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病人,女,72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3d急诊入院。3d前无明显诱因感上腹部疼痛,近2d来以持续性右下腹痛为主,伴有恶心,无呕吐、发热、黄疸,无胆绞痛史。半月前不慎滑倒致“左桡骨远端骨折、左面部软组织挫伤”。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76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36/85mmHg。神志清,急性面容,消瘦体型。巩膜无黄染,左颜面部软组织挫伤。腹部平坦对称,上腹部有轻度压痛,右下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未及包块,余腹部无压痛反跳痛。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总管穿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女,36岁。因反复性右上腹痛3年入院。以“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于2005年11月27日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顺利”,术中置腹腔引流管1根,术后恢复良好,48h后引流管无明显液体引出时拔除,4d后出院。术后第7天晚睡觉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感右上腹剧烈疼痛,阵发性。次日晨感全腹疼痛,右上腹为著。急诊2005年12月5日7时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1℃,脉搏87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25/83mmHg。神志清,急性面容,痛苦貌。巩膜无黄染。全腹肌紧张,有压痛反跳痛,右上腹部著。  相似文献   

3.
迟青泽 《腹部外科》2008,21(2):113-113
病人:女性,36岁。以突发全腹阵发性绞痛10h人院。绞痛向腰背部放散,无腹胀,伴恶心,无呕吐。病人既往曾有多次腹痛发作史,未作系统诊治。体检:T36.6℃,P80次/min,R20次/min,BP125/60mmHg。神清,痛苦貌,无贫血貌,心、肺未及异常。全腹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肠鸣音存在,2~3次/min。右肾区叩击痛(-)。血常规:WBC4.2×10^9/L。尿常规:正常。腹部X线透视:未见异常。B型超声检查:盆腔右侧囊性肿物。  相似文献   

4.
病人:男性,67岁。以腹部疼痛9h入院。病人9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为持续性钝痛。伴发热38.7℃。伴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无便秘、腹泻、黏液血便。病人有高血压病史40年,慢性肾功能衰竭史9年,长期血液透析2年(2次/周)。体检:T38.8℃,P90次/min,R20次/min,BP170/100mmHg。神清,急性痛苦面容。腹稍膨隆,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以右下腹为重。未触及包块。肝浊音界正常,移动性浊音阴性。肛门指诊无异常。  相似文献   

5.
病人男性,36岁,因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在外院住院治疗48d,出现腹胀、高热7d转入我院。发病前有酗酒历史。入院检查:T39.8℃,P125次/min,R28次/min,BP93/63mm Hg。急性面容,面色苍白,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尤以左侧腹部明显,有压痛。左侧腹股沟区肿胀,左侧阴囊肿大15cm×12cm×10cm。血常规:WBC16.1g/L,HB104g/L。肝功能:总蛋白60.8g/L,白蛋白29.5g/L,[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病人,男性,47岁,农民,因突发全腹疼痛7d经当地卫生院转入县医院,入院时病人剧烈腹痛,呈持续性,伴恶心呕吐和畏寒发热,体温40℃,脉搏160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60/30mmHg,扶人病房,急性重症病容,全身皮肤湿冷,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腹部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以右上腹为剧,Murphy(+)。血常规:WBC19.8×10^9/L,N98%。腹部B超:胆囊壁增厚,胆总管内见结石,大小约1.8cm×1.2cm,胆总管内见条索状阴影,疑为胆道蛔虫,十二指肠段肝外胆管显影不清,[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4岁,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于2005年3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既往无消化性溃疡及腹部手术史。LC术后第3天治愈出院。出院第2天晚突发脐周疼痛,阵发性加剧,伴腹泻、水样便,每天十余次,同时伴里急后重,发热畏寒,急诊入当地卫生院治疗。入院时体检:体温39.4℃、脉搏110次/min、血压100/60mmHg,急性发热面容,皮肤巩膜不黄,腹部稍膨隆,无肠型及蠕动波,右上腹及脐周腹肌轻度紧张,压痛,反跳痛可疑,肠鸣音亢进。  相似文献   

8.
病人,女性,29岁,妊娠7个月,主因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阴道不规则出血、皮肤黄染伴瘙痒40d就诊我院。伴恶心、呕吐,无寒战、发热、抽搐现象,既往有高血压病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史。查体:T 36.6℃、R 18次/min、P 86次/min,Bp 170/120 mm Hg;全身皮肤及巩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7岁。汉族,已婚,苏州人。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中上腹剧痛10 min。晕厥20 min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无腹部外伤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急性痛苦面容,体温36.5℃,脉搏120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70/50 mmHg;面色苍白,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稍隆起,腹肌软,左中上腹有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肿块,  相似文献   

