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无冠套固定桥式牙种植体实验应用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建立家兔牙缺失模型,分别种植传统牙种植体和无冠套固定桥牙种植体,观测其近、远期疗效的成功率.结果结果发现远期疗效中,无冠套固定桥式牙种植体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无冠套固定桥式种植牙修复方法,使种植义齿与邻牙相联结,减少种植牙对牙槽骨的压力,提高牙种植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天然牙-种植牙联合支持固定桥的种植体周骨组织应力分布规律,为临床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来研究不同情况下的应力反应。结果:集中斜向载荷比集中垂直载荷应力值大、应力分布不均;种植体颈部应力值最大,中部,根尖部应力分布小、均匀。结论: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支持固定桥应减小斜向力,从适应证,手术到制作修复体全过程采取提高抵抗斜向力能力的措施;种植体颈部的骨量和质量是决定天然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揭示天然牙—种植牙联合支持固定桥的种植体周骨组织应力分布规律 ,为临床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来研究不同情况下的应力反应。结果 :集中斜向载荷比集中垂直载荷应力值大、应力分布不均 ;种植体颈部应力值最大 ,中部、根尖部应力分布小、均匀。结论 :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支持固定桥应减小斜向力 ,从适应证、手术到制作修复体全过程采取提高抵抗斜向力能力的措施 ;种植体颈部的骨量和质量是决定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支持固定桥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铸造环冠在后牙固定桥的可用性。方法:观察自2000年1月—2003年1月以铸造环冠为固定桥一端,或双端固定位115例患者临床效果。结果:115例患者只有2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铸造环冠可应用于后牙固定桥。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一种用于牙列缺损永久修复的新型粘结固定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有单个或多个牙缺失的病人,进行固定桥基牙的牙周和特定的牙体预备。然后制作固定桥并试戴,用4-META/MMA-TBB树脂粘结剂粘结固定桥。结果 267例(304个)固定桥病人经二年以上随访,发现192个前牙桥中只有1个,112个后牙桥中只有2个脱落,其余固定桥稳定、功能良好。结论 采用树脂粘接技术,结合基牙的机械预备,能较好地克服3/4冠桥、桩冠桥和嵌体桥的缺陷,使之成为良好永久的修复体。  相似文献   

6.
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支持的固定桥作为口腔种植修复的一种方法临床一直应用。其连接方式有硬性连接和非硬性连接两种。本文对此两种连接方式的比较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程志鹏  程俊杰 《浙江医学》2002,24(2):106-107
固定义齿相对活动义齿更具有方便﹑舒适﹑美观等优点,因此更受患者的欢迎。但临床上后牙游离缺失的患者颇为多见,而单端固定桥修复的远期效果不理想。对此我们在后牙末端游离缺失处植入人工种植体,3个月后再作天然牙-末端游离种植固定桥修复,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我院1999~2000年作天然牙-末端游离种植固定桥16例,适应证为:(1)单侧或双侧第1、2或第2磨牙缺失,对合为天然牙且无第3磨牙。(2)第1、2双尖牙牙周膜组织健康,无牙周袋和牙槽骨吸收,牙冠形态正常,无过度磨耗,龋坏牙须经过充填,…  相似文献   

8.
杨延勇  邓如菊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600-2602
目的:探讨磨牙缺失后基牙倾斜的固定修复。方法:采用栓道设计,把固定桥分成两部分分别就位,解决基牙倾斜就位道不一致的后牙固定修复。结果:86例患者随访1a~4a,73例(84.9%)的病例修复效良好。结论:该方法解决了基牙共同就位道的问题,保存了健康牙体组织。  相似文献   

9.
