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喉癌、下咽癌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挽救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98例复发性喉癌、下咽癌的临床资料。68例行癌复发手术切除及术后常规放疗,其中喉部分切除术后局部复发21例,颈淋巴结转移7例,局部复发并颈淋巴结转移5例;全喉切除术后气管造瘘口复发癌8例;下咽癌切除术后局部复发2例。颈淋巴结转移15例;30例行单纯放疗或姑息性治疗。68例行癌切除术和(或)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其中胸大肌皮瓣修补术29例,胃上提代食管下咽15例,游离结肠上徙代下咽食管2例。结果:喉癌手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6.10%和33.33%,下咽癌手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4.71%和5.88%,而单纯放疗或姑息治疗1年及3年的生存率仅为10%和0%。结论:复发性喉癌、下咽癌的预后较差,适当的手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下咽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咽癌的手术治疗以及保留喉功能的可能性。方法 7例下咽癌患者予手术治疗,切喉组4例行全喉切除、食管拔脱、下咽癌根治、胃代食管术;保喉组3例行食管拔脱、下咽癌根治、胃代食管术。所有病例行同期颈淋巴结清扫,术后5例行辅助放疗。结果 l例术后血胸,无l例发生吻合口瘘,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随访1年内死亡l例,2年内死亡l例,其余还在随访中。结论 改良下咽癌的根治性手术治疗有良好的远期疗效,对保留喉功能应视病情而定。  相似文献   

3.
范士志 《四川医学》1998,19(5):367-367
本期刊登了《颈阔肌皮瓣修复颈段食管狭窄及重建颈段食管缺损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该作者对17例颈段食管狭窄采用单侧颈阔肌皮瓣修复,14例下咽癌行全咽、全喉及颈段食管切除后,应用双侧颈阔肌皮瓣重建颈段食管,均一期完成手术,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无严重并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咽及颈段食管癌手术方法的选择与临床效果。方法:分析1995年以来68例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其中位于下咽者27例,颈段食管者41例。结果:下咽癌切除26例,切除率为96.3%,手术中重建食管包括口底-食管吻合2例;咽、喉及颈段食管切除后用颈阔肌皮瓣重建11例、游离空肠代食管3例,全咽、全喉、全食管切除后用胃重建10例;颈段食管癌切除38例,切除率92.7%,除1例外均采用非开胸食管切除后用胃重建食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用胃重建的47例为27.7%(包括1例术后死于心力衰竭),游离空肠者33.3%,颈阔肌皮瓣重建者为9.1%。随访2~96个月(平均45.5个月),下咽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3%、60%和31.6%,颈段食管分别为68.3%、9.5%和0。结论: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手术切除率高,下咽癌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颈段食管癌。咽、喉及颈段食管切除后采用颈阔肌皮瓣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少,远期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咽癌的手术治疗以及保留喉功能的可能性. 方法7例下咽癌患者予手术治疗,切喉组4例行全喉切除、食管拔脱、下咽癌根治、胃代食管术;保喉组3例行食管拔脱、下咽癌根治、胃代食管术.所有病例行同期颈淋巴结清扫,术后5例行辅助放疗. 结果1例术后血胸,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随访1年内死亡1例,2年内死亡1例,其余还在随访中. 结论改良下咽癌的根治性手术治疗有良好的远期疗效,对保留喉功能应视病情而定.  相似文献   

6.
喉切除及下咽切除术后咽瘘国内外报告介于7.6%~65%之间。我院近二十年来施行全喉切除及下咽切除56例并发咽疾6例,其发生率为10.9%。咽瘘一旦发生,可造成功能障碍,重者可因大出血致死,现就本组病例分析讨论如下,旨在减少咽笑的发生。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例均为男性,年龄54~70岁。1.2病变情况与治疗方法喉癌4例.分期为T32例,T42例,均全很切除,正中切口。其中2例会并作一侧须淋巴清扫;下咽癌侵犯喉部2例.1例行部分下咽切除及部分限切除,以颈部带蒂皮瓣修复,另1例行全喉及全下咽切除并食道上端切除,以胸大肌皮瓣…  相似文献   

7.
