.01),VEGF-C和VEGF-D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腺病组织(P<0.01),Sky阳性表达与VEGF-C和VEGF-D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s=-0.352,rs=-0.355;P<0.01),与LVD水平呈负相关(rs=-0.297,P<0.05).结论 Syk阳性表达与VEGF-C、VEGF-D阳性表达、D2-40标记的LVD水平呈负相关,提示乳腺癌中Syk的下调可能使VEGF-C、VEGF-D的表达增高,从而使淋巴管的生成增多,导致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
肝癌的微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肝癌组织连续切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肝癌组织标本50例,采用抗人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人VEGF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组织中微血管及VEGF阳性表达细胞。结果 50例肝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者28例,阳性率为56%。肝癌及癌旁正常肝组织MVD测定结果显示,VEGF阳性表达组明显谪于阴性表达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侵袭性与脾酪氨酸激酶基因Syk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13,他引:14  
目的 探讨脾酪氨酸激酶 (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双重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MSP)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检测Syk基因在 12 0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甲基化和表达情况。 结果  12 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 ,48例未检测到SykmRNA的表达 ,而癌旁正常组织均有表达。癌旁正常组织未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3 7例肿瘤组织发生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3 0 .8% ) ,癌组织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增高 (P <0 .0 0 0 5 )。在淋巴结转移的 5 6例中 ,2 4例发生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而无淋巴结转移的 64例中 ,13例发生甲基化 ,有淋巴结转移的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0 8)。发生甲基化的肿瘤组织中 ,均无SykmRNA的表达。结论 结直肠癌中 ,SYK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导致其mRNA的失表达 ,从而引起结直肠癌的侵袭性增强 ,它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侵袭转移的又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长脾脏酪氨酸激酶[Syk(L)]和短脾脏酪氮酸激酶[Syk(S)]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分布。方法 采用胞核、胞质分离技术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系BT474和MIM68中两种Syk蛋白异构体的细胞内分布。构建表达Syk(L)或Syk(S)的MIM35稳定细胞克隆,采用细胞胞核、胞质分离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Syk(L)及Syk(S)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 在乳腺癌细胞系BT474和MIM68中,Syk(L)在细胞质、细胞核内均有表达,Syk(S)只表达在细胞质中。MB435-Syk(L)稳定细胞株中的Syk(L)在细胞质、细胞核内均有表达,MB435-Syk(S)稳定细胞株中的Syk(S)只分布在细胞质内。结论 在乳腺癌细胞中,Syk(L)可由细胞质移位到细胞核内,而Syk(S)只存在于细胞质中。Syk(L)的抑癌功能可能与它的细胞核内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研究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upervision法分别检测4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10例非肝癌患者的肝脏组织中LVD和MVD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肝癌肝内转移、门脉癌栓和淋巴转移间的关系;分析癌旁组织LVD与癌组织MVD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在4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0例非肝癌患者的肝脏组织中平均LVD值分别为(10.65±3.75)、 (8.98±2.52)、 (3.15±1.49);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的LVD值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均 P <0.01)。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平均MVD值分别为 (71.08±43.19)、 (23.20±4.70)、 (16.80±3.01),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的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结论 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LVD及MVD高表达,与肝内转移、门静脉癌栓及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9.