天然牙-种植牙联合支持固定桥是临床上常用的牙列缺损修复方法,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舒适度高、义齿体积小等优点[1].但由于种植体与天然牙骨组织间无牙周膜缓冲,在运动过程中可产生运动幅度的差异.研究表明,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支持固定桥中种植体支持端承受压力远大于天然牙端,而种植体一般直接种植于颌骨上,因此无缓冲时较大的压力直接作用到颌骨上,常造成牙种植体周骨创伤,或因骨吸收而缩短种植体的使用时间,导致联合固定桥过早脱落,从而影响牙齿的修复过程[2-3].为提高种植体的远期修复成功率,本研究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了天然牙-中植牙联合支持固定桥中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揭示天然牙—种植牙联合支持固定桥的天然牙及其牙周支持组织应力分布规律 ,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不同情况下的应力分布。结果 :最大应力值位于牙颈部 ,垂直载荷时应力分布均匀 ,斜向载荷时有应力集中 ,牙的应力值最大 ,硬骨板大于骨松质。牙周膜应力值最小 ,但颈部亦有应力集中现象。结论 :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支持固定桥的天然牙基牙颈部应有充分的牙周支持组织 ;牙颈部及其周围支持组织是义齿使用寿命的关键之一 ;义齿颈部应有良好的自洁作用 ,防止形成继发性牙周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口腔种植早期失败的原因,以提高种植早期成功率。方法以种植体修复前松动脱落或被取出为种植失败的标准,收集并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科口腔医院种植科接受口腔种植的57例早期失败的病例资料,对导致失败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57例患者中,失败种植体共63枚。种植手术后第1个月是最危险时间段。失败原因分析:黏膜源性种植体周围炎所致36枚、牙源性种植体周围炎所致12枚、单纯感染性种植体周围炎所致6枚、无菌性种植体周围炎所致6枚、其他原因3枚。结论致口腔种植早期失败的原因复杂,其中术后伤口黏膜感染为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斌  王虎  汪永跃 《四川医学》2009,30(8):1244-1246
目的分析不同区域曲面体层x线影像的失真率大小以及失真率的矫正。方法采用胶片直接测量和间接数字化图像的计算机辅助测量两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成功种植的47张曲面体层X线片资料。结果各区域的水平失真率有明显不同,以前牙区的绝对值及变化范围最大,从-7.9%到40.0%,均值25.7%;前磨牙区、磨牙区均值分别16.2%、17.7%。前牙区、前磨牙区、磨牙区垂直失真率均值分别为27.0%、23.8%、27.3%。间接数字化图像的计算机辅助测量值随扫描时所选择的dpi数值变化而呈正比的变化;其水平失真率均值为1.85%,垂直失真率均值为4.94%。用计算机软件测量得到的失真率比在胶片上直接测量小很多:二者水平和垂直失真率的差异平均为18.21%、21.09%。结论不同患者不同的颌骨部位,失真率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修复中Straumann种植体对牙冠美观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修复患者86例,应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即刻种植修复,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条件上联合Straumann种植体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效果、6月骨吸收水平、种植体长度、种植体直径、根部突度与牙龈色质、远中龈乳头、唇侧牙龈高度、近中龈乳头、唇侧牙龈曲线等美观状况、边缘骨高度变化。结果 研究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6月骨吸收水平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种植体长度、种植体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根部突度与牙龈色质、远中龈乳头、唇侧牙龈高度、近中龈乳头、唇侧牙龈曲线等美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边缘骨高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 论 在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修复过程中,应用Straumann种植体,其美观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中间种植体基牙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规律,为临床设计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uper-SAP 93计算受载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值。 结果: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水平以其颈部皮质骨处为高,集中斜向载荷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最大应力是集中垂直载荷下应力的2.5倍,集中垂直载荷时颈部最大拉应力出现在舌侧皮质骨边缘处,集中载荷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压应力峰值高于拉应力峰值。 结论:设计中间种植体基牙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桥时不仅需消除咬合高点,而且应减小颊舌向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四种不同方法骨增量种植效果的研究。方法 79例牙列缺损病例,其中引导骨组织再生(GBR)术27例、Onlay植骨12例、上颌窦内提升23例、上颌窦外提升17例。