王如文  蒋耀光 《四川医学》1998,19(5):368-369
本文报告了采用颈阔肌皮瓣修复颈部食管狭窄及重建颈段食管缺损的治疗效果。17例颈段食管狭窄采用单侧颈阔肌皮瓣修复,狭窄的长度约3.5-4.5cm,14例下咽癌行全咽,全喉及颈段食管切除后,采用双侧颈阔肌皮瓣重建颈段食管。均一期完成手术,肌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  相似文献   

8.
下咽颈段食管重建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咽颈段食管癌切除后下咽颈段食管重建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不同方法重建下咽及颈段食管25例,其中下咽癌14例,下咽颈段食管癌11例,按1997年The 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分期标准T2N0 5例,T2N1 2例,T3N0 4例,T3N1 3例,T4N1 7例,T4N2 4例.治疗方式:单纯手术治疗5例,放疗后再手术2例,手术加术后放疗18例,保留喉功能手术8例,行颈淋巴清扫术21例.重建方法为游离空肠移植代咽-颈段食管、胃上提代下咽-食管、残喉和气管黏膜瓣修复、肌皮瓣修复.结果:游离空肠和胃代咽-食管共3例,残喉和气管黏膜瓣修复4例,术后2周均较快恢复进食功能,无并发症.肌皮瓣和皮瓣修复18例中,10例无术后并发症,8例发生1种以上并发症,其中咽瘘6例,咽食管狭窄7例,胸大肌皮瓣完全坏死1例,并发症者经换药、再次修复及咽食管扩张术后5例恢复进食功能,3例作永久性胃造瘘解决营养.25例中,无围术期死亡者,3年生存率为38.9%(7/18).结论:利用内脏代下咽食管和喉气管黏膜瓣修复者术后恢复进食快,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低.肌皮瓣修复者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颈阔肌皮瓣重建颈段食管全围性缺损及修复颈段食管狭窄的手术方法及效果,16例颈段食管狭窄采用了单侧颈阔颈阔肌皮瓣修补,狭窄的长度约3.5~4.5cm,13例下咽癌于全咽、全喉及颈段食管切除后采用双侧颈阔肌皮瓣重建颈部食管、所有皮瓣存活,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所有病人均能进普食,用颈阔肌皮瓣重建颈部食管或修复颈部食管狭窄创伤小,能一期完成手术和术后效果优良。作者推荐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法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颈阔肌皮瓣修复颈部食管狭窄及重建颈段食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耀光  王如文 《重庆医学》1998,27(3):145-146
本文报告了颈阔肌皮瓣重建颈段食管全围性缺损及修复颈段食管狭窄的手术方法及效果,16例颈段食管狭窄采用了单侧颈阔颈阔肌皮瓣修补,狭窄的长度约3.5 ̄4.5cm,13例下咽癌于全咽、全喉及颈段食管切除后采用双侧颈阔肌皮瓣重建颈部食管,所有皮瓣存活,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所有病人均能进普食,用颈阔肌皮瓣重建颈部食管或修复颈部食管狭窄创伤小,能一期完成手术和术后效果优良,作者推荐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法用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我院9例外科手术切除的食管黑色素瘤的相关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回访。结果患者9例,男8例,女1例,平均年龄(59.7±7.42)岁;肿瘤位于食管中段2例,食管下段7例;术前胃镜病理误报为其他类型食管癌5例;1例行食管切除,食管、胃吻合术联合皮肤黑色素瘤切除术,其余行食管切除,食管、胃食管吻合术;术后行辅助放化疗5例;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期为(7±2.34)月,从明确肿瘤转移到死亡的平均时间为2.42个月。结论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罕见,预后较食管鳞癌差;食管黑色素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征象;术前胃镜下病理误报率高;手术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其在延长生存期方面较内科保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 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外放疗后复发唾液腺癌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 2016年7月收治的43例接受外放疗或手术联合外放疗后头颈部唾液腺癌复发患者,按照头颈部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方案(每天1次,每次1.8~2.0 Gy,每周照射5 d)计算本组患者既往累积放射治疗剂量:7例患者50 Gy以下,26例患者50~60 Gy,4例患者60~70 Gy,6例患者80 Gy以上(80~120 Gy)。患者末次外放疗至局部复发时间间隔为4~204个月,中位时间间隔为48个月。43例患者中,25例单纯行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18例行手术切除后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近距离治疗的处方剂量为100~140 Gy。术后随访观察,统计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评价毒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2.5~149.0个月),其中,腺样囊性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2.5~112.0个月),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5~149个月)。1、3和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6.5%、48.8%和42.7%,生存率分别为88.0%、56.7%和45.8%,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8.3%、45.4%和38.1%。