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舒适护理模式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目前已成为胆系和胰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技术手段之一^[1-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行十二指肠乳头预切开术(Precut术)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1月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及庆阳市人民医院行ERCP患者983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插管,对常规插管困难患者行Precut术,比较常规插管和全部插管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乳头解剖因素及疾病因素与预切开率情况,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切开影响因素。结果 全部插管成功率为97.76%,高于常规插管的8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因素中乳头肥厚狭长患者预切开率最高,憩室旁乳头预切开率最低;疾病因素中外伤后黄疸预切开率最高,肝门部转移癌、肝门部占位、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及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预切开率最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切开术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单纯胆管结石、憩室旁乳头是预切开保护因素,硬化性乳头炎、Oddi括约肌狭窄、十二指肠乳头肥厚狭长是预切开危险因素。Precut术与常规插管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插管困难时可以采取Precut术辅助插管,有助于提高插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本身某些解剖及病理因素是插管困难行预切开术的影响因素,硬化性乳头炎、Oddi括约肌狭窄、十二指肠乳头肥厚狭长常规插管失败率较高,需行Precut术完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结合胰胆管腔内超声( IDUS)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7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127例,其中113例行ERCP检查,113例中16例行IDUS检查,并与122例体表B超( B-US )检查结果对照。结果ERCP的诊断准确率为92.0%(104/113), IDUS为100%(16/16),B-US为81.1%(99/122),ERCP结合IDUS为99.1%(112/113)。 ERCP诊断胰腺癌的准确率显著高于B-US, ERCP结合IDUS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ERCP及B-US(均<0.05)。结论 ERCP在胰腺癌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必要时结合IDUS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将造影管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胰管和胆管,注入造影剂,进行X线检查的一种方法。目前,ERCP已成为肝、胆、胰疾病重要的诊治方法[1]。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在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率为75.2%,诊断明确率远远超过B超与CT,有62.4%的入选者采用了治疗性ERCP,其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结论 ERCP在诊断与治疗胆胰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胆道蛔虫病的发病机制,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对胆道蛔虫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接受治疗的26例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后的临床表现和数据分析。结果26例患者结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后,24例取虫成功,2例转入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后病情好转,治疗成功率为92.3%,后期无出血、呕吐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对于成人胆道蛔虫病的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健康、安全且无并发症的安全新兴诊断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胰胆管刷检的细胞病理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胰胆管刷检的细胞形态学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及其在诊断胆道和胰腺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ERCP胰胆管刷片细胞学检查的病例212例,对照术后病理诊断及临床最终诊断,分析胆道及胰腺肿瘤的细胞学特点及意义.结果 212例中样本满意率99%(2例无上皮细胞),细胞学报告阴性者137例,其中临床最终诊断恶性45例(阴性预告值60.2%).细胞学报告低级别异型增生者11例,临床最终诊断恶性6例(阳性预告值54.5%).细胞学报告高级别异型增生和恶性者可信性较高,高级别异型增生23例,1例失随访,临床最终诊断恶性19例(阳性预告值86.4%).细胞学报告恶性41例,临床最终诊断均为恶性(阳性预告值100%).细胞重叠、核大小不等、染色质增粗、黏附性差、坏死背景、核仁、病理性核分裂等特征具有诊断意义.