10.
杨聪  吴翔 《腹部外科》2008,21(3):177-177
病人:女性,32岁,因车祸致腹部外伤18h入院。体检;T37.8℃,R22次/min,P84次/min,BP110/65mmHg。心、肺检查无异常。腹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未触及。全腹多处明显压痛、反跳痛,明显腹肌紧张,以右上腹及下腹部明显。肝浊音界消失,移动性浊音(+),肝区轻叩痛,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消失,未闻金属音及气过水声。实验室检查:WBC13.5×10^9/L,N0.85。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淡血性液。B型超声提示:肝挫伤征象,腹腔中等量积液。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经成为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的金标准。胆总管结石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占全国胆结石患者的5%~29%,平均18%。我院在成熟开展LC的基础上于2005年9月开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video choledochoibersc opichepatocholangiolitbotomy T—tubedrainage,LCHTD),就其手术经验及疗效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LTCBDE)与经胆总管探查(LCBDE)+胆道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104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LTCBDE(LTCBDE组)与54例行LCBDE+胆道一期缝合术(LCBDE+一期缝合组),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LCBDE+一期缝合组比较,LTCBDE组手术时间(91.7 min vs.110.9 min)、术中出血量(15.5 mL vs.17.4 mL)、术后引流量(28.4 mL vs.44.6 mL)、带管时间(7.8 d vs.9.7 d)、住院时间(8.8d vs.10.6d)均明显减少(均P0.05);LTCBDE组术后胆汁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LCBDE+一期缝合组(2.0%vs.13.0%,P=0.036),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LT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的,且较LCBDE+胆道一期缝合术更符合微创的目的,在两种术式的适应证均满足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其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9月至2009年1月本院普外科83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LCBDE术48例、EST-LC术35例.结果 两种术式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结石大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残余结石、结石复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数量、术后疼痛、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BDE和EST-LC两种微创手术成功率高、安全、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临床疗效可靠,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疾病的理想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并评估其安全性及手术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为46例患者施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结石残留;1例发生胆漏,经急诊ERCP置入胆道支架治愈;术后无胰腺炎发生。随访6~36个月,无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可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常规术式,术中可彻底取净结石,防止结石残留。  相似文献   

15.
16.
腹腔镜下胆道探查与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一期联合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统计分析研究组(77例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即LCH- TD及4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一期联合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即LC- EST)与对照组(60例常规开腹胆总管探查即OCHTD)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120例中111例行微创手术取得成功,占92. 5%,与对照开腹探查组相比,术后恢复较好,住院时间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P<0 .05);研究组中运用LCH -TD的患者较LC EST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后腹痛、恶心及住院天数差异有显著性(P<0. 05)。两者在胆总管内径及结石大小方面差异亦有显著性(P<0. 05)。结论:LCH -TD与LC -EST两种术式微创,安全且临床疗效可靠,能代替大部分开腹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法总体上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一期联合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法。胆总管直径>1 0cm者行LCH- TD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若胆总管内径<1cm,且胆总管结石<1 0cm,建议行LC- ES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术对比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120例胆总管结石并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组(LCBDE)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组(OCBDE),每组各60例。手术均由同一组术者完成。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LCBDE组平均手术时间多于OCBDE组,但术中出血量[(44.8±11.7)ml比(69.1±17.5)ml]、术后止痛剂使用[(2.2±0.6)支比(3.5±0.7)支]、肛门排气时间[(23.6±5.3)h比(33.1±4.2)h]、平均住院时间[(6.9±1.0)d比(9.2±1.2)d]等均少于OCBD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相比,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急性轻中度胆管炎、胆总管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及一期缝合术后发生胆瘘及胆总管狭窄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行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对列研究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胆瘘及胆总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1.9%(11/92)和18.5%(17/92)。合并糖尿病、胆总管直径<1 cm、由胆总管一期缝合手术操作例数<30例的主刀医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胆瘘及胆总管狭窄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上述三个因素是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OR(95%CI)4.782(1.176~19.439),P=0.029;胆总管直径<1 cm:OR(95%CI)5.743(1.535~21.481),P=0.009;胆总管一期缝合手术操作例数<30例:OR(95%CI)4.693(1.251~17.612),P=0.022],同时上述三个因素也是术后胆总管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OR(95%CI)3.455(1.147~10.406),P=0.028;胆总管直径<1 cm:OR(95%CI)4.667(1.500~14.518),P=0.008;胆总管一期缝合手术操作例数<30:OR(95%CI)3.094(1.049~9.121),P=0.041]。结论 合并糖尿病、胆总管直径<1 cm、主刀医师经验不足(操作例数<30例)是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发生胆瘘及胆总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存在糖尿病或胆总管直径<1 cm的患者应避免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在学习曲线内的主刀医师应采取合理的胆总管一期缝合方式以避免术后胆瘘及胆总管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后进行一期缝合的安全性及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的患者,按照胆总管的处理方式分为两组,其中一期缝合组(观察组)121例,T管引流组(对照组)153例,观察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手术安全性等观察指标间的差异。两组共27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区域疼痛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出现胆漏,对照组1例出现胆漏,均经通畅引流等保守治疗方式治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胆道狭窄。观察组2例术后胆管内残留结石,通过内镜下取出;对照组2例术后胆管内残留结石,术后8周经T管窦道胆道镜下取出。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明确的非预期胆道损伤、术后引流管携带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切口区域疼痛程度及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