单纯粒子近距离治疗组与手术切除后粒子近距离治疗组在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放疗反应Ⅰ/Ⅱ级2例,Ⅲ级及以上3例;晚期放疗反应Ⅰ/Ⅱ级8例,Ⅲ级及以上3例;Ⅲ级及以上放疗反应发生率为7%。结论: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为治疗外放疗后复发唾液腺癌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在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的前提下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 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外放疗后复发唾液腺癌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 2016年7月收治的43例接受外放疗或手术联合外放疗后头颈部唾液腺癌复发患者,按照头颈部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方案(每天1次,每次1.8~2.0 Gy,每周照射5 d)计算本组患者既往累积放射治疗剂量:7例患者50 Gy以下,26例患者50~60 Gy,4例患者60~70 Gy,6例患者80 Gy以上(80~120 Gy)。患者末次外放疗至局部复发时间间隔为4~204个月,中位时间间隔为48个月。43例患者中,25例单纯行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18例行手术切除后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近距离治疗的处方剂量为100~140 Gy。术后随访观察,统计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评价毒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2.5~149.0个月),其中,腺样囊性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2.5~112.0个月),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5~149个月)。1、3和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6.5%、48.8%和42.7%,生存率分别为88.0%、56.7%和45.8%,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8.3%、45.4%和38.1%。单纯粒子近距离治疗组与手术切除后粒子近距离治疗组在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放疗反应Ⅰ/Ⅱ级2例,Ⅲ级及以上3例;晚期放疗反应Ⅰ/Ⅱ级8例,Ⅲ级及以上3例;Ⅲ级及以上放疗反应发生率为7%。结论: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为治疗外放疗后复发唾液腺癌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在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的前提下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经食管吞钡片、胸部CT、食管镜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5例食管小细胞癌病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15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8.82个月(生存期29 d~26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53%,1年生存率为20%,2年生存率为7%,3年生存率为零。接受单纯手术、单纯化疗和综合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4.1和11.83个月。结论食管小细胞癌的最佳治疗方案尚不明确,以化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获得较单一治疗更长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化疗、放射治疗+化疗、单纯化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8、7个月,全组的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生存最长者为60个月。结论:对于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应采用全身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Tokuhashi修正评分在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时间预测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Tokuhashi修正评分在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时间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有随访资料的脊柱转移瘤患者447例,采用Tokuhashi修正评分系统进行综合评分,根据不同分值分成3组,0~8分为A组,9~11分者为B组,12~15分为C组.对3组及不同原发肿瘤部位和恶性程度患者的生存时间数据进行生存分析,对Tokuhashi修正评分与生存时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患者Tokuhashi修正评分平均为8.23分,平均生存时间10.2月,中位生存时间7.9月,1年生存率为38%.肿瘤原发于肺、肝、胃肠道、食道、膀胱和胰腺者155例,中位生存时间4.7月(平均5.8月);原发于甲状腺、乳腺、前列腺者146例,中位生存时间12月(平均13.3月);原发于肾脏、淋巴、卵巢和子宫,以及原发灶不明者146例,中位生存时间7.1月(平均9.4月).A组211例,中位生存时间4月(平均5月);B组147例,中位生存时间10月(平均12月);C组89例,中位生存时间29月(平均29月).