结论 提高诊断效率依赖于从取材、制片、固定到阅片诊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区分"低级别异型增生"和"高级别异型增生",对临床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l至12月ERCP发生医院感染58例患者的病例,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护理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结果ERCP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为12.1%(58/479),同期住普通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率为4.4%(36/812),前者住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无论ERCP患者还是普通病房患者,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均是医院感染最常发生的部位,ERCP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呼吸道(67.2%),其次是泌尿道(29.3%),其构成比与普通病房接近。ERCP患者医院感染患者58例中死亡5例(8.6%),高于普通病房的5.6%(2/36,P〈0.05)。结论ERCP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和泌尿道,预防ERCP患者医院感染是防治工作重点,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ERCP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本院就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分别采用ERCP取石术和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费用和住院费用.术后2周,记录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和术后2周采用胃肠疾病生活质量指数(GIQLI)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切口疼痛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结石未净的发生率、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随访显示,治疗组患者的自觉症状、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ERCP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近期(3 d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彻底治疗胆系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及胆道感染的46例患者,ERCP后1-3 d内行LC的患者21例,设为实验组;ERCP后1-3个月行LC的患者25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LC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中转开腹率,胆囊部分切除率,LC手术前后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血清淀粉酶含量。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中转开腹率、胆囊部分切除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5、0.242、0.796、0.836、1.000);实验组术前直接胆红素[(16.80±4.38)vs(7.86±3.35),P=0.000]、谷丙转氨酶[(60.33±21.01)vs(45.66±19.69),P=0.019]及血清淀粉酶值[(69.61±39.71)vs(45.70±16.67),P=0.009]均高于对照组,术后两组间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血清淀粉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5、0.114、0.316)。结论 ERCP联合近期内行LC彻底治疗胆系结石是可行的。掌握此时期手术的所需技巧,可以达到安全、尽早彻底治疗患者胆系结石及炎症。  相似文献   

11.
下肢顺行深静脉造影是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造影可以了解深静脉内有无血栓、深静脉瓣膜功能及交通支功能。对下肢深静脉病变的诊断及浅静脉的手术提供可靠依据。本文1999年~2000年应用日本产800毫安导进摇篮X光机,对39例患者共47条下肢进行深静脉造影。现将造影的护理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39例患者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22~80岁,平均53岁,左下肢造影22例,右下肢8例,双下肢9例,3例合并下肢溃疡。39例患者造影均获成功,显影清晰、诊断明确。2例出现轻度恶心、心慌。静推50%葡萄糖40 ml,加地塞米松10 mg后症状缓解。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 二、护理 1.造影前护理:(1)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介绍造影的环境及设备以及造影的环境及设备以及造影的方法和目的,减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道疾病中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应用。方法本次选取80例胆道疾病患者,均为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采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诊断。结果胆总管良性狭窄14例,单纯胆总管结石60例,盲袢综合征1例,胆道蛔虫症1例,壶腹部肿瘤1例,肝门部肿瘤2例,胆管癌1例。胆总管结石采用EST方案取石,成功58例,另2例因乳头位于憩室或乳头旁憩室,不具EST或ERCP条件,或结石过大,需行开腹手术。胆总管良性狭窄14例行胆道支架治疗或气囊扩张。壶腹部肿瘤、胆管癌、肝门部肿瘤行支架治疗。针对蛔虫症者,取出残体。本组无严重并发症,仅ERCP术后有少量渗血。结论胆道疾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具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并发胰腺炎(PEP)的危险因素,为PEP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 896例ERCP患者,分为PEP组(n=285)及无PEP组(n=1 161),对比分析两组各相关危险因素,涉及患者因素、操作因素及术者因素。结果患者因素中女性、年龄(小于60岁)、胰腺炎病史、无胆总管结石、疑有Odd i括约肌功能障碍者易并发PEP(P〈0.05);而有无胆红素增高、胆总管直径过小(小于0.4 cm)、有无壶腹部憩室、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与PEP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操作因素中胰腺显影、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胆道括约肌气囊扩张术患者在PEP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无PEP组(P〈0.05);而治疗性或诊断性ERCP、Odd i括约肌测压术、胆道括约肌切开术患者在两组中所占比例无显著差异。术者操作例数少、操作时间长、插管困难或失败与PEP的发生相关(P〈0.05);而ERCP操作失败与PEP无关(P〉0.05)。结论年龄小于60岁的女性,且有胰腺炎病史和疑有Odd i括约肌功能障碍、胰腺显影差、术者熟练性差、插管困难等是PEP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余麒麟 《医学信息》2010,23(17):3208-3209
