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可视音乐干预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心智发育及适应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 10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可视音乐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末、治疗6个月末患儿感觉统合能力、智力发育及适应行为能力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前庭失衡、触觉功能不良、本体感失调得分均呈升高趋势,其中实验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esell发育诊断量表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个人社交评分均随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实验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儿童适应行为量表中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评分均呈升高趋势,其中实验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 可视音乐干预能够显著提升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心智发育水平和适应行为能力,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交沟通康复系统在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应用效果及对心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8例精神发育迟滞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n=64,接受常规护理)和对照组(n=64,接受社区沟通康复系统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智力变化水平,比较其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及精神症状变化。结果干预组智力提高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能力、社会功能、精神症状得分均显著降低(P 0.05),且干预组降低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干预组语言、社交、感知觉、健康/行为和总分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社交沟通康复系统能够提高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智力水平和生活能力,改善其社会功能和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和康复治疗对儿童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0例IQ<70分MR儿童进行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作业疗法、感觉统合训练和计算机言语疾病矫治等康复训练方法,并同时进行百会、颞三针、额三针、枕三针、外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针灸治疗,时间为6个月。以"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进行效果评定。结果:针灸治疗和康复治疗对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有效;针灸治疗和康复治疗有效率与年龄和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智能(IQ值)有关(P<0.05),与性别无关(P>0.05);两种治疗方法在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治疗效果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患者智力恢复,采用针灸治疗和康复训练综合治疗比单一种疗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分析家庭综合性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行为矫正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确诊并康复的3~6岁ASD儿童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干预组(40例)进行对比研究,两组均开展常规性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家庭综合性感觉统合训练。比较两组患儿在感觉统合、行为等方面的结果差异。结果 治疗后,在前庭平衡、脑神经生理抑制困难和触觉防御等感觉方面,干预组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中的语言、社交、感知觉、行为和自理等方面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总分均低于基线总分(P<0.05),且干预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综合性感觉统合训练能够增强对孤独症患儿的常规康复训练效果,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 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诊断为语言发育迟滞的患儿明显增多,逐渐引起家长及医务人员的重视。但是语言发育迟滞的患儿进行康复治疗的项目较为单一且治疗效果缓慢,很多文献报道了传统康复治疗方法中的针灸疗法能有效改善患儿语言功能及智力。但是针灸是有创治疗,家长与患儿不易接受。穴位按摩有效地规避了针灸的缺点,因此探讨穴位按摩对语言及智力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穴位按摩对发育迟滞患儿语言功能及智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康复门诊就诊并诊断为发育迟滞患儿15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80例和干预组75例。常规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语言训练、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干预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穴位按摩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两组患儿疗效进行测评。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第1次Gesell发育量表评估为中期评估,于6个疗程后进行第2次评估为末期评估。结果 6个疗程后,干预组患儿语言功能、智力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方法、时间在语言功能、适应性行为的发育商(DQ)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方法和时间在语言功能、适应性行为的DQ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3个疗程、6个疗程后,干预组患儿语言功能、适应性行为的DQ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穴位按摩可以明显改善发育迟滞患儿的语言功能及智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综合干预对精神发育迟滞儿童DQ值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精神发育迟滞儿童进行分析,依据家属自愿原则,分为综合康复干预治疗组(综合组,n=56)和未行综合康复治疗组(对照组,n=32),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儿DQL、DQP、DQC、DQT值;比较治疗后,综合组患儿年龄与DQ值的关系。结果:干预后,综合组DQL、DQP、DQC、DQT值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不同年龄层DQ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性干预能显著提高精神迟滞儿童发育,且越早治疗,患儿恢复越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和康复治疗对儿童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0例IQ&lt;70分MR儿童进行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作业疗法、感觉统合训练和计算机言语疾病矫治等康复训练方法,并同时进行百会、颞三针、额三针、枕三针、外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针灸治疗,时间为6个月.以&quot;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quot;进行效果评定.结果:针灸治疗和康复治疗对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有效;针灸治疗和康复治疗有效率与年龄和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智能(IQ值)有关(P&lt;0.05),与性别无关(P&gt;0.05);两种治疗方法在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治疗效果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患者智力恢复,采用针灸治疗和康复训练综合治疗比单一种疗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感觉统合治疗在儿童言语发育迟缓康复的重要作用,旨在提高语言迟缓患儿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的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4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康复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的语言训练,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进行感觉统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儿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5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觉统合在康复治疗小儿语言发育迟缓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效果显著,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药与行为干预综合治疗的方法对140名轻、中度精神发育迟滞的儿童进行分组康复观察。结果发现中药加行为干预组治疗后智力商数(IQ)及能力的变化最大,明显优于单用中药组和单纯行为干预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从而为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母亲性格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母亲(观察组),并与100例同龄、同性别正常儿童母亲(对照组)在性格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母亲与正常儿童母亲存在较为明显的性格差异,性格以负性、消极和极端表现为主。