~~酪氨酸激酶A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与嗜神经侵袭的关系@王磊$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陕西省西安市710032 @孙沫逸$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陕西省西安市710032 @杨耀武$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陕西省西安市710032 @程晓兵$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陕西省西安市710032 @李建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陕西省西安市71003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蛋白酪氨酸激酶Pyk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yk2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胃癌组织中Pyk2表达的差异.应用质粒转染的方法,将质粒PKH3-Pyk2和PKH3-PKM(PKM,dominant-negative Pyk2 mutant)转染胃癌细胞系BGC-803,观察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变化,探讨Pyk2在胃癌中作用机制.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yk2蛋白在28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很低或几乎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Pyk2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2,P<0.05).转染PKH3-Pyrk2质粒后,对凋亡抑制蛋白bcl-2影响不明显,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升高.结论 Pyk2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高表达,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Pylc2可能通过上调bax蛋白的表达而促进胃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Delta样配体(DLL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5例肝细胞癌(HCC)中DLL4和VEGF的表达,用CD34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DLL4和VEGF表达在HCC组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肝组(P<0.01),与HCC的临床病理学分级相关(P<0.01),HCC组中的CD34表达与DLL4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r=-0.778);与VEGF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r=0.747),32例共表达DLL4和VECF蛋白者,其平均微血管数(19.70±5.82)个/HP,明显高于非共表达组(7.60±2.12)个/HP(P<0.01).结论 DLL4、VEGF在肝细胞癌血管生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eriod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用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30例HCC组织与其癌旁肝组织及5例正常肝组织中Period1 mRNA与蛋白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HCC组织与癌旁肝组织中Period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免疫组化检测67例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石蜡切片中Period1蛋白的表达;分析Period1的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HCC组织Perio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癌旁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明显降低(均P<0.05),而两者在癌旁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CC组织Period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较其癌旁肝组织明显增高(均P<0.05)。HCC组织石蜡切片中Period1阳性表达率为47.8%,而癌旁肝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iod1表达与HCC分化程度、结节数目、有无静脉浸润有关(均P<0.05);Period1阳性表达HCC患者中位复时间与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短于阳性者(均P<0.05)。 结论:Period1在肝癌中表达下调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Period1表达下调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癌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β-G)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25例肝癌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β-G mRNA的表达,并分析肝癌组织中β-G mRNA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AFP水平不影响肝癌组织中β-G mRNA的表达.β-G mRNA的表达在有门静脉癌栓以及淋巴结转移者中明显高于无门静脉癌栓以及淋巴结转移者(t=7.857,9.341,P<0.05).结论 β-G mRNA的表达与肝癌患者有无门静脉癌栓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β-G可能在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生血管生成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新生血管生成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可否用于预测HCC侵袭、转移和预后。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了 2 0例正常肝组织、2 0例肝硬化组织、85例HCC及癌旁组织中CD34的表达 ,以及HCC的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CD34的染色定位在血管内皮细胞上 ,HCC窦样血管CD34表达为强阳性 ;除门管区小血管分支及中央静脉外 ,癌旁肝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基本不表达CD34 ;HCC的MVD范围 (18~ 36 0 ) / 0 74mm2 、(15 6 5±6 2 4) / 0 74mm2 。HCC的MVD与肿瘤大小、病灶数目、分化程度、门静脉瘤栓形成、包膜状况均有显著关系 (P <0 0 5或 0 0 1) ;与HBsAg是否阳性、术前AFP水平无关 (P >0 0 5 ) ;与预后亦有关 ,少血管组(MVD <15 6 )预后显著优于多血管组 (MVD≥ 15 6 ) ,术后平均无瘤生存期少血管组为 5 3个月 ,多血管组为 14个月 ,(P <0 0 0 1)。结论 CD34的表达反映了HCC的新生血管化 ,与HCC的发展有关。MVD可作为判断HCC侵袭、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上皮间质转化与肝细胞癌肺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上皮间质转化和肝细胞癌肺转移的关系.