目的通过逆行肾盂造影对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进行诊断。方法在B超和IVP基础上.发现一侧肾积水,又来找出梗阻原因情况下,进行逆行肾孟造影。结果总结我院发现诊断先天性肾孟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病例16例,多发生在左侧肾脏,仅1例发生在右侧肾脏。逆行肾盂造影可以顺利无阻碍地插入患侧肾盂,表现出中度或重度肾积水征像。结论通过逆行肾盂造影并综合分析影像学表现.可以诊断先天性肾盂输尿管狭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胆排石汤联合熊去氧胆酸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效果及对胆汁成分、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河北省霸州市第三医院行ERCP取石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双导丝(DTG)法在胆总管深插管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89例患者,诊断为壶腹部肿瘤的患者被剔除.在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时,先用常规导丝引导切开刀或导管选择性胆总管插管.如导丝3次进入胰管后,则保留胰管导丝,重新从活检钳道插入第2根导丝进行选择性胆总管插管.根据导丝的走行及切开刀或导管抽吸胆汁证实选择性胆总管插管成功.双导丝插管难度评价标准:第2根导丝在1~3次内成功进入胆总管为容易;4~6次内成功为中等难度;7~10次以内成功为难度;如果10次内插管不成功为插管失败.并比较双导丝插管方法或常规插管方法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 89例患者中,常规插管方法进行胆总管深插管的成功率约为67.4%(60/89).5例患者(5.6%,5/89)导丝不能进入胆总或者胰管,其余24例(27.0%,24/89)采用DGT法.在DGT法插管中,13例(54.2%,13/24)为容易DGT插管,6例(25.0%,6/24)为中等难度DGT插管,4例(16.7%,4/24)为难度的DGT插管,只有1例(4.1%,1/24)患者虽然经过调整角度导丝仍然进入胰管而改用PSP法.在常规方法进行胆总深插管的患者中,4例(6.7%,4/60)例患者有术后胰腺炎,而DGT法中有2例(8.7%,2/2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ERCP的操作中,DGT法是常规胆总管深插管失败后比较可靠的一种选择胆总管深插管方法.DGT法不会提高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容易掌握,可推荐作为ERCP术常规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造影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造影方法,适用于全身的血管检查。应用该技术行全脑血管造影,能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颅内大血管的血管图像。因此,目前已被应用于脑血管相关疾病的检查。我科自2003年2月至2003年7月开展了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149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为临床经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提供形态学的依据。方法:30例正常成人腹部标本,解剖观测胆总管、胰管、肝胰壶腹和乳头区长度、宽度,胆总管与胰管的夹角,肝胰壶腹区的血管分布。结果:肝胰壶腹及十二指肠乳头区的营养动脉平均为2.1支,均来源于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其中肝胰壶腹区及十二指肠乳头区9~12点钟处营养动脉的出现率为46.1%(29支)。测量胆总管、胰管、壶腹末端的长度分别为32.1±8.9mm、9.9±3.9mm、12.8±2.9mm;宽度分别为7.2±2.2mm、3.1±0.6mm、7.1±1.4mm。胆总管和胰管间的夹角70%为20°至45°,平均35.4°。结论:本实验的结果为临床在EST中选择切开部位和切开的深度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防止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肝外胆系癌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肝外胆道系统癌(胆囊癌和肝外胆管癌)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连续857例患者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测量其胆胰汇合角度及共同管长度,确诊胰胆管合流异常67例。随机在790例不伴有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病例中抽取78例为对照组,与67例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病例行对照研究,分析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肝外胆道系统癌的相关性。 结果 67例胰胆管合流异常的患者中发生胆系癌56.72%(38例),对照组中发生胆系癌 14.10% (11例),两组病例中胆系癌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2.27, P<0.05)。胰胆管合流异常并发胆系癌的病例中,胰胆管汇合类型对胆系癌的分化程度无显著影响(χ2=2.70, P>0.05)。 结论 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肝外胆道系统癌发生有显著相关性,而胰胆管汇合类型对胆系癌的分化程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