种植术后6个月行种植体水平转移取模制作氧化锆全瓷修复体。修复后1、2、3年复诊,观察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健康状况及全瓷冠使用情况;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患者对种植义齿的主观满意度。结果 全冠修复前,GBR组1枚植体因隐形义齿早接触造成植体松动脱落;全冠修后,上颌窦内提升组2颗基台螺丝松动;上颌窦外提升组1颗全瓷冠蹦瓷,其余植体稳定度好;Onlay植骨组第1年骨吸收较多,与其他组比较,P<0.05,第2、3年4组骨吸收比较,P>0.05,均获得了良好的软硬组织效果。结论 四种不同骨增量方法的种植义齿修复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膜引导技术在即刻种植牙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骨修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浙江省台州市温岭第三人民医院即刻种植牙患者38例(种植牙体52枚)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不同方法测量计算成骨率进行比较.结果 52颗牙钛膜平均保留时间为3.2个月,种植体稳定,所有切口均为甲级愈合,随访两年,患者种植体周围骨的吸收高度平均为(1.31±0.17)mm,未出现松动情况;平均骨厚度测量结果:直接测量法为(2.20±0.27) mm,CT二维测量法为(2.27±0.30)mm,两种方法经相关性分析呈显著正相关(r=0.9994,P< 0.01);直接测量方法计算成骨率为(89.01±1.26)%,采用CT二维测量法计算成骨率为(88.82±1.97)%,采用CT三维容积法计算成骨率为(86.37±2.15)%,CT三维容积法显著低于直接测量法和CT二维测量法(P<0.05),而直接测量法与二维测量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膜引导技术运用于即刻种植中,能够获得良好的骨修复,CT三维重建能够对种植效果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同时还能够为术前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值得在牙种植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颌骨内置式牵引种植体(DID)在下颌骨功能重建中的作用。方法:我们设计了包含永久种植体和暂时性牵引器的牵引种植体。此牵引器特别为腓骨垂直牵引重建下颌骨缺损而设计。共完成8例下颌骨缺损重建(25个DID),其中2例成釉细胞瘤,2例下颌骨囊肿,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其余3例为恶性肿瘤(6例男性,2例女性).结果:随访2-15个月,7例患治疗成功,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示正常下颌骨外形及种植体良好的骨结合。1例患出现局部感染,取出2个牵引种植体。2例患完成义齿修复。结论:颌骨内置式牵引种植体可用于下颌骨功能性重建,种植体植入与牵引同期完成缩短了手术周期。  相似文献   

18.
徐力  闫波 《河南医学研究》2012,21(1):99-103
目的:通过对种植病例术前牙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诊断分析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总结CBCT对术前诊断的技术特点,评价术前CBCT检查对手术风险评估与控制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CBCT对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年完成种植的38例共98枚牙种植病历的CT检查结果与临床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对于术前CBCT分析诊断特点进行初步总结,从解剖、种植床骨量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CBCT检查可对种植区骨量、骨质进行测量分析,其精确度可以满足种植临床的要求,最大程度避免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控制了手术的风险。38例患者,只有2例因前牙骨量不足,无法种植,其他都顺利按设计完成种植。结论:口腔专用的CBCT应用,为牙种植术前检查,术后随访提供了有利的分析资料,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3D打印数字化导板技术对下颌后牙区连续多牙种植的修复效果及三维精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6月因牙列缺损在赤峰市医院就诊的下颌后牙区连续多牙种植患者86例(共种植190颗),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种植导板,研究组采用3D打印数字化种植导板。比较两组种植体植入误差、牙周健康、种植体植入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种植体满意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种植体轴向、倾斜向的颈部、根尖、深度、角度误差均小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种植体植入12个月的牙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种植体植入12个月的骨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种植体植入3个月、6个月的种植体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种植体植入12个月的种植体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种植体满意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数字化导板技术用于下颌后牙区连续多牙种植修复可提高种植体植入三维位置精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