不同原发肿瘤部位及恶性程度患者和不同Tokuhashi修正评分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01).Tokuhashi修正评分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r=0.833,P<0.001).结论 Tokuhashi修正评分与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呈正相关,可作为脊柱转移瘤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于单发的、原发瘤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的脊柱转移瘤,Tokuhashi修正评分12~15分者,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可望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原发性上尿路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0年-2006年间,经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上尿路非移行细胞肿瘤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 本组11例,肿瘤位于肾盂8例,位于输尿管3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鳞状细胞癌9例,腺癌1例,小细胞癌1例.10例分期为T3期或超过T3期,6例接受了辅助化疗,9例获得随访患者中7例死于全身转移,2例随访至今无瘤生存,中位随访时间是2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是8个月.结论 原发性上尿路非移行细胞肿瘤临床罕见,大多数病人预后较差,可能与就诊时肿瘤已是晚期或对全身治疗反应较差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老年消化道双原发癌的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经验。方法:对26例老年消化道双原发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6例占同期多原发癌的37%(26/70);52个病灶早期诊断62%(32/52);手术39例次;内镜粘膜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9例次。手术和EMR总切除率92%;5年生存率61%。次癌手术17例,中位生存期30.5个月,其中早癌12例,晚期癌5例;EMR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60个月,手术与EMR治疗生存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72939)。结论:EMR治疗消化道黏膜癌效果与手术相同,对老年更适合。多原发癌早期诊断、治疗可获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腔静脉节段切除术治疗侵犯腔静脉的肾肿瘤瘤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经验。方法: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共收治92例肾肿瘤伴静脉瘤栓的患者,其中17例患者因瘤栓侵犯腔静脉壁需行腔静脉节段切除术。本组病例的特点为:男性1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为(59.2±12.9)岁(31~84岁);左侧6例,右侧11例;Mayo静脉瘤栓分级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4例;肾肿瘤最大径平均为(9.1±3.7)cm(3.0~14.5 cm)。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5例腹腔镜下完成(中转开放2例),12例开放手术完成(伴体外循环2例),平均手术时间为(430.4±120.7) min(284~694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2 918.8±2 608.2)mL(300~10 000 mL)。腔静脉内瘤栓中位长度为10 cm(3~21 cm),手术切除范围是从瘤栓顶端水平到瘤栓底部水平。发生术后并发症患者11例,分别为Clavien分级Ⅰ级1例、Ⅱ级7例、Ⅳ级2例和Ⅴ级1例(术后第2天因大出血死亡)。术后肌酐中位数为116 μmol/L(79~645 μmol/L),其中2例需术后床旁血液滤过或透析。术后病理为肾透明细胞癌10例、乳头状细胞癌2型5例、尿路上皮癌1例、梭形细胞肉瘤1例。中位随访时间为8个月(1~28个月),1例围术期死亡,1例术后9个月因多发转移死亡,3例患者发现远处转移,2例术后随访3~6个月仍有双下肢水肿,其余患者恢复情况和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对于某些侵犯腔静脉的肾肿瘤瘤栓的患者,可行腔静脉节段切除完成手术,短期随访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放疗方式选择对脑转移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为临床提供合理放射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04年至012年收治的脑转移瘤患者239例,其中WBRT组46例、SRT+WBRT组77例、SRS+WBRT组82例和SRS单独治疗组34例,回顾性分析不同组的治疗耐受和远期生存情况。结果:WBRT组中位生存时间3.2个月,显著低于SRS/SRT+WBRT组及SRS单独治疗组,SRT+WBRT组与SRS+WBRT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11.3和10.8个月,生存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4)。SRS单独治疗组中位生存9.2个月,并未体现出联合WBRT在延长患者生存上存在优势(P=0.32)。结论:SRS单独治疗对预期生存短的多发脑转移瘤患者有较理想的疗效,联合WBRT尚不能确定对远期生存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