建议从家庭系统支持和心理干预层面,加强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目前性格引导,形成积极、正向情绪,有助于患儿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感觉统合训练对剖宫产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及注意力的影响。方法:260例诊断为感觉统合失调的剖宫产学龄期儿童,其中120例为干预组( n=120),另因不能参加训练的14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 n=140)。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学习和生活,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为期3个月的感觉统合训练。3个月后,对260例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能力评估和注意力测试。结果:干预组感觉统合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注意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能有效改善剖宫产儿童感觉统合能力,提高学龄期儿童注意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的行为改变特点。方法使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48例6~11岁、病程超过6个月的癫痫患儿及50名健康儿童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患病组儿童在交往不良、抑郁、多动、攻击性、强迫性、分裂样、体诉、社交退缩、违纪等行为问题9个因子分数上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儿童(P<0.05),而在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及学校情况3方面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P均<0.01)。结论癫痫患儿行为存在多方面的异常,其社会适应能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模式改善脑损伤早产儿的智能、运动功能及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0月我院儿科就诊脑损伤早产儿150例,将家长积极参与干预指导者共114例作为观察组;将家长不愿意参与早期干预指导者36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干预模式,两组患儿均干预24个月。观察并比较观察两组患儿干预12、24个月后智能和运动发育指数,并比较其神经伤残率。结果干预12、24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MDI和PDI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24个月,观察组神经伤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模式对脑损伤早产儿的恢复有积极作用,可提高智能和运动发育水平,有利于开发患儿的潜能,减少神经伤残率,从而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HIE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6例HIE患儿分为两组,干预组早期进行药物、高压氧、营养和康复治疗综合干预,对照组常规育儿。两组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智测。结果在临床和CT分度及生活环境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中、重度HIE患儿干预组在6、12、18个月时,体格发育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18个月时大运动、精细运动、应物能、言语能和应人能各能区发育商比对照组分别高20.70、17.43、22.70、17.00和25.50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干预能有效地促进HIE患儿的体格和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存性影响因素。方法依据治疗依从性评估量表测定结果将方便选取的该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住院治疗与在门诊就诊的13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进行指导改善家庭关系、社区医师随访干预、定期健康教育、康复训练﹚1000例和对照组(未开展上述工作﹚300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指导改善家庭关系、社区医师随访干预、定期健康教育、康复训练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存性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强化家庭关系、加强社区医师随访干预、定期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参加康复训练及参加家务劳动可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存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遵医行为,并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促进康复。方法:随机抽取出院后的精神分裂症病人200例,分为健康教育社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护理干预组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确立适当的生活制度,合理用药,自我监测,按时复诊。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病情得到很好控制,复发率低,间隔时间长(P〈0.05)。结论:康复教育和社区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和保证其良好的遵医行为,而且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其社会功能的康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家属参与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脑血管病科、神经内科和康复科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 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1例患者作为干预组进行干预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而干预组在常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家属共同参与护理干预.结果 2组患者吞咽障碍评价标准分数均为干预后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 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患者误吸性肺炎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家属参与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医家联合式早期干预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并符合定期随访要求的先心病患儿1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儿保科常规健康宣教和早期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医院-家庭联合式早期干预。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儿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及患儿家属抑郁和焦虑程度。 结果 干预前,2组患儿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9%(2/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4%(8/70),P<0.05;2组患儿干预后血清锌、铁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血清锌、铁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2组患儿家属抑郁量表评分(HAMD)及焦虑评分(HAM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2组患儿家属HAMD和HAMA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HAMD和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医家联合式早期干预可有效提高先心病患儿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并有效降低患儿家属负性情绪,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腾飞 《中国民康医学》2020,(1):106-108,111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训练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HIE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家庭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训练,对比两组的智力发育评分、心理运动发育状况及血清脑功能指标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智力发育各维度评分均有所增高,且观察组的增加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运动发育评分为(95.92±8.7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8.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中枢神经特异蛋白、髓鞘碱性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IE患儿采用家庭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其智力及躯体发育,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对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5例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4)。对照组患者于术后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性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5.61%,明显高于对照组(5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各项SF-36评分以及住院时间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35.29%,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帮助骨肉瘤患者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其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患肢功能的恢复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