方法 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于中山医院肝外科手术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的患者中,根据术后随访期内有无肺转移分为有肺转移组和无远处转移组,每组随机选择50例患者的原位肝癌组织制成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二步法)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上肺转移组和无远处转移组患者的肝痛组织的上皮间质转化的标志(E-cadherin、Vimentin、Fibronectin),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这些标志和肝细胞癌肺转移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了性别、年龄、HbsAg、甲胎蛋白(AFP)、肿瘤大小、数目、癌栓、包膜、肝门淋巴结、肿瘤分化程度、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etin)的表达与肺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患者AFP水平>400 ng/ml、肿瘤直径>10 cm、门静脉癌栓、分化程度低、E-cadherin的低表达、Fibronectin的高表达、Vimentin的高表达与肝细胞癌肺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10 cm、门静脉癌栓、分化程度低、Fibronectin高表达是肝细胞癌肺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肝细胞癌患者肝癌组织的上皮间质转化与其发生肺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中人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mRNA表达,探讨其甲基化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7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标本及其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测定RUNX3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并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RUNX3基因在75例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及甲基化与肝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75例肝癌组织中有34例(45.3%)存在RUNX3基因CpG 岛的异常甲基化,癌旁组织中有7例(9.3%),而正常肝组织中未检测到RUNX3基因CpG岛的异常甲基化,RUNX3基因异常甲基化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18,P<0.01);75例原发性肝癌实时定量PCR分析有45例肝癌组织中存在RUNX3 mRNA 表达缺失或下调,其中60% (27/45)伴随启动子甲基化,即RUNX3 mRNA表达下调与RUNX3基因甲基化密切相关(x2=9.77,P<0.01);而肝癌组织非甲基化组RUNX3基因表达量高于甲基化组4倍以上;RUNX3基因CpG岛甲基化与患者肝硬化关系密切(x2=5.07,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存在RUNX3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CpG岛的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基因表达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与患者肝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单结节原发性大肝癌的病理特征及与侵袭转移相关的分子标志物表达情况 ,以探讨其生物学特征。方法 比较 2 0例单结节大肝癌与 13例小肝癌、10例多结节肝癌的病理特征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比较这三组肝癌中整合素αv亚基、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atrixmetallopro teinase 2 ,MMP 2 )的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结果 单结节大肝癌的肝硬化、细胞分化程度明显较多结节肝癌轻和好 (P <0 0 5 ) ,而癌组织坏死较小肝癌明显 (P <0 0 5 )。整合素αv亚基、MMP 2的表达及MVD值在单结节肝癌中比在多结节肝癌中弱或低 (P <0 0 5 )。结论 单结节大肝癌比多结节者有相对良好的生物学行为特征 ,而与小肝癌相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三磷酸肌醇(IP3)和Survivin基因表达变化在五羟黄酮(quercetin)治疗裸鼠移植人肝癌中的作用.方法 以裸鼠移植人肝癌为对照,对照组腹腔注入含0.04%DMSO的RPMI 1640培养基0.05 ml/g,Quercetin治疗组腹腔注入quercetin每日50 mg/kg体重,3周后观察肝癌增长情况,3周后观察肝癌增长情况,并应用同位素试剂盒检测肝癌组织IP3含量,RT-PCR分析癌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肝癌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 治疗组肝癌体积和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体积(15.8±10.1)mm3比(52.3±26.5)mm3,重量(44.8±10.4)mg比(91.3±31.4)mg],IP3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3.4±1.4)pmol/mg protein比(3s.3±6.6)pmol/mg protein],Survivin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I(灰度与面积之积的相对强度)0.60±0.06比0.79±0.19](P>0.05),Survivi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RI(灰度与面积之积的相对强度)1.23±0.25比6.69±1.80].结论 Quercetin能减少IP3生成,下调肝癌组织Sur-vivin基因表达,抑制裸鼠移植人肝癌增长.  相似文献   

19.
凋亡及血管生成因子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uo RP  Zhong C  Shi M  Zhang CQ  Wei W  Zhang YQ  Li JQ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3):1626-1630
目的 研究部分凋亡及血管生成因子在肝细胞肝癌(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0例肝癌标本中p53、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肝癌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p53、Survivin、MMP-2、MMP-9及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33.3%、51.1%、60.0%、37.8%及76.7%。经相关性分析,VEGF与MMP-2、VEGF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MMP-2、MMP-9及VEGF与术后复发呈正相关(P〈0.05)。MMP-2阴性组的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显著高于MMP-2阳性组中的相应指标(P〈0.05),MMP-9和VEGF中亦发现类似结果。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播散结节、镜下微转移灶、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以及VEGF和MMP-9的表达水平是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53和Survivin与肝癌术后复发无关;MMPs和VEGF与肝癌术后复发相关,可用于评价术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20.
乙酰肝素酶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点突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HPA)mRNA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点突变的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3例HCC中HPA的表达,用T—A克隆测序法检测其扩增产物有无突变,并与HCC临床病理学指标分析。结果 有16例癌组织HPA表达阳性,阳性率(48.5%)显著高于癌周肝组织(P〈0.01)。术后转移复发组HPA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复发组(P〈0.01)。7例PCR产物测序发现有4例均存在2处点突变,其中一处为有义突变,突变率为57.1%。结论 HCC中HPAmRNA表达率增高,可作为HCC术后预测转移复发的一个重要指标。HPA基因点突变可能是其表达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